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回芳去一玫到

    長平之戰,秦軍領兵的是名將白起,趙軍領兵的是紙上談兵的趙括,秦軍很輕鬆的完勝,不存在在長平死磕的道理,長平一役,趙國四十萬軍隊全被坑殺,無一倖免。

  • 2 # 歷史挺好玩

    戰國中後期,前三強分別為秦、楚、趙

    這一時期,韓、魏被打殘,尤其上黨郡都是韓國送給趙國,造成秦趙開戰的原因。齊國在背後當漁夫、說到楚國,就在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已經穩住了第三名趙國,戰場之上是第一名秦國對楚國的屠殺和平推。這期間,誰有能力參與秦趙的大戰?燕國不講武德後來搞了下偷襲,被廉頗率領下的趙國殘兵打的丟盔棄甲......(想象一下,被屠殺了40萬,打個以逸待勞的燕國還是遊刃有餘,誰又能有能力摻和這件事?)

    秦趙僵持不下,兩國正在拼消耗

    首先要說明的,不管是廉頗還是趙括都不是窩囊廢,那都給秦國帶來了巨大壓力。很大程度上,長平之戰後的屠殺是秦軍的洩憤。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竹書紀年》的相關說法,秦國死傷也在二十萬人以上。

    這樣說來,長平戰場之上,兩方基本都是在窮兵黷武在拼消耗。說回第一個問題,秦趙為什麼死磕?

    第一,韓國國土被秦國攔腰打斷,只要把上黨送給趙國轉移禍水;

    第二,秦國搞突襲,一邊在和趙國搞和談,一邊卻動用大兵收拾了楚國,眼下只有秦趙之間屬於一個數量級的敵人。趙國在秦國出兵楚國的時候被騙,坐失良機;

    第三,趙國其實是處於弱勢的,從一開始便是,廉頗已經放棄了三道防線。是趙國在堅守,秦國在不斷蠶食。

    五國能得力嗎?開玩笑,燕國精銳士兵成了送經驗大禮包,拿什麼摻和?

    說是戰國七雄,但戰國中後期,韓魏基本屬於湊數,當年不打仗,甚至燕齊都已經跌落第二梯隊。長平之戰後燕國想要趁火打劫,哪裡想到就是這種狀態下的趙國殘兵,直接把燕國精銳打成經驗包,滿血復活一波。

    其他國家呢?偷偷的搞一下什麼竊符救趙、毛遂自薦......

    哪裡有實力摻和進來,躲得遠遠的,免得被濺一身血都來不及呢。

    秦國廢了嗎?趙國廢了嗎?

    人家秦國國內一點沒有遭受戰爭打擊,和談秦國廢了?

    趙國廢了嗎?可能吧,但後期一個李牧,那是其他幾國能比得了的嗎?那個時候的趙國,僅憑李牧還能和王翦正面硬剛。

  • 3 # 葉飄刀

    秦國比趙國更早認識到這是國戰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秦趙雙方進行的一場大戰,這一戰最終以秦國獲勝,全殲趙軍而告終,此戰之後,戰國再無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秦國。

    對於這一戰的前前後後雙方的鬥智鬥勇,分析的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詳細描述了。只從問題來說,秦國為什麼要在長平死磕?

    秦國比趙國更早意識到這是一場國戰,或者說這是一場可能關係到兩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所以秦國在一開始的作戰意志以及作戰目標上就比趙國要清晰明確得多。

    從秦國“秘密”將作戰主帥換為白起,到秦國隆重款待趙國的使節,使得其他各國產生錯覺,沒有插手,再加上秦國盡起十五歲以上男子為軍的決絕,都可以看到秦國對這一戰的志在必得。

    所以在秦國投入了這麼多之後,長平之戰對於秦國來說也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戰役,哪怕是沒敗,秦國軍隊全軍撤退回國,就是他盡起全國男子的舉動,就已經大大的影響了秦國國內的生產,沒有個幾年死很難緩過氣來的,以秦國當時的情況,打不贏就是輸了。

