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首先科普一下,『Zombie』這個詞一開始並不是指普通意義上我們理解的那種活死人,而是來自非洲巫毒教文化。根據巫毒教信仰,巫師可以復活死者,復活之後被稱為喪屍,也就是Zombie。死者雖然能走動,但並不會擁有自主意識,並且受舉行復活儀式的人操縱,因此被當成奴僕使喚。

    現在公認的第一部喪屍題材電影是1968年由導演喬治.A.羅梅羅拍攝完成的《活死人之夜》。

    順便說一下,1962年世界上第一部遊戲機問世,是這個樣子滴——

    所以《生化危機》什麼的在當時就別想了~

    回到正題,羅梅羅這部《活死人之夜》在喪屍片中的地位類似於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所著的《我,機器人》在科幻小說中的地位,給各自所在的領域制訂了一直延用至今的規則。

    讀過《我,機器人》這部小說的朋友都知道,阿西莫夫在書裡第一次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3、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從那以後,幾乎所有描寫機器人的科幻作品都自覺不自覺的遵循著這三大定律,直到現在也不例外。

    而《活死人之夜》中,羅梅羅同樣給喪屍制訂了標準的行為模式,即:

    1、喪屍不會思考,只依靠本能行動;

    2、喪屍的本能就是飢餓感,在飢餓感的驅使下它們會吞噬一切新鮮血肉;

    3、被喪屍咬到會感染,最後也會變成喪屍;

    4、喪屍極難殺死,除非破壞他的大腦;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接觸過的喪屍電影或遊戲,是不是跟以上幾條基本都符合。

    在《活死人之夜》上映之後,電影史上從此又多了一個型別片——喪屍片。此後同類型的電影層出不窮,從低成本的B級片到好萊塢三A大作,甚至遊戲領域都不乏喪屍片的題材。而《活死人之夜》的導演喬治.羅梅羅,也由此被譽為“喪屍之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人被別人不當回事了,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