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泥古丁
-
2 # 桂林米粉01
這個問題,我想用米南宮《自敘帖》的內容來回答,分享如下:
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其次要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故作異。重輕不同,出於天真,自然異。又,書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渾然天成,如蓴絲是也。
又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 ;不得筆,雖粗如椽亦偏。此雖心得亦可學,入學之理在作字,必懸手,鋒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餘初學先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
執筆無定法,難道說按照米大師的執筆法就能寫出米老師的字型嗎?顯然不是。
有書法理論家不厭其煩,長篇大論的探討如何正確執筆,輪到自己卻是隨心所欲,何也?
諸多成名大師以吼書、射書、嘴書、腳書背書甚而至於性書揚名立萬,他們又是如何執筆?
自強不息的殘疾書法愛好者用腳、用肘、用嘴來書寫,執筆錯了嗎?
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寫字時並沒有留下影像資料,他們真正的執筆習慣和方法有幾人能說的清?
法無定法,執筆亦然。受個人的先天體型、習慣及表現目的等因素影響,執筆之法千差萬別,各有千秋,無須厚此薄彼。
怎麼將字寫好是目的,如何執筆並不是目的。
至於米大師是如何執筆自己,我還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