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可超

    司馬懿與諸葛亮即是知音又是對手。

    劉備與曹操即是知音也是對手。

    諸葛亮與周瑜即是知音也是對手。

    但是,郭嘉不死,汝等安敢出山?

  • 2 # 愚叟釣淺灘

    我認為魯肅和諸葛亮算是知音。正是他們的政治見解心有靈犀,促成了孫劉聯盟對抗強勢的敵人曹操;也是由於魯肅的配合,讓諸葛亮借得了曹箭,損敵利己,未戰先功;抗曹期間,周瑜累施毒計謀害孔明,魯肅既著急,又周旋相救,對自家孫吳忠心耿耿,對劉家集團也是心存關照,正是與諸葛的孫劉聯合御曹的思想一致息息相關。在赤壁之戰後,二人仍初衷不改,魯肅奉命向劉備討還荊州,累累無功而返,寧可受罰也不悔……而諸葛在取西川中,還是建議東聯孫吳,北抗曹操。……

  • 3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所謂知音,就是知己朋友。雙方互相瞭解,患難與共,情真意切,心有靈犀;不會損害對方的利益,更不會互相拆臺,這樣的知己朋友,可謂是知音。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徐庶是知音。為什麼這樣說?徐庶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出於對劉備的擔心,舉薦諸葛亮輔佐劉備。這裡徐庶要考慮的是:諸葛亮能否樂意出山?若諸葛亮不出山,也就是說,諸葛亮不願意輔佐劉備,那麼,徐庶的舉薦就是放空炮,一但放了空炮,這就有損徐庶這個人才的形象,是很難看的。如果不是知己朋友,也不會看透諸葛亮心理,看不透諸葛亮的心理,他也不會舉薦,這是實實在在的要考慮的事情。難道諸葛亮隨隨便便就會聽徐庶的話?一但出山,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這可不是兒戲?而後,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這不是說徐庶預見準確,而是徐庶對諸葛亮深刻了解,足見諸葛亮和徐庶是心有靈犀的知心朋友,這就可以證實諸葛亮和徐庶是知音。特別是,徐庶進了曹營以後,和諸葛亮的關係始終還是非常默契的,這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雙方互相瞭解的朋友也還有不少,不過,有的是互相利用、有的是敵對共事。如諸葛亮和魯肅,也是心有靈犀的,有時雙方是為了互相利用,才認識趨於一致?

  • 4 # 中行偃1

    這麼一問,倒還真讓我想起了一對兒。有名有姓,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劉蘭芝。焦仲卿是當時廬江府的小吏,廬江府郡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個縣,但是這件事兒卻發生在安徽省懷寧縣、潛山縣一帶。

    因為事發時還是建安年間,在建安19年(214年)的時候,懷寧縣就不再歸曹操了,屬於孫權的東吳。之前一直都是在曹操的地盤。究竟發生事的時候是孫權還是曹操的勢力範圍?我也不知道

  • 5 # 李虎79079

    曹操劉備倆貨是知音,煮酒論英雄相互吹牛逼。手下人讓殺劉備,曹操不殺。抓了劉備倆老婆,和兄弟,不但不殺還幫劉備媳婦懷上了孩子,長坂坡還故意放走過趙雲。華容道劉備故意讓兄弟放走曹操,明知媳婦在曹操囚禁時懷了劉禪,依然把大位傳給了劉禪。

  • 6 # dx118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知音, 1.在一出岐山時魏延給諸葛亮獻計兵出子午谷直接打長安,諸葛亮沒有采納,/而司馬懿說如果他是諸葛亮就會兵出子午谷,在空成計中諸葛亮說他是司馬懿就會進城 2.空城計中司馬懿其實看出是一座空城,而不進城,司馬懿和諸葛亮都知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所以諸葛亮才擺出空城計,這是三國時期兩位大軍事家智慧的澆築。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全軍帶孝,《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知己知彼,而且交心。所以二人才是真正的知音

  • 7 # 閒處讀書

    知音出自《伯牙絕弦》的故事,說的是鍾子期能夠聽懂伯牙的琴聲,從而醞釀出了前無古人的友情。

    在三國的時候,有些人彼此欣賞,也稱得上是知音了。

    首先是劉備與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時說,他得到諸葛亮,就是如魚得水。而諸葛亮而是懂得劉備心思的一個人。他們稱為知音,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孫權與呂蒙也可以稱得上是知音。在《孫權勸學》那個故事裡,他們之間的友情是可見一斑的。孫權對呂蒙的勸告,呂蒙對勸告的接受,不正是知音嗎?

    最後,曹操希望所有人的老婆都成為自己的紅顏知己,特別是漂亮的,比如大喬、小喬等。

    曹操攻打張繡的時候,不就是因為招惹他的老婆,導致失敗嗎?還有大喬、小喬,曹操鑄造銅雀臺,發動赤壁之戰,不也是想要得到這兩位絕世美女嗎?

