首頁>Club>
急!急!急!求答案:沒有鄉下工作經歷就不能評高階職稱嗎?
19
回覆列表
  • 1 # 鷹眼看教育

    沒有鄉下工作經歷就不能評高階職稱,這是一種誤讀誤解,是片面的,作為城區教師沒有必要揹負這麼大的思想負擔。

    多年來,隨著城鎮化程序的不斷加快,鄉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客觀上也給過去繁榮的農村帶來了蕭條,特別是農村孩子隨從進城務工的父母,大批次地轉學到城區學校,造成農村生源急劇減少,不得不撤併部分學校,讓農村學校維持艱難。同時,由於條件差、待遇低等原因,農村學校又很難吸引和留住教師。新分配的青年教師不願到鄉村學校,原有的教師又千方百計調往城區,這種惡性迴圈不能不給鄉村學校帶來生存危機。

    振興農村經濟,首先要振興教育,留住教師。為此,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多項支援發展農村教育的政策措施。一是大幅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增建學校食堂、教師週轉房等,讓老師來得了、住得下、生活好;二是採取鼓勵和資助大學生支教、城鄉教師輪崗等形式為鄉村學校補充師資、注入新鮮血液;三是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如統一城鄉教師工資標準、發放渠道和時間,增發鄉鎮教師生活補助,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逐步傾斜等。這些措施辦法,有力地穩定了鄉鎮教師隊伍,促進了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

    為了進一步構建鄉鎮教師隊伍良性迴圈的長效機制,去年以來,各地陸續推出了新的改革政策舉措,其中最典型的是設立鄉鎮教師晉升職稱專屬通道。即每年的教師職稱申評,把鄉鎮教師和城區教師分開單獨進行,不再統一。為鄉鎮教師單列職稱資格條件、單設崗位結構比例、擴大高階、正高階教師職稱名額等。這樣不僅加大了職稱評審向鄉鎮教師傾斜的力度,調動了教師長期從事鄉村教學工作的積極性,而且促進了城區教師向鄉鎮學校的有序流動。

    例如:有兩位教師,一個在鄉鎮,一個在城區,都是20年教齡,其他條件也相同。在鄉鎮的教師就會提前晉升高階職稱,在城區的教師可能會拖後幾年才能晉升,工資待遇就會提前被拉開距離。當然了,鄉鎮教師的專屬職稱與城區教師職稱是不能混用的,鄉鎮教師調往城區,原有的高階職稱將不被承認,需要重新參加申評。只有在鄉鎮任教滿一定年限後調往城區的,其職稱才能被認可聘用。同理,城區教師要想提前晉升高階職稱,必須到鄉鎮任教才可以參加鄉鎮教師的職稱申評。

    城區教師沒有鄉鎮任教經歷,仍然可以按照原有的政策和程式,參加城區教師的職稱評聘,只是在條件資格要求上,比鄉鎮教師更高、更嚴格、競爭更大一些。城區教師有一年以上到鄉鎮支教或交流任教的經歷,在職稱評審時會有較大加分。目前,教師沒有鄉鎮任教經歷不能參加高階教師職稱申評的規定,僅是個別地方的試點償試,能否推廣有待觀察。

  • 2 # 我心向月

    山東省下發的教師職稱評審檔案中有規定,晉升高階職稱要有支教一年的經歷,這一條規定和任職班主任年限一樣,都是硬性規定。其實這個規定以前就有,不過在地方執行的過程中,解讀不同,執行起來也就不一樣,就像以前那些不任課的人員晉級一樣,一些材料可以偽造。但現在晉升越來越公開透明,人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所以檔案執行就越來越嚴格。一些地方因為職稱造假被曝光的事件頻發,今年我們地方就發生過評審公示後又被舉報撤下來的例子。

    所以,目前情況下,只能嚴格按照檔案要求執行,作為老師,必須提前打算,吃透檔案,把自己的缺項補齊。

  • 3 # 康老師講奧數

    我們這邊是有這樣的規定。一般說來,剛畢業出來的老師絕大部分在農村的學校工作,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在鄉鎮工作的經歷。有些沒有這個鄉鎮工作經歷的老師,可以透過支教的形式來彌補。

    這個規定可能是控制農村優秀人才流失的一個途徑,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到鄉鎮工作。一是相比較而言沒有城區教學這麼累,二是有鄉鎮補貼。

  • 4 # 一縷正義的光芒

    從來就沒有這種規定,估計又是地方教育部門自己的解讀。而且,為了評職稱而組織的鄉下支教本身就沒有多大意義。當今教育功利化太嚴重,教育生態不容樂觀。按照這種思維,在鄉下從事教學工作堅持20年,難道不應該直接晉升高階職稱嗎?!可是,已經有地方因為行政區劃被改成了街道辦,硬生生取消了當地教師的農村教師補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是老婆錯了,作為男人,該不該主動去和她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