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陶19639169
-
2 # 聽風的狼
藥品是生活剛需,所以藥店屹立不倒,生意火爆。
政策放寬,開藥店不再是多難的事。只要有錢,其他都不是問題。花錢租證,跑跑關係,一家藥店即可開門盈利。無外乎好多藥店老闆其實都是行外人,只要有錢會來事,照樣把錢賺。小城一家藥店老闆是個能力超強的女人,經營藥店幾十年,硬是把一家小藥店開成了現在的醫藥有限公司,一座小城,東西南北都是她家的連鎖藥店,四路八鄉的主要集鎮也開了分店,在這個西北小縣城也是藥品經營市場的翹楚。而這女老闆當初也只是個做飯洗衣伺候家人的家庭主婦,從來沒學過醫。
藥品市場是個超級大蛋糕,能夠養活好多的人。隨便切,只要你有能力拿起刀。沾了藥品生意,搞倒閉的好像不多,有能力的搞得風生水起,富得淌油,沒能力的也是小富小貴,最少也是有車有房。
放眼看去,凡是繁華路段的黃金店鋪幾乎都開成了藥店,能與之比肩的除了銀行眼鏡店賣黃金的,其他行業都沒能力與之匹敵。而能夠如此硬氣,逆勢而上,與藥品行業的高利潤剛需性是分不開的。
錢難賺了,衣服可以簡單穿,肉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但是生病了吃藥絕對省不下的。
以前藥店是國營的,開的也不多,一個小城就那麼三四家,藥也便宜,還能分開買,很方便也實惠!現在不成了,藥店遍地開花,到處都有,就是沒有以前那麼好了,貴的要命,隨便一個感冒拉肚子一買就是幾十上百的,整盒整瓶的,分開不賣了。
省城的連鎖藥店也下沉到了偏遠地方,手段高明,花樣翻新,免費辦會員卡,買藥積分兌換獎品,雞蛋紙巾洗衣服,各種獎品吸引了眾多的老人排隊買藥領獎品。有用沒用的藥品一買就是一大堆,可這些排隊買藥的老人平時連二斤肉也捨不得買來吃,兜裡省來的錢都買成藥品保健品放在家裡落塵土。
這種現象隨處可見,合理不合理都存在著,不論疫情影響,不論經濟疲軟,藥店的生意無往不利,火爆依然……
-
3 # 指南針506
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的,現在我國正在向老齡化過度,人們保健意識高了,再加上環境汙染所以去藥店拿藥的時候多了,感冒發燒的每家都會備點藥,藥店雖然不能和飯店超市這類的剛需相比,但在生活中還是必不可少的。對於開藥店的老闆們來說:除了藥店手續辦起來麻煩點,但藥店開起來好打理,比開超市飯店省事多了。櫃檯擺上藥,找幾個護士專業畢業的員工就搞定了,再加上利潤還可以,開一家也是來開十家也是開,所以藥店越開越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
4 # LL9527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在一個環境汙染,人工作壓力大,吃不好睡不好,也沒時間鍛鍊身體,抖音上看到很多年輕人二十幾三十幾歲患有癌症的,大部分原因是經常熬夜,菸酒過多,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外賣,所以藥店醫院生意都好!
-
5 # 華哥的美食
藥店的多少也能看出一個地方的生活質量,我曾經去過一個小縣城,所有的主街道上最熱鬧的是藥店,以前藥店是個安靜的地方,可是,現在藥店裡的促銷廣告和小喇叭、音樂比農貿市場還熱鬧,整天播放音樂,好像現在的人都是高高興興地去買藥,最奇怪的是藥店還推行會員卡,目的就是希望你成為永久會員,好奇怪的社會現象,我去的這個小縣城藥店這麼多跟環境有關係,跟飲水有關係,水源汙染很嚴重,自來水是鹹的,而且很渾濁,洗菜都有點不放心,難怪,這地方藥店這麼多,我不敢說出縣城的名字,怕被人誤解,以為抹黑他們。
小地方的藥店生意好,說明問題很嚴重,藥店現在又一個怪現象,只要你看到一家藥店,對面或者隔壁必定還有一兩家藥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主要還是藥店的生意好做,一不講價二不賒賬,再一個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沒有規律,身體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又因為我們都喜歡學習,身體不舒服就給自己買藥吃,除非是自己買吃藥不管用嚴重了,才去醫院做檢查,所以,藥店的生意自然就好多了,頭疼感冒基本上自己挑選曾經吃過的藥,很少去諮詢醫生,因為,一去醫院,感冒可能變成了別的,幾百塊都不止,所以,藥店越來越多,主要跟醫院的看病方式有關係。
在藥店可能幾塊錢的藥吃幾次就好了,但是去醫院,現在的醫生責任心太強了,恨不得給你做個全身檢查,有可能的話,還想給你換零件呢,關鍵是醫生已經跨界了,不僅會看病還會看相,根據你的言行舉止,給你量身裁衣,他們總會給你一些你能接受的合理化建議,讓你破財消災,能花多少就不要吝嗇,所以,沒有醫保的人,生活比較平淡的人,願意去藥店,不敢去醫院,因此,藥店彌補了這個空缺。
