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方851

    我軍再淮海戰役中的政策是:“即俘即補”。就是說將被俘的蔣軍士兵經過教育後,讓他們自願參加解放軍對敵作戰。

    這些蔣軍原屬的部隊已被宣告為“全殲”了。

  • 2 # wang_H

    戰鬥中的全殲並不是全部擊斃,而是包括打死:打傷:俘虜的總稱,通常是將一地或一個方面或一個集團的敵人整建制全部打死:打傷和俘虜的稱為全殲。如:1949年1月平津戰役之天津戰役,我東北野戰軍集中了5個軍22個師共34萬人對天津進行了大規模城市攻殲戰,經29小時激烈戰鬥,我軍以傷亡2,3萬人的代價全殲天津守敵13萬餘人,俘虜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並解放了天津。

  • 3 # 風雨中的梅雲

    戰爭中的全殲當然不是指殺死全部的敵人了。全殲的意思是敵人的整個作戰單位被消滅。這個整個的作戰單位是指部隊的建制。如果整隻部隊在戰鬥中失去了作戰能力,就可以稱為全殲。比如,俘虜了對方全部或大部分的作戰指揮人員,比如司令,軍長,作戰參謀等等等等的核心人員。並且擊斃,俘虜了敵方的大部分作戰人員。逃走或失蹤的只是零散人員(數字極少的那種),就可稱為全殲。因為如果一支軍隊被全殲後,按照國際慣例。這支部隊不能被複活。也就是說,一旦部隊的番號被撤以後,就不允許再以該番號命名一支部隊。其實,對於全殲的定義是有一定的說法的,比如除了擊斃俘獲敵軍的作戰指揮機構以外,還有戰鬥人員的傷亡比例的引數。比如,戰鬥人員的損失程度。俘獲擊斃敵方作戰人員的數量比例。戰鬥減員達到什麼程度等等等等。只要滿足了以上條件,這支部隊就可以被定義為全軍覆沒了。比如,抗戰時期的平型關大捷,板垣師團就是典型的被全殲了。以後的日本,不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再拿板垣師團的部隊番號再組建軍隊。還有亮劍裡的坂田聯隊。隨著坂田聯隊長和他的作戰指揮機構被李雲龍一炮敲掉。整個坂田聯隊就算是成為歷史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韓國的白虎團。都不能再以原先的名字番號再組建部隊。還有被我們志願軍繳獲了團旗的美國部隊。雖然不願意,但規定就是規定,不管美國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將這個番號撤銷了。雖然這對日本,韓國和美國來說,都是恥辱。但他們只能撤銷這些部隊番號。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一個作戰單位,只要他的作戰指揮機構還在運作。即使部隊打光了。也不能算全殲。比如,亮劍裡的山本特工隊,雖然打死了幾乎全部的李雲龍的警衛連,但李雲龍和趙剛等指揮機構的人員卻突圍出去了。所以,山本自以為自己已經把李雲龍的獨立團變成了歷史了。所以,當手下告訴他圍攻平安城的是李雲龍的獨立團的時候,山本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另外,全殲這個詞並不是所有的戰鬥都能使用。一般使用全殲這個詞的戰鬥都不會小。比如,全殲一個師,一個軍,哪怕是一個團。基本上沒有人會說全殲敵人一個班的。

  • 4 # 出海鑰匙

    報告,一群敵軍女兵摸了過來。

    長官:兄弟們!出擊吧!!

    士兵奮勇出擊與女兵進行殊死肉搏。

    經過一番肉搏,除少數女兵受驚而逃,其餘全部被殲。

  • 5 # 老夫171395762

    陸戰棋下過沒有?沒下過?告訴你,把軍旗一撥,你的什麼司令啊,軍長啊……編制沒了!完了!人家不承認你這部隊呀!為什麼?軍旗都沒了呀!大哥……

  • 6 # 度度狼gg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

    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某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至於軍事主官情況,整74師的師和旅兩級指揮官完全被一勺燴了,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斃命,參謀長魏振鉞和副參謀長李運良被俘;整編第第51旅旅長陳傳鈞、整編第57旅旅長陳噓雲被俘,整編第58旅旅長盧醒戰場自殺,另有絕大多數副旅長和團長陣亡或者被俘,漏網的只有在臨沂訓練新兵和掌握後方部隊的副師長邱維達,也就是後面重建的整74師師長。

    戰役結束後,南京方面對戰場情況和整74師的損失細情並不完全瞭解,第一兵團總司令湯恩伯兀自大吹牛叉,5月17日還在要求其他各整編師全力增援孟良崮以期“中心開花”。期間逃回去的少量低階軍官、士兵因級別不夠,掌握的情況也不全面,所以蔣軍方面無法採信,直到5月19日一名副團長帶傷逃到臨沂,這才把情況說明白,也就是說,這個負傷的副團長已經是整74師戰場逃出的最高職銜者。

