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卷詩書喜欲狂i
-
2 # 使用者熱愛生活的大媽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什麼叫慎獨?慎獨就是說一個人在獨住中要謹慎不苟。語出《禮記.大學》。慎獨被很多人稱為是中國人道德最高境界,它是指即使一個人獨處時,依然要以嚴格的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胡作非為,總以為別人不知道。所以就有很多人在眾多的其它人面前表現得很有修養,很優秀,很潔身自好。但是當自己獨處時,處於無人監督和約束的狀態下,就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去幹一些以為別人會不知道的壞事,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所以慎獨,也就是要求人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在任何場合中,都要以嚴格的標準來約束自己,這樣一個人的道德才能容入自己的生命,才能成為像毛主席所說的一樣,成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慎獨"的人,很可能成為一個行為不慎,品行不端,道德敗壞的人,甚至罪犯!
比如一個小偷,白天趁人家沒人撬門行竊,半夜三更,趁夜深人靜去行竊,這都是沒人看見,沒人知道,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知,這就是小偷在獨住的情況下的所作所為。
再如一個女人趁丈夫成年外出打工不在家,她卻在家偷漢,與人為奸,這又是一個獨住情況下的道德敗壞的行為。
再如那些在家用殘暴手段殺妻分屍案的歹毒丈夫,都是在獨住的情況下的犯罪行為。
再如貪官,利用職權索取豪禮,貪汙國家財產,這又是一個獨住情況下,違法亂紀的犯罪行為。以上列舉的生活中屢見不鮮的社會現實,足以證明慎獨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慎獨,那他就是一個道德敗壞,遭人唾罵的,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做人為何要慎獨?同時我還要奉勸那些不能慎獨的人,幹萬別做掩耳盜鈴的傻事,別以為別人不知道就萬事大吉,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綜使我們不相信迷信說法的遭天遣,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總有一天會遭報應的。以上所言願與眾多閱讀者討論。
-
3 # 5分鐘心理
做人為何要“慎獨”?
慎獨:源於《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陷,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其內容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而做這些事情別人既看不到也聽不到的時候,自己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其行為的體現,也可以說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其行為體現要符合道德修養之道。
在明代理學家邵雍又進一步發展的“慎獨”的學說,同樣是告誡人們,既要保持本性,又不要受“情感”的矇蔽,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修養過程中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使我們能夠憑藉內心的信念和意志,選擇符合道德原則的行為。
如果把“慎獨”的意思按照現代的倫理學去解釋,其實就是對我們行為上的一種訓誡,其義可以理解為: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嚴格的要求自己,並自覺遵守社會中的道德規範,堅持信念性原則,特別是在自我獨處的時候更要“自律”,絕對不能去做一些損害他人或違反道德紀律的事情,說的比較直白就是告誡我們,就是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也不要去做壞事。
其實,如果我們現在去理解“慎獨”兩字的原意,在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不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與其我們個人的角度,做壞事都是受到譴責的,做了一些太壞的事,不僅有道德方面的譴責,更有法律方面的懲罰,相對於古時要嚴謹很多,所以現在人的自覺性和遵守道德原則的自律性相對來說都是比較自覺的,如有對於現代人來說,既明瞭又直白的用“慎獨”來解釋個人的行為,就是我們的個人“自律”程度
-
4 # qzy祁
“慎獨”有幾重意思,慎的意思就是謹慎的、小心翼翼的。獨就是獨處,孤獨的待在內心深處。那為什麼,古聖先賢特別強調人要慎獨呢?因為人性很複雜,有時候人連自己都掌控不了。一個人自己獨處,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與外界交往,完全與外界隔絕開來。自己整天只會胡思亂想,信馬由韁地去走極端。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如果喜歡獨處的這個人還是掌控決策大權的人,那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已經形成的那些東西一旦付諸實施,就很危險。他的所思所想是完全沒有經過驗證過的,也就是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有可能是他閉門造車弄出來的。
自己時時處處小心,對外界隨時抱有警惕之心,這也不便於與其他人有好地交往相處。世界很複雜,人心也是極為複雜的。該防範是要防範,但是也不能草木皆兵。所以,慎獨就是要告訴人們不要封閉自我,不要懷疑一切,還是要勇敢地開誠佈公地與他人相處。人乃群居動物,長期地故步自封。只會讓自己與外界脫節,最終會被時代所淘汰。
-
5 # 當下改變超級心理學
想要知道做人為何要“慎獨”,那你一定要能明白什麼是慎獨。下面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慎獨:
