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械師大地主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bai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復旦大學透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但這也只是史學家的推測,歷史上曹操的官職稱作:“驃騎校衛”。驃騎校衛這個官職多是古時候武將的一種軍銜,相當於如今的師級幹部,當時很多驃騎校衛只是個空名頭,真正能讓你帶兵的其實並不多,曹操之所以有實際兵權是因為其祖上及父輩一直在東漢朝廷為官,校衛的官職在地方有一定的帶兵基礎,另外家奴家丁、親朋好友、地區威望等相結合就可以造就出一隻幾千人的隊伍,另外恰逢亂世、四處刀兵,只要有錢有糧就可以不斷壯大隊伍,所以曹操手裡擁有幾千人的隊伍不足為奇,這就是曹操這個校衛能夠出頭的原因。

  • 2 # 醬油小弟路人柒

    靈帝為對抗何進,從親信權宦及子弟中找了八位擔任禁軍校尉,即西園八校尉。由靈帝直管,裡面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叫袁紹。

  • 3 # 華夏說歷史

    在漢末軍閥之中,曹操是一個亂世裡面有才的人,關於他的身世,他和東漢後期的宦官曹騰有直接的關係,東漢後期,宦官可以收養養子,養子還可以封侯,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曹騰的養子,曹嵩靠著這樣一個強大的後臺一直做到了太尉,那這個曹嵩是從哪裡來的呢?三國志說的,莫能審其出生本末,有點來歷不明的說法,曹嵩就生下了曹操。所以曹操的政敵在攻擊他的時候用很難聽點話罵他,說他是宦官死黨,而且是不知道底細的野孩子的後代,當然古代刀筆小人肯定比我說的難聽啊!這也是曹操好像給人醜化來路不明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罵歸罵,從安徽亳縣出土的曹氏宗族的墓,出土了銀縷玉衣,顯示了曹氏家族在東漢後期在政治上所擁有的顯赫地位。

    到了何進袁紹打算迎董卓進京的時候,曹操是表示反對的,他認為這樣做會帶來很大的風險,我們知道,迎董卓進京應該是一件極其機密的事情,是不大可能給一般人知道的,可是曹操就能夠知道這個決策,說明即使曹操有宦官的背景,但是他已經和主流計程車大夫已經融為一體了。他能夠參與到這樣核心的機密事情中來,說明他在漢末的社會中還是處於中心地位的。

    曹操在建安元年,曹操在兗州站穩腳跟以後,第一他大力屯田許巷,為後期軍事活動準備糧草。第二就是迎納獻帝,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也為他以後統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4 # 人間正道8112

    操博聞強記、聰穎好學、自幼熟讀兵書、謀略過人、借先人之人人脈、乘亂世掘起、並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雄霸一方……

  • 5 # 四川達州人

    曹操同樣是豪門出身。

    與校尉不校尉無關。就如十三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誰官位最大?

    袁術啊。朝廷正式冊封的後將軍,天下第五軍職,比袁紹的渤海太守強多了。可袁術最終又怎麼樣?

    孫策、劉備起家的時候有什麼職務?

    所以,職務不是三國起家的關鍵。

    關鍵是:有沒有實力

    人口、人才、錢糧。

    有了這三樣,才能招兵買馬,佔領州郡,組建政治軍事集團,進而發展。

    劉備顛沛流離,在北方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世家不支援,沒有人才。

    曹操三樣都不缺。或者說,不怎麼缺。

    曹操祖父、父親都是三公,也就比四世三公的袁紹少兩代而已,錢糧、土地、人口、人才及他們的武裝力量都不缺。

    豪強的鄔堡模型:

    曹操起家時散家財,得大世家衛家協助,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個個拖家帶口幾千人投奔,曹操不豪富,沒錢糧就能養活?

