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殼蟲騎士
-
2 # 王俊傑猛
劉備和曹操都是最好的人主。
許多人都說劉備走了狗屎運,出道就帶著關羽和張飛,二人不但武藝高強,更是忠心耿耿,關羽和張飛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人才,卻心甘情願跟著劉備。
但簡雍,孫乾,糜竺,趙雲,黃忠,馬超,黃權,張松,法正,劉巴等人相繼跟隨劉備,這就不能用狗屎運來解釋了,唯一的理由就是劉備能識人,能用人。
趙雲在公孫瓚手下碌碌無為,在劉備手下大殺四方,趙雲還是那個趙雲,但是平臺不一樣,就有了不一樣的趙雲。
黃忠不過校尉而已,劉表只知道任人唯親,蔡冒,張允,劉盤才是被劉表看重的,黃忠只能屈居韓玄之下,而且不得重用。
但跟了劉備,黃忠成了五虎上將,還拿下漢中,陣斬夏侯淵。
是劉備賦予了趙雲黃忠等人新的人生。
曹操當然也有一班人馬,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是曹操的宗族,這沒有什麼說的。
但是典韋,許褚,李典,樂進相繼來投,這就是曹操的魅力了。
張遼,張合,徐晃以前碌碌無為,在曹操手下卻能成為五子良將。
呂布沒有人主的能力,空有諸侯之志,只知道任用郝萌,成廉,不知道高順和張遼才是真正的人才,身死白門樓,呂布到死也不會明白武力不是爭霸的唯一標準。
劉備和曹操,才是三國一流的人主。
如果說劉備和曹操的差別,只能說劉備更有一雙識人的慧眼,而曹操唯才是舉的制度更有持續性。
劉備,是靠個人的能力持續發展。
而曹操的各項制度,更有延續性和可操作性。
所以,魏,最終一統天下。
當然,這個魏,已經被司馬懿竊取了。
-
3 # 公明淏
顯然是劉備。
有一次,曹操在許都邀請劉備外出打獵,在圍獵的過程中,曹操的守衛都分散了,關羽勸劉備趁機殺掉曹操,可是劉備沒有答應。後來,劉備被曹操打得狼狽逃竄至夏口,關羽就提及此事:“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劉備說:“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關羽聽了這番言語之後有什麼反應不知道!反正就沒有再說此事了,說明關羽也默認了劉備說得有道理!
-
4 # 龍城飛將
應屬曹操!
本來倆人都是天生當導演的料。劉備善哭,曹操善笑!
劉備高興時會哭,遭遇遇挫折更是哭,他用哭摶了個蜀國。
曹操善笑,他高興時笑,遭遇挫折時笑,他也有時哭,但哭的是逝去的將士和親人。曹操用不斷的笑,征服了北方各路諸侯,建立了大魏政權。
當然,我的意思是:單純用哭和笑是不能打江山的。只是劉備的哭是出了名的 ,他打江山時,哭多笑少,一邊打,一邊哭,在哭聲中竟然佔領了大半個南方,成立了蜀國,和曹操、孫權三分了天下。可以說,劉備在哭聲中,導演了一場建國大戲!
劉備建國可謂是一波三折,他建國的難度和經受的考驗,相較於吳魏兩國要艱難得多。
他雖姓劉,與當今皇帝同姓,還自稱劉皇叔,但有人信麼?
他的團隊,也就是草臺班底就是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張飛。他三人相識於街頭,結義於桃園,發跡於鎮壓黃巾起義。
劉備三人都是人傑,都有一腔抱負,都想幹出一番事業。可是,劉備兵微將寡,在當時的東漢末年,天下紛爭四起,諸侯爭霸,群雄逐鹿的亂世裡,想要佔有一席之地,有所作為,無異於火中取栗,自討苦吃。於是,劉備的三人團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時被各諸侯欺負,打得找不著北。
他們的團隊打不過就逃,逃不過就投。劉備像受氣的小媳婦,被人欺負一次,哭一次。他又像是個不合格的導演,導演的一幕幕戰爭戲都是投入多票房少。
好在,劉備很懂“ 借力打力 ”的奧妙,他深知自身力量的微弱,只有投靠強權,大樹底下好乘涼,先暫避峰芒,等有力量了,再圖謀不遲。
後來,劉備這個 “劣等導演” 在遇上 “大導演 ”諸葛亮後,經過一番大籌謀和拼殺,這在才峰迴路轉,奪得一席容身之地,建立了蜀漢政權!
