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哥盤股
-
2 # 招商銀行App
外匯儲備對於國家的金融平穩相當重要,充足的外匯儲備意味著國家在外匯市場中的話語權分量,對穩定本國匯率也有積極意義。但如果一國的外匯儲備量過大,會對該國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外匯儲備一般由多種貨幣組成並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資產,種類與期限不一致,數量巨大,很容易帶來匯率、利率等風險。
其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規定,外匯儲備過大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IMF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要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出現困難的國家伸出援手,這勢必會增加該國的支出成本。
最後,國家外匯儲備過多,意味著該國的貿易出口大於進口,而大量出口會帶來外幣湧入,這些出口企業拿著外幣沒法在本國內流通,就需要到銀行兌換本國貨幣。這樣一來,該國就需要印刷更多的貨幣來以供兌換,而過多的本國貨幣流入市場,就有引起通貨膨脹的風險。
綜合來看,如果外匯儲備量過大,會反過來引起一系列問題,適度的外匯儲備才是強國的證明之一。
以上回答來自理財達人,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具體答案要看該國貨幣的管理形式。外儲的需求包括兌換義務、國家用匯、外匯投資三類。央行進行的純投資(投機)行為的外匯買賣就不討論了。另外在國際上政府間常常有一些貨幣互換協定,這些協定的執行過程中也會產生或消耗外儲,這個也不討論了。下面就幾種貨幣形式分別討論一下:
1)對於強掛鉤貨幣,比如"持票即兌"的港幣,央行(金管局)對每一張港幣均有兌換美鈔的義務,其外匯儲備的理論需求量應該對應於所有流通港幣的總量換算成的美元數。當然,實際上並不會發生每一張港幣都同時要求兌換的情況,因此實際的儲備量可以有所減少。但如果少得太多,就容易被市場抓住機會擠兌(參考當年英鎊危機和後來的港幣保衛戰)
2)對於自由浮動貨幣,比如盧比,央行對內並不承擔任何兌換義務,其外儲只需滿足印度政府自身的用匯需求(比如購買軍火、償還外債)。
3)對於爬行浮動貨幣,或者說弱掛鉤貨幣,比如人民幣,具體的義務是在上述1、2兩種之間。在各種資本管制允許的範圍內、在每日中間價上下浮動的區間內,央行可以履行兌換義務。另外,中國政府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國家用匯的數量較大,如對外援助、軍購、政府直接投資等等。因此,外匯的需求量必定超過自由浮動貨幣的情形,但按比例看仍然不需要到強掛鉤貨幣的情況。
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在不放棄匯率管制的情況下,外儲應該存在一個不可動搖的底線。個人猜測大概在2萬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