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子空相
-
2 # 101觀察室
章太師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關羽天生高傲,且智勇雙全,能力敵三軍,張飛有勇少謀,三兄弟義結金蘭。諸葛亮是後加入陣營的小弟,卻又受劉備安排統帥三軍,所以,私下裡,為關羽張飛所不容,但礙於大哥的事業,面子是忍的。
關羽死時,大約60歲,在三國時期,人的年齡明顯比現代人短,那時的他是威風在外,實力、智力都嚴重下降,但脾氣依舊。所以有諸葛亮敲打(藉手)關羽之意。但從關羽死,丟荊州的結果來看,又不像諸葛亮所為。個人綜合認為:關羽之死與諸葛亮矛盾有關,與關羽實力嚴重下降有關,與關羽自負有關。作為主帥的諸葛亮是明白關羽的自身狀況的,在這種情況下去敲打關羽,無疑會讓關羽陷入絕境,所以,諸葛亮負主責。
-
3 # 陽春白雪999
章大師這種推斷站不住腳啊,諸葛是一個大格局很高的政治家,不會做出有損蜀國利益的事情。況且當時諸葛是在做行政後勤工作,並無兵權。重要的是諸葛不可能料到蜀國在劉備去世後他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政第一人。
-
4 # 朵朵佬爺
我覺得是無稽之談。從諸葛亮的隆中對來看,荊州應該是北伐大本營,丟了荊州,北伐就會困難重重,這不符合蜀國的根本利益,諸葛亮不會自損根本的。其次,荊州離成都太遠,荊州發生的事,成都估計要半月才知道,諸葛亮不是神,在沒有電報情況下,諸葛亮無法給關羽意見。再次,諸葛亮交待關羽的是聯吳抗曹,關羽反其道而行之,責任在關羽。第四,中了呂蒙的韜光養晦之計,這個計對關羽十分有效。第五,劉備統攬全域性,對關羽的危險缺乏預見,有點慣著關羽,也沒給關羽配第二梯隊,關羽兵敗,劉封拒不出兵,坐失良機。
-
5 # 俞遠通
小子斗膽猜測,章太炎老先生,喜讀三國演義,平生最佩服諸葛亮,平生最敬重關羽,他也是一位三國迷呢。章太炎說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他的根據是,諸葛亮能掐會算,既然能算出捉放曹,為什麼算不出走麥城,既然能算出走麥城,為什麼不採取補救之法,這不是有意害關羽嗎?關羽大義,章太炎埋怨諸葛,深為關羽惋惜,恨恨不平呢。問諸葛亮為何要害關羽?劉關張桃園結義,情同手足,諸葛亮一介布衣,受先帝隆恩,誓死報達。諸葛亮與劉備,情意如同兄弟,諸葛亮與關羽,亦當如同兄弟。諸葛亮敬關羽英雄,關羽生性傲慢,平生卻最服孔明,惺惺相惜呢。諸葛亮與關羽沒有利益衝突,諒決無互害之心,小編髮此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
6 # 西門不帶刀
除了章太炎先生,還有中國近代歷史學家方詩銘先生也說過關羽是被害死的。
章太炎,晚清著名的思想家,
他認為:關羽是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的。
方詩銘: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
他認為:關羽是劉備借孫權之手除掉的。
不管關羽是被誰間接除掉的?在這兩位著名人物心中關羽都是被人借刀殺了。
先看章太炎先生是到底是怎麼說的諸葛亮借孫權除關羽這句話的。章太炎先生年輕時候有篇文章叫《正葛》,在其著作集《訄書》之中,第三十六篇。
此文認為:諸葛亮擔心之後自己主政收拾不了關羽,於是不惜以荊州為代價間接害死了關羽,故而不曾以一兵一卒相救。
他自己承認:之前《正葛》觀點有失偏頗,因為諸葛亮當時也沒那麼大權力去搞死關羽。
但就因為原先的正葛這篇文章,便成了後世人引經據典的出處。
所以很多後面的人都說章太炎先生說過:諸葛亮是借孫權之手殺了關羽的。並沒有弄清章太炎先生的真實意思。
再看看方詩銘先生的看法:他認為關羽是被劉備借刀殺人害死的。理由是:關羽一向囂張跋扈,劉備當了漢中王之後,把關張趙馬黃封為五虎大將。
關羽當時對黃忠與他同為五虎大將而大發雷霆。表面上看上去,這是不給黃忠面子,實際上是對劉備封的極度不滿。
而同時讓自己的小舅子糜芳和自己的乾兒子劉封與關羽一起鎮守荊州,這是對關羽的極大不信任
再加上關羽在發動荊州之戰之後,事前不請示,事中不聯絡,事後不彙報。這才在歷時一年的荊州之戰過程中,劉備只當不知道這個事兒,見死不救不發一兵一卒。
這兩位著名的學者為什麼都會說出關羽是被害死這樣的話呢?理由有三個:
第一:孫權和劉備他們之間的利益共同點是聯合抗曹。這是他們合作的底線。
而當時孫權派人與關羽聯姻,準備迎娶關羽的女兒,做自己的兒媳婦。
被關羽大罵一頓:虎女焉能配犬子,這讓孫權大怒。並導致了孫劉聯合抗曹的陣線有了裂痕。
而在關羽出征之後,孫權派人襲了荊州,更是讓孫劉聯合抗曹成為一紙空文(雖然荊州是劉備曾經向孫權借過來的,但他劉備根本就沒打算歸還)
孫權在奪回了荊州之後,這才引發了後來劉備稱帝之後傾全國之兵來攻打孫權(表面上是看上去是為關羽報仇,實際上就是為了奪回荊州這個戰略要地)
從這一點上來看,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有殺關羽的心。
第二:關羽是被孫權的部將潘璋擒獲的,而在抓住之後,馬上就殺了。並沒有向孫權請示,或者將關羽抓回到孫權的面前。
作為一名名震華夏的關羽,又與劉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潘璋在捉到關羽之後,按正常的做法,應該是押回到孫權面前。
但他卻直接下令殺掉,這就說明潘璋是受到了上級領導的授意的。
而潘莊的上級領導卻是當時孫權的大將呂蒙。
而呂蒙對劉備一方是恨之入骨的,因為呂蒙與周瑜的關係非常好。而周瑜是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的。
所以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很有可能呂蒙當時給將領下令:捉到關羽直接殺掉。
而殺到關羽之後導致的孫權也很憤怒,因為孫權知道不能把關羽殺掉,這才出現了,在殺掉關羽之後的慶功宴上,呂蒙七竅流血而死(對外宣稱是被關羽索命,實際上應該是中毒而死)的情況。
第三:荊州的事
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不是一次兩次。當年魯肅活著的時候,沒事兒就去跟關羽要荊州。
在劉備漢中稱王之前,孫權就根本沒打算真正把荊州要回來,因為劉備沒有根據地。
劉備取西川后。在四川稱王。孫權才決定收回荊州。這是孫劉博弈的一個平衡點。
如果在荊州之戰的時候,關羽沒死,那麼孫權將荊州取回來,也就取回來了,劉備不會大發雷霆。
而關羽之死再加上荊州丟失,卻讓劉備感覺自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才出現了三年之後劉備明知自己國力不濟的情況下,依然傾全國之兵來討伐孫權。說是給關羽報仇,實際上就是給自己出一口氣。
-
7 # 山野老人
章太炎說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諸葛亮為何要害關羽?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說自己是“受命於敗軍之際”。
受命於敗軍之際的諸葛亮,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搬出左將軍府,開府治事。之後又給劉禪修了一座皇宮,將劉禪關進皇宮十幾年,並派董允監視劉禪,由此蜀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諸葛亮說了算。
如果關羽還在世的話,諸葛亮能這麼一手遮天嗎?
