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煙149127230

    老一輩人的思想 在家裡男人就是天 小從父 大從夫 老從子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中國舊社會的生活 見多識廣 想法就不一樣了

  • 2 # 河底的鵝卵石

    首先得肯定你的兒子是否值得你做什麼。沒有應該不應該,兒子一天到晚不務正業遊手好閒還啃老那就不應該再給他做什麼。如果是為了生活和家庭忙於工作勤勞努力做為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為兒子和兒子的小家庭做一些事,付出是有條件的。比如自己身體健康能幫到什麼就幫什麼,千萬別超出能力範圍就行了。前一段給兒子帶孩子,尤於睡眼不好感覺吃力了就告訴兒子了,他們果斷請了育嬰師幫忙緩解了我的壓力,現在孩子去幼兒園了我的身體也沒出任何狀況一下子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說力所能及最重要。

  • 3 # dfghytewqxc321

    我不覺得是應該,我覺得在吧孩子撫養成人,培養長大,他有獨立的能力的情況下,我的主要責任已經完成的,剩下的歲月自己和老伴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 4 # 花落梅峰

    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這就是愛!當然作為孩子,要知道爸爸媽媽給的這份愛,是來之不易的,他們應該倍加珍惜,懂得感恩!

    我是個兒子,在他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都很順利,在他成家時,我跟愛人都是全力以赴。幫他成家以後,我愛人語重心長跟兒子談心:家給你們成起來了,日子要靠你們自己過,過好過不好就要看你們的本事了,我們只能在旁邊給一些建議。以後有小孩了,爸爸媽媽是沒有責任去給你們帶孩子的,你們既然生了他(她),就必須擔起養他(她)愛他(她)的責任,如果忙不過來需要我們幫忙,我們也會全力以赴…

    下個月我的孫子就要兩週半了,己上小託班,在過去的日子裡,雖然大家都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都被我們解決掉了。兒子媳婦也很孝順,知道我跟他爸爸喜歡遊玩,尤其是我喜歡奇石,他們都持支援態度,有時還在經濟上補貼一點。

  • 5 # 田媽媽生活日記

    在優生優育的年代,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一家只需生一胎,物以稀為貴,孩子少就成了家裡的心肝寶貝,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從小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

    現在雖然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但是,在婆婆心裡還是那個永遠長不大孩子,老人們心甘情願傾盡所有,願為兒子付出,不求回報,這種感情氾濫的婆婆也是那一代人的通病吧

  • 6 # 柳州老楊愛飆車

    由我老伴50年代的婆婆告訴您:第一,認識問題,首先,是您因為愛主動把兒子帶到人間的,您並沒有徵得他的同意,所以您為兒女做任何事情都是天經地義,無足掛齒的。第二,天底下的所有動物都是如此,所有父愛和母愛都是無私的,都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所以父愛母愛是偉大的。第三,您的父母、您的祖父母、您的祖祖輩輩都為您樹立了人生的榜樣,父母為兒女做任何事情,付出再多,不論60年70年都是一樣的,而且我敢斷定千秋萬代都不會改變。這就是血緣、這就是人性,真是不足為奇。

  • 7 # 丹心傳藥醫

    回答您。60至70年代的人(婆婆),處在國家實行計劃政策層面時期,也是人口計劃生育,控制最為嚴格的階段,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到現在應該達到17億之多了,所以不能否定計劃生育政策。

    這個階段結婚,生兒育女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家庭。就是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特別地嬌貴,孩子攔在懷裡怕丟了,放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當然獨生子女也成了小“皇帝”非常任性。更有些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孩子,教育方式不得當,被嬌生慣養寵壞了,桀驁不馴,走上犯罪道路,教訓深刻。

    回到主題,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婆婆覺得給兒子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問題。就是因為是獨生子女

    ,沒有第二者的財產分割問題,所有的儲蓄財產,最後都是一個孩子來繼承。孩子少,很稀罕,很金貴,愛得深刻,無私奉獻,孩子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寄託,也是養老送終者,這個不奇怪。我這個回答您是否滿意,請與置評。致禮大家!