  • 6 # 小文章大視野

    開玩笑,說明你對土豪的認識不夠深刻呀。

    曹操本姓夏侯,之後曹操的父親拜了宦官曹騰為養父,這才改姓曹的。曹騰在東漢後期也十分出名,曾服侍過漢順帝、漢衝帝、漢桓帝,尤其是在桓帝時期,因為擁立的功勞,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加位特進,掌管宮廷三十多年,也算是權傾一時的人物。但是他得勢期間寬和待人,沒有什麼重大的過失,這是十分難得的。後來曹丕稱帝之後也追封他為“高皇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太監皇帝了。

    曹操的父親叫曹嵩,藉著養父的權勢,在朝廷裡也混得風生水起,後來在漢靈帝時期,靠著賄賂還當上了三公之首的太尉。雖說只是過了一年的癮,但是好歹證明人家曾經青春過。

    曹操起身孝廉,黃巾之亂時是騎都尉,但到了中平五年被拜為典軍校尉,校尉一職本起源於戰國,在秦朝屬於中級軍官,到了漢朝其地位和重要性大大提升,是僅次於將軍的武官。這可不是微末小官,而是掌握軍權的實官。

    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操陳留矯詔號召諸侯起兵反董時的情形就可以簡單看出曹操的實力。首先是城裡孝廉資助糧草軍資,曹操自己招了千餘人,接著族弟夏侯惇夏侯淵引鄉兵千餘人來投奔曹操,後來又有曹仁等也引兵千餘前來相助。也就是說,短短旬月之間,曹操便聚集了四五千人馬,這還僅僅是家族兵。

    當然,有了資材兵馬,最主要的還是得看老闆的能力。曹操的軍事、政治水平在整個中國都排的上名次,在當時更是超過了同時期的劉備和孫權。劉、孫二人很少指揮大規模戰爭,都是委託手下的謀士或者將軍代替,劉備好不容易指揮一次大戰,還在夷陵被人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但曹操不同,幾乎所有的大戰都是他親自指揮的,謀士只是在旁邊提供幫助罷了。如若不是在赤壁輕敵遭敗,天下在曹操的手裡完成統一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即便是慘敗之後,魏國的實力依舊是三國之中最為強勁的,這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能力了。

    總而言之,曹操借家世起兵,但最後靠著自己的本事成為了武帝。

    (全文完)

  • 7 # 故紙匯

    與後來的科舉時代不一樣,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階級已經固化,階級之間的流動非常的困難。

    東漢末年的童謠說: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清白人家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意思是說:

    被推舉為秀才的人是不認字的文盲;

    因孝敬父母被推舉為孝廉的人,父親卻和他不住在一起;

    名義上正直清白的人家其實是男盜女娼;

    世代高門出身的所謂“良將”其實膽子小的跟雞崽一樣。

    兩漢時代,朝廷選拔官吏用的是推舉制。一個普通人要做官有兩種途徑:

    一種是學問好,被選拔為“秀才”,後來避諱漢光武帝劉秀的名字,改為“茂才”;

    一種是孝敬父母,被選拔為“孝廉”,所謂“忠臣出於孝子”,漢代以孝治天下,認為孝子一定能做個忠臣、賢臣。

    這兩種不管哪一種,都要求人推薦,一般是地方官或當地的有勢力的鄉紳。

    起初這種制度還發揮了不錯的效果,然而越到後來問題越大。由人來“推舉”,主觀性就比較強,就給了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間,就像現在的高考自主招生一樣。

    到了曹操所在的東漢末年,普通人已經基本沒有被選上的機會,都被世家大族或者官僚壟斷了。原因很簡單,推薦權和批准權都在他們手裡。因此,才出現了上述的民謠。

    當時的世家不單單壟斷官員職務,比如袁紹和楊修家都是四世三公,四代都是總理、副總理級別的。而且他們利用自己手上的選拔官員權力,招攬了大量的門生故吏,形成閥閱派系。

    三國時代的各路諸侯中,很多都是出身這種閥閱。袁紹、袁術家四世三公就不說了,劉表、劉璋、孫權等等都是。就連諸葛亮本身家庭也是世代官僚,他的名聲也是靠了這個圈子的宣傳。反而大耳賊劉備雖是皇室宗親,卻從小賣草鞋席子的,出身艱難,在擠進上流社會的歷程中起起伏伏。

    說到曹操,一直到現代,沒有人能說的清他到底姓什麼。他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曹騰當兒子,因此姓了曹,至於本來姓什麼沒有人知道。曹騰是個太監,所以要過繼個兒子。太監身份非常卑賤被人看不起。可是曹騰是東漢的太監,那時候的朝廷宦官專權,有時候比皇帝還皇帝。曹騰身殘志堅,被封為了列侯,帶動整個家族也興盛起來。曹嵩後來就當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儘管是花幾億個錢買的,但也說明了人家是真有錢哪!