從這個角度看,諸葛亮加害關羽就是為自己執政掃除障礙!
這樣說有什麼依據呢?
一,借刀殺人的事件,諸葛亮沒有少幹。
讀《三國演義》,一般讀者以為,劉備處死劉封是因為關羽敗走麥城,見死不救,讓關羽被東吳殺害。從劉備的角度看,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諸葛亮在一旁推波助瀾。
《三國志》劉封傳記中交代:“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諸葛亮處死劉封的陰謀與陰險。
劉封身份特殊,是劉備的義子,再加上剛猛,易世之後,難以制御,所以諸葛亮要借劉備之手處死劉封。
易世之後,難以制御,是誰難以制御呢?
表面看,是擔心劉禪繼位後難以制御,從劉備駕崩之後的情況看,是諸葛亮擔心他自己難以制御!
彭羕的死,也是諸葛亮借劉備之手,處死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處死彭羕呢?
因為彭羕受到劉備重視,也日如劉封一樣,難以制御。
二,網路罪名的事件,諸葛亮沒有少幹。
廖立的死就是諸葛亮網羅罪名造成的。
廖立也是劉備生前十分倚重的官員。
諸葛亮也說過:“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諸葛亮欣賞廖立的才幹,為什麼要網羅罪名,加害廖立呢?
從廖立自身看,廖立因為劉備駕崩後,被冷落了,有怨言。
從諸葛亮的角度看,廖立對諸葛亮重用的那些官員表示不滿。
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到的那些人,諸如郭攸之等人,廖立認為這些人都是平常之人,沒有過人之處,委以重任,對於治理國家毫無幫助。
諸葛亮由此給廖立網路的罪名是詆譭先帝,誹謗官員等罪名,將其貶為平民,流放到山區。
李嚴是劉備託孤的大臣,也被諸葛亮網羅罪名,貶為平民,流放到邊遠地區。
三,拉幫結派的事件,諸葛亮沒有少幹。
重用馬謖,是諸葛亮拉幫結派最典型的例子。
劉備駕崩之前,囑咐諸葛亮,馬謖誇誇其談,不可重用。
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訓誡,卻不遵守承諾。
諸葛亮初次北伐,就讓馬謖防守街亭。結果因為馬謖街亭失守,造成全盤皆輸的慘景。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推薦給劉禪的那些人,就是諸葛亮的親信。
蔣琬是劉備要以瀆職罪處以死刑的官員,由於諸葛亮的原因,劉備僅僅予以免職。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重用蔣琬。
向寵是諸葛亮親信向朗的侄子,董允是諸葛亮親信董和的兒子。
這一切都表明,劉備駕崩後,諸葛亮重用親信,拉幫結派,為自己執政編織小圈子。
綜上所述,諸葛亮借孫權之手加害關羽的用心,就是剷除異己,為自己執政掃除障礙!
-
8 # 樂語相瀜
第一:幾千年後來評說三國只是大家茶餘飯後有趣的閒談,不存在居心和目的,互相增長見聞,開拓眼見爾。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二:個人解讀不同,當然會有另一種聲音,接受不了劃過看別的。別置氣,影響身心健康。既然是談論就得聽聽跟你相反理論的知識,每件事都有多面性,看你怎麼看了!
第一:諸葛亮生於181年,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時諸葛已經26至28歲,司馬徽已經說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諸葛等的明君並不是不可為而為之的劉皇叔。其實字裡行間已經看出諸葛亮是被迫出山,不可為之、年齡大了古人活七十就很牛了,諸葛年紀已過半,再不出山就沒出頭之日,壽命也沒姜尚長也等不到80,所以並不存在感恩,只是有些感情而已!
第二:關羽以忠義聞名於世,何以後來成神成聖?是因他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任何勢力和個人。在跟隨劉備屈於曹操時,狩獵時曹操用御弓射倒梅花鹿,三軍高呼萬歲!關羽就手按劍柄欲殺之;
其三:劉備想稱帝必然會遭到關羽強烈反對,220年曹丕稱帝,劉備就按耐不住了,同年關羽敗走麥城身死!221年劉備稱帝。看看三位反對劉備稱帝的人最後什麼下場就知道了。關羽無疑是劉備稱帝最大的阻礙,所以必須死!
