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易經》是群經之首,玄奧無比,甚至被認為是中華文明源頭。但現在我越來越覺得,《山海經》同樣也玄奧至極,神奇至極,大有挑戰《易經》“老大”地位的實力。大家怎麼看?
14
回覆列表
  • 1 # 了科

    樓主不懂,沒有易經,只有周易,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目前,歸藏沒有了。周易是黃帝時期的,山海經說大禹時期的,你說誰厲害。

  • 2 # 明真求實

    易經與山海經根本不是一個類別,在同類別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山海經有歷史、有地理、有故事。易經主要是問天指迷並蘊涵哲理天人合一的書籍

  • 3 # 明道自清

    首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一部地理文化典籍,神話是其表現歷史發展與地理觀念的重要內容。

    就目前所發掘到的材料來看,古典神話遺址所反映的《山海經》神話原型內容,主要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並以黃河中下游地區最為密集。其中,又極為密集地分佈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帶,形成了獨具中國古典特色的神話群。

    與《山海經》神話原型相關的中原神話群主要有如下幾種:黃帝神話群、女媧神話群、伏羲神話群、大禹神話群、夸父神話群、炎帝神話群。

    其中,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大的要屬黃帝神話群和大禹神話群。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河南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文化地位。河南在歷史上長期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史記·封禪書》),黃帝族、大禹族在這一地區形成強大的政治集團,所以存留下許多神話故事和傳說中的神話遺址。這些神話主要儲存在中原偏僻地區,與大都市的車水馬龍相比,這裡相對穩定,較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所以可以儲存下較為樸實的神話故事。

    《山海經》中的黃帝是一位顯赫的部落聯盟領袖。在中原地區,黃帝神話群主要分佈在豫西地區。民間關於黃帝的傳說主要有炎黃之戰、涿鹿之戰、創造發明、建立國家、與王母鬥智、練兵講武、訪仙得道、煉丹、昇天等,集中在河南的新鄭、新密、靈寶等地。

    傳說依附於一定的自然景觀,就成為我們所說的古典神話遺址。如,新鄭稱為“軒轅故里”,傳說黃帝生於新鄭壽丘,此地原來建有軒轅觀。民間傳說黃帝的父母即公孫少典和附寶,居住在具茨山姬水河邊的一個山洞裡。附寶在野外感白光而孕,後生下肉團,軒轅黃帝從肉團中出世。後來,人們將具茨山改名“軒轅丘”,在上面修了一座祖師廟,也叫軒轅黃帝廟。附寶感光受孕處有一塊石頭,人稱“天心石”。黃帝成年後,四處尋找猛將良相,如力牧、大鴻、風后、常先、大隗等,這些人的名字成為今天這一地區的地名(或山名)。如,大鴻就在新鄭、禹州、新密交界處,新密則有力牧臺、大隗鎮。在新鄭的風后嶺極頂東側,有王母洞。傳說黃帝曾和王母有交往。在新鄭縣城南關外,有一條雙洎河,傳說黃帝曾在這條河邊試才,選出一個孩子主王位,一個輔政。

    在新密同樣有許多黃帝神話遺址,如雲巖宮是傳說中黃帝的行宮、寢宮。當地百姓講,黃帝曾在此處擔土修城,被人道破天機,留下“廟崗”、“大崗”兩堆土成為今天的山崗。“破鞋崗”則是傳說黃帝將鞋子扔在此處變成的,也有人說是鞋子中的泥土堆成的。雲巖宮景色秀美,當地有一首歌謠唱道:

    南京到北京,

    比不過雲巖宮。

    三百(柏)二十(石)一座廟。

    王母娘娘坐空中。

    石頭縫裡長柏樹。

    老龍叫喚不絕聲。

    所謂的、“三百”是三棵柏樹的諧音,“二十”是兩塊石頭的諧音。三柏二石都是河水中的樹木和石塊,廟即雲巖宮神廟。王母神洞在峭壁上,王母離地而居,所以叫“王母娘娘坐空中”。“老龍叫喚不絕聲”是指雲巖宮院內的大峽谷中有一條激流穿過,發出激越的聲響,猶如龍鳴。在雲巖宮附近還有許多地名傳說都與黃帝的活動相關,如養馬莊(養馬處)、倉王莊(儲糧處)、飲馬河、馬脊嶺(遛馬處)。大鴻山上還有傳說中的避暑宮、御花園、梳妝檯、擂鼓臺。雲巖宮存有唐獨孤及的《雲巖宮風后八陣圖記》碑文,從另一方面說明黃帝傳說歷史的悠遠,在神話與史實之間並非全是人們假想而成。在大隗鎮有明代碑文記載,黃帝曾在此訪廣成子。又有奶頭山,傳說流出的玉奶不盡。所有這些,若我們比照《山海經,西次三經》中的“峚山”有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等內容,便不會有太多奇怪的感覺。