    而華野繳獲的裝備包括:山炮野炮28門、輕重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挺和長短槍9828支,以及大量彈藥物資。筆者查閱了一下整74師自南京投入作戰時的裝備明細,其中輕重機槍共1169挺(損失率為85%)、長短槍總數約16000餘支(損失率為62%),考慮到之前幾次戰役(比如兩戰漣水)的戰損,以及在孟良崮戰役中打壞的槍支,損失比例應該也會突破90%,沒有繳獲美式榴彈炮也是準確的,因為那12門炮和配屬的戰車部隊留在了臨沂。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整編第74師在戰役中人員損失超過90%、武器裝備損失接近90%,團以上軍事主官無一漏網,到底算不算被“全殲”呢?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應該算的,因為這涉及到了部隊“編制”和“建制”的細微區別,所謂編制,是指一支部隊理論上的額定編成;所謂建制,則是指一支部隊實際投入戰鬥的作戰序列,它與編制經常會出現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以當時的整編74師來說,它的編制在1947年4月下旬恢復為“三旅九團”的狀態,所以每個整編旅又增加了一個團的番號,也就是整編第51旅的153團、整編第57旅的169團和整編第58旅的173團。但是這三個新編團都是從後方剛剛接收的新兵,並且幾乎沒有配備重武器,是不具備立即拉上戰場的條件的,所以才在後方臨沂整訓。

    換句話說,這三個團還沒有正式納入整74師的作戰序列,並不屬於其戰時建制,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74師的作戰序列只有師部(含直屬隊)、三個整編旅六個步兵團、以及臨時指揮的整83師一個團。而戰役結果是,師部和三個旅部被完全摧毀,所屬七個步兵團被全殲,沒有一個哪怕建制營或者連逃出戰場,至於漏掉編制中的一個榴炮營已經無傷大雅了。

    因此總體而言,就是整74師所有參戰部隊全體覆滅,並且包括該師全部的旅、團級作戰單位,人員裝備損失也超過了90%以上,是妥妥的被“全殲”。南京方面的反應也證實了這一論斷,老蔣接報哀嘆:“74師的覆滅是無可補償的損失”,若非視為全殲,咋就無可補償了?王耀武則是數日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聲稱“74師之失,有如喪父之痛”,這都等於變相承認,那個曾經跟日本人打成1比1交換比的王牌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方的表態則比較審慎,陝北致電華野:“殲滅74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而粟裕將軍在戰後總結報告中指出:“這個傷亡代價是值得的,我們換取了在敵人重點進攻的高峰、在敵人密集的進攻隊形中殲滅其一個主力師的巨大勝利,砍掉了敵人一支最強的骨幹力量”。注意用的都是“殲滅”而非“全殲”字眼,但是無論這支部隊以後怎麼重建,軍魂都已經不在了。

    至於說到“全部殺死”那就是缺乏軍事常識和故意搞笑了,解放戰爭中一般斃傷敵人建制部隊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基本就已經解決戰鬥了,戰場更不是屠宰場,各部隊還等著用抓獲的俘虜補充兵源吶!

  • 7 # 國平軍史

    如果以為“全殲“是一個不剩地被全部消滅,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在戰爭中,除了營連排等中小規模的作戰單位,有可能被徹底殲滅,這就叫全殲,同時對於營連排這些作戰單位的番號,可以說所有軍隊都是不會取消的。

    但成千上萬人乃至數十萬以上規模的作戰單位,比如團、旅、師、軍、集團軍、兵團等作戰單位,戰時就很難做到一個不漏地被全殲,一般總是會有漏網之魚的。

    因此,本文作者的理解“全殲”的意思是,是指成建制地消滅對方的作戰單位,一般指部隊主力被消滅、擊潰所部導致建制崩潰、主力作戰部分投降等喪失作戰能力。

    此外,如果作戰單位的指揮機關被完全摧毀,最高指揮官被擊斃或是俘虜,導致對下屬部隊失去有效指揮,那麼該部隊也可以視作被“全殲”。

    對於許多軍隊來說,如果是某一作戰單位,比如集團軍、軍、師、旅等規模較大作戰單位,在某一戰役或戰鬥中,全都被成建制地消滅,通常這些規模較大的作戰單位都會被取消建制,也即被取消其軍中的番號,比如某某軍、某某師、某某旅等,這些作戰單位在軍中就不存在了。