再好好看一遍敗走麥城,分析下各將所在位置,關羽不可能得不到救援!諸葛算無遺策,為什麼呢?再好好看看體會下關羽的忠義。
-
9 # 孑然漠北JRMB
1.一個政權的維繫不能有獨立王國,關羽守荊州後期已經遭到劉備的猜忌。2.劉封見死不救是最可疑的,一定有上面的授意或者說感受到了關羽已經失去了西川政治集團的信任。3.諸葛亮借孫權之手,概劉備之私意也。4.“噫,飛死也。”這是張飛死後劉備的反應,關羽死了西川傾兵而戰東吳,就顯得很假,大機率是劉備先除關羽,後徵東吳的計策。5.諸葛亮如果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有那麼大的能量,豈不是小瞧了劉備?劉備於亂世中拉起一杆子隊伍,難道連這點小伎倆都看不清?6.張飛之死也是一個謎團,一個上將軍死於衛隊之手,這歷史寫的就有些兒戲。7.真實的情況是,關羽有不臣之心,劉備有殺功臣之意,諸葛亮揣摩上意,君臣合謀為之。
綜上,蜀漢政權開張後,劉備已經開始為政權的長期穩定而謀篇佈局。關羽、張飛等原始股大佬,其實作用已經不大,但威脅卻遠遠大於作用,以劉備之奸詐,怎麼可能不考慮到關羽有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隱患?政權第一,其餘一切皆可拋棄,所以殺關羽勢在必行,劉備之偽行,不可能自己動手,以諸葛亮之謀,借孫權之手,關羽之死就成了必然。不是諸葛亮要害關羽,而是大耳賊要殺功臣。
-
10 # 韓I949
實實不敢苟同章老夫子說法。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關羽呢?這不是自毀長城,自斷膀臂嗎,三顧茅廬時隆中對策諸葛亮就明確提出,荊州劉表之子不能御曹,將軍可代之,西蜀劉璋闇弱亦非守成之主,將軍亦可取之,然後派一上將提宛洛之兵北上,將軍親統西川之兵以攻曹,則大事定矣。這不就定的兩條腿走路嗎,其中所說的上將不就是荊州的關羽嗎。再說劉備取西川時龐統落鳳坡中箭身死,劉備急調諸葛亮輔佐,孔明臨行以兵符劍印討與關羽問,如曹兵南下何以擋之,關羽曰以兵拒之,亮又言,東吳亦來如何,關羽曰分兵拒之,亮踟躕曰若如此荊州危矣,然後告訴關羽不能兩面作戰,聯吳拒曹的重要性,關羽性雖倨傲,然,對孔明還是心服口服的,後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甚至於曹操欲遷都以避之,關羽名聲大震,驕傲之心日起,後被呂蒙白衣渡江,大意失荊州,後求救於劉封,劉封又被孟達所惑,拒不發兵結果致使關羽被殺,與諸葛先生何干焉,試問荊州距成都數千裡之遙,兵無長情水無長勢,又沒有現在通訊裝置,既便及時救援關羽己斷頭多日矣,關羽之死,亡於其驕也。試看白帝城託孤,及諸葛功髙不振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及後大星隕落五丈原,先生亙古一人也。縱觀歷史餘所敬者,唯先生為最也。謝謝。
-
1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章太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他還是魯迅的老師,對中國歷史、哲學都有很深的研究,章太炎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說了一個非常震驚的觀點:他認為三國時期的關羽是被諸葛亮害死的。
首先得申明一點,章太炎這麼說是根據邏輯推斷的,並沒有歷史證據能證明這個觀點,他的理由就是說關羽是蜀漢的大功臣,而且鎮守一方,權力最大,一旦劉備去世後,劉禪即位,諸葛亮掌權,無法控制關羽,所以諸葛亮建議劉備除去關羽,假借孫權偷襲荊州之手害死了關羽。
章太炎的說法,是一個比較另類的顛覆性說法,也有很多人與章太炎持同樣的觀點,認為這是諸葛亮篡權的一種做法,因為諸葛亮確實有這樣的行為,蜀漢內部有兩個人因為諸葛亮而死,一個是劉封,另一個是李嚴。
章太炎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是劉備在沒有親生兒子之間收養的兒子,在劉禪出生前,劉備已經46歲了,還沒有兒子,收養劉封不過是為了做兩手準備,但後來劉備有了親生兒子後,劉封就自動喪失了繼承人資格,但是,劉封在上庸被夏侯尚、徐晃、孟達擊敗逃回成都後,諸葛亮建議劉備賜死劉封,劉備同意了,於是劉封自殺。
李嚴是劉備選出來與諸葛亮同為託孤重臣的人選之一,當時李嚴是尚書令,掌控兵權,諸葛亮是丞相,掌握政權,劉備之所以選擇兩個託孤大臣,是為了讓他們相互制衡,保持權力平衡,以方便劉禪親政,但實際上,李嚴沒有起到作用,並且還遠離政治中心,諸葛亮與皇帝劉禪在成都,而李嚴留安永安。
但凡瞭解歷史也會知道,從來沒有鎮守邊境的輔政大臣,遠離政治中心是無法政的,而且還會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但李嚴為什麼要留守永安,已經弄不清楚了,包括李嚴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以沒有糧食為由誣陷諸葛亮故意退兵,但是諸葛亮拿出了兩人之間通訊的所有信件當場證明李嚴撒謊,李嚴好歹也是個有能力的人,怎麼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所以諸葛亮有打擊政敵的嫌疑。
劉備與諸葛亮
但無論是劉封還是李嚴,這都是根據邏輯推斷的,也沒有理由證明諸葛亮打擊政敵,獨斷專行,事實上,諸葛亮的權力來自劉備與劉禪的授權,尤其是劉備,那麼回過頭來看看章太炎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至少我本人是不贊同章太炎的這個觀點的。
首先,劉備時代,所有的決策出自於劉備,諸葛亮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諸葛亮建議劉備殺劉封,那是有正當理由的,劉封的地位很尷尬,是劉備的養子,又是年紀最大的,而且性格剛猛,力氣過人,還經常欺負他人,孟達就是被劉封欺負跑到曹魏去了,一旦劉備去世後,理論上劉封的地位就是僅次於皇帝劉禪了,而劉封這個人性格又特別驕橫,到時候誰能管得住,這是其一。
劉備賜死劉封
其二,劉封的地位有被別人利用的可能,劉封是喪失繼承權的兒子,難免心中憤恨不平,如果蜀漢內部有叛亂力量擁立劉封另立山頭,那對蜀漢來說是一場政治災難,諸葛亮只能建議劉備把這個隱患除去,劉備也認可諸葛亮的建議,所以就賜死了劉封。
諸葛亮想要殺死劉封,也得劉封來動手,所以這也是劉備決策的,如果諸葛亮想要害關羽,那麼同樣也得劉備來決策,劉備會同意害死關羽嗎?