    在靈寶閿鄉東南荊山鑄鼎塬上,有傳說中的黃帝陵。這裡原有黃帝廟。傳說黃帝當年在此鑄鼎立國,此廟儲存有唐虢州刺史王顏撰文的《軒轅黃帝鑄鼎碑銘》。碑文序中。有“黃帝守一氣衍三墳,以治人之性命,乃鑄鼎茲原,鼎成上升”的內容。據載,漢武帝時,荊山鑄鼎塬就有黃陵神廟,配祀香火以祭黃帝。可以設想這就是漢代的黃帝陵會。至今每年冬天,當地百姓在此祭祀黃帝,應是廟會遺俗。這一地區的神話傳說中,黃帝是樸素的人間君主,騎龍昇天時,被百姓攔扯住。有九孔蓮藕的遺址,相傳它就是黃帝所騎龍鬚所化生。黃帝陵在這裡還叫葬靴冢,據說和陝西橋山及甘肅、河北等處的黃帝陵一樣,都是黃帝的衣冠冢。當然,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因素,陝西黃陵名揚中外,人們就忽略了其他處的黃陵神話遺址。

    在鞏義一帶還有黃帝得河圖洛書的“遺址”。傳說當年“黃帝東巡過洛河,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在此發明曆法、房屋,令倉頡造出文字,祭祀天帝。至今,洛口村北寨門還有對聯“休氣榮光連北闕,赤文綠字煥東周”,頌揚黃帝在洛河畔祭禾、沉璧的文化盛事。

    與《山海經》相比,黃帝神話在這裡有了更多的仙味。應該說,關於黃帝的神話,源自《山海經》,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漸漸融入其他的文化因素。這正是一般古典神話嬗變的基本規律。

    中國人崇拜孔丘、崇拜《易經》,卻模糊了真正偉大的“易大象”思維的能力。錯位了“易大象”的本質,也即喪失了人類最古老、最前衛、最先進的全息邏輯思維,以及全息人生的價值觀。《易經》推為儒家“六經”之首。什麼是《易經》?《易經》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周易》,另一部分是解說《周易》的說明書,稱為《易傳》,共十個部分,故又稱“十翼”。

    在談到《周易》之前,首先必須介紹“伏羲畫卦”的故事。所謂“伏羲畫卦”,指的是中國人的始祖伏羲,為我們留下了他所創制(繪畫)的八個圖畫符號。後來人們稱之為“八卦”圖。這八個圖畫符號是利用陰爻和陽爻兩個基本單元,分別在上、中、下,或又稱天、人、地三個位置,共同組合而成的八種帶有象徵性的符號,它們實際上即是中國人最早的符號性的“文字”。

    古人最初曾利用這八個符號文字來進行對萬事萬物的“測算”,據傳說,分別在夏、商、週三代,形成了“連山”、“歸藏”、“周易”三種不同的“測算”系統。時至今日,“連山”、“歸藏”失傳,惟一留下了《周易》。《周易》就是周代人利用伏羲的八個圖畫符號和夏商易,對於客觀世界進行“測算”的文字系統。又據說,在周代,伏羲的八個圖畫符號,經過雙重地重疊,即上、中、下三位再每位陰陽二分,而成了六位,因而圖畫符號也八乘八而變成了六十四個圖畫符號,也即所謂的六十四卦。

    《周易》對於萬事萬物是如何進行“測算”的呢?

    首先,周代人給八卦和六十四卦命名了一個“卦名”,例如與八卦重同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以及不重同的屯、需、蒙、訟、師、革、泰等。其次,給每一卦標明瞭一段卦辭,又稱彖辭。再次,給每一卦中的每一爻標明瞭一段爻辭。

    所謂“測算”,其實即是透過占筮,或卜卦,即通稱占卜,或其他的方式,讓人們心中想要說明的事情隨機地,或者說宿命地與某一個卦,進而某一個爻一一對應。然後佔者,或卜者(可以是人們自己,也可以是專門請來進行占卜的寺人),按照《周易》中預設的卦辭、爻辭,以及其他預先給定的說詞,像是按照某種規則,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充分地發揮出某種想象,針對想要說明的事情進行“解說”,並最後給出相應的答案。這其實就是“算命”機率,這就是算命準是偶然,不準是必然的原因。中國古人喜好“算命”,中國的孔儒尤其倚重這種占卜式的“算命”,傳說是由後來儒家文人們撰寫的《易傳》,即所謂“十翼”,實質上也同樣是以如何“占卜”的方式來“解說”《周易》。雖然其中可能雜有某些貌似“哲學”或“形而上學”的語句,但本質上它們不是“哲學”,也同樣不是我們今天所正確理解的“形而上學”。我們今天理解的“形”是自然界、社會界、精神界等萬事萬物現象的“形”,而根本就不應該是《周易》中卦象的“形”。正確的“形而上學”是針對萬事萬物的具體“現象”的抽象而“成學”,決不是《周易》和《易傳》的算命而“成學”。

