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夏雨風

    漢高帝十年(前197年),陽夏侯陳稀叛變,劉邦徵召韓信和彭越,兩人都以病推辭。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有個罪犯之弟向呂后告密韓信要謀反。呂后就與丞相蕭何密商,蕭何假傳前方捷報要韓信進宮慶賀。韓信入宮就被呂后親兵抓捕,韓信仰天長嘆:好悔當初不聽蒯通的計謀,結果死在婦女小子的手裡。呂后曾答應劉邦不要隨便殺韓信,命女宮將韓信蒙面關在籠子裡,用竹尖殘忍殺死。劉邦在歸途中已知韓信被殺,一時震驚。回到宮裡,呂后說有人舉報,和蕭相密商,而韓信不是死於刀槍,女宮誤用竹杆不巧刺死。蕭何百般感傷,"成也蕭何丶敗也蕭何"典故流傳至今。韓信有否謀反丶是呂后故意殺害丶劉邦是否指使,至今無定論。但韓信死前哀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還是令人扼腕長嘆。

  • 2 # 一個人的歷史

    韓信是“漢初三傑”中唯一沒有善終的,和蕭何、張良相比,他也是沒有被列入世家,因為在史書記載裡他是有汙點的,這個汙點就是韓信的罪名是謀反,有這個罪名的韓信,只能進入列傳。

    韓信的死,與其說是蕭何和呂雉下的手,還不如說是劉邦的授意,不要因為劉邦知道了韓信的死訊後的反應是即喜且憐,就認為劉邦沒有參與其中。在我看來,韓信是被謀殺的,最淺顯的道理就是韓信在有兵有權的時候,並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叛漢搞一個三分天下,而是選擇了繼續追隨劉邦左右。到了天下已定,韓信主動向陳豨示好,並表示陳豨如果作亂,自己可以在京城作為內應,這就很奇怪了。因此我的判斷是:韓信謀反不過是個口實,是為劉邦剷除韓信提供一個合理的理由和藉口罷了。

    至於蕭何,很多人認為他是韓信的知己,包括韓信自己也這麼認為。但實際上,蕭何是韓信的伯樂不假,但卻不是他的知己。因為韓信自始至終都不是豐沛功臣集團的一員,他屬於實力雄厚的異姓諸侯,和蕭何的私人交往,並不能改變他們的根本利益並不一致的事實。因為蕭何等人的權力,要建立在擁護劉邦的基礎上,而韓信則是依靠實力令劉邦忌憚。

    對於無兵無權的韓信,殺死他並不難,難的是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韓信謀反,謀反的罪名不僅可以殺死韓信,還可以把韓信族滅。呂雉還拉了蕭何一起,因為如果蕭何不配合,藉此機會可以把蕭何這個豐沛功臣集團之首也一起收拾,他如果配合的話,還算他知趣。

  • 3 # 百代千秋史

    漢初三傑,只有韓信死於非命。原因的確在他自己身上。

    感謝漢史迷的好問題。其實與其說韓信是被蕭何與呂后殺死的,倒不如說他是被自己害死的,因為他對政治太不敏感了。而且韓信之死,不是驟然間發生的,經歷了一個由王降為侯、由侯變成囚、因變而死的一個緩慢過程,可謂是危險步步降臨。但凡他懂得謀身之道,都能免死,所以劉邦對他的死很惋惜

    由王降為侯,韓信再無用武之地

    項羽死後,劉邦趁機奪取韓信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以便就近控制,移都下邳。

    劉邦欲捉拿鍾離昧,但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於是鍾離昧逃到楚國。劉邦得知鍾離昧逃到楚國後。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向諸將徵詢對此事的意見。諸將都說:“趕緊發兵,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高祖自知這些並不是好主意,就沒有吭聲。

    這時,張良已經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並說:“我打算派兵前去討伐他,你看怎麼樣?”陳平沉著地反問道:“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嗎?”劉邦說:“沒人知道。”“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也不知道。”陳平低頭沉思了一會兒,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劉邦回答:“不見得。”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劉邦回答:“沒有人能敵得過他。”陳平說:“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韓信;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劉邦一聽,十分著急,連忙問有沒有什麼穩妥的辦法。陳平說:“古時,天子常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個地方叫雲夢大澤。陛下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又到了他的地盤上,他當然會來謁見。當他謁見陛下的時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來。這樣就不用派兵,只需一個武士就足夠了。”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在路中央迎接。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劉邦既能把權力授予韓信,同樣也能夠收回,這就是權力遊戲的規則。

    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

    由侯變死囚,只缺一個理由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韓信在被劉邦軟禁期間,最多的時間便是與張良整理很多的兵家書籍,總共整理出來一百八十二家,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而劉邦也常來陪韓信聊天,有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劉邦問韓信:“像朕的才能可以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臣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朕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臣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漢高祖十年,陳豨起兵造反,劉邦率兵前去平亂。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趁機擒獲,以有人密告他與陳豨共謀,將韓信於長樂宮以五刑處死(先文面,割鼻,砍斷左右趾,再用荊條抽打致死,梟首示眾,最後大庭廣眾之下將屍體剁成肉醬),並株連三族。韓信自感未曾負君卻落此下場,嘆曰:“當初不曾聽蒯徹之言,今日才會被人算計。”後世人稱

    “生死一知己(蕭何),存亡二婦人(漂母、呂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平定陳豨,班師回朝,得知韓信已死,既慶幸消除威脅,也為韓信的死感到惋惜。

    韓信死於非命,還被夷滅三族,的確夠悲慘!

    功高震主就一定要死嗎?韓信是被自己害死的!

    所有的大一統的王朝都是打出來的,都是在群雄並立的慘烈搏殺中挺到最後的,因此,古往今來,功高震主者太多了。可是他們未必一定以非自然死亡為人生結局,韓信同時代的蕭何、張良、曹參;東漢初年的諸多功臣;唐朝初年李靖等人;明朝初年的徐達,等等。

    其實韓信有兩次機會可以避免被五刑和夷三族的悲劇結局。

    第一個機會在於採納蒯徹(即蒯通)的計策,擁兵自立。蒯徹,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並曾經勸說已受命於劉邦、並正在征討各地方割據勢力時的韓信擁兵自立,卻不成功。如果擁兵自立即便不能一統天下,也不至於最後的悲慘命運。

    第二個機會在於降為侯之後的自保之道。既然被降為了侯,而且在京城接受監視,此時的韓信就應該收斂全部的鋒芒,從內心深處接受這個局面。可是,韓信既保持著高傲,又在劉邦面前鋒芒畢露。他的悲劇性結局此時已經註定了。

    韓信但凡懂得自存之道,也不會那麼慘,這跟蕭何和呂后的關係真的不大。

    因此,與其說韓信是被呂后和蕭何殺死的,倒不如說是被自己害死的。韓信,用兵如神,保身無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19歲女生,大叔想跟我結婚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