    無論是廉頗還是趙國都沒有能力與秦國血戰到底

    在這裡我要先說一下,長平之戰不是一般人想的,秦國和趙國打了一場,然後秦國換了白起上來,趙國換了趙括上來,兩邊再打一場,然後趙國全軍覆沒,這就完了的。

    長平之戰其實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雙方相持的時間以年計算的。

    先說說廉頗,廉頗是戰國名將,在長平之戰之初,他帶領趙軍與秦國交戰,在當時還不是白起指揮的秦軍手下就吃了虧。好在廉頗自己畢竟是名將,立馬穩住了陣腳,採取了守勢,將雙方拉入了相持狀態。而這一相持,就是按年計算了。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長平之戰實際上除了最後之外,大多數時間,趙軍的指揮都是廉頗,而廉頗之所以被趙括替換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維持他堅守不出的戰略,而不聽從趙王攻擊的命令。

    以廉頗的眼光和水平在這相持這麼長的時間裡,如果真的有很好的攻擊機會,以及可以與秦軍決戰的機會,他怎麼會不動?廉頗和秦軍血戰到底,他如果真的想血戰,這麼長的時間內,廉頗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和秦軍血戰的,但他沒有,因為他看出來,攻擊是沒有機會的,如果是廉頗如何血戰到底呢?

    然後再說趙國,廉頗指揮趙軍在長平和秦軍對峙,雖然說廉頗並沒有取得什麼勝利,但也穩住了局面,秦國也沒真正佔到什麼便宜。而且趙國這麼長時間對峙也堅持過來了,為什麼最後非要換廉頗,而不用廉頗到底呢?

    事實上是趙國的國力先支撐不住了,幾十萬大軍的戰爭,對於國力糧食的消耗都十分巨大,在這樣的對峙中,趙國是先支撐不住的一個。所以趙國才不得不替換下求穩的廉頗,換上了速戰派的趙括,不是趙國對廉頗有什麼意見,而是他們實在拖不起了。

    所以無論是趙括還是廉頗都沒有辦法與秦軍血戰到底,因為兩方面的國力和保障能力是不一樣的,等到趙國無糧食的時候,必然不戰自敗。

    長平秦國慘勝,五國有何得利

    長平之戰的最終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最終趙軍出擊被包圍,主將趙括在突圍中中箭而死。白起將趙軍降卒坑殺殆盡。

    然而長平之戰,表面看來是秦國的一場全勝,實際上秦國也剩得很慘,可以說是一場慘勝,秦國自身的國力消耗也是巨大的。

    所以當長平之戰後,白起欲乘勢滅趙國的時候,受到了秦王的阻止,這個時候不光光是對白起的顧忌,另一方面秦國也難以支撐在繼續打下去了。

    但面對如此的秦國,五國又得利了什麼呢,他們是馬上起兵攻擊秦國,還是組織聯軍圍攻秦國。沒有他們都有自己的顧忌,而被秦國嚇破了膽。

    就連後來,秦國圍攻邯鄲,欲滅亡趙國,趙國求救五國的時候,這些國家都還猶豫不決,這才有了信陵君的竊符救趙,以及毛遂在楚國的表現。

    要是五國真有這個眼光、實力和膽略,需要用這樣的手段嗎?

    為什麼說長平之戰後,在沒有國家能單獨抗衡秦國,就在於最後一個有這個膽魄的趙國被徹底打敗了。而另外五國早沒了這個膽子。而要等幾國聯手又都各有打算,真要可以聯手,也不會有秦國什麼事情了。所以哪怕秦國慘勝了又如何,五國得利了什麼?他們恐怕會高興暫時沒有秦國的威脅可以騰出手來對彼此動手吧。

  • 4 # 雪茄144266851

    長平之戰號稱戰國四大戰役之一,秦趙兩國皆舉全國之力投入這場戰爭,尤其是秦國打算於此一舉擊潰趙國,一勞永逸,所以一定要死磕到底。

    廉頗自知正面硬戰不是秦國對手,想透過堅守拒戰來拖垮秦國,秦國的確存在後勤問題,我估計再堅持三個月,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再說趙國為什麼要犧牲自己讓五國得利?