-
6 # 坐看雲起於此時
1、最少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吧。首先,就是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還是嚴重存在著,大醫院、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鄉鎮小醫院、社群衛生院、小區醫務室呢,資源不夠、裝置不行、布點也不均衡,接近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中小型的醫院,只能是滿足於打個吊針、換換藥棉、消消炎症、止止疼痛的水平;很多百姓呢,有個發燒感冒、頭疼腦熱的,或者去了一百次醫院也都是哪幾服藥、幾種藥的,就久病成醫、自己給自己當大夫,就近買點藥對付對付了,又省時間、又省錢的;
2、其次,說明藥品零售這個行當還是有利可圖的,醫院搞醫藥分離之後,很多人都是掛個號、開個處方就走了,就到藥店抓藥了;而很多醫藥代表呢,也把工作的重點放到了各地的醫藥公司、醫藥商店去了,過去很多的管用的要、處方藥,比如治感冒的安乃近,治咳嗽的甘草片,治失眠的舒樂安定片,治火熱內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牛黃解毒片,治痢疾拉肚子的諾氟沙星,還有起調節作用的維生素片、谷維素等常用藥、廉價藥,都在藥店買不到了,很多都換個名頭、換個包裝,搞得很高階的樣子,藥價升高幾倍、十幾倍的;
3、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患各種病的機率也越來越大了,所需要治病的、強身的、預防的各種各樣的藥物也就越來越多了。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呢,都只有一個想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很多人吧,事出有因、救急要緊、治病要緊,忙乎之中,撐不住了,就在藥店買了,總比去醫院一大堆的檢查、一大堆的化驗來得快、來得便宜呀,所以呀,藥店還是很賺錢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門面店裡,各種行業的都接連倒閉,藥店能夠逆勢而上,越開越多,這個就是最大的原因了;
4、第三,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店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在網上買得到了,網上汽車、房子都在掛牌出售了。省卻了門面租金和店員工資的出廠價格,肯定是讓消費者得到了不少的實惠了。
所以,現如今大街之上,許多的實體店都面臨著倒閉轉讓的困境了,到處都是商鋪轉讓的、關門不張的、冷火秋煙的;而藥店這一行呢,也有很多人透過網路購買的,但網上能夠買到的藥物還真是有限的;有的藥品還是不能在網上隨意買賣的,有的處方藥只有執業醫生開的處方才可以買的,很多藥店呢,特別是一些大的藥店,還真就配備了一兩個開處方的執業醫生坐在哪裡,邊看病、邊開藥的;而且,一般開藥店的人,都是經過了專門培訓,要有相對的執業資格、行業規範才能做這一行的,有一定的門檻的,不是任由網路購物那樣的隨意而為的。
5、第四、還有一點,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身體健康,都想著多活些日子、多享受下生活,多延長些壽命了。藥店不同於其他實體店鋪的,還有重要的一點,作為消耗品的藥物一般價格都很貴的,在超市買東西你可以有很多的選擇,然而在藥店買藥的就幾乎沒什麼選擇的,一些進口藥甚至動輒成百上千的,家裡有病人的,家庭的很大一部分費用都花在了買藥上,有的病所需藥物是長期性服用的,而且有的藥物還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的。對這部分人來說,為了省卻去大醫院的掛號費、診療費、檢查費、住院費什麼的,在藥店定點採購、適時供應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也是延續生命、保障機能、保持
活著的一種生存的必須了。
-
7 # 山東企業家
這是一個好問題,而且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社會現狀和新近的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呢?