    作為“官三代”兼“富三代”的曹操可謂是“含著金勺子”出生的,起點就是普通人幾輩子都奮鬥不到的目標。

    起點高不一定就成功,還要自己有能力。這個曹操還真不缺,文武全才,軍政雙休。

    有能力也不一定成功,還要有性格。這個曹操也不缺,多的泛濫。他是歷代開國帝王中少有的豁達豪爽之人。頗具有浪漫主義氣息。這個沒辦法,家裡有礦,從小可著自己心意造,當然可以大氣。

    有了性格還需要人。這個也好辦。門閥嘛。曹操一拉起杆子,立馬就有很多良將謀臣來投奔。這其實還是曹家的人脈。

    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需要機遇。波瀾壯闊的前三國時代給了他這個機遇。曹操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歷經三十多年的征戰,可以說每年都在打仗。最終建立了魏國政權。

  • 8 # 星下靜思

    曹操雖然只是一個校尉,但他身上具備了更高的關於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附加值,這些高附加值讓曹操出人頭地、稱霸中原。曹操有什麼資本?就憑他政治、軍事、文學、書法方面的才能和詩人的身份,在三國中誰人能及他的造詣?內因決定外因,這就是資本!

    曹操

    有膽略

    曹操生於官宦世家,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優渥的家庭背景下,養成了機智敏捷、善於靈活權變的性格。這種性格在亂世能夠抓住機遇,在如林強手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曹操在少年養成的性格,為他後來的創業打下了膽識基礎。

    後來,曹操被舉孝廉當了官,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這個官職不大,又是在皇城根下,到處是皇親國戚,因此官不好當。曹操上任後,在衙門上設了五色大棒,明確了法令,對犯禁者實施棒殺。對這一命令,皇親國戚和高官子弟們當然是一笑了之,誰當回事?吃螃蟹的人總是有的,皇上寵臣蹇碩的叔父,喝了酒違禁夜行,被曹操抓住,不由分說,一頓五色大棒打死了。此舉,雖然得罪了很多皇親國戚,但治安狀況立刻好轉,一時竟無人敢犯法。雖說曹操背後也仗了其父曹嵩的勢,但他敢作敢為的膽略和法治的意識還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曹操獻刀

    董卓把持朝政,隨意廢立皇帝,引起了曹操內心強烈的反抗。在看到滿朝官員痛哭無策時,曹操卻舉重若輕,“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當時就借了王允的七星寶刀去刺殺董卓。敢在眾人面前直言刺殺,這膽子不比荊軻的小!見到董卓後,曹操拔刀準備行刺時,被董卓從鏡子內看到,機智的曹操由刺殺變成了獻刀,順利地躲過一劫,曹操真的是在危急中也沉著冷靜啊!

    刺殺董卓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壯舉卻是傳遍天下的,在曹操逃回老家招兵買馬時,是一呼百應,各路英雄蜂擁而至,迅速成立了勤王大軍。在曹操的倡議下,袁紹也親自來與他會盟,曹操乘勢向天下發出了討伐董卓的檄文,一下子竟召集起了十八路義軍。刺殺、起義,都是需要膽略的,而敢於實施這些行動,又為曹操增添了在亂世立足的資本,這些資本是支援曹操在亂世中崛起的重要因素。

    曹操

    有遠見

    如果說膽略有與生俱來的因素,那麼曹操的遠見卓識從哪裡來的呢?這主要從曹操抓住時機率兵起義開始,在戰爭中不斷增長才幹。董卓強行遷都後,十八路諸侯意見不一,各懷心事,只有曹操,敢於出兵追擊。雖說在追擊中中計,被呂布所敗,但曹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既鍛鍊了所屬軍隊的凝聚力,又贏得了各路諸侯的尊敬。曹操在戰敗後,一番高遠言論,讓各路諸侯無地自容:

    “吾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操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竊恥之!”

