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帶志逐夢

    一、年號的產生

    在我國的古代,年號是用來紀年的方式。年號首先出現在歷史上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在漢武帝之前的歷代帝王們,他們的紀年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君主的在位年序來紀年的方法,這種方法漢代之前的史書中經常提及,如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元年,晉文公二年,後來的漢高祖元年等等。還有一種是根據干支來紀年。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數代帝王的精心治理,漢朝已經進入強盛時期,加上各個諸侯國的紀年方式不同,漢武帝有心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紀年方式,於是年號就產生了。根據史學家趙翼的考證,年號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之後每逢朝廷大事,或是帝王喜好等等,都會更改年號。

    二、廟號

    廟號是我國古代君主死後在廟中被供奉的稱呼而得名。廟號在商朝就有,只是周朝成為天下共主後並沒有繼承此法,一直到漢朝才恢復此制度,如漢高祖劉邦。但是漢朝對廟號還是有嚴格規定的,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有廟號,沒有大功大德是不能有廟號的,劉邦是因為開國君主才有廟號。其他的帝王們都以諡諡號來稱呼,如漢成帝、漢元帝等等。

    到了三國後開始廟號就氾濫了,開國皇帝為太祖或高祖,其他皇帝為某宗。

    三、稱呼

    其實明清的皇帝們也可以用廟號來稱呼他們,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弘曆,但之所以現在也可以用年號來稱呼他們,全拜朱元璋所賜。因為在他之前,皇帝們的年號可以取很多個,有重大的事件,或者皇帝的喜好,就可以設定不同的年號,但是朱元璋規定之後的皇帝們只能用一個年號,於是明朝除明英宗外,其他的帝王都是隻有一個年號。而清朝問鼎中原後,繼承了明朝的各項制度,這項年號制度也保留下來,因此一個有清一代,皇帝終其一生都只有一個年號,於是乎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也被人所接受。

  • 2 # 神天天無聊

    你是不是傻?

    連最簡單的避諱都不清楚……

    廟號基本上都是給後面朝代稱呼的

    本朝哪有稱呼的

    基本上除了開國那位其他的不會用廟號

  • 3 # 遲言

    題目有兩處錯誤:①稱年號的,不止清朝,而是明清。②稱廟號始於唐朝,漢朝稱諡號。

    廟號用於太廟祭祀,只有做出重大貢獻的皇帝才有資格。例如西漢,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分別是:漢高帝(太祖)、漢文帝(太宗)、漢武帝(世宗)、漢宣帝(中宗)。

    既然廟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所以習慣用諡號稱呼皇帝,朝代+諡號+帝王,例如:周武王、漢文帝。

    二、唐代開始,為何稱廟號?

    廟號起源於商朝,周朝創立諡號、廢除廟號。秦朝兩個都沒有,始皇帝認為“子不可議父、臣不可議君”。劉邦恢復了諡號、廟號,直至清末。

    隋唐之前廟號不常有,隋唐之後,廟號被濫用,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於是,民間習慣用天子專有的、“檔次更高”的廟號來稱呼皇帝。

    三、明清時期,為何稱年號?

    年號用於紀年,始於漢武帝,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明代以前,一個皇帝有幾個年號完全看心情。

    拿唐朝來說,李淵一個“武德”,李世民一個“貞觀”,李隆基兩個:“開元”、“天寶”。這些比較正常,李治就多了。他自己14個年號,他老婆18個年號,果然一對“妖豔賤貨”。

    從朱元璋開始,確定了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既然年號具有唯一指代性,民眾又最為熟悉,所以明清用年號指代皇帝也就不奇怪了。

    例外的有兩人,明英宗、清太宗,均是兩個年號。清太宗皇太極,繼承汗位時,年號“天聰”,稱皇帝后,年號“崇德”。

    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正統”,“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大臣們擁立郕王朱祁鈺為新皇帝,年號“景泰”。後來,被弟弟關押多年的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成功,改元“天順”。

  • 4 # 時間的河Omnis

    1、漢多稱“諡號”(劉邦屬於例外)。

    2、唐多稱“廟號”。

    3、常稱呼年號的是明清兩代。主要得益於朱元璋一個皇帝一個年號的規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上,有沒有覺得女性喜歡尋找自己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