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桓向陽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數九隆冬,他在回鄉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

    可是張仲景心裡老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

    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從此以後,每到冬至,人們就想起張大夫為鄉親治病的情景,也模仿著做嬌耳的辦法,做起了食品。為了區別“嬌耳湯”的藥方,就改稱為“餃耳”。因叫著彆嘴,後來人們就叫它“餃子”了。天長日久,形成了習俗,每到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 2 # 玉瀣的懶雲窩

    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在中國人的眼中,毫無疑問是無可取代的吃食。

    說起餃子,我想起的故事卻是隨同水上百合志願者協會去養老院中,一起和老人們包的餃子,五味雜陳,餃子吃在嘴裡,心酸在眼底。

    週末去的養老院是私立的,並不是公立的,每月一千五,相對很便宜,故而養老院的位置並不十分的好,面積也不算大,一共七八個房間,並沒有住滿,房間很小,每個房間住四個老人,天冷門窗都關著,一進房間空氣顯得混濁,雜有一些不太好聞的異味,並排對放著的四張床佔了大半面積,每個床頭一個小小的櫃子,放著每個老人隨身物品,人老了,所有的東西加起來不過一個小小櫃子便打發了。

    提前聯絡過管理的養老院領導,這裡院落和走道明顯有新打掃過的痕跡,可是依然可以看出破舊的感覺。院角擺放著不知道是專門為了我們來,放置的二張舊躺椅,還是本來就是放在那裡的,老人們很高興,拍著巴掌看著表演的節目,看著我們帶去的慰問品,明明也在笑,可是我怎麼看,老人都顯出幾分茫然,即使是在笑,也並沒有多少生動。

    我們在養老院的食堂裡,圍著七手八腳的包餃子,韭菜餡和白菜餡,怕有些老人不愛吃肉,還特別包了素三鮮的,因為去的人多包起來很快,下好了餃子,端去給老人們裡,才知道,這裡有好幾位老人根本自己吃不了,需要餵了,在我們來的姐姐們熱心的餵食老人餃子時,意想不到的一幕讓我覺得悲涼心酸,這幾位老人大多隻吃了二三個,便拒絕再餵食。

    開始的時候我們以為老人怕我們嫌麻煩,便熱心的勸食,“沒關係,味道挺好的,熱乎的,多吃幾個,很好吃。”可是老人依然拒絕,我們都不解,護工在一邊給了我們答案,吃多了不方便,這些老人大多自理能力弱,衣食住行都需要護工幫忙,可是一個護工要照顧七八位老人,根本顧不過來,稍一怠慢,老人便溺尿在身上,冬天換洗不便,老人是怕。。。。。

    無語的沉默著,我們可以偶然來送溫暖,可這樣的悲哀我們無從解決,熱氣騰騰的餃子慢慢的失去了溫度,看著老人們依然溫和慈祥的笑臉,我們靜靜的沉默著。。。。。

    餃子承載了我們對生活酸甜苦辣的味道,你有什麼難忘的故事一起分享呢?

  • 3 # 範本娜

    今天中午吃得藕水餃,肉是攪好的,還有白菜的。

    太舒服了,非常好吃,覺得藕水餃更美味。

    特別是吃飽後,再喝上一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好喝的不得了。

    我和老公二人,包了五十八個餃子,剩了十二個,五十個餃子就夠了。

    我還多吃了四個,實際吃多了,特別是冬天,能吃上熱乎乎的餃子,太爽了!

  • 4 # 悠悠芳草心

    很久以前,在大山裡有一戶人家,大年初一吃餃子。老婆婆費力煮好了餃子,她的小孫女說:胖小胖小,上炕吃餃。

    話音未落,一個黑小子一屁股坐在了炕上,端起餃子碗,一通吃,餃子沒了!

    老婆婆哭了:盼了一年吃頓餃子就這麼沒了!不行,你賠我餃子!

