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捕頭
-
2 # JM金銘之道
老師這個稱呼現在,各行各業都有稱呼,不足為奇。記得在一家舞美公司上班,就是那種商業演出,晚會,大型會展活動,工作人員都已老師相稱,
-
3 # 使用者人178562333
真不知老師門檻這樣低,現在什麼都成了老師。堂堂院士上節目,稱一個毛孩子主持人老師,彆扭不。
所有電視直接稱主持人不好嗎?
-
4 # 海島鵝卵石
這個問題,我在多少年前就發現了,一二十年前就管演員或藝人稱作老師,而且聽起來也不會覺得彆扭。比方稱呼趙本山趙老師,陳佩斯陳老師,範偉範老師,宋丹丹宋老師,高秀敏生前也被稱呼為老師,還有劉歡劉老師等等。主持界也是這樣,已過世的趙忠祥生前也被稱為趙老師,倪萍老師,何炅老師。還有文學界的作家,書畫界的畫家書法家。
沒錯,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教書育人的才被稱為老師,現在這個概念卻很寬泛,從事文藝的文藝工作者,幾乎都被稱為老師。在濟南跟陌生人打招呼,比方問個路,打聽個事兒,張口就喊老師,老師,趵突泉公園在哪裡,老師,王官莊小區怎麼走?當然後者完全是一種尊稱,跟前者還是有區別的。
主要原因我是這樣分析的,儘管演員是一種職業,一種職稱,假設從一開始我們就稱呼其為演員, 比方,趙演員你好,李演員你好,完全可以,主持人、作家也是這樣,同樣也是一種職業,完全可以稱為王作家,賈作家,韓作家,郭作家,但是從一開始沒養成這種習慣,畫家、書法家也是這樣,從來沒聽見哪一個人遇到書法家,張口就說,張書法家你好,李書法家你好,沒這樣稱呼的,除非你瞭解他的職位,級別,比方書法院院長,院士,書法協會會長,理事等等。演員更是這樣 ,一開始就沒養成這種稱呼習慣,給人的感覺好像不是一種職業一樣。豈不知,這還是一種名利雙收的、讓人眼饞的高收入職業,尤其年輕人,非常向住非常崇拜。
體育界也是這樣,運動員也是一種職業,完全可以稱為張運動員,李運動員,之所以沒有這樣稱呼的,都通統稱、尊稱為老師,主要問題出在一開始沒養成這種習慣,習慣成自然。
-
5 # 得著說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因為叫別的都不合適,只能叫老師。
曾幾何時,在國內的影視娛樂圈中,大家互稱老師的現象很普遍,不管是出道不久的流量小生,還是打拼多年的演技擔當,亦或是功成名就的老戲骨,都被很自然的稱之為老師。
這樣一來,叫的人覺得順口,聽得人覺得順溜,雙方都能坦然接受,久而久之,老師的稱呼就成了約定俗成。
其實,叫一聲老師,跟叫先生(女士)、師傅、帥哥(美女),意思是差不多的,都是某種指代,只是,隨著人們對國內娛樂圈的種種亂象,有了更深入、更廣泛的瞭解,這個在圈內言必稱“老師”的約定俗成,才開始變得不那麼“理直氣壯”了。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品行、手藝、智慧與耐心,缺一不可。
縱觀現在的娛樂圈,確實有很多對藝術有追求、對作品有要求、對創新有勇氣的從業者們,他們確實在影視娛樂行業,為觀眾奉獻了很多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精品佳作。
但也有一些人,模樣天生麗質、手藝也有兩下子,但一出名就膨脹起來了,不僅深度涉獵黃賭毒,還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可謂是當代“又當又立”的典型。
這樣的人,別說演技如何、圈內人緣怎樣,但作為一名大眾矚目、年輕人爭相效仿的偶像人物,其實是不夠格的。
我們到底要向這些人學些什麼?是學“多人運動”的混亂私生活,還是學精於鑽營的偷稅漏稅,亦或是學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陰陽嘴臉。想來,答案不言而喻。