從劉備的為人來看,不可能會害關羽。
關羽與劉備情同手足,連曹魏的謀士劉曄都這樣認為,而且關羽一生都是忠於劉備的,寧願放棄曹操的高官厚䘵而跟隨劉備,劉備又怎麼會害關羽呢?況且劉備一生為人仁義,刺客都不忍心下手殺劉備,糜竺的弟弟糜芳投靠了孫權,劉備絲毫沒有處罰糜竺,黃權投靠了曹丕,劉備同樣沒有處罰黃權留在益州的家人。
關羽
劉備是真的仁義,不是電視劇中的假仁義,也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靠哭得來的江山 ,他靠的就是仁義,不斷地招攬人才,曹操一生殺了多少名士,而劉備沒有殺過一人,這就是區別,劉備連一般的手下都不會處罰,又怎麼會害關羽呢?
從害關羽這事產生的後果來看,劉備也不可能害關羽。
就算劉備想害關羽,直接一個調令把關羽調離荊州,換個人接手荊州不就行了,或者學劉邦來個雲遊荊州,然後趁機派人拿下關羽,押到荊州不就行了,何苦要借孫權的人,要知道孫權的目的就是荊州三郡這塊肥肉,要知道孫權偷襲荊州時,不僅僅是關羽死了,而且劉備損失了荊州三郡的土地、近百萬人口、5萬荊州軍以及無數的基層官吏。
再說了,荊州是劉備的龍興之地,劉備從公元201年來到荊州,一直就待在荊州,除211年進入益州後,荊州一直就是劉備創業發家的後方基地,劉備政權的中高層官員90%以上來自荊州,荊州在劉備的政權有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還承擔了日後隆中對戰略的兩路出軍的策略,荊州絕對是劉備不可能捨棄的地方。
襄樊之戰示意圖
這從後來劉備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發動夷陵之戰奪回荊州來看,他是不可能害關羽的,要不然劉備就是腦子壞掉了,先害關羽然後再發動一場戰爭奪回來,要知道荊州的綜合實力能佔到劉備政權總實力的五分之二,這樣的代價劉備是損失不起的,他也不可能假借孫權之手害關羽。
既然劉備不願意害諸葛亮,以諸葛亮的地位,在當時不過是劉備漢中王府的主管,他沒有權力和實力去害關羽,要知道關羽在當時蜀漢內部的地位僅次於劉備的,坐鎮荊州多年,又是蜀漢的創業元老,軍功卓著,劉備不願意,蜀漢沒有任何有能力可以動關羽,包括諸葛亮。
至於整個襄樊之戰中,劉備沒有救援關羽是有原因的,原因主要就是:資訊滯後,來不及救援。
劉備、關羽、諸葛亮等人
襄樊之戰前期傳到益州的都是捷報,什麼水淹七軍,什麼威震華夏,連曹魏名將於禁、龐德都敗在關羽手下,還俘虜了三萬精銳曹軍,從襄樊前線傳送情報到益州再經過確診,保守時間是一個月,從孫權開始偷襲荊州的當月,首先就把關羽的後路給斷了,派陸遜一直沿著長江向西攻打,直到打到與蜀漢交界的秭歸、巫山、永安一線,切斷了關羽的退路,同時也切斷了蜀漢荊州與益州的聯絡。
就算劉備知道孫權斷了後路,他想救援關羽,也無從救起,荊州與益州的情報交流已經被切斷,劉備到哪裡救援關羽呢?總不能像後來的夷陵之戰一種打過去吧,要知道劉備從邊界打到夷陵都打了大半年了,這能救關羽嗎?不能,因為劉備無法定位關羽,這麼大的荊州,關羽在哪裡呢?當時又沒有手機,又沒有北斗定位系統,劉備上哪裡找關羽?
況且發動戰爭是需要準備時間,劉備不可能一接到情況就馬上出兵,他得思考,得和手下商量,否則就是盲目出兵,不僅救不出關羽,還白白損失大批軍隊,所以劉備沒有救關羽是當時的形勢所導致的,一是資訊滯後,劉備無法知道關羽後來的準確情報,二是來不及救援,東吳已經切斷了聯絡。
-
12 # 不鏽鋼老鼠
關羽必須死,他的死,應該是三方合謀的結果,怎麼理解:第一孫權肯定要他死,收荊州呀,第二曹操也希望他死,因他是劉備的左右手,第三,劉備也想他死,為什麼呢?因為關羽只忠於漢室,劉備稱帝,等於背叛漢室,關羽在心裡是不會接受劉備為帝的……!