    雲山戰役中,志願軍第39軍對戰美國號稱美國王牌部隊的陸軍第1騎兵師第8團,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建立的軍隊,參與過一戰和二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功赫赫,因此,在美陸軍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戰鬥僅持續了兩天時間,志願軍第39軍重創美騎兵第1師第8團,斃傷俘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此外,殲滅南朝鮮第1師第15團大部,繳獲飛機4架、擊落飛機3架,擊毀和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各種火炮119門。

    美陸軍第1騎兵師第8團,是美軍的王牌部隊,承載了美國的希望,當希望破滅之後,與我志願軍第39軍交戰的第1騎兵師第8團番號也被美國陸軍取消。

    在戰爭中,全殲比擊潰對方,更能打擊對方,“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毛澤東在 《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中指出:“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

    但戰時真要做到全殲,沒有漏網的,是很難做到的,總會有部分成員憑藉強大的火力,撕開一角突出重圍;或者是化裝逃逸,因此,除了小規模的作戰單位以外,大規模作戰,就很難做到鐵桶般合圍,一個都逃不掉了。

    將敵“全殲”,不一定就將敵人全部殺死,比如1955年1月18,我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舉行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協同作戰,作戰的目標是駐守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島組成,面積為1.7平方公里的國民黨守軍。

    此役歷時10個小時,敵指揮官王生明被擊斃,副指揮官王輔弼被俘,我軍共擊斃、俘虜國民黨守軍1086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我軍陣亡393人,取得了全殲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的勝利。

  • 8 # 紫光蒼穹

    全殲敵軍並不是全部殺死,殲滅包含了:擊斃、俘虜、擊傷導致失去戰鬥力,甚至敵軍部隊被打散也屬於,還有就是對方散兵遊勇或者成建制的投誠。

  • 9 # 魂舞大漠

    學點基本軍語很重要,對於理解戰爭成果有幫助,比如“全殲”二字。

    軍語中沒有全殲的註釋,有效替代它的是殲滅二字。殲能獨立成詞,意思是以武力消滅敵人。消滅了多少?在軍史中常有概語來量化,比如一部、大部,數萬,全部消滅即為全殲。全殲的意思,再沒有一個建制連存在,就是有數量較少的敵人逃跑,在表達上也有一定區分,比如全殲一個班的戰果,一般來說無人能跑掉,但對全殲1個連,在1人跑掉時也可表達為全殲。

    中文語意豐富,所設語境能有更加精確的表達,對於以武力屈服的敵人,包括大意戰場投降和起義,則使用消滅二字,以示與殲滅有所區分,意思是全部吃掉了,但有起義人員,給戰果統計帶來了意思更規範性的表述和表達。知此,可知殲滅的厲害,也知道了消滅要表達的準確意思。

    無論全殲還是消滅,都是全勝的戰果。

    殲滅寓示著戰場對抗的激烈,面對頑敵悍匪殊死抵抗,只要堅決地將其在肉體上全部予以消滅,才能迅速達成戰役和戰術目標,其廝殺劇烈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全殲的意思正是給予敵方以最堅決的打擊,即全部殺死,理解一點也沒錯,不包括跑掉的,但包括受傷被俘的,投降和受傷被俘,是武力征服的戰果,即能被認定殲滅的一部分。

    一般來說,只要以武力征服,使對方徹底地全部喪失戰鬥意志,即便肉體沒被消滅,傷、俘人員越多,戰果越大。

    多打巧仗和妙仗,使戰場形勢多向自己一方有利轉化,比如佔領制高點,地形上居高臨下,正能打退實施仰攻的敵人,使敵軍先在心理上虧輸一簀等。再比如有效的包圍,穿插和分割的戰術等。

  • 10 # 劉成艦

    我軍偉大統帥毛主席,曾有過著名的名英明論斷: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擊傷十個師,不如殲滅一個師!朱德總司令在抗日戰爭中,總結過著名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改疲我打,敵退我追!我軍各級指揮員,更善於打運動戰:大踏步前進或後退,集中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各個擊破,為求全殲不使漏網!華野南征北戰孟良崮,全殲頑敵張靈甫,就是我軍最成功的戰例!我理解,全殲是成建制的消滅,殲滅一個師就少一個師!同理,海戰擊傷十艘戰艦,不如集中火力,擊沉三五艘。受傷的可拉回修復,擊沉則葬身大海,永遠徹底完蛋!

  • 11 # 幸運老辣椒

    戰爭中的“全殲”,其基本意思是全部消滅 (敵人),即“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但是注意,在這裡的意思不一定是全部殺死。在軍事戰役中,殲滅指成建制地消滅對方部隊,同時包括但不限於殺死、俘虜、擊傷(斃傷)、接受投誠(投降)、改編。(以上解釋來源於百度文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債三萬九,帶著孩子沒法上班,怎麼樣才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