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山上
-
2 # 日損
先說王陽明,王陽明精通儒學,佛學,道學,這種學術基礎就已經萬里挑一了,如今的社會精通儒釋道的應該應該也是萬里無一吧,何況廣博的學識才是是心學的基礎。
再說萬中無一,王陽明因為其心學取得了如此偉績,我們確是因為其豐功偉績才認可了他的心學。也許有很多人明白了心學,就像金子不出土,它的光芒不會散發出來。
再說機緣,亂世出英雄,不是誰都有機會站在這個舞臺上,站在這個風口中,等待歷史的大幕落下誰還在空中為人所瞻仰,這或許就是問者想問的萬里無一吧。
金子不出土依然是金子,只不過看不到它的光芒而已。
-
3 # 國學思維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由於陽明心學已經年久失修,因此我們現代人要重新練得這樣一種神奇的功夫就非常不容易,如果有心要修煉它的話,我們只能按照王陽明的心學之精神和思想在實踐中慢慢探索,慢慢推進,為此在實現生活中我們只能一面探索,一面改進,以期獲得陽明心學的真正功夫真。
……同時這一過程也許要耗費用心的有志者一輩子的時間,為了想驗證或者獲得一件事情的真相卻要花上一個人一輩子心血的代價,作為一般人想想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想要辦成這件事情實在是太累了。
……所謂的陽明心學功夫,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心靈的重新改造和人格的重新塑造。也可以說是希望透過心學功夫的修煉來改變一個人先天的無意識的本我本質,以期獲得一種類似於與生俱來的先天具有的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和功夫。
……雖然孔子曾經說過他是那種學而知之的人,但是陽明心學的雄心就是希望由孔子的學而知之的笨拙水平轉化為生而知之的卓越本事。我們也可以將心學功夫理解為由那種過後方知的低階天賦轉化到一見得之的能力最後再變化到一種未來先知的最高級別的聖人級的功夫和水平。即從一種凡人修道而變成聖人境界的過程。
……當一個人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成為一種未來先知的本事的時候,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認為這樣的功夫實在是太厲害了。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做到凡事皆可以達到未來先知水平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也是萬里挑一。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根據我膚淺的理解來看,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王陽明的心學精神一定是要達到的,即王陽明所謂的心即是理,理即是心,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觀念,同時也要做到知行合一的實踐出真知的精神,同時也要做到凡事之實踐皆要合於良知,即致良知。
……第二點需要把握的就是什麼樣的情態才是自己最真實的情態,因為只有真實科學地瞭解自己最真實情況,那麼我們在對外在的為人處世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正如弗洛伊德所謂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也即榮格所謂的什麼才是自己真實的無意識情態以及自己最陰面的靈魂。也即我們神秘而玄妙的陰面的真實生命世界是什麼樣的情態。
……我們只有知道了自己的陰面生命的真實狀況,那麼我們在對待這個世界已經在具體的為人處世的時候才能做到儒家所謂的中庸功夫的最高境界……致中和的本事。當我們在對待外面世界的時候,如果做到了致中和的中庸本事,那麼我們的心靈一定會充滿美好愉快而自信具足的幸福感情。
……第三點就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天人合一的道的精神與境界。為此我們一定要將陽明心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思想相區別開來,因為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與馬克思和毛澤東思想的知行統一是有本質區別的,二者十分的含糊不清。
……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講究天人合一,即內心的愉快幸福與對外在的為人處世的完美圓滿境界是相一致的,也即外在的完美圓滿(善美)與自己心靈的快樂幸福是同一的有機統一。這時候人與外在事物組成了一個有靈魂和精神的統一的陰陽太極體。
……而馬和毛的知行統一的實踐卻是一種具有競爭性質的博弈哲學和革命鬥爭理論工具。這種理論具有唯物和辨證思想特徵,實際上這種性質與易經之相鄰兩卦之間的對立統一的矛盾性質一致,因此馬毛哲學講究你輸我贏的鬥爭思想和轉化的博弈思維。
……事實上西方哲學皆有一個共同天性,那就是有一種進取精神和征服世界的鬥爭性質,從康德的理性哲學到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再到泡爾生的新康德主義再到格林的新黒格爾主義再到馬克思的辨證唯物主義皆有這樣一種特徵。而所有形態皆不是天人合一的心學境界,因此要獲得王陽明的心學功夫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
4 # 0西風瘦馬0
心學與智慧不同,心學是道學,將智慧包涵其中,有道的智慧不會為害。
不需要過於追捧任何一個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只願天下人都能明道遵道。
從古至今得道之人應該不缺,能讓得道之人發揮作用的時代,是和平昌盛的時代。
如果得道之人受壓制,就是黑白顛倒的時代。即便還沒亂,離亂也不會遠!