-
13 # wenyingniao
根據章太炎放蕩不羈、性情率真的個性,這不過是他太過喜歡關二爺這個形象,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的埋怨之語,並非出自對《三國演義》這部書的研究。
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也是近代中國國學大師,章門弟子眾多,當時的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沈兼士等。
章太炎治學嚴謹但為人戲謔,封學生黃侃為天王,汪東為東王,朱先生為西王,錢玄同為南王,吳承仕為北王;說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只不過是他的戲說之言(開個玩笑),並非研究結論。因為真學問家不會根據一部小說對真實的歷史人物妄下結論,他如果是那樣的人,也就不是青史留名的章太炎,西湖邊也不會有章太炎紀念館了……
-
14 # 舍我談歷史
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曾經認為諸葛亮利用孫吳除掉關羽,這種說引起了後世對關羽之死陰謀論的不斷猜測。其實,後來章太炎先生親自為諸葛亮“平反”了,諸葛亮害死關羽之說不攻自破。關羽和諸葛亮雖然都是劉備的部屬,但兩人不太會出現你死我活的衝突。諸葛亮對關羽沒有作案動機。
如果說劉備一方佔據主動,處在三國鼎立的優勢地位,諸葛亮為了權力,除掉關羽是有可能的。但恰恰相反,曹魏最牛,早早統一了北方,雖然赤壁受挫,實力還是最強。孫吳第二,孫權依靠父兄打下來的天下,江東根基很深。而劉備剛剛取得益州之地,立足不穩。客觀的說,劉備的地盤也是三家最差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再要和關羽內鬥,這也配不上大謀士。劉備的託孤可能是腦子有問題。
不要被演義騙了,劉備不是看哭取得天下的,實力也是有的,能力也是非常突出。否則關羽、張飛這些心高氣傲的人也不會認他做老大。諸葛亮這樣志向遠大的人也來投靠劉備,說明劉備是有本事。劉備是個明白人,如果諸葛亮想動手,肯定會被劉備覺察,這對於諸葛亮是危險的,他不會傻到做這個事。夷陵之戰,劉備軍隊大敗,諸葛亮強調如果法正在,可以勸說劉備不伐我。諸葛亮為什麼不勸劉備,是他勸不了。這說明一點,劉備雖然重用諸葛亮,但並不是絕對信任。因而諸葛亮要避嫌,他不會因為關羽,而失去劉備的信任。
關羽和諸葛亮不沒有記載有什麼矛盾,關羽的性格雖然不一定被諸葛亮喜歡,但他並不是壞人,並且真實的說,關羽只是個武夫,成不了大事。就是諸葛亮想掌權,收拾關羽也是易如反掌。況且關羽死的時候,絲毫看不出諸葛亮有掌權的跡象。真正掌權是在夷陵之戰後。劉備不行了,才選擇諸葛亮來負責蜀國的軍政大事。諸葛亮雖然是軍師中郎將,但他更多的是偏文官,和關羽沒有什麼衝突。對關羽動手不符合他的根本利益。
關羽之死,源於輕敵,更源於劉備本沒有實力守住荊州,反而要佔據荊州。荊州重要性普通人都知道,何況曹操、孫權了,擁有了荊州,就擁有了逐鹿中原的希望。關羽守荊州,屬於高配防守,如果關羽專注守,可能劉備控制的荊州部分地區會存在的長一些,但最終陷落是不可避免的,真是沒有辦法守。或許挺到劉備穩定了益州,抽出兵力來鞏固荊州。問題是,曹操也想到,孫權也想到了,都惦記的肥肉,劉備根本就不能吃消停。
關羽之死也有人說見死不救,實際上,在當時的情況下,上庸的劉封、孟達自保都難,根本不可能去營救關羽。而益州到荊州的路簡直就天路,訊息根本不可能第一時間到劉備、諸葛亮這,就是能夠算到關羽危險,從益州派兵到荊州,也就是成都到今天的湖北的荊州至少要600公里,到了荊州,關羽早被陸遜收拾了。益州方面不是不救,是真沒有實力,沒有時間救。在取得益州以後,劉備要面對經營益州多年的劉璋家族,劉璋是在益州百姓心中是有很高威信的,而劉備取得益州的方式多多少少有點不仁義,屬於在自己同族手中搶的益州。劉備雖然有自己的力量,但畢竟深處益州,時刻要提防著劉璋勢力可能的反撲,因此益州尤其成都要部署大量的軍隊,很難講能夠分兵來就關羽。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諸葛亮是關羽之死的幕後兇手呢?其實這是許多犯了因果倒置的邏輯錯誤。正常的過程是關羽之死引起張飛震怒,張飛鞭打張達、範強,二人謀殺張飛。其後再有劉備伐吳,失敗後病死。然後是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輔佐後主,成為蜀國的實際掌舵人。許多看見了諸葛亮掌權的“果”,而後分析前面的過程。諸葛亮之所以以一個偏安政權丞相的身份躋身名相行列,就是因為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輔保後主,累死在五丈原。鞠躬盡瘁成為後代的榜樣。
面對蜀國的危局,劉備的重託,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擔負起來。事無鉅細都由他來做就形成了專權的情況。諸葛亮的專權不是為了專權而專權,而是不得已的專權。換句話說,還是劉備看人準,白帝城託孤,選對了人,諸葛亮沒有很好的修復了孫劉聯盟,維護了蜀漢的穩定。沒有諸葛亮出來拯救蜀漢,可能劉備去世就會垮臺。有人說關羽是忠義之士,在筆者看來,諸葛亮更是,五丈原吐血而死,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忠臣孝子人人愛,諸葛亮以“卑鄙之身”護蜀漢基業,應屬大英雄。
-
15 # 舞臺燈光
無從考證的事情,我也八卦一下,我覺的章老說的有幾分道理,政治鬥爭中,關羽和劉備是鐵桿兄弟,而諸葛亮關係還是差一點 ,這從關羽被殺後,劉備不顧諸葛亮反對,執意出兵為關羽報仇就可以看出來。關羽藉此關係顯擺,對這個丞相肯定也有頂撞,不服從的情況,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有靠山,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都對丞相的威嚴是一種挑釁,要去除這個威脅,又不能自己動手,無奈,才借孫權之手去除心頭之患,這和司馬懿借孔明之名牽制曹操,保全自己,有異曲同工之妙。
-
16 # 小姜老薑
歷史已經過去,現在的很多說法都是一種猜測,或者說是一個人的主觀臆斷。針對同一件事,不同人肯定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認識,只是有些人是平凡人,他們的看法和觀點不會為人所知,也不會被人記住;而有一部分人,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他的一言一行就會被記錄,也會影響大家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聊的章太炎。
章太炎即章炳麟,是清末明初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廣泛,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醫學等。代表作品有《國故論衡》、《章太炎醫論》、《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主要成就是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
章太炎說關羽的死,是諸葛亮借孫權的手。這只是他自己的一種看法而已,並沒有歷史上的證據來證明這種說法的正確性。
