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沛齊l草根

    網際網路的套路,高額補貼賺流量,養成習慣割韭菜。生鮮電商一直是網際網路想爭奪的陣地。但是,一直苦於物流,收貨等環節,損耗過大一直沒有做起來。

    那麼,這次紛紛試水買菜,也是借買菜的高頻剛需大流量來爭奪最後一塊蛋糕。

    從2010年以後,人們的購物喜歡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看看有多少人,要買東西不是奔商場,而是奔某寶,某東。先搜搜看,只要不是特別急用的,直接下單等收貨。在看菜市場和超市的購物人群年齡結構,已經一半以上是六七十歲的大媽了,為了搶9分一斤的白菜爭前恐後。而00後的購物習慣又是什麼?未來10年,當大媽們都不在了,00後成為購物的主力軍,那麼誰還記得逛商場是怎麼回事?就算你有9分錢一斤的白菜,也懶得去買,寧願買1塊錢一斤的給送到家。這就是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習慣。

    再說回買菜,買菜有一個硬傷,就是人們喜歡挑。就算同樣新鮮的茄子黃瓜,也得看看哪個順眼。網際網路實現不了這個需求,所以社群便利店的菜依然賣的很好。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如果人們只關注價格和便利程度了。社群菜店和菜市場不及時跟進轉型,那恐怕離歇業也不遠了吧。

  • 2 # 雲米匯網際網路

    由於買菜人群的偏大齡化和菜品保鮮期短,菜市場原本是線下場景向線上轉移最難的一塊。但由於今年疫情影響,此場景實現了非常規超速轉移,必然引起網際網路大佬們的注意,這意味著一個新的網際網路入口的激烈爭奪。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便宜就是硬道理,乘著各大平臺的競爭補貼,抓緊享受這一波紅利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至於未來的影響,且行且看吧!

  • 3 # 沈王山

    網際網路確實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現已向萊市場,水果店進軍。

    我樓下的小呂夫婦開的水果店巳有8年時間,生意一直不錯。從去年起生意每況愈下,究其原因網際網路。前天我去小呂店,小呂告訴我,生意做到今年底回湖南老家了。他很迷茫,以前全家8口人(父母,岳父母,夫妻倆加兩個子女)的生活有這個水果店支撐,現在生意被網際網路搶去了,往後還不知道怎麼辦?

    跟我一起接孩子的王老師說,現在方便,手機一點,水果蔬菜送到家門口,用不著再去萊市場,水果蔬菜店。

    中國的廣大農民原來在自己的自留地,承包田裡種些蔬菜,出售後弄幾個零花錢花花的日子恐怕也要給網際網路攪和了。

    我好像有點不信,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什麼十分保護實體經濟,中國的網際網路擠壓實體經濟,甚至連小商小販,萊市場也要伸一伸手,這難道是進步。

  • 4 # 使用者小猴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有前瞻性。

    網際網路作為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不僅進入科研,軍工,金融,商業等各個領域,現在又進軍民生領域的“菜市場",這無疑會對未來人們的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

    菜市場跟糧食市場一樣,直接關乎著民生,老百姓的很大一部分生活消費在“菜籃子”上。網際網路巨頭們看到了這塊肥肉,紛紛進軍,顯然是為了利益。

    從這一角度,就不難窺見網際網路紛紛進軍“菜市場”,給百姓生活帶來有多大影響了。

    不可否認的是,網際網路巨頭湧入“菜市場”,會給人們帶來一種更便捷更多選擇的新的生活方式,引入更豐富的菜品,菜市場也會更加繁榮。

    另一個更重要的影響,可能會推動蔬菜生產基地的變改和發展。

    但利益的競爭必然會引來物價的變動。如價格攀升,直接影響百姓的開支;競爭也會促使菜品質地的變化,假冒偽劣也許更加突出。伸向“菜市場”的手多了,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

    市場開放,市場引導,市場管控,是市場發展成熟的正常過程,從發展的現實看,從中百姓得到的還是更多實惠,是生活品位的提升。

    相信,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菜市場”,人們的“菜籃子"會提得更殷實,菜品更豐富,經濟更實惠,食用更放心。

    當今,人們要想過美好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了。

  • 5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蔬果生鮮超市因為品種全、包裝好等因素還是有一定的客戶群的,而且菜市場、超市最大的客戶群是不會手機下單的老頭老太太們。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蘇寧小店、嘀嘀橙心等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上班一族。上班下單,下班到提貨點提貨,省去了去菜市場、超市的時間,是不是很神奇很方便呀?!

    其實,生意人人會做,只是巧妙不同。市場很大,拾遺補缺也是其特徵,關鍵要有便利實惠給消費者。

  • 6 # 大院長大的孩子

    又有更大的資本來剝奪農民的利益了,所有的平臺價格競爭是在犧牲農產品的利潤,好的農產品沒有市場,逼著農民更多的使用農藥,以擴大產量,最後老百姓是買到便宜的菜了,生活方便了,但是健康誰來保證!!!!!!