王陽明偏佛系,在道中屬於中上等水平。著述讓世人知道了,有他的存在。
得道的隱士不計其數,不是都著書立說。有的得道者,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了什麼水平。時代不需要他展示,只能隱。
道,人人可得,只是每個人的注意力方向不同。如此,即便道就在面前,也會因為道不是他想要的,而視而不見。
世間從來不缺道,道也從來不隱藏,只有不願意遵道奉行的世人。正確道理從來不缺,不遵正確道理的人,大有人在。道理都遵不了,遵道就更不可能了。
《道德經》深奧,可以不看。只看德與道這兩個字。能有德,道自然就懂了。厚德載物,所載之物能難識嗎?德不夠而尋道,不是道躲人,而是哪裡有道,無德之人就對哪裡,嗤之以鼻!
《道德經》是老子的思想。有德者有自己的道,就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兩千年前道人的思想,一看就明白,而且可以看出不足之處。可以分精華與糟粕了,文而化!
看得道之人的著述,以神奇論!就有陷入迷信的可能。看不懂,不理解,是缺少親身經歷。有了經歷就可以寫自己的經。
寫經人看經,誰的經都跟自己的經一樣。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也都是大同小異。可悲在,即便是真理,不接受真理的人,也視其為歪理邪說。所以才有,佛家的禪不能說,一說就錯之說。
(網路圖片侵刪!)
-
5 # 大海lzd
沒有真知識,聽人家咋說咋是,心理學,也有時代性,也有科學性,我孫子小學四年,對人們心裡的掌握相當於解放前的中年人,王陽明的心理學是當代的偉大,今天的借鑑,豈能照搬
-
6 # 道德一二三
王陽明的心學是神奇的,但不是天下第一,他只是學習了道家佛家的一點皮毛而已,比起道家經典,佛家的經典,還差得太遠了。想要提高智慧,非佛莫說!
-
7 # 北風問道
陽明心學是王陽明悟道、得道之後自己語言的總結、叫做陽明心學、悟道之後自然就能真正獲得陽明心學了、心學境界就是悟道之後的境界、就是境界智慧的顯現、、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無不體現了悟後的智慧、陽明心學在未成立之前、有過一段有名的故事叫做守仁格竹、對著竹子格了幾天幾夜最後把自己格到床上去了、把自己都格出病來了也沒能研究明白這個格物的道理、後來經過不懈的的努力和種種磨難的感悟、終於格明白了、也成就了流傳到現在的陽明心學、、、陽明心學的精髓其實都是儒釋道的核心只是用王守仁自己的語言歸納了一下、闡釋了一下、就形成了一種心學的新流派、、
格其物後、致其知、知行合一、方為聖賢之功、聖人之用、、、常人不能獲得陽明心學只因為是妄想執著、、慾念旺盛、、不能自明、、不能自格、不能自知、又怎麼能夠獲得陽明心學呢、能真正獲得只怕也是億萬中無一、否則天下早就太平了、
也正因為不太平所以才有了聖人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真正獲得心學的責任和使命、、想要真正的獲得心學可能就得以此為終生事業、責任、使命、和目標吧、要知道守仁先生可是從小立下終生做聖賢的目標、終其一生、浮沉起落、最後還差點殞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明悟聖賢之道、成就了聖賢之人、傳下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學、、、
心學的心是唯心的心、是誠心的心、是正心的心、是禮貌心、恭敬心的心、是心有主宰、為萬物之宰的心、是明心的心、是無心為心學的心、是常心也並非常心的心、不是貪心、妄心、的心、更不是疑心、嗔心、傲心、痴心的心、更不是心有所念的心、
守仁一世之功並非是一世之力、常人所用的是沒有經過修行的常心、這顆常心能夠日行八萬四千裡、無主無明、肆意橫行、無法無天、以妄為常、在怎麼讀都是常心的心學、更不會有守仁心學之力、、有記載、王陽明曾用心學之力憑著一紙書信就把山上難以消滅的盜賊都乖乖的“請”了下來、改善從良、、放到今天就是把整本心學的內容都倒背如流只怕也沒有千萬分之一的效用了吧、因為心學的心、不在於文字、更不在於書本之內、而是近在咫尺、遠在太虛的浩瀚時空之中、也是天地之心、萬物眾生之心、、所以心學的神奇是可以感知天地的、是可以調動宇宙的、是可以讓萬物臣服的、是可以天地歸心、一念轉換時空的、是可以迷亂眾生的、在看看我這顆妄心是何等的強悍、、強悍到可以穿越陽明的身邊探求心學的神奇、是何等的神奇、又是何等的狂妄、狂妄到可以讓自己不加思索、爛解心意、、沒邊了快、、幸虧我只是一個閒的難受愛說閒話的閒人、、還是研究研究自己的心吧、估計守仁先生沒有那麼多閒情讓自己研究了、、、、
一生飄零參聖道、道無可道方成道、
天地歸心只為學、帝皇聖令成聖功、
心裡求心是何心?有心做聖妄生心、
無心為賢傳心學、流傳後世迷眾生、
有啥可神奇的、、不迷糊就算是能耐了、、或許把儒家做人的道理做到了心裡、做到了極致、就可以致良知、可以明白心學的神奇了吧、別研究什麼心學了、你離得太遠了、比八萬四千裡還要遠呢、先從正其意、誠其心、開始研究吧、、或許這樣還能近點、、、、要不你這一輩和那“神奇惑眾”的心學沾不上邊了、、、、、
-
8 # 尚作華
你的這種心態,正是當今社會應該痛徹反省的,你崇拜王陽明的這種心理我想即使王陽明本人也會感到噁心的,但是這不是你的錯,是教育以及社會風氣的整體無知導致的,我們的前人所謂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希望中華文化傳承而不是讓你們頂禮膜拜,這傳統文化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甚至不拘泥於國界,文化是人興的也是人繼承的,不是在那裡膜拜推崇崇拜就是對文化的繼承,我想王陽明在內心中不是希望後人崇拜自己,而是要像他一樣去實踐親證真理。
而你們這些人,就如手指指月的故事,抱著手指當做月亮,辜負了指月人的苦心,就如大廚教做菜不是讓你們在那裡跟著叫好,而是希望每一個人都如他一樣做得一手好菜!問這樣的問題真是讓王明陽先生哭笑不得,可憐可悲的一代人!
