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出生第一天,她姥姥說孩子剛從子宮出來沒有安全感,又冷。就一直抱著睡覺,現在快三個月了。 最開始是抱著直接睡,讓他變成是需要抱著走幾圈才睡,後來是走幾圈放下了之後,其實也沒睡著,倒是自己慢慢也能睡著。最近幾天開始變得不容易哄睡了,就讓抱著,放下就醒。 請問這是正常現象嗎?我們最開始的做法是不是對的啊?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自主睡覺呢?
11
回覆列表
  • 1 # 智商不夠用了吧

    我家的剛生出來就是經常抱,一睡醒奶奶就抱著,叫她放下床也不肯,然後就天天抱著睡覺,一醒就要抱,然後奶奶就不願意抱了,到現在都1歲 8個月了,白天還是要抱著睡,晚上就喝了奶就睡,不用抱,白天不行,不管多困,都不肯自己下床自主睡,要抱在我身上睡,睡著了再放下床,現在大點了一天睡一覺還好,還很小的時候一天睡兩三覺,很累的,就是抱習慣了

  • 2 # 舒達床墊

    孩子從出生開始睡覺就抱著,其實是不對的做法, 會讓孩子產生依賴,不抱就睡不著。再到後來可能會形成要抱著走幾圈,甚至要一邊抱著一邊搖晃著,孩子才能入睡。

    怎麼糾正呢?

    1,抓住哄睡的時機

    準確捕捉孩子的犯困訊號,把握好哄睡時機。當出現犯困訊號時開始哄睡,成功率比較高。一般來說,眼神呆滯、眼皮打架、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感官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活動減少語言減少、吸吮動作越來越不明顯、反應慢、更加安靜……都是孩子的犯困訊號。(當然每個孩子的犯困訊號不一樣,需要家長觀察。)

    最好是培養孩子的睡眠規律,養成到點就安排哄睡的習慣,這樣就不用擔心錯過孩子的“犯困訊號”了。

    2,塑造“安全”的睡眠環境

    入睡是從清醒狀態向睡眠狀態的轉換,進入到深睡眠狀態時,我們的意識、對外界環境的覺察能力、行動能力都處在相對喪失的狀態,所以,一個安全的、足以讓人放下警覺的環境是睡眠所必需的。尤其孩子還處於安全感建立期,對於睡眠環境的安全與否就更在意:「睡著後的世界是安全的,還是危險的?」「媽媽什麼時候會把我放到床上?什麼時候會離開?」「是不是我一睡著就會被放下了?媽媽就會離開了?」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媽媽吐槽,為什麼孩子明明似乎睡著很久了,但自己一起身,他立馬就醒。

    所以,建議哄睡時的睡眠環境要在每天睡覺的床上,為了培養孩子以後自主入睡,建議給孩子使用獨立睡小床。

    3,平穩睡前情緒

    很多孩子都會鬧覺,有些孩子越困越亢奮,有些孩子則會哭鬧不止,因此,哄睡時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先透過按手、拍哄、白噪音等方式讓情緒平穩,並且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拍拍、白噪音等這種頻率穩定容易引發睏意的動作上。

    睡前哼哼唧唧的小哭很正常,不需要抱起。如果開始很激動的哭、越哭聲音越大,情緒失控,可以及時抱起來先將情緒安撫穩定後再放回床上。

  • 3 # 你讓我起什麼名沒重複

    有影響,影響就是大人的腰會累斷。。。

    飲食上,現在講究不能太精細,長期精細飲食人會生病,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對待孩子,不能過分的伺候和關注,這樣對他的身體和性格養成都沒有好作用。而且長時間的抱著,孩子不能平躺,對他的脊柱發育尤其不利。老人愛孩子是一方面,切切不能因為太愛孩子,把愛變成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喜歡了很久的男生拒絕後,回家時再碰到要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