  • 7 # 東山有直樹

    就是個薅

    近處來講就是網上薅便宜菜,老百姓做一段順風車,能買到點比批發還便宜的蔬菜、日用品。還有就是把便利店整的挺難受,整的好的能賺點,整的不好的話,顧客讓這些賣菜平臺給薅走了,我這兩天聽一些博主講2016年就有團購平臺了,老百姓對這些平臺其實沒啥忠誠度的,跟搞物件一樣,就想從你身上得便宜的,能相伴到永久嗎?誰家便宜用誰家,團長推波助瀾。

    百姓得實惠

    團長是讓這個平臺推廣獲客容易了,我估計也得三年左右能塵埃落定,資本不再折騰,現在錢正是足的時候,肯定是把那些賣菜、賣水果的小店給擠壓的沒生存空間了,老百姓也只能三年五年再看,但是我覺得對老百姓總體來說影響不大,就是現在撿點便宜,將來實體店關門的越來越多,等這個平臺補貼真正停止的時候,他這個價格不一定比菜市場便宜,還會讓一些蔬菜水果店重新長起來的,有些顧客已經感覺這個平臺的蔬菜水果不好了。

    小店關門一部分

    短期三五年內對便利店、蔬菜水果店是壓力,還有就是導致一些實體小店關門、導致一些人流入就業市場,競爭現有的工作崗位,只要是你的工作容易被替代,技術含量不高,那和你競爭這個崗位的人多了,那可能就導致你的收入降低。比如送餐的,現在因為疫情一些高學歷的人下崗了,他們也來送餐了,這導致平臺把送餐時間壓縮了,每個人平均單量減少、或者是降低配送費。總之,就是形成就業壓力。

  • 8 # 一品山川

    網際網路巨頭利用網路平臺,幾乎承擔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於是網購、外賣行業應運而生,在為不少人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失去了就業機會,其中最苦的當屬社會最底層的人。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進軍“菜市場”後,賣菜的老人更是可憐。

    以前的菜市場人來人往,各類小吃應接不暇,賣菜的、賣水果的很多。如今,擺水果攤的少了,賣菜的攤販更少了。在路邊上,經常看見年紀稍大的老奶奶賣菜,賣的菜種類也不多,但很新鮮,看得出這都是自己家種的菜。

    有一次,買老奶奶的菜,老奶奶說現在的年輕人太懶了,喜歡在網上買菜,動動手菜都能送到家裡來。可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沒有退休金,不會玩微信,想靠賣點菜過生活的人越來越不容易了。在付款時,老奶奶說能不能給她現金。她說自己沒有微信,這個付款微信二維碼,是她兒子的,掃了碼錢都會被她兒子收了。

    老年人,真是太難了,跟不上生活節奏也就算了,還被科技狠狠的踩了一腳。網際網路公司和店鋪搶生意,讓很多店鋪倒閉;這是和底層窮人搶生意,讓窮人無路可走?網際網路資本真的是太貪婪了,未來我們在依賴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悄悄的吸我們的血,雖然我們暫時感受不到,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吧。

  • 9 # 九英里

    所謂的網際網路模式,其實就是把線下的搬到線上,從最開始帶給人們實實在在的便利,到現在這些平臺型小巨頭們透過利用人們的惰性和佔便宜心理佔領其他市場,最終做到壟斷。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後果,壟斷,就能帶來最大的利益。壟斷後的能量從美國上世紀的石油電信就一直被驗證。

    具體到買菜或者說社群團購這個場景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社群團購能做的原因是,買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高頻詞的場景,每家每戶都要買菜或者買日常用品,也就是剛需。

    之前我們買菜的路徑是什麼?要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超市或者菜市場透過和菜農或者批發商達成協議,以批發的價格拿到菜,每一級都在賺取中間差價。這裡面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量”。量決定了你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拿到更多的菜。

    而社群團購就是省去中間環節,現在這些所謂網際網路平臺不讓人們透過超市或者菜市場買菜了,直接和批發商甚至菜農採購,直接拿到最低價格,因為有量,所以有和菜農議價的能力,這些平臺還會幫社群居民送貨到家/小區。

    在各家巨頭進入之後,還提供海量補貼,看起來是讓我們佔到了很大的便宜,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堆菜。

    現在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了,外賣不就是這個打法,滴滴快的當年不也是這個打法,最終的結果就是讓習慣了少跑一段路的人們不斷的接受更高的外賣價格和打車費。

    但是最起碼外賣和滴滴還可以給飯店和司機們生存空間。但是現在這個社群團購,可就實實在在要把小攤販們的生意搶走了。

    最終你會發現社群團購和之前買菜邊沒有什麼差別,頂多是增加了一個配送方便人們。之前的小攤販的功能被這些社群團購的“團長”們替代了,每個社群或者幾個社群有一個負責管理訂單的人往上銜接平臺往下銜接群眾。

