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作者李清照,人所共知她是“婉約派”詞人,為什麼能寫出比“男子漢還男子漢”的雄壯詩篇呢?古時我國就有一句老話說:“人若是被逼到份上,沒有幹不出的事兒!”
詞人李清照就是被逼到份上的人。她的正當年,南宋王朝被金兵攻掠,國破家亡,無奈之下,李清照隨著南遷的官眷和難民,一路南下,風餐露宿,流離失所。
年輕時與夫君趙明誠的恩愛早已在生活的長河中,因為或大或小的瑣事被逐漸消磨。但當在建康(南京)戰時發生叛亂時,身為知府的丈夫趙明誠卻丟下手下和百姓臨陣脫逃,與南宋朝廷的退讓逃避如出一轍。這讓素有家國情懷、男兒心性的李清照情何以堪呢?因此而讓李清照對這個男人感到徹底的失望了,並以此行為深感恥辱。加之她又看到國家的災難境遇,朝廷、帝王、官員皆是如此,不思反抗,反而苟且偷生處處避讓,偏安一隅。這種失望和恥辱疊加在一起,在她心裡就不僅僅是針對丈夫趙明誠一個人了,還有那高高在上的南宋統治者。
在大部分人都說著“包羞忍辱是男兒”的情況下,李清照卻率先吟出了“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於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嘲諷南宋朝廷的千古詩章。可見李清照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是多麼深厚,不得不承認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里,李清照的確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奇女子。
那年南下,李清照路過烏江,這就讓她想起了西楚霸王項羽,寧可在這兒自刎,也不願渡江而去面對江東父老,戰至最後一刻,絕不苟且在世。李清照格外欣賞項羽這種大丈夫寧折不彎的品性,失敗又怎麼樣呢?總好過不曾拼殺就放棄,將尊嚴放在敵人腳下踩吧!
這時,又讓李清照想起臨陣脫逃的丈夫趙明誠、想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想起只知道妥協逃跑的南宋朝廷,不禁悲從心來,血往上湧……因此,寫下了這樣一首五言絕句:
短短二十個字,從開頭就氣勢如虹。
前兩句破空而起,生死都應該是英雄豪傑的項羽,他擁有的是一種無懼無畏的人生姿態。這種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難道不是南宋朝廷最為缺失的嗎?
至今都思項羽而不肯過江東,這思念的哪是項羽啊,分明是盼望著宋朝的兒郎們也能有著這樣的英雄氣概。倘若大家都有這樣的決心和意志,又何愁不能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擊退金兵呢?
李清照借古諷今,唱出的卻是這個時代百姓的心聲和吶喊。人活著就要做英雄,至少心中無悔。人生在人世間,本應該有抱負、有作為,也許這條路很艱難,甚至要付出代價或者犧牲。
項羽當初自刎,其遺言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也許戰爭失敗與他本人性格有關,錯失了太多機會,所以他還有何臉面去繼續享受江東父老給他的支援呢?於是,寧願用自已壯烈的死去來成全一個天下,他一人如此,可再看一千多年後的南宋呢?
百姓支援的朝廷任憑金兵的踐踏,一味避讓,怎不讓人失望?甚至官員內鬥,讓那些想要上陣殺敵的熱血男兒空有志氣,卻報國無門。也難怪李清照這樣的文弱女子都忍不住嘆出這樣的千古絕唱啊!所以,即使項羽受那麼多非議又怎樣,至少他的驕傲也是值得後世推崇的,無論是人傑亦或鬼雄,項羽都是當之無愧的。
先說作者李清照,人所共知她是“婉約派”詞人,為什麼能寫出比“男子漢還男子漢”的雄壯詩篇呢?古時我國就有一句老話說:“人若是被逼到份上,沒有幹不出的事兒!”
詞人李清照就是被逼到份上的人。她的正當年,南宋王朝被金兵攻掠,國破家亡,無奈之下,李清照隨著南遷的官眷和難民,一路南下,風餐露宿,流離失所。
年輕時與夫君趙明誠的恩愛早已在生活的長河中,因為或大或小的瑣事被逐漸消磨。但當在建康(南京)戰時發生叛亂時,身為知府的丈夫趙明誠卻丟下手下和百姓臨陣脫逃,與南宋朝廷的退讓逃避如出一轍。這讓素有家國情懷、男兒心性的李清照情何以堪呢?因此而讓李清照對這個男人感到徹底的失望了,並以此行為深感恥辱。加之她又看到國家的災難境遇,朝廷、帝王、官員皆是如此,不思反抗,反而苟且偷生處處避讓,偏安一隅。這種失望和恥辱疊加在一起,在她心裡就不僅僅是針對丈夫趙明誠一個人了,還有那高高在上的南宋統治者。
在大部分人都說著“包羞忍辱是男兒”的情況下,李清照卻率先吟出了“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於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嘲諷南宋朝廷的千古詩章。可見李清照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是多麼深厚,不得不承認在古代的封建社會里,李清照的確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奇女子。
那年南下,李清照路過烏江,這就讓她想起了西楚霸王項羽,寧可在這兒自刎,也不願渡江而去面對江東父老,戰至最後一刻,絕不苟且在世。李清照格外欣賞項羽這種大丈夫寧折不彎的品性,失敗又怎麼樣呢?總好過不曾拼殺就放棄,將尊嚴放在敵人腳下踩吧!
這時,又讓李清照想起臨陣脫逃的丈夫趙明誠、想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想起只知道妥協逃跑的南宋朝廷,不禁悲從心來,血往上湧……因此,寫下了這樣一首五言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短短二十個字,從開頭就氣勢如虹。
前兩句破空而起,生死都應該是英雄豪傑的項羽,他擁有的是一種無懼無畏的人生姿態。這種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難道不是南宋朝廷最為缺失的嗎?
至今都思項羽而不肯過江東,這思念的哪是項羽啊,分明是盼望著宋朝的兒郎們也能有著這樣的英雄氣概。倘若大家都有這樣的決心和意志,又何愁不能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擊退金兵呢?
李清照借古諷今,唱出的卻是這個時代百姓的心聲和吶喊。人活著就要做英雄,至少心中無悔。人生在人世間,本應該有抱負、有作為,也許這條路很艱難,甚至要付出代價或者犧牲。
項羽當初自刎,其遺言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也許戰爭失敗與他本人性格有關,錯失了太多機會,所以他還有何臉面去繼續享受江東父老給他的支援呢?於是,寧願用自已壯烈的死去來成全一個天下,他一人如此,可再看一千多年後的南宋呢?
百姓支援的朝廷任憑金兵的踐踏,一味避讓,怎不讓人失望?甚至官員內鬥,讓那些想要上陣殺敵的熱血男兒空有志氣,卻報國無門。也難怪李清照這樣的文弱女子都忍不住嘆出這樣的千古絕唱啊!所以,即使項羽受那麼多非議又怎樣,至少他的驕傲也是值得後世推崇的,無論是人傑亦或鬼雄,項羽都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