  • 8 # 使用者白剛

    1、諸葛亮和周瑜

    2、諸葛亮和司馬懿

    3、曹操和劉備

    4、龐統和法正

    5、劉備和諸葛亮

    6、孫策和周瑜

    7、孫權和陸遜

    8、關羽和周倉

  • 9 # 東閣村夫

    真正要說三國的知音,我覺得沒有比陸抗羊祜更合適的了!總是有人說孔明周瑜或者孔明司馬懿的,其實和知己相差甚遠。

    羊祜和陸抗可謂棋逢對手。

    這兩個人都來自於世家,羊氏是漢魏之交連續九代的官宦出身,而陸抗更不含糊,他是東吳名將陸遜的第二個兒子,世襲江陵侯。兩個人都熟悉水軍作戰,無論帶兵還是治軍,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羊祜注重對荊州本地經濟的開發,在他都督荊州期間,荊州地區的人口增加,教育發達,社會穩定。而陸抗則沿荊州一線,儲備了充足的糧草武器,構築堅固的城防工事。而在荊州前線對峙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二人甚至惺惺相惜,慢慢發展出來一種超越戰爭的友情。所以,後人把他們合稱“羊陸之交”。

    在二人對峙的這段時間內,雙方都沒有輕舉妄動。 每次與吳國交戰,都要約定日期才開戰,不做乘其不備、突然襲擊的打算。將帥當中有要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總是給他喝醇厚的美酒,使他酒醉不能說話。羊祜的軍隊外出在吳境內行走,割子穀子做口糧,全都記下所取的數量,然後送去絹償還。每次與部眾在長江、沔水一帶打獵,經常只限於晉的領地,如果禽獸先被吳人所殺傷而後被晉兵所得,都要送還吳人。

    於是吳國邊境的百姓對羊祜心悅誠服。

    羊祜與陸在邊境相對,雙方的使者常奉命相互來往,陸抗送給羊祜的酒,羊祜喝起來從不生疑;“陸抗病了,向羊祜求藥,羊祜把成藥送給他,陸抗也馬上就服下。許多人諫阻陸抗,陸抗說:“怎麼會有用毒酒殺人的羊祜?”

    陸抗對守邊計程車兵說:“別人專門行恩惠,我們專門做惡,這就等於不戰而自己就屈服了。現在雙方各自保住疆界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再想佔小便宜。”

    吳主聽說雙方邊境交往和諧,就以此事責難陸抗,陸抗說:“一邑一鄉都不可以不講信義,更何況大國呢!我如果不這樣做,正是顯揚了羊祜的恩惠,對羊祜毫無損傷。”

    公元274年,陸抗去世。

    兩年之後,羊祜向晉武帝上書,希望儘快啟動滅吳之戰。然而,在以賈充為首的大臣們阻撓之下,這個建議被拒絕了。

    公元278年,羊祜去世。臨終之前的羊祜,三番五次向晉武帝表達早日南征的想法,並且將自己總結出的進軍方案和盤托出。

  • 10 # 奇文高叟

    我認為,三國時曹操和楊修稱得上是知音。曹操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準備退兵,便傳令進兵暗號為“雞肋”,楊修一聽這道傳令便知曹操有退軍之意,告訴眾人做好退兵的準備。後來曹操來視察軍營,看到一個個士兵都打好了鋪蓋,準備開拔,便問緣由,一問便知是楊修看破了他的心意,心中十分惱恨。一次某公園造了一幢門樓,請曹操前往過目,曹操看後什麼也不說,獨獨寫了一個“活”字,眾人不解其意,便去請問楊修,楊修便說出了其中奧秘。原來這是一幢門樓,在“門”下寫一個“活”字,不是“闊”字嗎?眾人這才恍然大悟,趕緊將門樓改了重修,曹操再次前來,看見門樓已改,一問才知,又是楊修搗的鬼。總之,楊修屢次點破曹操心中的隱秘。在曹操看來,只有他才是天下最聰明的人,沒有人能與他匹敵,現在看到楊修屢屢猜中他的所思所想,那還了得,於是便找了個藉口把楊修殺了。但是無論這麼說,楊修始終是曹操的知音,只是由於曹操心胸狹窄,容不下他人而已。

  • 11 # 使用者己未颺

    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士為知己者死,我想這些足以說明人與人之間在遇到相知的人,這種惺惺相惜,這種認識了你知道了自己的感覺,也可以稱為知音吧!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曹操和郭嘉,曹操和荀彧,周瑜和孫策,劉備和法正,孫權和呂蒙,劉備和龐統等。用他們的人生經歷演繹出一段風雲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確定我得了婚前恐懼症,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