叫一聲“老師”的背後,是觀眾對演員的認可和信任,請影視娛樂圈的從業者們潔身自好、有所追求,對得起老師的稱呼。
-
6 # 無名草2020
稱演員為老師是職業的混淆。你稱他(她)為老師,他(她)就就真的堪稱人師了?有的演員在走穴,你還稱他(她)老師?這是對“老師”這個稱謂的侮辱。你尊敬一個演員,請你不要稱他為老師(除非你真是他的學生,他曾經教過你)。你尊敬一個演員,試著稱呼“先生”。這一稱呼男女皆宜,但也應是上了一定的年紀。
-
7 # 娛史精品屋
老師嗎,是文化,文明的象徵。老師清心寡慾,不驕不貪。這個不正是明星想給人的形象嗎?當然,老師的形象他們是沒辦法做到的,於是給稱呼,他們也可以得到安慰。也許可以適當的掩飾他們與老師截然相反的表現。
-
8 # 王燕22339
個人一直覺得老師和軍人是天底下最光明的職業。不管事實如何,就職業本身來說,這兩個職業一個教書育人,一個保家衛國。我覺得稱呼對方為老師,大概是因為對方資歷比較老,或者成就比較大等,作為晚輩或後學,這樣稱呼是以示尊重的意思。
回覆列表
老師本來就是指人民教師,就是一種職業,而今卻成為越來越氾濫的稱呼。最開始它還算是一種敬稱,而隨著越來越氾濫,其中尊敬的意思越來越少,基本不含有什麼敬意了。就像我們稱呼別人美女,其實並不代表我們認為她很漂亮一樣。
很多職業都喜歡稱別人老師,尤其是文化行業。這幾年比較突出的,就是演藝行業。
我們一般人都不直接接觸劇組,但從一些綜藝節目中也能夠看出,很多年輕演員稱呼稍微年長一些的同行,都會稱對方老師。有的顯得還比較真誠,有些則非常虛假。
為什麼演員們都習慣稱別人為老師呢?
山東人愛稱別人老師
最早的最早,老師就是教師,就是教書育人的人,學生們要從他那裡學到知識和做人,老師也要授業解惑,老師這個職業,代表著一種尊重。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話說出來,使得能夠教我們一些什麼的人,都可以被稱為老師,因此老師慢慢就成為一種敬稱。最典型的是在山東濟南等地,他們就像我們當時在街上成別人師傅一樣,都可以稱陌生人為老師,所謂嘴甜好辦事。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代表對方尊重自己,也就慢慢接受了。
在很多文化單位,確實有很多年輕人管領導和前輩叫老師的。在這些地方,一般不像機關那樣組織和管理嚴密,文化人之間又多少帶有一些清高,喊領導顯得過於不酷,因此很多時候都是以某某老師相稱,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劇組遍地是老師
都算是所謂文化人,慢慢這個叫法開始被更大範圍使用,影視行業也開始這樣互相稱呼。
演員們都不願意被人認為變老,因此年輕人稱他們前輩他們肯定不太樂意,叫哥叫姐又顯得過於江湖,老師這個稱呼倒顯得比較合適,既表達了尊重,互相又不太顯得刻意。
進過影視和節目劇組的人都知道,這裡是到處都是“老師”。有一次在一個節目組,我聽到現場導演在手臺上喊,“來一位老師,把地板擦一下”。周圍沒有人笑,因為大家早已經習慣這種叫法。
大型劇組一般工作人員多而複雜,對於新人演員來說,他們進劇組也不知道周圍人都是什麼來頭,稱呼別的很可能叫錯,得罪了人都不自知,就不如圖省事直接稱呼老師。
禮多人不怪
其實在很多時候,不管是叫別人老師,還是別人叫自己老師,互相都不太當回事。就像我們叫別人美女,或者一個女的被叫美女,其實只是一種瞎客氣而已,別人都這麼叫,自己也這麼叫,省得對方挑毛病。
老師的稱呼越來越氾濫,現在很多與文化無關的公司,對於一些年歲稍長但並非領導的男員工,很多年輕人也稱呼他們為老師。一個本來是帶有敬意的詞彙,如今氾濫成像過去叫同志、說你好那樣隨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