關羽之死在中國的歷史中,關羽是忠義的化身。從《三國演義》來看,關羽把忠義演繹的淋淋盡之。在曹軍營中,努力保護嫂嫂周全、得新賞而不忘舊恩、過五關斬六將只為與大哥劉備匯合一處。如此人物,劉備是不會害死他的,諸葛亮也不會。
劉備進軍漢中,留關羽鎮守荊州,但是能征善戰之人沒有,出謀劃策之人沒有,基本上就是大小事物都要親力親為。劉備登基之後,讓關羽率軍攻打襄陽,牽制曹操,因此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這一戰讓關羽的名聲大噪,再加之以前的戰鬥,以及東吳的各種吹捧和認慫。讓關羽的自信心爆棚,可以說是自負了,他認為東吳不敢動手,所以帶走了能用之人,能用之兵,而導致後方空虛,讓東吳乘虛而入,最終導致自己兵敗被殺。
劉備得知關羽險情,為何不救劉備不是不救,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俗話說“兵敗如山倒”,關羽本來兵敗,士氣不足,士兵歸家的想法日盛,再加上呂蒙工於心計,讓本就不穩的軍心更加不穩。關羽兵敗到被困麥城,再到被殺身亡,也就是幾天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劉備想要派兵救援是不可能的,鞭長莫及。
所以劉備在關羽死後,因劉封未營救關羽,而賜死了劉封。然後發動了大規模東征伐吳之戰,後因自己的輕敵與失誤,被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大敗而歸。
諸葛亮殺關羽的理由1.劉備三顧茅廬,才請的諸葛亮出山相助。關羽見不得自己的大哥吃癟,心中對諸葛亮有氣,也頗為不滿。這在諸葛亮第一次指揮戰爭時就可以看到,關羽和張飛根本就不鳥諸葛亮。但是首戰告捷之後,張飛對諸葛亮發自內心的佩服,關羽也表示接受了諸葛亮。所以這一條理由是站不住腳了。
2.關羽對劉備封的五虎上將不滿,頗有微詞。但是這跟諸葛亮有什麼關係呢,諸葛亮是蜀漢軍師,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關羽的存在不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再說,關羽滿與不滿,自有劉備去說,誰讓他們是兄弟的。此外,諸葛亮一生為了完成劉備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手下能征善戰的人肯定是越多越好。關羽是這一方面的能手,所以這一條理由也站不住腳。
3.劉備登基之後,想要立劉封為嗣,被關羽反對,劉備面子上過不去。那這也是劉備想殺關羽,這就更扯淡了。想當初,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劉禪之後,劉備當場就想摔死劉禪,因為為救劉禪差點讓趙雲被殺,失去了一個人才。由此可見,劉備把兄弟看的非常重要,自己的親身兒子都不在乎,還會在乎一個義子嗎?所以,這一理由也站不住腳跟。
綜上所述,諸葛亮沒有殺關羽的理由,也沒有殺關羽的動機。所以,諸葛亮借孫權之手殺關羽是不成立的。
我個人認為,關羽之死要歸根與自己,自信過頭,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由自信演變為自負,更是為自己的失敗打下了基礎。再者,關羽是以一州之力,對抗曹操和孫權兩方的兵力;同時以一個人的能力和智謀,與曹氏集團和孫氏集團兩大集團對抗,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僅代表個人的看法和觀點,如有不足不當之處,望大家指正交流。
-
1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眾所周知,關羽死於襄樊之戰,殺他的是孫權手下大將呂蒙的部將,具體是誰沒有定論。但近年來,忽然興起一起說法,說章太炎認為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
章太炎是誰?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學識極為淵博。胡適對他的評價很高,贊其“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
咱們耳熟能詳的魯迅先生,是他的學生。酷愛懟人的魯迅,對章太炎極為尊敬,說他是“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
這樣一位令魯迅都佩服的牛人,說的話不可等閒視之。那章太炎到底說沒說過諸葛亮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呢?說過,收錄在其年輕時候的著作集《訄書》中,第三十六篇。
主要意思是,諸葛亮擔心劉備逝去後,自己主政管理不了關羽,便以荊州為代價間接害死他,因而襄樊之戰時不曾以一兵一卒相救。
但是多年後,隨著知識的增加、閱歷的充足,章太炎感覺自己當初的觀點有所偏頗,又寫了一篇《思葛》為諸葛亮正名,其中對諸葛亮多有讚揚,稱他對蜀漢貢獻很大,政績斐然。
最主要的是,推翻了年輕時對於關羽之死的論點,說諸葛亮當時並沒那麼大權力去搞死關羽,關羽有那樣的結局,是因為劉備的戰略疏忽,以及關羽沒有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並非諸葛亮用了什麼陰謀。
可世人都愛聽愛傳奇聞趣事,“諸葛亮害死關羽”這種說法,可比一板一眼的正常分析驚人多了,於是廣為流傳。反而章太炎後來稱讚諸葛亮的《思葛》,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那諸葛亮究竟有沒有害關羽呢?當然沒有。
大家印象中,諸葛亮彷彿一直是蜀漢不可或缺的棟樑之才,其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真是這種情況,忌憚同為元老的關羽情有可原。
但實際上,劉、關、張都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對於蜀漢來說固然重要,卻遠遠不到後來那種程度。那時的諸葛亮,還不需要考慮剷除政敵、獨攬朝政這樣的事情,有點遠。
諸葛亮真正走上人生巔峰,是在蜀漢經歷了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兩場大敗之後,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中、高層將領死傷殆盡,人才出現斷層。
誠然,就算這些人在,諸葛亮也能一枝獨秀,成為蜀漢重臣。可事實是,正因人才短缺,諸葛亮才凡事親歷親為,也將更多權力集於一身。
但在兩場大敗發生之前,諸葛亮並沒有達到後來的高度,這也就代表著,他既沒有謀害關羽的能力,也沒那必要。
一來,諸葛亮就算預料到關羽有可能和孫權關係惡劣,也預估不到關羽會發動襄樊之戰,更想不到孫權會背棄盟約。
當年劉備入蜀,要和劉璋開戰時調本來鎮守荊州的諸葛亮前來相助,並暗示諸葛亮將荊州交給關羽。諸葛亮明確告訴關羽,守住荊州的關鍵在於聯孫抗曹,一定要維護好和孫權的聯盟。
很顯然,關羽沒做到,和孫權快處成了仇敵。章太炎先生或許是因為這一點,才懷疑諸葛亮明知關羽不是圓滑世故之人,卻放任關羽在荊州,不安好心。
可讓誰擔任荊州守將,諸葛亮說了不算,劉備才是決策者。以劉備的立場,關羽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換一個左右逢迎、有可能被孫權拉攏過去的,劉備能放心嗎?