可是,劉備這個 “次導演 ”在建國後,自己升級為老闆時,卻沒重用 “大導演” 諸葛亮,把諸葛亮放在大後方,辦後勤。自己還是當導演,以自己兄弟三人為 “鐵三角 ”,鎮守蜀國四方,征討它國。
可惜,劉備真不是好導演,在他的默許下,關羽取襄陽失利,最後單騎走麥城,被東吳伏殺。又是一次默許,張飛為替關羽報仇,不慎死於下人手裡。劉備怒火攻心,失去理解,領兵討伐東吳,被火燒連營,大敗而回,最後,憂憤死於永安巡宮。
臨死,劉備才把導演大權交給諸葛亮,從此,諸葛亮登上了蜀國 “大導演 ”位置,名揚天下。
曹操!
曹操當 “導演 ”可比劉備有底氣多了!他出身官宦之家,他父親是當朝太尉,爺爺是官中大太監。他也是鎮壓黃巾軍的參與人員,後來董卓亂漢,曾和別的諸侯進京討罰董卓,敗兵後,消聲了一段時間,後有大貴族贊助,便起兵造反。
有人贊助,有錢才能拍戲,這個導演才好當。曹操有了貴族的支援,便起兵造反。這一發不可收拾。
曹操確實是個合格的導演。在他帶領手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討伐不臣服的諸侯。
他的崛起與行為,令當時的各諸侯十分不滿,於是引來了征討。各路諸侯中要數袁紹實力最雄厚,袁紹親率十萬大軍在官渡與曹操的三萬人馬展開生死對決,曹操以少勝多,居然贏了。
官渡之戰讓曹操一戰成名,一戰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從此,他的人生開了掛,產業越掙越大,統一了北方,最後成了三國中的最強國。
在魏國整個建國過程中,曹操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既要謀劃,又要參與,文武兼備,東征西討,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位極人臣,轉而由導演成為老闆!而且是大大的老闆!
綜上所述,劉備一生不管打仗,還是籌謀,或者際遇都及不上曹操,他輸的時候多,贏的時候少,而曹操正好相反。
倆人結局也不盡相同,劉備在戰敗後,憂傷而死。曹操在政局穩定中,大笑而逝。
所以,我認為曹操才是更適合當導演。
回覆列表
第894期:毋庸置疑,肯定是曹老闆!劉備和曹操的人生觀不同:劉老闆——一人打江山,我當群員!曹老闆——一群人打江山,我當導演! 劉備只會“拉虎皮扯大旗”——天天到處去,宣傳自己是皇叔,皇帝的表叔……起點高,皇親國戚,帝王后裔,家族身份地位顯赫,祖上還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之後。這些,和你有什麼關係,都過去三百多年的歷史,老黃曆啦,沒人看你的表演,自己還樂在其中,不能自拔…… 桃園結義——自己成天賣草鞋,二弟關羽外在逃殺人犯一個,三弟張飛殺豬的屠夫……自己天天帶著兄弟三人,到處去說自己帝王后裔,要中興大漢……拉著一幫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打仗的時候兄弟們上啊,衝啊……劉備自己就在後邊,如果打敗仗啦……就大家一起哭……劉備的家底都是就是東拼西湊,無論士兵,軍資軍備,地盤,等等! 曹操,我們的曹老闆就不一樣!自己親自上陣,一磚一瓦,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自己也是拼著自己實力,帶著自己家族等等一群人去打江山,比如,武將有:曹洪,曹仁,夏侯惇……樂進,于禁,典韋,張頜,張遼,於晃,夏侯休……而且,謀士軍師更多:比如,郭嘉,程昱,荀彧……地盤也是最大,曹老闆也會屯田養兵,至理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寧可讓我辜負欺負背叛天下人,也絕不讓天下人辜負欺負背叛我!曹操每每打仗,自己也是親力親為,親自上陣,和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帶領一群人去打江山,自己當“總導演”,而且身份地位肯定起點比劉備低,自己是宦官之後但是自己更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另外,劉備好“哭”,怨天尤人,胸無大志,打仗敗者者居多,就是恢復漢室中興大漢王朝輔助漢獻帝為最高目標,但是曹老闆就不一樣,帶領一群人一起平定天下,是實實在在的創業,開公司的目的……自己在規劃著一切,目標是無限的,一切皆有可能……大家都能有好處,並且都有股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