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的過程中有兩個核心內容,一是“知症求因”,二是“對因施治”。
根據我的這個理論,得出的結論就是:不知道引起某人某症(狀)原因的治療就是shái治。
人體就分為兩類狀態:正常與不正常。不正常用什麼來表示呢?用:正+疒=症。所以症的含義就是:身體上所有的不正常。正常的話不會頭暈,所以頭暈了就是不正常,就是症(狀)。
人們都習慣於認為,只要我一說“頭暈”,你/醫生就應該知道是什麼“病因”,就知道怎麼治療。絕大多數醫生也習慣於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病人就會認為此醫生水平低,或是庸醫/“蒙醫”,尤其當用藥治療無效時,更是如此認為,接著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罵,嚴重的打、殺!
引起每一個人的頭暈和其他人的頭暈的原因可能是相似的,不可能是絕對相同的,也可能是根本不相同的。用同樣的治療方法肯定是效果不一樣的。每一個因頭暈就診的病人,找原因的思路和過程是相似的。我總結了一套公用思路示意簡圖,這圖經過進一步完善後必將成為醫學教科書裡的必備。
其實,作為一名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都在這樣做,但是沒人這樣寫。給你查CT、核磁和頸部血管彩超,TCD,都是在找原因。你說前三項檢查都正常,但是第四項檢查:TCD的檢查結果可是異常的啊!其實前三項檢查結果可能寫的是:未見異常。當然很多不嚴謹的醫生會寫“正常”。未見異常不等於正常,寫了正常也不代表真的正常。這個醫生看了正常,那個醫生看了就可能是異常。只要你有症狀就是異常,只不過引起異常的原因可能不是所查的專案能查出來的。比如血壓低引起的頭暈,不測血壓,把其它所有的檢查專案都查了也可能查不出來異常。
TCD的報告裡寫上了:雙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減慢。
這個足可以引起頭暈的發生啊!血流速度減慢,人們會認為是引起你的頭暈的病因,其實這種表述不準確。應該說是引起你的頭暈的前層因。因為還要找引起雙側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的原因。假設是血壓低,那麼 血壓低是引起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的前層因,還要找引起血壓低的原因,引起血壓低的原因才是引起你的頭暈的“原因”。如果不去除引起血壓低的原因,那麼頭暈的症狀就不會消失,用其它任何方法治療都可能是無效的。故知症求因,求的是原因。而臨床實際中,人們求到的(病)因,多數是前層因。a引起b,b引起c,c引起d,d是症狀,那麼 c是引起d的前層因,b是引起c的前層因,a是引起b的前層因,故,a是引起d的原因。a也是引起b的原因。前層因這個名詞是我提出來的,將來會走入日常生活中的,尤其是臨床工作中。隨之而來的是新名詞:層級診斷。
就你的血流速度減慢問題,上面假設是低血壓,可能根本不是。如何進一步找到原因呢?可以先推理出如下結論:(1)椎基底動脈的前面(血管變細的腦組織那一方向)血流受阻了,(2)椎基底動脈的後面的血管出現狹窄了,(3)椎基底動脈的後面的血管沒有問題,後面的血流速度(從心臟出發出來時)也慢了。就你提供的資訊來看,推斷不出到底是哪種情況,所以應用進一步去找。找到後,把原因去除了,頭暈就好了。
就只有根據前層因進行試治。無效再換治療方案。只有透過 “試”,才會知道有效與否,沒有其它捷徑可走。醫生們都會根據最常見的前層因/原因試著給予治療,簡稱試治。比如西醫用降低血粘度的方法,擴血管的方法等,中醫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或補氣、或補血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用上後會有三種可能的結果:有效、無效,症狀加重。如果連前層因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給予的治療就是shái治/瞎治.
診治病症/疾病就是這麼難!
看病的過程中有兩個核心內容,一是“知症求因”,二是“對因施治”。
根據我的這個理論,得出的結論就是:不知道引起某人某症(狀)原因的治療就是shái治。
什麼是症?人體就分為兩類狀態:正常與不正常。不正常用什麼來表示呢?用:正+疒=症。所以症的含義就是:身體上所有的不正常。正常的話不會頭暈,所以頭暈了就是不正常,就是症(狀)。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頭暈呢?人們都習慣於認為,只要我一說“頭暈”,你/醫生就應該知道是什麼“病因”,就知道怎麼治療。絕大多數醫生也習慣於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病人就會認為此醫生水平低,或是庸醫/“蒙醫”,尤其當用藥治療無效時,更是如此認為,接著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罵,嚴重的打、殺!
引起每一個人的頭暈和其他人的頭暈的原因可能是相似的,不可能是絕對相同的,也可能是根本不相同的。用同樣的治療方法肯定是效果不一樣的。每一個因頭暈就診的病人,找原因的思路和過程是相似的。我總結了一套公用思路示意簡圖,這圖經過進一步完善後必將成為醫學教科書裡的必備。
其實,作為一名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都在這樣做,但是沒人這樣寫。給你查CT、核磁和頸部血管彩超,TCD,都是在找原因。你說前三項檢查都正常,但是第四項檢查:TCD的檢查結果可是異常的啊!其實前三項檢查結果可能寫的是:未見異常。當然很多不嚴謹的醫生會寫“正常”。未見異常不等於正常,寫了正常也不代表真的正常。這個醫生看了正常,那個醫生看了就可能是異常。只要你有症狀就是異常,只不過引起異常的原因可能不是所查的專案能查出來的。比如血壓低引起的頭暈,不測血壓,把其它所有的檢查專案都查了也可能查不出來異常。
TCD的報告裡寫上了:雙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減慢。
這個足可以引起頭暈的發生啊!血流速度減慢,人們會認為是引起你的頭暈的病因,其實這種表述不準確。應該說是引起你的頭暈的前層因。因為還要找引起雙側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的原因。假設是血壓低,那麼 血壓低是引起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的前層因,還要找引起血壓低的原因,引起血壓低的原因才是引起你的頭暈的“原因”。如果不去除引起血壓低的原因,那麼頭暈的症狀就不會消失,用其它任何方法治療都可能是無效的。故知症求因,求的是原因。而臨床實際中,人們求到的(病)因,多數是前層因。a引起b,b引起c,c引起d,d是症狀,那麼 c是引起d的前層因,b是引起c的前層因,a是引起b的前層因,故,a是引起d的原因。a也是引起b的原因。前層因這個名詞是我提出來的,將來會走入日常生活中的,尤其是臨床工作中。隨之而來的是新名詞:層級診斷。
就你的血流速度減慢問題,上面假設是低血壓,可能根本不是。如何進一步找到原因呢?可以先推理出如下結論:(1)椎基底動脈的前面(血管變細的腦組織那一方向)血流受阻了,(2)椎基底動脈的後面的血管出現狹窄了,(3)椎基底動脈的後面的血管沒有問題,後面的血流速度(從心臟出發出來時)也慢了。就你提供的資訊來看,推斷不出到底是哪種情況,所以應用進一步去找。找到後,把原因去除了,頭暈就好了。
如果找不到原因怎麼辦?就只有根據前層因進行試治。無效再換治療方案。只有透過 “試”,才會知道有效與否,沒有其它捷徑可走。醫生們都會根據最常見的前層因/原因試著給予治療,簡稱試治。比如西醫用降低血粘度的方法,擴血管的方法等,中醫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或補氣、或補血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用上後會有三種可能的結果:有效、無效,症狀加重。如果連前層因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給予的治療就是shái治/瞎治.
診治病症/疾病就是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