雖然中國逐步進入了老齡化,雖然存在著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雖然醫藥零售行業早就進入了完全競爭的階段,但是最近兩年品牌大的渠道廣的藥店確實發展的非常快,不僅僅是數量逆勢上漲越開越多,而且還有很多的新進入者。據我的觀察,造成這種現象最突出的一個原因是國家醫保政策的變化導致的。
近三年以來國家醫保政策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醫保控費進入了非常嚴格的實施階段。首先是國家對醫院藥品的流通實行兩票制,減少中間商的價差,其次是最近兩年實行了嚴格的集採製度,使得醫院的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
國家要求醫院出售的藥品不許有任何的加價行為,就是進價賣,這對老百姓來說是的好現象。但是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醫生給病患開的藥,在數量少大幅下降,而且不允許開一些貴藥和輔助性用藥。具體的做法就是對醫院的收入結構進行改革,對醫生的開藥權進行限制。
怎麼做的呢?就是要求醫院的收入結構中,藥品的銷售收入不能超過30%,壓縮的幅度巨大,以前的時候賣藥佔到醫院銷售收入的70%,現在下降了近40%,如果醫院做不到就對醫院進行處罰,這一點管控非常嚴格。對醫生隨意開藥的行為更是進行了壓縮,對每個醫生每月的開藥數量也進行額度限制,比如說一個醫生一個月最多隻能開出2000塊錢的藥,你開超了就取消你評優的資格,所以現在醫生不敢隨便開藥給病患。
這兩大措施對醫院埠的醫藥銷售打擊非常大,現在我們去看病,醫生一般給你開一到兩盒藥,甚至是不給你開藥,讓你去外面藥店買,這個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現在如果去醫院看病,會發現檢查費用大幅增長,但是藥品的費用反而是大幅下降的,甚至有些藥你想買醫生都不建議你買。這個很好理解,因為醫院為了賺錢,醫院無法從賣藥賺錢只能去讓病人多做檢查。
現在的局面是,藥品的剛需決定了病人不得不買藥,醫院不給開,就只能去藥店買,這樣原本在醫院購買的銷售者全被導流到藥店裡了,藥店的銷售數量開始爆發式增長,賺錢效應開始顯現。
還有個原因就是國家的醫藥集採製度,競標的藥企專供醫院體系,但那些沒有競標成功的藥企怎麼辦呢?他們只能去抓藥店的機會,於是讓利給藥店,進入藥店的流通體系,要不他們生產出來也賣不掉,自己建銷售渠道的費用太過巨大也不現實,當然也會有網上銷售的渠道,可這個渠道的體量還是小,也不方便,更多的還是走藥店渠道。在藥企讓利的情況下,藥店的銷售價格是非常堅挺的,所以他們更賺錢了。
這樣就出現了,增量市場大幅度增加,而且藥品零售價格穩中有升的情況,兩方面的原因讓藥店經濟效益越來越好,藥店賺錢了就會進入擴張式的發展,繼續開更多的藥店賺更多的錢。
其他的原因並不突出,畢竟這些原因以前就存在,當時藥店並沒有發展的特別好,所以這個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以後藥店也實行國家集採,那樣對老百姓來說就更好了,當然,對醫藥企業就不好,會讓很多沒實力,沒有核心藥品,成本高的醫藥企業破產。
-
8 # 藥店易
沒有資料支撐,單憑主觀感覺是不對的。
2012年-2019年,藥店的總銷售從2268億元增長到了4196億元(見表一),同期藥店數量從42.4萬家增長到了47.9萬家,甚至在2019年,藥店數量的增長首次為負,即從2018年的48.9萬家下降到了47.9萬家(見表二)。
因此,所謂“藥店逆勢而上,越開越多”的話,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2019年以前,藥店數量確實在逐年增長,但這個增長有很多的背景:
1、隨著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在健康上的開銷也越來越大,這為藥店數量的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藥店銷售從2012年的2268億增長到2019年的4196億元,增長了85%;
2、雖然藥店越開越多,但藥店數量的增長,遠低於藥店銷售的增長,2012年-2019年同期,藥店數量從42.4萬家增至47.9萬家,僅增長了12.97%;
3、藥店以前是一個行政管控的行業,辦一張《藥品經營許可證》開一家藥店,並不容易,隨著改革的深入,逐年放開,直至近幾年完全放開,藥店數量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生產力的解放,以前開藥店無門,現在可以了,人們在初期會一窩蜂地開藥店,這在任何行業放開初期概莫如此,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4、各行業接連倒閉,一定程度上是經濟不景氣、一定程度上是商業模式(如電商)的影響,而這二點對藥店來說,都不大,人生病了,可以幾天不吃飯,但必須得吃藥,經濟再不景氣,最多就是娛樂消遣的花銷少了,說生病了看不起病,在現在的中國,畢竟是少數,另一方面,由於藥品的特殊性,國家一直沒有完全放開藥品網售,因此,電商目前對藥店的影響也不大,電商僅佔藥店藥品銷售的3.4%(見圖三),遠低於其他諸如服裝、日用百貨等行業。
綜上所述,藥店的發展是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究同步在發展,這種發展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回覆列表
各行各業精倒閉,是因病毒來侵世。無病須防有必治,藥是一門珍傳奇。是藥也有三分毒,買賣救命除病服。總是華夏兒女情常在,救死扶傷百姓群民心裡醉。藥方妙用處事幾千年,前輩歷盡化腦心血得安然。當今和諧社會幸福安康千萬家,神州大地國富民強如同錦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