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曲精品庫
-
2 # 華春秋實
辛棄疾三次登上建康賞心亭,留下的千古名詞就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䯽。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大意是楚地天空廣闊,秋色悽清,流水到天邊秋色無邊。遙望遠山,他們都做出憂愁的表情也傳送著幽怨。登樓看落日,大雁哀鳴。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又看,把欄杆拍了又拍。沒有人能理解我登高的心意。
不要說鱸魚肉味美。秋風將盡,季鷹還沒有歸來。更不像許汜只顧謀私利,害怕時光流逝。憂愁見著風雨,樹尚且如此。情什麼人?叫一個多情的女子,為我擦去英雄的淚水。
辛棄疾山東歷城人曾隨耿京起兵抗金,後在南宋任通判使,只因為人正直,官場險惡,屢遭貶抑。空有一腔熱血卻英雄無用武之地。豈不哀哉痛哉!
辛棄疾的這一佳作更令人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江南遊子,把吳鉤(兵器)看了,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此句深刻說明了作者壯志未酬的傷感情懷,正如唐朝詩人李賀所寫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辛棄疾雖有如此豪情萬丈,怎耐英雄無處施展自己的抱負,如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在他的詩詞裡都體現的淋淋盡致。
辛棄疾雖然沒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但他在作詞領域的貢獻確是曲指可數的,正由於他跌宕起伏人生閱歷,才成就了他的文才,創造出佳詞名作流傳萬世!
辛棄疾出生時,靖康之恥已經過去了十三年,但是,在北方金人淪陷區長大的辛棄疾,從小便懷著一腔忠義。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又大舉南侵,北方淪陷區也紛紛揭竿而起,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毫不猶豫地組織起了自己的義軍,之後,又歸附到耿京的領導下,擔任掌書記。
辛棄疾奉耿京之命,南下見到高宗,回來之後卻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了,一怒之下,率領五十餘人,衝入金兵數萬人的營地之中,生擒張安國,成為了他一生最雄壯的事蹟之一,據記載,辛棄疾這一行為,“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然而,南下之後的辛棄疾,卻並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多次被賦閒。朝廷本無心與金國打仗,辛棄疾想要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理想,處處受到挫折,悲憤的辛棄疾報國無門,便透過寫詞抒發內心的痛苦。
從乾道四年到淳熙元年,悲憤苦悶的辛棄疾曾經在六年間三次登上建康賞心亭,每一次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詞,也抒發了心中湧起的萬千矛盾。我們來看這三次登臨留下的三首佳作:
一、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乾道四年(1168),辛棄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這是他首次登上建康賞心亭,也就是在這時,他寫下了《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留守史致道》。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棄疾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建康是長江下游的重要戰略據點,也是南宋的重要屏障,當時,史致道任建康行宮留守(行政、軍士長官),他是一位主張積極抗金的官員,可以說是和辛棄疾一樣志同道合之人。
辛棄疾上片描寫金陵自古便是“虎踞龍蟠”之地,曾被諸葛亮稱讚“鍾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但是南宋統治者卻不能利用它來力圖恢復中原。所以面對這一現狀時,辛棄疾心頭充滿了憂憤。
下片辛棄疾透過追憶晉代謝安的故事,緬懷了東晉抗擊北方強敵的謝安,功績顯赫卻遭受猜疑排擠,以此隱喻現實中主張抗金人士的不幸處境,並藉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境。
辛棄疾這首詞,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可見,辛棄疾早期的作品已初具成熟老辣的風格,讀來讓人一唱三嘆。
二、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淳熙元年(1174)初春,三十五歲的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是,他已經南歸十二年了,但是,在抗金報國方面,卻仍然毫無進展,南宋朝廷的妥協態度,讓他失望之極,這年初春,辛棄疾再度來到建康賞心亭,寫下了這首《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迴,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葉丞相便是葉衡,辛棄疾此時是江東留守葉衡的部屬,葉衡對辛棄疾頗為器重,算得上是他的伯樂,葉衡與辛棄疾一樣力主抗金,因此交誼也非常深厚。
辛棄疾這首詞,看似詼諧幽默,實則滿腹苦悶,上片寫景,將青山看作萬馬奔騰的雄兵,但這最終只能是奢望,現實不可能實現,下片言愁,以幽默的筆觸寫“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意思是說如果說頭髮是愁白的,那麼沙鷗豈不是一身都是愁了,因為它渾身都是白啊!詞人的一腔愁緒,在談笑之間,全部表露了出來。
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淳熙元年(1174)秋,這是辛棄疾第三次登上建康賞心亭,詞人立於亭上,將風景盡收眼底,但是胸中的愁緒卻如水波一般翻騰,在這種百感交集的情緒下,他寫下了這首極負盛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此詞上片以寫景為主,從遠到近,分層次寫出了秋高氣爽的天氣,以及登臨見到的景象,由天寫到水,由水寫到山,突出“獻愁供恨”的苦悶,流露出中原尚未收復的痛苦。
而下片以抒情為主,藉助一系列的歷史掌故,來表現心中感情。張季鷹因為思念家鄉鱸魚味美而辭官歸鄉,但現在辛棄疾是有家難回,他又不願意做求田問舍的許汜,一腔壯志,只能化作滿腹辛酸,“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一種英雄無奈的悲涼之淚,令無數人感動不已。
這三首登臨建康賞心亭的詞,都是名篇,可以說一首比一首值得深思和品味,若說哪一句最好,只怕各有不同的見解了。那你最喜歡哪一首、哪一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