    胖黑小子咧嘴一笑,說,我不白吃你餃子。你去河邊,河西岸有塊方形的石頭,石頭旁邊有銀子。說完胖小就不見了。

    老婆婆將信將疑。去河西一看果然有塊方形的大石頭,旁邊真的有一定銀子。老婆婆高興壞了,撿起銀子,又回家包餃子去了。

    一個關於餃子的故事講完了。下面咱們一起說說餃子。

    餃子形似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每逢佳節或者家人團聚的日子,都吃餃子,所以餃子是團圓幸福的象徵。

    不同的餃子餡有不同的寓意。白菜餡的,白菜就是百財,韭菜餡的,韭菜就是久財,野菜餡的,野財……

  • 5 # 甜品控的老仙女er

    回想起當時我第一年在北方陝西西安過冬至,當地的習俗就是,冬至要吃餃子,才不會凍耳朵。追我的那個男生,從別的學校,坐2個小時的車,帶我去一條美食街,一路走著,把各檔鋪的餃子不同做法買了一份:水煮餃子、煎餃、還有啥我忘記了,但應該不少於五份。

    挺感動,雖然現在不在一起,但每提起冬至,我都會想起當時的小浪漫。

  • 6 # 蔥油餅不帶蔥

    餃子好吃,人人皆知。但舊時因生活貧窮,普通家庭,尤其是農家,經常吃餃子只能是一種奢望而已。於是餃子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美食,並把這一美食與人們的禮儀活動聯絡在一起,形成了獨有風格的食餃習俗。餃子因此也由一般的食品具有了文化的內涵,成為表達某種民族文化心態的載體。在如此濃重的歷史文化背景下,餃子無論與平民生活,還是與歷史上的許多文化名人、歷史人物都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此,餃子的美名也就與眾多的歷史傳說、典故、名人軼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形成了一段段風趣橫生、風格迥異的餃子趣聞,並世代在民間流傳。

    第一個故事:為保平安吃“渾屯”

    這是一個流傳在我國山西西北部地區民間的傳說。漢代,居住在我國北部的匈奴民族,尚處於野蠻時期,為了得到生活所需要的食物等,就經常在山西西北部漢族居住的地方,搶糧掠衣,騷擾民眾,當地的居民對他們恨之入骨。在匈奴的軍隊中,有兩個侵民最兇暴的將軍,一個姓渾,一個姓屯,經常帶領他們的騎兵隊搶奪漢人的財物。由於匈奴一色的騎兵,來去飄忽不定,當地人幾乎無力抵抗。每次入侵警報響起,聚集民眾予以抗擊時,那渾、屯兩將

    軍已帶著掠奪的財物,驅馬遠遁。當地人民對這渾、屯兩個將軍既怕又恨,極端地仇視他們,恨不得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每到漢族春節的時候,匈奴人也學著漢人的樣子過年,於是就撤兵回去。只有這時,當地人才能安順一些。於是人們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調面制餡。餡要全用肉的,把肉餡用圓形的麵皮包起來,於新舊交更的時刻,全家人共食。人們為了解匈奴侵擾的心頭之恨,把包的肉餡喻成渾、屯兩將軍的肉,於是給這種包餡食品取名“渾屯”,其意思是,在新年伊始將渾、屯兩將軍的肉煮了吃,以示在新的一年裡不會再有壞人來侵害他們。後來,漢元帝派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使漢人與匈奴和好,人民也得到了和平,與匈奴和睦相處。但每年三十夜吃“渾屯”的習慣卻被傳承了下來。因已無渾氏、屯氏將軍的侵害,於是更名取其諧音,寫作餛飩。由於這種食品是在三更時分,正值新舊兩年的“更年交子”之時吃的,於是又把餛飩稱為“交子”,久之,便寫成了現在的餃子。

    這段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卻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的歷史由來,也藉此表達了舊時漢族與邊塞許多少數民族之間的密切聯絡。而渾氏、屯氏的故事由此被後人記入了許多典籍中。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對《演繁露》記載渾屯氏的說法進行了分析:“世言餛飩是塞外渾氏、屯氏為之,言殊穿鑿。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為之之言,則何者為餛,何者為屯耶?是亦膠柱鼓瑟唉。”富察氏對渾、屯氏之說進行辯駁。有學者曾就漢代歷史上匈奴民族的姓氏作過粗略的研究,認為在漢代的匈奴中僅有“渾邪王”,無渾氏與屯氏,且“渾邪王”當時的駐牧地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一帶,與我國古代北方地區不沾邊。其實,傳說本來就不是史實。故事的真假無關緊要,在我國北方,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的習俗至今盛行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渾、屯氏的傳說只能作為一段趣話在民間流傳了。

    第二個故事:書聖題字“餃子鋪”