-
9 #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心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降服自己的心!試問現代人有幾個能做到!佛家道家都是降服心性,提升智慧的高階學問,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光是一個清心寡慾就已經讓世俗之人,聞而止步。其它就更不用說了!
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把這兩句悟透了,陽明的心學也就學成了!
-
10 # 359度
陽明心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髓,已經屬於哲學領域,到現代能看懂古文的人都少了,有興趣哲學的人就更少,瞭解傳統文化的人也少,所以能獲得陽明心學智慧的人就更少。
-
11 # 天藍色蝸牛
周星馳電影《功夫》中那句話,其實就是最好的回答:想要成為絕世高手,必須是萬中無一的學武奇才。
但是問題來了:肯定不會人人都是根骨絕佳的學武奇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要成為絕世高手?
因為那是所有人學武的追求和夢想。
其實人生在世,不論做什麼事,沒有人不會想著在這件事兒上做到極致,只是由於悟性、意志、耐性等等諸多因素影響,成就了所有不同的結果。
我認為起碼這是好事:雖然結果都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是每一條不同的路上總有人在默默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對於人生,對於社會都是好事。
學習古人,更是如此:肯定不會每個人都成為王陽明,但肯定的是每一個學習過的人,都能夠或多或少的從中受益。
我們學習,並不都是衝著做學問的目的去的,大多數人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認知;所以固然知道自己並不會成為學者,但是還是不能放棄學習。
我想這就是學習的目的。
-
12 # 環於之約
心學即明智,可萬人之中確實僅有個位數。如今守法即心學。
其實,心學是國學的一部分,承前啟後,毛思,鄧論,習語……無不開創性與中國性。
-
13 # 渺孤鴻
陽明心學對人的資質要求比較高,一般人會像唸經一樣閱讀《傳習錄》之類心學經典,根本就登不上心學殿堂。更有一些人把心學搞成了唯心之學,天天坐而論道,卻不知心學是徹頭徹尾的實踐主義。此外,要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而這僅僅是心學的入門功夫。
我以前寫的關於體悟心學的文章:
回覆列表
能夠真正獲得陽明心學智慧的人確實萬中無一,自古追求無上智慧皆大丈夫所為,拋卻功名利祿,破心中之賊何異難於上青天
孫子兵法自傳世以來,又有多少人精心專研過,被多少軍校定為教科書,然而能達到孫子要求的軍事家又有幾人老子五千言,道不遠人,古往今來修道者不知凡幾,又有幾人能悟透呢佛曰人人皆有佛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又有幾人成就佛道呢儒家修行成聖者也無非寥寥數人而已陽明心學也是從儒家格物致知的核心演化出來,如惡惡臭,如好好色,聞惡臭知惡,心生厭惡;見好色即好,心生歡喜,就是心行合一的心學。
"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又和佛家,緣來則聚,緣散則散相合。有人以現代量子力學的理論來解釋,就像月亮不觀察時量子態,無處不在,觀察時坍縮為月亮,連科學牛人愛因斯坦都無力的反駁:上帝不擲色子。
用量子力學理論來比喻這些無上智慧或許更加恰如其分,道不遠人,人人皆佛,心行合一,量子力學被譽為科學史上最完美的理論,廣泛應用於現代各個領域造福人類,但是自從誕生一百多年來真正理解並能完美解釋他的人卻至今無一個,和易經所言日用而不知完美相符。
總結:現代科學和東方古老智慧終將相逢于山巔,雖然東方已經等了數千年。陽明心學同樣脫胎於古老智慧,也可以用現代理論協助參悟,雖然真正獲得無上智慧的人極少,但是相信儘管前路艱難也一定不能阻擋諸君在這俗世修行的努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