  • 8 # 沁水百合G

    因為就一個兒子,單反有能力都不想苦了孩子。

    我就是六五年出生的,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了一個兒子,孩子結婚以前家裡的一切資源都放在了兒子一個人身上,那時最大的目標就是孩子能獨立,有一份好工作,找一個好妻子。

    孩子結婚後,我和老公幹的生意很不錯,但兒子媳婦需要人看孩子,我怎麼也說不出不給他們看的話,不願意讓他們犯難,我就推掉生意,專心回家看娃。

    剛回家看娃的時候,我不適應了好一段時間,在外面自由慣了,返回家庭侍候這一家老小,對我的身心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首先是多了一個小不點,你還得圍著他轉,一點自由都沒有,家裡還多了一口人,哪就是媳婦,一下子多了奶奶,婆婆兩個身份。兒子媳婦不願意自己過,想和我們在一起,我就想只要他們願意和我住,我沒理由往外推,再說,就這一個兒子,兒媳,真是不多,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也不錯。

    現在孫子都六歲了,我也習慣了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哪個不在家還掛記的慌。可能是孩子是一個的事吧,我的孩子要是多的話我可能就沒有那麼些精力照顧他們了。

  • 9 # 見錢眼紅20200526

    因為傳統中國的傳統美德!因為水往下流!因為願意!一個字因為:愛![比心][比心][比心][祈禱][祈禱][祈禱]

  • 10 # 2020這樣的夏天

    幾十年代的婆婆都一樣的,不要說獨生子女一代了,重男輕女思想下以前的婆婆更嚴重,60、70年代的人家裡都是獨生子女,男孩女孩都一樣了,沒有給兒子,給女兒的說法

  • 11 # 馬208874096

    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婆婆們大都吃過苦受過累,勤儉持家是她們的本色。但又大都是傳統家庭長大的,相夫教子孝敬老人是從心裡面認可的,所以為家人做貢獻她們心甘情願,兒女能過上好的生活是她們的願望,她們都不計報酬的在幫孩子們。

  • 12 # 70的華麗

    是的,我也是七零的婆婆,並且還是就一個孩子,我們這個年齡段好多都是獨生子女,真是把心都給了孩子,恐怕孩子受了委屈,自己怎麼都可以,孩子喜歡什麼就盡力去做,達到孩子滿意!

  • 13 # 使用者NeutraI琴姐

    60年至70年的婆婆,母以子為貴,母以子為榮。

    那個年代的婆婆思想觀念,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以子女為中心,只要自己能走能動,就要為子女操勞,全身心付出給與不求回報。

    我們小區很多七十多歲的阿婆,幫著四十歲,五十歲兒子打掃衛生,帶孫子,做太奶奶了,還要在樓頂上或空閒地裡種點蔬菜,總是說:不能吃閒飯。

    一位七十多歲奶奶,帶大了孫子,孫子都上大學了,還是不閒著,到處拿一些簡單的手工回家做,年輕婦女們常問阿婆:“又不是沒錢用,幹嘛閒不住”,阿婆回答:“能做就做點,不能吃閒飯”。

    老人們老是認為吃閒吃不好,老是認為在自己養大的兒子家吃閒飯像丟人似的。

    純樸,厚德,勤勞的中國婆婆,遇到任何大災大難,她們都不怕,因為她們從不閒著,她們從簡單的生活中悟中人生的道理:能做不閒著。

    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兒行千里母擔憂。而今,有些人無視了父母的愛,把父母的愛當作依賴,養成懶性,產生一些啃老族,月光族,提前透支族。

    曾國藩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上輩父母繼承並照做了,當下的啃老族能以身作則傳承給自己的子女嗎?

