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面對親情、友情亦或是愛情,當付出自己精力的時候,你會期待對方有同等迴應或者付出嗎?
43
回覆列表
  • 1 # 曼諾柚子

    付出時要求回報=交易

    付出時沒有彙報=奉獻

    交易,就要按照市場規律做事,交易雙方評估交易結果,是否符合各自的利益,合適了才能夠達成交易。

    奉獻,是付出方不要求接受方的回報,只是對方接受付出方的幫助就可以了。

    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親友間交往過程中,涉及利益時,由於礙於情面,付出+回報=交易,雙方沒有事前講清楚,事情結果達不到雙方其中一方預期結果時,易產生矛盾。

    在商品社會中,服務是有價值的商品,這樣的概念人人皆知。但是,在我們國家老百姓生活中,親友之間互相幫助是友情,不是商品不是交易,這樣的理念也是根深蒂固的。

    改革開放40年,新生代接受市場經濟生活方式比計劃經濟的一代,要快一些,兩代人在處理親友關係的出發點有所不同。上一代人認可親情的態度比90後年輕人要強烈的多,親友之間互相幫助怎麼能圖回報呢?90後,尤其是有國外生活經歷的人群,對親友之間提供服務索取回報是理所當然事情,認為提供服務不要求回報反而是對被幫助者的不尊重。

    例如,美國社會中,女兒要求母親幫助照看小孩子,3小時,需要事前說清楚母親的報酬價格是多少,如果超時,需要增加報酬。這樣的母女關係在我們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中,尤其年齡大的人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還有現在社會上的親友之間聚餐時的AA制,年齡大一些的人群也無法接受。

    付出+回報的問題,是社會文化問題,就其本身沒有對、錯的分別。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人們逐漸認知服務是有價值的商品的理念以後,這些問題自然會解決的。

  • 2 # 喜歡養花的男人

    題主問“付出的時候期待回報麼?”,而且還給出了“親情、愛情、友情”三種情況,我覺得這三種情況有區別,那就不妨一個一個地說。

    先說親情:

    親情連線著血緣,一般情況下都不求回報,比如母親生了孩子,用一生心血將其撫養成人,內心從沒有什麼要孩子會回報的意識,只要看著孩子健康成長起來就非常開心;而子女,比如長大成人後回家去看父母,給父母買東西、給父母零花錢或者養老費,你會想著再從父母這裡得到什麼回報嗎?肯定也不會。

    這就是親情,為親人付出永遠無怨無悔,如果把“求回報”這幾個字放在親情上面,極其扎眼,看著心裡就不舒服,因為那是家人,誰希望自己的家庭成員越來越好。

    再說“愛情”:

    為愛情付出會期待回報嗎?分階段。

    比如在戀愛階段,一般情況之下都希望得到回報,比如給女友買東西,希望女友高興之於回報自己點什麼,再比如關心男友,希望從男友那裡得到更多的愛等等,我為你付出,希望你能在其他方面有所表示,也不枉我為你的付出,大多是這樣;

    但是戀愛結束走進婚姻,這種回報心理便漸漸消弭,因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攜手共度人生的過程是相互關愛的過程,這時候一般不講什麼回報了。

    最後是“友情”

    關於友情的付出可以用“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來形容,一般情況下我們幫了朋友,是希望朋友在今後的相處時光中能夠和你增進友情,不過一旦友情倒退的話,你就會怨言滿滿,“當初他怎樣怎樣,我怎麼幫他的,這人沒良心,現在對我這樣”。

    所以,在有心幫助他人之前,先把條理理順,如果你希望施以援手之後別人會感恩戴德的回報你,那麼最好你就不要相幫了;如果你能承受你的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報,那麼你就可以出手了,有道是“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幫助他人而獲得內心的快樂,不求回報,才是明白人、善良人。

  • 3 # 龍寶和羽寶

    付出也要看付出到什麼地步吧!如果對方從未給你迴應,在一味的付出也是徒勞無功的,期待回報,但同不同等沒有關係,最起碼要有迴應

  • 4 # 夢嫻君

    我以前會這樣想,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得到這樣的同等回報。

    因為別人還不一定也會這麼想。每一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會不一樣。

    如果過多地期待別人要以同等的回報的願望過份強烈,很可能會演變成一種“絕對化的要求”的不合理認知模式。最終傷害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裡面有提到人際交往中的黃金法則,就是: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而不要太執著於別人會怎麼回報,做好自己的部分就好了。至於有什麼結果或回報就順其自然,這樣最好!

  • 5 # 成見發現

    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付出完全是一種自願,別說期待同等的回報,就是對方一句感謝的話,做為付出者都應該感到說遠了。這樣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種愛,是一種心甘情願的愛,從付出開始就不會有想回報的想法。這樣的付出和工作上的付出有本質的區別,工作上的付出是自我價值的體現,當然是需要回報的。愛的付出是一種無私的奉獻。如果在親情、友情、愛情上要斤斤計較,要討價還價,那你可能就成為了孤家寡人,你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你的付出對於正常人來講,人家不會不領情、不道謝。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人家也一定會幫助你。

  • 6 # 夏雨風

    任何付出都會有回報,一種是親友般的讚許,一種是自己盡到了責任的愉悅。前者是互相的,後者的個人的。

    有時的付出沒有想像般的如意,你在無私的貢獻,而得到幫助的人並不認情,看成是應該的,甚至僅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當你在需要別人的幫助時,人家已走了很遠,鞭長莫及。

    因此,任何付出,都不需要苛求同等的回報。心甘情願的付出,是一種善良,一種愛心。盡力的付出,也是一種品德。

    至於回報嗎,有則有,無則無,索求也沒有用。說出來,不僅心胸狹窄,也不明智。

    有條件的付出,送給我也不要。想回報的付出,人們也不一定要。

    有愛就不會計較,有私就不要爽快。與其同人糾纏不清,我寧願孤單前行。

  • 7 # 螻蟻一族

    丟開假大空,任何一個人的付出都是期待有回報的。

    這世上沒有什麼愛比父母對孩子的愛還全心全意,還無私的了。

    但養兒防老是不是需要回報?

  • 8 # 老劉

    當我付出的時候,我不會期待有回報,更不會期待同等的回報了。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為一件事情付出都不是為了追求某種名分,更不是為了什麼回報,而是基於我們內心的選擇。這個時候,任何虛名對自己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我們追求的是問心無愧。

    我認為,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就是奉獻,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我們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不只是收穫,更是付出。當我們為他人付出真情的時候,只要在付出的過程中能感到快樂和幸福,這樣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就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奉獻和幸福緊密相連。奉獻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要善於奉獻,只有奉獻了,付出了,才會領悟到其中的樂趣,樂趣就是幸福。

    走出自我,學會奉獻,讓大樹因落紅的哺育更高大,讓花兒因Sunny滋養更明豔,讓大海因小溪的匯合更深邃;

    走出自我,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我們為改善這混沌的社會環境恢復新鮮晴朗的天空作出我們的應有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西總統為什麼說“美國選舉存在舞弊行為”。他不怕得罪拜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