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杜象應

    《憫農》詩二全詩什麼意思?

    當代中國七歲大的娃兒就開妃熟悉並會背誦《憫農》組詩的第二首了,因為這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唐詩部分。

    原詩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基本義:

    農民給禾苗鋤草鬆土都將近晌午時分了,滿身汗水滴落到禾苗下的土裡。

    又有誰能知道那盤中的餐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耕種的。

    引伸義:

    正中午時間,天氣特別炎熱,農民為了給禾苗除草讓其生長,忙得汗流夾背多辛苦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吃飯,你是否體味到這碗中的粒粒米都是農民辛辛苦苦耕種和流汗而得來的呢?!

    哲理性:

    一粒米,當思來之不易。這粒粒米都是農民辛勞的汗水澆灌而換來的。珍惜糧食,就是尊重農民。

    那“鋤禾日當午”全詩又如何理解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這是事實,是作者寫“實”部分。為什麼要“鋤禾日當午”呢?是有其原因和根據的:早上鋤草,因有露水存在和少量土粘在草根上,陽光曬了只為不易死掉;下午鋤草,由於傍晚時分至夜裡土壤又回潮,部分草在第二天裡又可能活回來。

    所以,正中午時太陽光照強烈,鋤過了的草再經過一下午的暴曬就很容易死掉。但是,凡事都有利弊,越是熱越要去鋤草,忍受著太陽的薰烤,當然大汗淋漓流落到了土裡。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粒粒皆辛苦”是很自然的道理,沒有付出哪來收穫。整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反問句,是作者寫“虛”的部分。雖然說是虛,但也是有血有肉,有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陳述才虛而不脫。

    這是從另一方面來反思或警醒人們不要只顧吃飯而忘了種田人的辛苦程度。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我們每一個都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總體而言:

    作者採用的是“虛實”結合手法,他疏通了種糧者和不種糧者之間感情紐帶,達到了寓理於人的目的。

  • 2 # 琿春徐飛768

    網友杜象應對《憫農》詩二的回答很全面,我不再重複了。

    我把《憫農》詩一再錄如下,供網友欣賞: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這首詩的意思是:春天種下了一粒種子,秋天能收萬顆糧食。可為什麼四海之內連未開墾的土地都沒有了,農夫還要被餓死?詩人寫的是農夫餓死,讓讀者看到的是逼死農夫的人,因為詩人在揭露那些統治者的無道貪婪。

  • 3 # 海之平靜

    鋤禾日當午全詩是什麼意思?

    答:(憫農)

    “唐朝詩人,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鋤禾日當午全詩的意思是,農民正在烈日的爆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這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勞動換來的呢。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出自於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該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在田裡勞動的景象,概括的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我們今天也有必要讀這首詩,現代好多人不珍惜糧食,浪費糧食。我們應該知道糧食來的不容易,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汗換來的,應知道浪費糧食可恥。大家都從我做起,實行光碟行動,珍惜糧食。

  • 4 # 使用者華guifu

    對這首詩的解釋,曾經有一個(忘了叫什麼名了),在詩詞大會上當評委,她說農民鋤地怎麼能在那麼炎熱的烈日當空去鋤地呢,從此她就被觀眾轟下了臺。

    實際上農民烈日當空鋤地的用意有二,一是除草,只有在烈日當空鋤的草才能死掉;二是鬆土。再說鋤地的莊家就長在那個炎熱的季節。

    勞動果實要付出

    鋤禾當午汗滴土

    誰知盤中粒粒餐

    農民辛勞確實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代畫家李自健和謝楚餘的女人油畫,哪個更具有濃重的寫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