  • 14 # 使用者九女作家

    我是50年代的公公,不是婆婆,但我覺得公公與婆婆的想法應該是大同小異吧。我在給兒媳帶孫子,但我不知道覺得這是我應該的。我給她們帶孩子是我的情分,不是我的本分。老人給兒子做事是因為年輕人壓力也大,試想一下如果我不帶孫子,兒媳婦就上不了班,兒子一人上班確實很難。請保也是一筆開支,還有諸多因素,自己現在還能動,閒著也是閒著,能幫她們一把就幫她們一把。一句話天下父母心,誰都希望自己的後人們日子過得好一點,但不覺得是應該的。

  • 15 # 紅瑪瑙381

    我是50年的婆婆。不是覺得給兒子做什麼都是應該的,而是當兒子需要時,你就不忍心不給他們做。自己也是扔六奔七的人了,其實能照顧好自己,和老頭倆平平安安過晚年就不錯了。可兒子媳婦工作忙,小孫女還不到十七個月,找個保姆也要有自己家人搭把手,需要你幫忙,忍心拒絕嗎?!現在的社會跟我們年輕時完全不一樣。那時單位有託兒所,產假過後很快就送託兒所。現在行嗎?別說幼兒園就是小學中學都得又接又送,沒有老人幫,他們怎麼辦。年輕時老頭經常出差,孩子自己帶毫無怨言,稀裡糊塗就過來了,現在的媳婦行嗎?我看了,家家如此。調整好心態,順勢而為吧。祝天下的婆婆都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 16 # 奮鬥者11

    .,謝問、人生在世、,為了生存而生活、.生兒育女代代流傳、,六七後的婆婆、為什麼覺得給兒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因為生養了兒女就要為他們負責任做貢獻、做榜樣人為父母是自巳應盡的責任、′在這來說、為人父母身體還健康能幹啥就是幹、只要兒女們需要自已不嫌棄自已、不論做啥心理是高興的、兒女需要你說明你還很能幹、也是你當父母的光榮、、和兒女之間別說你應不應該、:只要自已能做到什麼都是應該的、現在的時代、和過去的年代不一樣、認為自已是老子、為兒女做了多大的貢獻很有功、擺老孑格、什麼也不幹就等這讓兒女供奉撫養你、孝順你尊重你、過去年代的老皇曆已經做廢了、時代變了、你只要能走能動、不要想著享清福、做這等死、只要不死、,就是幹就完了、

    敬請網友們多提見解、

  • 17 # 果果奶奶7069

    做為60後的婆婆,我在這裡簡單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做為兒子的母親和媳婦的婆婆,只要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會給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每天給他們帶孩子,做飯、買菜、做家務等......,我覺得做這些說不上應該不應該。

    做為人的母親,都會一心一意為他們生活減輕負擔,都是為他們的生活好一點,都是為自己的家庭合睦做貢獻。

    可憐天下父母心,婆婆就是母親,母親本身就有母愛,可能這就是母愛吧!

  • 18 # 相楊出

    我是60歲的老太太,我認為和我最親的人就是我兒子,他是和我血脈相連的人。

    有些父母認為,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必須好好孝敬我。其實,生兒育女的目的不是讓他們孝敬你,而是為了種群的繁衍,動物和人都一樣,母愛應該是偉大的,無私不求回報的。但是反哺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之一,尊老愛幼也是人類應該具備的美德。

    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帶到這裡世界上來,我們就是孩子最親的最可以依靠的人,我們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麼佩為人母人父?我們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應該好好地關心他們,教育他們,愛他們,而不是讓他們為我們服務,或者處處為難他們。

    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已成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的還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我們作為長輩,身體健康,有固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積蓄,就應該在孩子困難的時候拿出來,幫助他們。當父母的不能自私!你在孩子困難的時候拒絕幫助他,等你老了的時候怎麼好意思開口請求孩子來照顧你?當然,這絕對不是等價的交換,這是親情。

    有的父母在孩子成年以後,總希望孩子同自己保持密切的關係,盼著孩子常回家看自己,特別是年齡大了,能力有限了,更希望得到孩子的關注,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就特別注意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儘量不去打擾他們的生活,有困難儘量自己克服,更不會去幹涉孩子,多表揚,不批評,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和決定,遇事兒多徵求孩子們的意見。總之,我們要放下當家長的架子,信任和尊重孩子。

