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函式

    當前生豬的價格在15元上下波動。一頭35斤左右入欄的小豬,價格大約是一千三百元左右。農戶飼養一頭200斤重的大豬,成本大約需要1500元飼料費,加上豬仔價1300元,總共費用是2800元。200斤重的豬,當前15元的豬價,也就是3000元,總結下來一頭豬的利潤也就是150到200元之間。養殖過程中還有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所以很多農戶寧願空欄也不敢養豬。

  • 2 # 老黃土雞

    我是養殖戶,為什麼豬貴養殖戶還空欄,因為18年渄州豬瘟大部份都淘汰了,損失慘重,活體國家補貼很低260元一頭,30斤小仔1200多一頭,如果你再養再得豬瘟是不賠的,本身養豬利潤空間小,我們不願意再冒險了,改養二千多隻土雞過生活,認同的點贊關注我,一個老農民養殖經歷!

  • 3 # 平靜而淡然自若

    現在的養豬戶真的是富貴險中求。

    正常的養豬其實並不累人,現在累的是心累,一旦豬生病,普通的豬病有個兩三天治不好就變成了混合感染,不容易治好,更不要說得了豬瘟,基本上是全軍覆滅,那種整天提心吊膽的日子整的讓人崩潰,加上仔豬價高,成本高,讓很多人不願承擔風險,其實豬價高也正是眾多的中小養殖戶的損失才讓運氣好的養殖戶遇到高價期。

    這也是很多人寧願選擇觀望,空著豬欄也不願養豬的主要原因。

  • 4 # 中康說養殖

    18年疫情讓很多豬場老闆遭受了不可逆轉的損失,

    一,短時間資金不到位

    二,疫情問題依然存在,有所擔心

    三,外購仔豬成本較高,利潤空間壓縮

    四,疾病控制不好等

  • 5 # 知足常樂1284922

    以前,農戶不養豬的起因是因為豬價太低,養豬掙不到錢。

    回想改革開放之初,開始重新分田單幹時的農村,雖然農民的生活都還很貧困,但那時的農村卻始終處於一種熱鬧、忙碌、祥和的景象:

    1,每個農戶家庭的所有成員都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家家戶戶都種田、養豬。

    3,因為在那個時代,還真的沒有哪一筆付業的收入能有賣一頭豬時得到的收入大而集中,在那個時代的養豬還真的就是每一個農戶家庭的“聚寶盆”,因為那個時代的農戶養豬除了買豬仔要付出一點本錢外,幾乎都是不用另外花本錢的。

    4,比如:餵豬所用的飼料都是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秕穀、米糠和一家老小生活中的剩飯剩菜以及每天外出打回來的豬草,雖然養每一頭豬的週期最少需要花一年的時間,但是,在那個時代,一個農戶家庭如果每到年底能有一頭或兩頭豬出賣的話,全家老少就能熱熱鬧鬧的過一個好年了。

    可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允許農民進城務工以後,農村這種全家老小生活在一起、家家種田、戶戶養豬的的狀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農民家庭創造收入的重心開始轉移到以城市打工創收為主了,因為,在農村種田和養豬的收入與城市打工的收入相比開始變得非常低,種田養豬一年的收入甚至比城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還要少,所以,農民們便都放棄了種田和養豬。但是現在,糧食的價格有所上漲,豬肉的價格已經賣得那麼貴,可為什麼好多農戶卻依然寧願空著豬欄也不養豬呢?我認為,還是因為掙不到錢,比如:

    1,現在的農村現狀,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聚族而居、全家老小都能生活在一起的熱鬧景象了。

    2,既使能常住在農村的老弱病殘也不種田不養豬了。

    3,現在出外打工的收入依然要比在農村種田養豬的收入要高得多。

    4,就算還有部分農戶家庭想養豬,也已經沒有了養豬的條件,因為:①不種田,就沒有了餵豬必需的家庭飼料;②,沒有一個全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既少了每天餵豬所需的剩飯剩菜,也少了餵豬打豬草的互相幫忙;③,在農村養豬的散戶變得稀少,既少了仔豬貨源的週轉供應,也少了農村散戶養豬在技術、防病、防疫等互相交流的氛圍;④,如果一個農戶家庭只養一兩頭豬又要全靠買飼料來養的話,顯然也是賺不了錢的,可如果是想投資搞規模化養殖,做為普通的農戶顯然又是做不來的。

    所以我認為,在當今的農村,以前那種戶戶種田、家家養豬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種熱鬧、忙碌、樸實、祥和的農村狀態也只能留在許多年老一代的記憶中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50萬的機制砂廠能運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