    曹操

    曹操對時局的分析,可謂是有理有據,策劃出了進擊董卓的路線圖,這個路線圖如同戰爭中參謀長對戰事的分析,天時地利人和、敵我形勢,可謂是知彼知己,頭頭是道。十八路諸侯會盟的失敗,相信大家都看出了誰是將來的梟雄,誰會在亂世中崛起。所以說,敢於驗證自己的見識、敢於嘗試失敗、敢於去亮劍,是雖敗猶榮的,佔領了精神和道義制高點的人,就擁有了一呼百應的雄厚資本。

    曹操不僅自己具備了遠見卓識能力,更能從全域性觀念上發現和使用人才,充分發揮智囊團的集體力量,讓曹操團隊的謀劃鶴立雞群,技高一籌。官渡之戰,曹操重用臨陣投降的許攸,兵走險鋒,劫烏巢一戰而勝袁紹;聽從謀士郭嘉計謀,算定劉表不敢偷襲,果斷虛國遠征烏桓,一戰而定遼東。袁氏集團的徹底戰敗,讓曹操從容佔據了中原。富貴險中求,曹操與眾謀士敢於從險中尋機才會奪得先機。曹操慧眼識人建立的謀士智庫,讓曹操擁有了豐富的智力資本。

    曹操

    有文采

    曹操自幼博覽群書,具有很強的文學功底。在年輕時,曾與著名的文學大家蔡邕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並且非常珍視蔡邕家中的藏書。在蔡邕之女蔡文姬被胡人擄走之後,曹操花重金救回了蔡文姬,很大的因素是珍惜她的文采,也是為了她家中的藏書。在征戰中路過蔡文姬家中時,還小秀了一把文采,在看到蔡邕寫下的“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時,堅持獨立思考,很快悟出了“絕妙好辭”的謎底,極大的震驚了眾人。極高的領悟能力,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從文化上懾服眾人。

    在戎馬征戰中,曹操經常託物言志。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下了著名詩篇《觀滄海》,借景言志,抒發了他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赤壁大戰前夕,曹操在戰船大會文武,吟唱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人生慨嘆,激勵自己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篇,更表達出了曹操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樂觀奮發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出曹操思想的強大,這是每一個偉人最持久的資本。

    曹操與楊修

    結語

    在亂世中崛起,必須有著雄厚的資本,但這些資本不一定是官位和金錢,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曹操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有能力,更在文學上有魅力,是一個內涵豐富的人。這些資本不是上天賦予的,是曹操“活到老、學到老”得來的,是曹操親力親為得來的,是在想別人不敢想中闖出來的。擁有了這些人生資本,就算曹操當時只是一個小卒,也能夠在亂世中崛起。

  • 9 # 靖遠0204

    首先,曹操的父親是太尉,雖說是花錢買來的,但畢竟是三公之一,這個身份除了比袁氏兄弟差些,能甩開名義上頂著漢室宗親頭銜實則織蓆販履的劉備幾條街。雖說拼爹並不能起決定作用,但這個起步讓曹操少走了很多彎路,一出道就那麼大一批謀臣良將跟著,至少比劉備少奮鬥二十年。

    其次,這個校尉並不簡單。就像司隸校尉不能理解為偏將軍、裨將軍以下的軍職,五官中郎將更非一般的將軍能比,西園八校尉實則是漢末皇帝的親軍,看看這八位,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後來爭雄北部中國的兩大巨頭袁紹和曹操都在這裡。

    但是,曹操能在亂世中崛起,最根本的還是靠自身強大的能力。做為一名軍事家,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做為一名政治家,抑制豪強,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行屯田制,恢復北方經濟發展;做為一名文學家,詩文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引領建安風骨。“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毛澤東的這首《浪淘沙·北戴河》充分表達了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

  • 10 # 頂山牛天澗中

    自古亂世出英雄。曹操之所以統一北方,成為一個大英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漢末皇權弱化,朝政昏暗,奸邪當道,社會動盪。黃巾大起義就是當時社會矛盾大爆發的結果。眼見國家混亂,給有雄心壯志的英雄豪傑乘黃巾農民起義之大亂,做大做強,幹一番大事業的野心和機會!