    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都比較強勢,他們大多數人上了歲數以後不懂得心疼孩子,像支使傭人一樣對我們指手劃腳的,我爸爸媽媽就是這樣,我六十多歲的人了,我媽還經常拍桌子,瞪眼睛的,說話特別難聽……所以我想,我老了以後可不能這樣對我兒子。人與人之間最和諧的關係就是互相尊重,對孩子也一樣。

    最後,我想表達我的一些看法:我們年輕的時候,受了許多苦,生活比較艱難,很多愛好都因為經濟困窘而放棄,吃也沒享受,玩也不盡興,特別累。所以我在保持自己生活質量不下降的前題下,把每年結餘的收入統統打到兒子卡上,因為我們也花不完,就讓孩子好好享受生活吧,你帶他來到這個世界上走一遭,能讓他輕鬆快樂的生活著最好!大家都不容易,我老了,吃不多,玩不動,就讓孩子們替我吃,替我玩吧![呲牙]

  • 19 # 畫天幻境

    我是70後的婆婆,說說我的觀點!

    我們幫兒子兒媳帶孫子不是應該,不是本分,是情分!

    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維都是這樣的,幫助兒子兒媳減輕負擔,減輕孩子們的後顧之憂,讓兒媳兒子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時間,我們該幫就力所能及幫幫,幫不到就沒辦法了!

    但我們老人該有自由的空間。說說我時間配置吧,早上送完大寶小寶上學後,去公園打打太極,活動活動,再去買菜做飯搞衛生,晚上吃完飯去跳廣場舞,回來沖涼休息,生活規律很好,運動,跳舞,會讓心情很愉悅,以前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毛病,現在跳舞三年多,太極打了二年多,以前的三高四高沒了,體質全部恢復正常!

    白天我們照顧孫子孫女,晚上交給兒子兒媳去教,我們老人自由活動!

    我們說老不老,不老也已經上了歲數,所以在家沒做事的情況下,還是能幫就幫孩子們,幫忙帶了孫子孫女們長大後還是和我們很有感情的,會天天念想我們,現在我的孫子孫女天天黏著我們,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這是一種享受幸福溫暖的家!

  • 20 # 風過藍花楹

    謝謝邀請。60和70年代的婆婆們處在中國一個特殊時期,社會轉型和獨生子女政策,導致這個階段的女人們成為有文化有經濟能力,但是還延續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的矛盾個體,儘管提倡女子能頂半邊天,解放婦女,但是在家庭和兒女撫育方面,男性的長期缺失和社會分工不公平,造成女人既要工作還要承擔幾乎全部家務,不但沒有切實提高地位反而加重了婦女的負擔。一邊工作一邊持家,這個時期的婦女徹底喪失了自我,她們只知道奉獻,贍養老人是傳統美德,盡心工作是生活所迫(男女同工同酬後,男人工資難以養家),教育子女和繁重的家務是本分,多重角色導致女人獨立人格和思想的缺失,只知道為工作為家庭為孩子奉獻,很少為自身著想的良家婦女。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更加讓女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尤其年歲大了退休以後,她們的社會屬性沒了,贍養老人的任務完成,她們的生活重心只剩下了兒女,儘管她們的工資可以維持自己的晚年生活,但是殘存的傳統意識讓她們覺得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不幫助孩子們置業,結婚,看護孫輩,似乎有悖常理,自己心裡也過不去,辛苦了一輩子的女人,連晚年都不能為自己活。

    在澳洲,女人們沒結婚前大都有工作,結婚後生了孩子,大多數女人會迴歸家庭,做全職主婦,男人掙錢養家,孩子大了,能獨立上學了,有些女人會再出來工作。這樣,她們既不會將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上一輩,又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多重角色。孩子進入大學就會脫離家庭自立 ,學費可以無息貸款,打工賺生活費,當然家庭也會有相應的資助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生就會自動減重。有些老人也會在子女偶爾需要的時候幫助看護下一代,但是都不是長期的。

    喪失自我的奉獻是人生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大腦為什麼不長在胸腔裡,或者說大多動物大腦都在頭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