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文香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是蘇東坡《行香子》中的摘句。

    原文欣賞:

    行香子

    宋朝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詩詞欣賞:

    行香子為詞牌,雙調,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押詞林正韻en的平聲韻,一押到底。

    字面譯文:

    悽清的夜色,沒有一點雜塵,如銀的月光撒下一地銀輝。在皎潔的月色下,斟滿酒杯,仰望夜空,生出無限的遐想。紅塵中人,追逐名利,只不過都是徒然勞神費力罷了。感嘆這萬物宇宙中短暫的瞬間,人的一生更是是虛擬的夢境,幻化不定,須臾即逝。

    雖有驚世文才,有話對誰說,誰是知音呢?無賞識之人。倒不如遠離塵世,歸隱田園,尋求本真。不知何時才能遠離官場,做個閒情逸致的閒人,每日守著一張琴,彈奏一曲,溫一壺老酒,飲酒為樂,守著一處山水雲朵,吟風弄月。

    《行香子》詞抒寫作者把酒對月的感懷,流露出一份輕度消極的人生苦短、知音難覓的悲憤情懷,表現了詩人官場不得志,屢次遭貶,渴望擺脫世俗困擾,嚮往田園退隱生活。

    詩人處於那種境況,似乎是悲嘆懷才不遇,但又不太直白髮牢騷,無奈的情況下,借歸隱以洩私憤。

    詞中“作個閒人”,並非蘇軾本意,實屬蘇東坡不得志的無奈之舉,後來,朝廷逐漸改變他的被貶地,蘇軾的境況也就逐步好轉,心情也大好了,曾經創作出《題西林壁》名篇,著墨寫廬山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從看遊人所處的位置看不同廬山風景,從不同視角看不同的景物。實際寫是人的心態變化,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以及詩人被朝廷種時候的心情。

    這首詞,說蘇東坡表現的是消極遁世,其實不然,他是被迫的消極,詞中表現出焦慮、鬱悶、愁思,是一種期盼,是一種解脫的想法,是對理想人生的憧憬。

  • 2 # 花有道

    吸收文化精華,@❤❤❤愛的力量

    這幾句話出自蘇軾的詞作《行香子·述懷》,原作如下——

    清夜無塵,月色無垠。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息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 ,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十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為啥蘇軾要寫這首詞呢?因為在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蘇軾對月飲酒,心情放鬆。他想到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像擊打石頭閃現的火光一樣容易幻滅。他感嘆人們追逐的那些虛名、浮利,也不過都是過眼的雲煙。

    他覺得為了那些虛名去爭鬥,去扭曲自己的心靈,很不開心。他想放棄對虛名浮利的追求,像陶淵明一樣迴歸林泉,過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因此,蘇軾寫下了以上的《行香子·述懷》。他想借此表達自己對人生易逝的感慨,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雖然現在的時代離蘇軾生活的時代有1000多年,可是很多人都跟蘇軾當年的感覺一樣:為了虛名浮利,奔波忙碌,忙得失去了簡單的生活,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失去了身體的健康。簡直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啊。

    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會就像一列疾馳的列車,讓人來不及喘息,來不及審視,就開到了陌生的下一站。

    誰不想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 ,悠閒地散步、賞花、飲酒、觀雲啊!

    真的,可以說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迴歸田園的夢想。可是,很多人放不下房子、車子、名氣、地位、職稱等象徵成功的東西,所以一邊忙碌著,一邊感嘆著,一邊嚮往著。

    只有等徹底看淡一切的時候,才能真正的迴歸田園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強力反對的戀愛,是否應該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