至於不救關羽,並不是不救,而是古代資訊傳輸緩慢,等戰報傳到成都,關羽早被東吳斬首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以劉備對荊州和關羽的重視,但凡有一線可能,他都一定會救,諸葛亮阻攔不了。
二來,諸葛亮若真是為了掌權謀害關羽,死一個關羽沒什麼用,得把劉備和張飛都害死才行。但他沒那麼喪心病狂,也沒那種本事。
張飛尊重士大夫,輕視普通士卒,對近身服侍的侍從非打即罵,喝多了更是打人撒氣,夷陵之戰前夕,被忍無可忍的侍從殺死。劉備則是因為夷陵之戰的慘敗,不能釋懷,鬱結於心鬱鬱而終。
他們兩人的死和諸葛亮沒半點關係。
三來,諸葛亮和關羽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差。
諸葛亮剛到劉備賬下時,關羽、張飛對他很不感冒,嫉妒劉備對他另眼相看,時有挑釁。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的關係應該有所改善,一文一武,全力輔佐劉備。
馬超投奔劉備時,關羽不知道馬超是什麼樣的人,特意寫信向諸葛亮詢問。諸葛亮也回了封很詳細的信,還把關羽誇了又誇,說馬超比不上關羽。
關係要不是到一定程度,關羽不會問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會捧著關羽。可惜關羽後來做了件蠢事,將這封信給府上所有賓客看,弄得諸葛亮裡外不是人。但這事兒不會讓諸葛亮對關羽起殺心,最多以後遠著點。
總之,從各方面來看,諸葛亮都沒有害關羽。害死關羽的,是他自己。
-
18 # 庭州行者
孫劉在赤壁之戰中結成抗曹同盟,但隨著曹操的失敗,外部壓力減小,孫劉兩家的內部矛盾逐漸暴露出來。孫權和劉備兩大集團的矛盾焦點在於荊州。荊州對劉備的重要性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早已提及,“兩路出兵”的關鍵點就在於“跨有荊益”,赤壁之戰後荊州的大部掌握在劉備手中。對於孫權而言,荊州與揚州為上下游的關係,想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則荊州必須掌握在手中。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出兵奪去了原先劉備控制的長沙等荊州四郡,劉備本欲揮師南進奪回失地,但被曹操攻佔漢中的軍事行動所打斷,為了騰出手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不得已從承認了孫權對四郡的所有權。
東吳的目標顯然不止四郡,他們想要的是荊州除了襄陽和樊城之外的區域。於是,在盟友關二爺一門心思在前線和曹操僵持時,呂蒙和陸遜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來騙,來偷襲關二爺這個將近六十歲的老同志,這樣不好。可憐關二爺一世英名,居然死在了他最看不起的 “吳狗”手中,嗚呼哀哉!
但關於荊州失陷,關二爺身死這件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顛覆性解釋。在一篇名為《正葛》的文章中,太炎先生提出:關二爺的死是諸葛亮一首策劃的。諸葛孔明藉助孫權之手除掉了關二爺!要知道,蜀漢政權在歷史的記載中,內部是相當團結,太炎先生此語一出,可謂驚天動地!放在現代,這是妥妥的陰謀論!且看太炎先生如何解釋。
(關羽)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 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關二爺乃是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為蜀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威望極高。如果不除掉關羽,則在劉備死後關羽必為諸葛亮專權的重大阻礙,諸葛亮便不能安心獨掌蜀漢朝局。所以他藉助東吳的手除掉了關羽。
這一解釋是建立在“政治人”假設的基礎上。這一假設來源於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出的“君主應當不惜一切代價獲得並保有權力”,“權力即君主的美德”,所以推而廣之,所有政治家都是以獲得權力為自己最終目的。諸葛亮作為傑出的政治家,雖然他不認識馬基雅維利,但這種規律性的東西在他身上絕對是適用的。因此,太炎先生大膽推斷諸葛亮絕不是像史書中記載的那種“傻白甜”式的“聖人”,而是極其富有手段的成熟政治家。這種說法的出處,上文提到,是一篇名為《正葛》的文章,所謂“正”,即匡正;“葛”則指諸葛亮,此文意在“匡正世人對諸葛亮的傳統看法”,希望“還原”與大眾印象截然不同的諸葛亮。
不過很遺憾,雖然太炎先生乃是大家,但 這一說法的立論基礎仍然十分薄弱,很難站穩腳跟。
最明顯的一點,陳寅恪所謂“有一份材料說一分話”,即論從史出。任何歷史學的結論不能靠個人的猜測和推斷,而必須找到相應的史料支援,否則便不能成立。太炎先生此論則絲毫無半點史料支撐,而完全是他個人的推測,這如何讓人信服?再者,太炎先生顯然忽略了諸葛亮在蜀漢集團內的角色。劉備乃是當世梟雄,他一生的夢想即成就帝業,因此在登上漢中王位乃至後來稱帝后,他對權力的把控相當之緊。即便是諸葛亮這類元老功臣,在他面前也只能提意見而不能做決定。所以,即便說有人故意不發兵救關羽,那這個人也應該是劉備而不是諸葛亮。更何況當時劉備更為信任的是蜀中舊臣,諸葛亮已經不再是劉備所唯一倚重之人,其話語權明顯降低。