  • 5 # 漩渦鳴人yy

    確實,軍事上面很少會出現這種強強對決,或者是這種死磕的情況!一般來講,戰爭總是會發生在二者實力相差最大的時候!像秦國和趙國各自處於自己發展的巔峰,然後二者進行這種決一死戰的對決,確實少見!

    但是說實話,少見,並不等於沒有!歷史上面強強問話的存在還是有的,比如說當時在二戰的庫爾斯克會戰!還有就是瓜達卡納爾島海戰以及武漢會戰等等!這樣的戰爭通常都會發生在戰略相持階段,此時期經過開戰之前的一輪試探,雙方之間都已經知根知底,因此會爆發一場決定性的戰役,而這場決定性的戰役呢,如果借用籃球這個領域,一句行話來講的話,就叫做天王山之戰!

    這場戰爭的勝負雖然不能夠最終決定接下來誰到底贏得戰爭,但卻有很大的機率左右未來戰爭的趨勢!說白了,贏了這場戰爭,你的贏面可能性會更大!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很簡單,戰爭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敵我資源的消耗!等到誰的資源最終耗不起,誰的資源徹底崩潰,那另外一方也就贏了,事實上,歷史上面這種情況,資源消耗戰也不在少數!

    當然,雙方都明白資源消耗存在的意義,都明白資源消耗對於未來整個戰爭發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所以以說白了,當你退無可退,雙方都必須得就某一樣事情,展開全力爭奪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雙方都會不計代價的在裡面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已獲得這場戰爭的成功,此時就會出現這種強強問話。

    要想了解長平之戰,為什麼會演變到秦,趙兩國上百萬的兵力在此地區展開大決戰?就必須得了解這個時候的背景!

    這個時候,當時秦國已經逐步吞噬天下,東出的慾望全世界都已經看明白了,這個時候秦國陸續擊敗了楚國,韓國魏國,齊國也被其他幾個國家共同給搞廢掉了。此時期唯一能夠在軍事上面對秦國人展開強強問話的,就只剩下趙國。

    就這麼陰差陽錯之下,由於韓國的上黨地區雙方被捲入到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戰役之中,最終演變成為了這一場曠日持久,消耗巨大,人數眾多的長平之戰!

    其實對於秦國來講,他要打贏這場戰爭,其最重要的目的也不是說徹底把趙國主力全部見面,他也明白攻打趙國,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損耗,但是由於被趙國拖入到了長平之戰,秦國有不可退讓的理由。

    首先第一個理由就是未來的國際局勢!秦國如果在此次戰役裡面退讓,或者是宣佈趙國軍隊獲勝,很有可能會促成以趙國為首的五國伐秦!而且這一次的五國伐秦會比以往更加具有威脅性,為什麼以前五國伐秦,是五個國家聚在一起互相打打鬧鬧,根本就沒有主心骨,或者說沒有誰能夠有約束力,但是這一回趙國清國主力完全可以壓制其他四國!那麼這一回以趙國為主的五國聯軍將會對秦國展開最堅決的軍事打擊,這是秦國絕對不希望看到的!

    而且長平之戰本身也是趙國自己理虧!秦國費盡心血奪來的上黨地區被照過一聲不響地給佔了,那秦國絕對不能嚥下這口氣,他如果嚥下了這口氣,他就不是秦國。

    而且長平之戰本身也就類似於一場賭局,秦國在賭自己能不能贏,如果贏了,統一天下的程序會縮短十年,如果輸了,對於秦國來講也無傷大雅,大不了退回函谷關!

    所以秦國在當時面對照顧的挑戰,他絕對不允許自己霸主地位遭到他人挑戰,因此他必須得回擊,必須要跟對方耗到底!但是沒有想到就是趙國最後會出昏招!這一點著實讓當時的秦國驚喜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炒股的人來說,運氣和技術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