    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雖因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而聞名遐邇,但卻是一個行為怪僻,不修邊幅,無拘無束的人。《晉書·王羲之傳》曾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太尉郄鑑有一漂亮女兒,欲尋一佳婿,聽說王導(王羲之之父)有幾個兒子,頗有文才,且儀表不俗,於是派人到王導家求親,王導就讓來人在諸子中挑選。來人見王導的兒子個個相貌不凡,只有一人,袒胸露腹,歪在床上吃燒餅,井不把選婿當回事。來人回去後,如實回報,最後並告之袒腹之人。太尉聽後,說:“正此佳婿耶。”後來經核實,那人就是王羲之,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類似的故事,發生在王羲之身上的還有許多,但王羲之吃餃子,給餃子鋪題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據說在王羲之少年的時候,經常外出求師學書法,所以就常常在外食宿。有一天,他經過一個熱鬧的小鎮,見一家餃子鋪門口生意興隆,熱鬧非凡。好奇的王羲之也急忙擠上去看熱鬧,只見餃子鋪的門旁兩邊寫有一幅對聯,特別引人注目: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門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只是字寫得不好。王羲之從小生活在官宦家庭,雖然對飲食之道沒有研究,但對美食卻是向來不拒的。品嚐美味、飲酒作詩是他的家常便飯。當下看罷,心裡想,何不進去嚐嚐,加上“鴨兒餃”之名也頗覺怪異。於是,王羲之就走進了鋪,揀一靜處坐下,招呼店小二上餃子。不一會,一盤熱氣騰騰、清香撲鼻的餃子送上了桌,咬一口,皮薄餡多,鮮美盈口。王羲之覺得平生尚未食過如此美味的餃子,聯想對聯所言,確實不虛。再看那餃子包得玲瓏精巧,碗內略有湯水,如同浮水嬉戲的鴨兒,真

    是巧奪天工。餃子吃完之後,餘興未盡,於是想和店主見上一面,經小二指點,他繞過矮牆見一白髮老太太坐在面板之前,一人邊擀餃子皮,邊包餡,動作乾淨利落,轉眼即成。包完之後,隨手將餃子拋過牆去,一個個像小鴨子依次越牆飛入沸騰的大鍋中。王羲之看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包餃子場面,更為老人家那嫻熟的手藝所感動。於是向前施禮,詢問老人家多長時間能練成如此高超的功夫,老太太順口答道:“熟練五十載,深練需一生。”王羲之聽後略有所悟,又繼續問道,門口對聯為何不請人寫得好一點。老太太聽後,氣便不打一處來,憤憤地說:“相公有所不知,怎麼不想呢,只是不好請啊!就拿那個剛剛有點名氣的王羲之來說吧,都讓人們給捧得長翅膀了,眼看就上了天。說句實在話,他寫字的那點功夫,還不如我這擲餃子的功夫深呢!”一席話把王羲之說得面紅耳赤,於是忙向老人家行禮,並告訴老人家他就是王羲之,趕緊令人研墨,恭恭敬敬地給老太太寫了一副對聯。

    從此,這家餃子鋪就掛上了王羲之寫的對聯,買賣更加興隆了。王羲之經過這件事,深深地認識到了自己寫字的功夫還不夠,於是就更加虛心地刻苦練字,終於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並被人們譽為“書聖”。

  • 7 # 詩詞奴隸

    餃子的故事

    餃子是北方人的最愛,主要代表的有,豬肉大蔥餡的,羊肉大蔥餡的,酸菜餡的,雞蛋韭菜餡的等,各種口味任你選擇。聽父親講他們小時候吃餃子的趣事,時間大概是解放前後。我的家鄉土地貧瘠,糧食都不夠吃,每到冬天農閒時節不吃乾糧只喝稀飯度日。過年是小孩盼望已久的事了,最主要的是能吃上餃子。餃子餡是豬肉蘿蔔大蔥的,一大家人十幾口,割上一斤豬肉還要跟人家說好話要肥的多點,蘿蔔大蔥是主角,豬肉成了配角。餃子過年要吃兩頓,大年三十中午吃一頓,每人兩大碗,為什麼呢?晚上沒有飯,只喝中午煮餃子的湯,說中午吃了餃子不餓慌。到了晚上父親和他的兄弟們餓著肚子咕咕叫,等大年初一起五更的那頓餃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菜市場乾淨整潔,但為什麼買菜的人反而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