根據現有史料,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他的理想始終是光復漢室而非內部鬥爭。傑出的政治家可以為了實現政治理想而做出犧牲,這才叫氣度、格局。比如同為輔政大臣的李嚴,在劉備去世後屢次挑釁諸葛亮,但諸葛亮為了團結內部所有力量一致對外,那是一忍再忍,直到李嚴耽誤糧草運輸後在劉禪面前反告諸葛亮一狀,孔明實在是忍無可忍才對李嚴動刀,將其貶為庶人。即便如此,李嚴的兒子李豐依舊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以至於諸葛亮去世後李嚴因為知道以後再也沒有人會啟用他所以憂憤而死。
如此看來,太炎先生的確是將諸葛亮看得太低了。這也可以理解,太炎先生是著名的學者,而非政治家,他所使用的理論工具畢竟只能從書本中得來,但對於偉大政治家的氣魄與格局,他是無法體會的。所以,太炎才會提出“諸葛亮借刀殺人害死關羽”一說。他的這篇《正葛》,不僅沒有“匡正”諸葛亮的形象,反而有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之嫌。
-
19 # 沂藍書院趙月光
章太炎對諸葛亮的評價有前後兩次。
(章太炎)
第一次是章太炎早期的《訄書·正葛第三十六》。
章太炎認為諸葛亮是法家,用重典治世,對於縱橫家和雄桀之士,務必除盡。
如羽,世之虎臣,又非封等倫也。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故不惜以荊州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殞關羽之命。
章太炎認為,關羽不聽從連吳抗曹的戰略,屬於目無法紀的雄桀。
後來,章太炎從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諸葛亮)
第二次是章太炎後期的《檢論》卷九《思葛》。
少時所論雲而。晚涉世變,益窺古人用心。徵之事狀,關羽常橈吳、蜀盟好之志,宜不與武侯同心;然其材,可輔而用也。武侯雖法家,不忘進取,不宜與衛嗣君同術。益州之地,利在守險,而勢不變速;有荊州,然後可以兼進。吳所包絡,利盡南海,而臨江當備者多。以荊州與蜀分守,吳不為削,且以紓戎候,而蜀得競進焉。武侯雖兼為吳、蜀,終不宜掊寡以益多,己塞其隧而疲人之戒守也。曷為乃以關羽棄荊州乎? 當是時,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撫民畫策見任,未能一切領錄。其任武侯,又不如關羽舊人保信。荊州之敗,始於嬈吳,終於失援,則先主之褊迫疏慢為之。夫君臣如先主、武侯之際,亦可謂相得矣,而大事猶或不能如志。此則子房之於高祖,子敬、伯言之於大帝,亦愈可知也。是故古之抗志者,不以道佐人主。
晚年的章太炎認為,雖然關羽不和諸葛亮同心,但人才可用。諸葛亮雖然是法家,但不忘進取,不和商鞅一樣迷信權術。四川在於守險,荊州可以進取。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後來出祁山屢遭失敗。因此,諸葛亮不可能用荊州換關羽之命。
並且,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只是一個謀士,大事取決於劉備,不能抵抗劉備偏袒關羽的意志而已。
(關羽)
-
20 # 淨月暖陽
章太炎說的,你就相信?公知們又要批你不會“獨立思考”了!呵呵
諸葛亮害關羽,那還真得害得著才行。要說諸葛亮害關羽,動機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害死關羽,諸葛亮才能坐上二把手的椅子。可是誰又能保證關羽死後,諸葛亮能坐上二把手呢?要知道關羽沒死時,論跟隨劉備的資歷還有張飛,論當世的名望還有馬超,就是謀臣系裡還有法正,關羽死了還真不一定輪得上諸葛亮,所以這個動機就不成立。
我們再看方法,要讓孫權害關羽,那要直接說動孫權,諸葛亮怎麼說動?親自跑一趟東吳?好象史書無記載這時諸葛亮去過東吳。寫封信給孫權?萬一沒說動,孫權把信一轉回自己的妹夫劉備,那諸葛亮不得被滅三族?諸葛亮可沒提這問題的人那麼傻!
還有說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說動孫權,這更不可能,除非諸葛瑾也不想活了,原因很簡單,東吳在柴桑的兵力不及荊州關羽,讓東吳人馬去送死?諸葛瑾是不是不想活了?呂蒙在關羽大軍出征後都是偷襲荊州,為何?兵力不足!
關羽之死,是在久攻不下襄樊,又被曹操一路接一路的援軍糾纏著,回不去荊州,才被呂蒙偷襲得手,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是遠在成都的諸葛亮能掌控的嗎?如果真行,劉備早就派兵支援關羽了!就是上世紀坐火車,從成都到南京都得兩天三夜,何況一千多年前,送個口信得大半年!所以這麼說的人,連起碼的地理知識都沒有,完全沒學好義務教育的腦殘!
章太炎說沒說過這話,真沒查到,道聽途說的嫌疑很大,借他人之名造謠的,自古就大有人在。就算章太炎說過,章太炎是什麼人?一個政治家、革命者都可以稱得上,可從來沒說他是個嚴謹的史學家,再是名人,隨口一句就被有些人奉為圭臬,只能說這些人非傻即壞!說傻,是因為連常識都不具備。說壞,就是有些人拿了狗糧,就為攪亂華人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正確認知,以達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這樣的人,一段時間在自媒體上十分猖獗,三國的問答也是災區之一,大家擦亮眼睛。
回覆列表
此話……真實:胡說罷道!害關羽……對蜀國無利益!
諸葛孔明不會做!
關羽敗在……傲上!成在……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