    出身官宦之家,使曹操能接觸史書、兵書等書籍,成為飽學之士。曹操能成為用兵大家,著名詩人,與其家學有密切關係。在漢末亂世,相比孫堅父子、袁紹弟兄、劉備等各路英雄,曹操算是學問大、悟性高、能力強者,尤其在文學軍事方面,堪稱出類拔萃,少有人及。高貴的出身加上能力出眾,使曹操年20,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小小年紀,就能任一縣之令,堪稱年少得志,前途無量。

    論出身,曹操與袁紹有一比;論英雄之志,曹操與劉備有一比。袁紹出身四世三公之家,比之曹操,毫不遜色。但袁紹雖有大志,見識遲(曹操之語)。從袁紹官渡之戰中的表現看,曹操對袁紹看的很準,多謀少斷,不切實際,說明袁紹悟性不高,對社會基層及用兵謀略瞭解不多。空有野心,胸無韜略者在亂世中很難生存。劉備也算出身名門,是前漢中山靖王之後,但劉備時,已沒落得在皇家族譜幾乎找不到。少時孤,與母織蓆販履為生,不甚樂讀書,只喜馬狗、音樂、美衣服。看得出,劉備身上有紈絝子弟的作風。黃巾大起義,使劉備看到自己建功立業,出人頭地的機會。但因為讀書少,悟性不高,沒有韜略,劉備空有英雄之志,卻無用武之地。在曹袁決戰官渡時,在曹操奪戰徐州時,劉備雖身臨其中,卻只能東奔西走,北投南靠,過浮萍一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投靠劉表時靠高人指點,找到諸葛亮這個謀劃師,掙得益州之地。

    治世出諍臣,亂世出英雄。

    英雄建功,靠謀略胸襟。此曹操所以統一北方也。但多疑的性格,又讓曹操容不下天下大才。此其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也。

  • 11 # 多才歷史春秋

    東漢末年,曹操家族勢力也僅次於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這是背景,也是他成功的基礎;其次是曹操善於用人,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 12 # 月夜luck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年輕時便以機智警敏,隨即權衡應變而著稱。在加冠之後,得曹氏家族的人脈支援,曹操入京都洛陽為郎,而後被升任為洛陽北部尉。但因為曹操秉公執法,殺死了蹇碩叔父一事,使得他得罪了當時的當朝權貴,最後明升暗降,被調任頓丘令。

    在公元178年的時候,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所殺,曹操因此而被連累,連頓丘令一職也被罷免了。直到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80年時,曹操才再次在家族關係之下被朝廷徵召為議郎。到了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因為曹操的軍事才能不錯,便被漢帝任命為騎都尉,二胡因功而被遷為濟南相。

    可是,當時朝廷腐敗不堪,賣官鬻爵的現象很嚴重,曹操雖然在濟南相一職上做的不錯。但可惜的是,曹操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漢帝的器重。同時,曹操也不願意迎合權貴,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在灰心之下,曹操棄官不做,回到家鄉譙縣隱居起來了。

    直到了公元188年,漢靈帝為了鞏固統治,開始設定西園八校尉。曹操因此宦官世家的家世,被漢靈帝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而典軍校尉一職,是曹操在諸侯兼併到來之前所擔任的官職。

    而曹操作為宦官之後,他究竟是以什麼為資本,能夠在亂世中崛起,並最後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呢?

    首先,家族的支援很重要。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曹騰曾歷侍漢朝的四代皇帝,在當時很有威望,而且背後的人脈關係也很雄厚。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而曹操自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到這些人脈關係。

    所以,在曹操加冠之後,因家世的關係,曹操便能夠出任議郎等職。而在亂世到來的時候,因為曹氏和夏侯氏家族的關係不錯,而且當時曹操的名望在兩個家族中也算得上是不錯。所以,這兩個家族都在背後支援著曹操。另外,因為夏侯氏和曹氏在譙郡的名望,衛氏家族也對曹操進行投資。