慎獨,主要表達的意思是說,就是你一個人在一起沒有人監督的時候,你的所思所想,言行和行為更要謹慎,更要否符合道德標準和人的行為準則,不要在人前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而是時刻都要小心自己的所思所想,言行舉止,做到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下不騙地。越在沒有人監督和看見的時候,越要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言行舉止,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一個內外一致,表裡如一真正的正人君子!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就是表面上一套背後一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在大家面前表現得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可是他背後一個人做的事情,讓人大跌眼鏡都不敢相信是他做的,這樣的人就是愛自欺欺人,總有一種僥倖心理,總認為反正沒有看見,做了壞事也沒有人知道,這樣的人都是偽君子。可是他們忘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古人常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管你是光明正大的做壞事還是偷偷摸摸的背後做壞事,反正最後都沒有好的下場,這也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特別是在今天的網際網路年代,大家都透過虛擬的網路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總認為反正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看得見和認識自己,就可以信口開河,胡說八道,髒話連篇了,可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在自己的潛意識裡種下了不好的業,這些都會給人造成不好的果報!還有的人透過虛擬的網路,把自己包裝成高大上的成功人士,去騙去別人的信任,好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都是表裡不如一,言行不一致表現,表面上一套背後又一套,也是不注意慎獨的表現,讓自己內心的貪慾做了自己思想的主,所以才會造成不好的果報。所以一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更要看好自己的思想念頭和起心動念,做好自己思想念頭的主,種下好的因才有好的果,所以菩薩畏因,凡人畏果。因,就是自己的思想念頭,起心動念。果,就是自己的言行和行為結果。您如果希望自己的這一生有好的果報,那就從慎獨開始吧!因為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您的所思所想,起心動念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
6 # 將有趣進行到底
慎獨是一種極高的自我修養。身處一種自我境地,自我的最高的人格恪守。“慎獨”可以透過自我約束,自我監督,更好地培養、鍛鍊堅定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慎獨”標誌著一個人道德修養已達到高度自覺的程度。
提到“慎獨”,我就會想起“柳下惠坐懷不亂”。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柳下惠看到女子衣衫單薄,而將衣服解開,把她納入懷中,直至天明。真君子也。據說死後,秦兵路過,將領下令離其墓50裡,叨擾、破壞其墓者,杖50,投獄中。這是世人對待這種真正的君子的敬仰。
我還回想起蘇軾。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中,蘇軾被彈劾在奏摺中諷刺朝廷,起初宋神宗並不是放在心上。但之後蘇軾寫的詩文被人說成誹謗新政,於是宋神宗和新派人物都大為惱火,蘇軾入獄被貶。烏臺詩案對於蘇軾,如同一場噩夢,黃州的貶謫生涯也讓他極其的痛苦。但心胸開闊的蘇軾,依舊堅守自己內心的品行。看到舊黨對新黨拼命打壓,其中一個理由用的也是“尋章摘句,羅織罪名。”他堅持說:“言事無罪。”蘇軾的成大事不止是他的詩文,更是他的風度和內心的灑脫和通透。
我想起“四知”清官楊震。那年,他居官荊州,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延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安頓膳宿,照應得無微不至。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捧出黃金十斤,以報栽培之恩!”楊震擺手拒絕。王密自討了沒趣,是輕聲輕氣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楊震更氣了,他正色地說:“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王密只好謝罪而去。
由此觀之,人生在世,慎獨貴也。
-
7 # 頑強麻醬h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每一個人應該尊重道德、法律,和相應的風俗、習慣,等等和相關的規矩法則。
“慎獨”慎就是小心謹慎,獨就是孤獨、獨立,一個人的時候。
無論國家的法律道德,還是單位的規章制度。人人都應該做到“慎獨”,就是在單位的時候應該做到,人多的時候應該做到,人少的時候也應該做到,一個人的時候也應該做到;領導在場能做到,領導不在場也能做;檢查也能做到,不檢查也能做。自覺自願遵守著。
“慎獨”就一種自覺性,就當成生活應該有的一種方式,人多的時候執行,人少的時候執行,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忘記執行,應當謹小慎微。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永不違反。養成一種習慣,素質就提高了。
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人都應該做到“慎獨”,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也不是讓別人聽的,是自己遵守的。是隨影隨行的道德底線。
人人都能遵守規則,都能做到“慎獨”,人們的生活就越來越幸福了。
-
8 # 極客使用者火鳳凰
″慎獨″的出處不必深究,但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慎獨″。相對於一些偏遠落後的民族地區,人的追求越低,人的生活越簡單,人與人的情感就越發真實和親切!
面對物質時代的高速發展,對於物質迫切的需求,多數人選擇利益至上,物質改變一切的心態讓我們不得不隱藏真實的情感去接受將要發生的一切。人生就是舞臺,演繹哪個角色就必須戴上哪個面具。面具後的心態就是所謂的"慎獨″。
-
9 # 末學王五
個人體會:這個社會畢竟清醒的人少,馬虎的人多;負責任的人少,混日子的人多;覺悟的人少,迷茫的人多;真愛你的人少,虛偽的人多;醍醐灌頂的少,糖衣炮彈的多……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一失促成千古恨,故君子慎其獨也!
回覆列表
為什麼?因為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喪德,有害於真性情的生成。人前做得越好,而人後的放肆對你的傷害就越重。一個做假的人長久不了,你知道什麼時候狐狸尾巴突然就露了出來?比如那些貪官。所以即使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不使其越規逾矩。時間長了,你就成了聖人啦!孔聖人說幾十不逾矩?言外之意,慎獨很難,可能要修到行將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