    等到最後靠補貼大戰贏了的平臺最終掌控了大局,他們自此擁有了無與倫比的議價能力,因為對於供應商來說你接入平臺才能得到更多的流量來增加訂單賺更多錢,但是接入平臺也意味著供應商只能接受平臺的條件。平臺上可以壓榨供應商下可以壓榨服務商,最後還可以收取配送費服務費壓榨消費者。到最後可能用一些演算法智慧匹配了貨物的供應鏈管理,連人也不需要了,最終平臺賺走了所有的錢。

    這就是平臺型公司的邏輯所在,不管是提供食方面的美團口碑,還是提供行方面的滴滴,又或是提供衣方面的淘寶,又或者提供住方面的買賣房的各種平臺等等。仔細想想這些平臺型公司最終的崛起邏輯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我支援這些新的技術來方便人們的生活,但是不支援透過補貼這種方式達成壟斷來隨意的破壞市場的行為。平臺型公司其實就是服務型公司,最終應該靠服務取勝,而不是低價再漲價的壟斷。

  • 10 # 外匯光明頂

    巨頭們都在和小網小販、挑擔賣菜的農村老大媽老大爺們搶生意、感覺沒啥大出息。看看任正非、馬斯克他們在做什麼?這就是差距,青銅和王者的差別。

  • 11 # 話說農產品

    鄙人認為,對未來人們的生活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只不過就像共享單車那樣,我們在買菜的時候多了一個選擇的方式而已。

    近幾日,“拼團買菜”大火。目前,資本紛紛下場,砸錢爭奪市場,原本三四十一斤的牛肉打到二十一斤甚至十五一斤,沒有需求也硬生生給創造出需求。所以在最近,我身邊的人都在這上邊買了很多東西。

    但是,然後呢?

    等到資本的競爭結束之後,轉過頭來就把鐮刀對準這個市場了。參考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等,紛紛漲價開始從消費者身上吸血。拼團買菜這個市場必然也不例外。因為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不存在前期賠錢做市場,後期還一直提供福利。

    那麼,各種四五十歲的大爺大媽們在佔完便宜了之後,發現東西都漲價了還會繼續買嗎?顯然不會的。他們只會繼續去逛菜市場,尋找更實惠的東西。

    所以,拼團買菜在未來可能回發展成買菜的一種新方式,但決不會是唯一一種方式。

  • 12 # 老闆放心網

    1.大環境新冠疫情的影響,少接觸、能解決溫飽的現象,在某一階段促進了社群採購、團購,即“菜市場”現場的擴張;2.採購蔬菜、水果等“菜市場”屬於快消費品行業,誰能抓住,表象上就是賺快錢的領域;3.網際網路平臺需要流量和人脈,“菜市場”領域符合;未來生活最大的變化是,線上能拼團到價格便宜的蔬菜、水果,菜農、果農們可集中化銷售,短時間內,線下實體店需要及時扮演“團長”身份,否則容易被淘汰,但砸錢的時代過去後,做得好的網際網路“菜市場”留下,做的一般的基本消退。未來對於平臺需要線上+線下的模式,對於人們生活,選擇便利的、優質的才是最關鍵的。網際網路可以影響生活,但是不會主宰生活,實體經濟需要保護,也會被保護的。

  • 13 # 懿寶齋

    網際網路巨頭進入菜市場,是一種畸形的商業形式。

    網際網路巨頭進入菜市場,短期之內,買菜更便宜便捷了。

    但是從長遠看,壟斷巨頭卡死別人之後,會變本加厲的欺壓消費者。

    所以,不要管他們。

    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 14 # 阿名歷史

    有資料顯示,整個中國市場社群團購的總規模可達800億,而目前各大社群團購平臺撐起的總量不過40億。這說明了一件事——社群團購大戰只不過剛剛開始。

    社群團購因為不需要門店,能夠大幅度減少運營成本,但是生鮮行業必然是重資產的行業,冷鏈、分鏈、倉庫、配送以及產生規模後的儲存。畢竟在新鮮方面,線下門店和小攤販的質量更穩定,也更看得見、摸得著。

    作為網際網路零售領域最後一塊處女地,其實重資產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最不想觸碰的東西,而且相比於網際網路巨頭,線下企業擁有在當地更完善的供應鏈和冷鏈體系,絕對優勢仍然是站線上下企業上的。從理論上講,線下企業也能參與到社群團購,但是網際網路有天生的流量優勢,燒錢效應會使客戶一邊倒。

    就對我們生活積極正面的影響:

    最大的就說社群團購可以評價!社群團購可以在線上差評,還有退貨,而線下門店和小販在這方面是很難做到非常出色的。

    打個比方,我們在菜市場買過東西后,商販會給退貨嗎?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退貨的情況,畢竟一條活生生的魚已經拍死了,怎麼來退貨?

    如此,我們在網上做生意,無意中得罪一個顧客,就有可能失去幾百個顧客。

    這種情況,在現實的菜市場中會出現嗎?不會。

    我至今沒聽說過,在菜市場買一斤肉,賣肉的商販能給我們送貨上門的事情。

    拋開盈利不談,至少在評價領域,社群團購更有優勢,這也是未來推動社群團購不斷向前發展、也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最大動力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想在家待著,不想出門,不想接觸任何人,沒有上進心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