    正因為如此,曹操才能夠在譙縣快速的拉起一支隊伍,有了征戰的資本。再者,無論是曹氏,還是夏侯氏,他們的家族子弟的能力都十分突出。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以及曹洪等人,他們的能力都很不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的隊伍中就不缺少將領,能夠為曹操分擔重任。

    其次,曹操是一位很有能力和手段的人。曹操重視人才,唯才是舉,麾下不僅有世家子弟,如荀彧、荀攸、崔琰等,還有寒門的戲志才、王基等人。所以,在曹操收攏了一大批人才後,又透過他們相互舉薦的方式,來闢用了更多的人才。這麼一來,曹操麾下當真是人才濟濟。

    再者,曹操的軍事能力不俗,有著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手段強硬。所以,在謀士的旁助下,曹操很快就征服了青州、徐州等地。而且,曹操還在青州組建了青州兵,在徐州也徵來了丹陽兵。青州兵和丹陽兵的戰鬥力都很強,而曹操前期的征戰四方中,這兩支隊伍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便是曹操手上有漢獻帝這一位傀儡皇帝。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入許都,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正是因為曹操手中有漢獻帝這一籌碼,使得他在出戰的時候都會有名分,不怕被人詬病。相對的,其他諸侯因為漢獻帝的關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限制。

    所以說,曹操在亂世中能夠崛起,並不是偶然,而是因為他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以及強硬的鐵血手段,最後才能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13 # 天命蜉蝣

    校尉這個職位,在三國後期那自然是一文不值,可是在初期,漢朝非戰時是不設將軍之位的,剛開始只有何進這個大將軍,其餘哪怕是盧植、皇甫嵩他們,都只是中郎將,而中郎將下面,便是校尉,可見校尉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而曹操的西園八校尉就更了不得了,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劉宏為了削弱大將軍何進的權利,在洛陽西園建立的一支軍隊,而這支軍隊的最高長官,就是八校尉,也就是說,他們八個人掌管著整個西園軍,放在後期,那至少也得是個重號將軍。

    其次,便是曹操的出身了,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太尉出身,當過漢朝的太尉,而太尉是三公之一,可見曹操的出身不低。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中常侍大長秋,也就是一個地位不低於十常侍的存在,論身份,曹騰算得上是十常侍的前輩。

    除此之外,曹操本家夏侯氏是西漢夏侯嬰的後代,自己也自詡是曹參的後代,這兩個家族在當時雖然算不得頂流世家,但也算得上是中等世家,後來曹嵩散盡家財直接替曹操招募了幾千軍隊,可見一斑。

    曹操的起步本就高於常人,再加上有兩個世家的扶持,在曹操起兵初期,曹仁、曹洪、曹純和夏侯惇、夏侯淵這些人就能直接帶著一夥人入夥,並且在軍隊被打散之後,還能馬上又拉扯起一支軍隊,可見曹操的底蘊。

  • 14 # 歷史挖坑機

    曹操在東漢末年的迅速崛起,無疑是一件現象級的事情。可以說在東漢末年的群雄逐鹿中,曹操不是最佔優勢的那一方。

    從號召力來講,跟大漢有關係的劉氏宗親最佔優勢。從底蘊上來講,號稱“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無疑佔據著先機。從地盤和財力來看,各州郡的地方長官那一個都比他強。別的不說,佔據著荊州的劉表,就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

    但曹操僅僅憑著典軍校尉的職務,硬是從群雄中脫穎而出。必然有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對職場中的我們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就深挖一下,看看曹操成功的要素是什麼?

    一)曹操的性格起到主要作用

    曹操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在曹操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對中常侍張讓不滿,曾經手持雙戟趁著黑夜潛入到張讓家。張讓是漢靈帝最寵信的宦官,靈帝管張讓叫爹。但張讓賣官鬻爵,橫徵暴斂,讓年少的曹操非常不滿。

    但由於暗殺經驗不足,曹操很快暴露了。但曹操手舞雙戟越牆而逃,全身而退。膽色過人。所以王首富曾經說過一句話,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再好的構想也只能是胎死腹中。

    曹操不但膽子大,正義感也非常強。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東都洛陽為東漢皇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地方官都是閉著眼睛做事。

    但曹操不同,上任之初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但沒有人把曹操的命令放在心上。不久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就違禁提刀夜行,曹操二話不說,把蹇圖用五色棒處死。

    這一下曹操立刻成了名人,名聲傳遍京師。所有的權貴和百姓,都認識了曹操。雖然曹操也因此得罪了當朝權貴,但有識之士都對曹操這種秉公執法的精神非常欽佩。為以後號令天下打好了基礎。

    二)曹操的家世很出眾

    曹操能在二十歲舉孝廉,而在殺了當朝寵臣的叔叔,還能沒被罷官,只是降級使用。跟曹操的家世有很大的關係,

    曹操的爺爺曹騰是一個太監,和張讓是同事關係。也是漢靈帝身邊的紅人。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朝中有人好做官,因此曹操在仕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

    曹騰的地位給曹操帶來了紅利的同時,也給曹操帶來很不好的一面,這使的曹操在當時的群雄中一直處於下風。就是曹騰是一個死太監,並且是讓所有的正直之士恨的咬牙切齒的那一種。因此當時的豪門望族,非常瞧不起曹操這個太監的後代。

    但不管怎樣,曹操還是憑藉著家世,在公元188年,成功入選了漢靈帝西園八校尉,成為典軍校尉。不要小看這八校尉,他是漢靈帝直接領導的,禁軍中的禁軍。地位非常高,是皇帝的親軍。八校尉中,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右校尉----淳于瓊,這兩個人大家還是比較熟的。都在官渡之戰中露過臉。曹操就是偷襲的淳于瓊看護的糧草。也就是說,在很早之前,曹操對袁紹和淳于瓊瞭如指掌了。

    因此,這個典軍校尉的職務不但不低,反而是非常高的。

    三)曹操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

    亂世中的梟雄特別多。但亂世中最容易脫穎而出的是軍事家。也就是說只要能打,像項羽一樣,打敗天下無敵手,就可以佔據最多地盤,成為西楚霸王。

    對於軍事家來說,打下地盤很容易,但怎麼守得住,讓老百姓心悅誠服,讓部下死心塌地的跟隨,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怎麼樣讓老百姓心悅誠服,其實說起來非常容易,就是給好處。什麼叫有德,所謂的德行就是人家能從你那裡得到好處。如果想方設法從別人手中佔便宜,我們通常就會說,這人缺德。

    因此,曹操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政治家,高明在哪呢,我們看曹操的政策:

    1)唯才是舉

    天底下什麼樣的人最不安分,最容易對時局不滿?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因為普通人沒有什麼大的才華,心裡預期不高,也最容易滿足。

    最不安分的人就是人才。因為他有才華就渴望得到重用,可以升官發財。一旦得不到重用,他們就心懷不滿,從而生出很多事端。

    因此,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和公司,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合理的任用人才。曹操提出唯才是舉,非常容易的解決了人才的問題。因此後方很快就穩定下來。只要曹操打下的地方,忠誠度還是比較高的。

    2)屯田制度

    針對當時民生凋敝,由於戰亂造成千裡無雞鳴的現象,曹操實行了屯田制度。每次打完賬後,曹操就把繳獲黃巾軍的物資和俘虜用於屯田。因此北方很快糧食豐收,人民安定。曹操擁有了穩定的大後方。

    3)實行法治

    這一點曹操和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要想讓老百姓心悅誠服,就必須要“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當時是亂世,人口可以自由的遷徙。如果曹操的治下沒有公平可言,他們可以去江東,也可以去西川。

    4)攤丁入畝

    看到這四個字很多人都非常不解,這不是雍正的政策嗎?不錯,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歷史太長,其實很多事情是歷史上一直在重複。

    沒錯,東漢實行的是人頭稅。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黃巾起義的原因。哪怕老百姓再窮,也得交稅。曹操取消了人頭稅,誰有地誰繳稅。

    因此曹操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綜上所述:曹操的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一生的對手無數,靠著他傑出的軍事才能,打敗了袁紹、呂布,袁術等統一了北方。靠著他傑出的政治才華,把北方治理的國家強盛,人民安樂。當時天下十三州,曹操獨佔九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自己不喜歡,甚至很恨,很厭惡的人結婚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