    中國人始祖伏羲發明的八卦,乃至六十四個圖畫符號的價值,與《周易》以及《易傳》對於這些圖畫符號的解說,也就是《易經》的“測算”,必須嚴格區分開來。二者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前者是價值巨大的人類全息的思維符號,後者是較薄價值人類主觀的臆想,或索性稱之為喪失了任何客觀(自然)價值的“畫蛇添足”。《易經》說不了如果"壞"了怎麼辦;巜道徳經》是說防"壞"情況怎麼辦的全息信念教導。

    伏羲的圖畫符號是偉大全息思維的猜想,而《易經》對伏羲圖畫符號的解說和“測算”卻是渺小而毫無價值的算命,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易經》有價值的話,那麼,它惟一的價值,即在於為中華民族儲存下來了我們的始祖伏羲的八卦,以及六十四個偉大符號的“猜想”。是關於什麼的“猜想”呢?是關於萬事萬物的全息思維、全息邏輯和人類的全息價值觀的猜想。我稱之為“易大象”猜想,或“易大象”思維的猜想。伏羲的八卦,以及後來擴大的六十四個圖畫符號,我稱之為“易大象”。

    《周易》和《易傳》的內容,全都在“算命”,或以“算命”——占筮、卜卦的方式進行對於人類或萬事萬物宿命的“測算”。我斷言,這所有的“測算”毫無價值,它們不僅不能正確地說明伏羲“易大象”的猜想的偉大的價值。在中國歷史中,真正完全繼承並高揚了伏羲偉大的“易大象”邏輯精神的人是著作了《道德經》的老子。

    老子不僅在《道德經》之中清晰地闡明瞭伏羲關於全息邏輯的猜想,而且更引申出來了伏羲關於全人類全息人生價值觀的猜想。由於兩千多年來孔丘及儒家,在歷代極權專制統治者的支援之下,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意識主流。以致兩千多年過去,伏羲偉大的全息邏輯精神,以及他的偉大的人類全息價值觀的精神被消滅了。今天的中國人不僅不知道伏羲“易大象”精神的偉大價值,同樣也不知道老子《道德經》的真正偉大的價值。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人,變成了毫不知什麼是“邏輯”,一直等到西方人打進中國,再次把“邏輯”觀念和“價值觀”觀念重新帶來給中國人。

    什麼是“邏輯”?“邏輯”就是老子的“道”,尤其是老子的“常道”,是萬事萬物存在、運動、變化的規律、真理、最終極的原因。可以說,“邏輯”就是人類藉以理解萬事萬物以及人類自身的“一切”!

    今天的中國人透過西方人知道了“形式邏輯”、“辯證邏輯”、“現象學邏輯”、“符號學邏輯”、“數理邏輯”等“邏輯”。“邏輯”是人類藉以理解萬事萬物以及人類自身的“一切”,沒有“邏輯”的民族,不懂得“邏輯”的人,純粹就是現代人類文明中的盲人。為什麼?

    因為如果沒有了“邏輯”,人類將不可能認識自然,不可能認識空間,不可能認識時間,不可能認識宇宙,不可能認識物質,不可能認識生命,不可能認識社會,不可能認識人類自身,不可能認識人類自身“真善美”的精神價值。總之,不可能認識“一切”!還可以說,如果沒有“邏輯”,也即沒有老子所說的“道”,“萬物之母”,特別是“萬物之母”的“常道”,這個世界就將不可能會存在一切,當然就更不會有人類對這一切的“理解”、“認識”和更加新鮮的發現、發明和創造。

    為什麼西方人能夠超越中國人?因為西方人懂得“邏輯”,雖然他們的“邏輯”還很不完備,比起中國人的始祖伏羲的“易大象”全息邏輯來還有差距,可是我們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孔儒推崇《易經》的嚴重蠱惑,絕大多數中國人至今不懂得什麼是“邏輯”,更不懂得我們自己始祖伏羲偉大的“易大象”的全息邏輯。

  • 4 # 近華若華

    見仁見智的兩部經書,所有的佐證都給人牽強之感,形成一種有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人成為主流的現象,其實這種現象也是短暫的,地位沒了話語權也就沒了,下一茬繼續侃。

  • 5 # 無為24472

    提問者,把這個問題問成風、馬、牛了!呵呵呵…

    《易經》是儒家方士術語稱謂。而好《易》學者,直稱《易》,或區分稱《周易》即可。

    《易》學是以假設的陰陽三才之道,而假設的人代天言邏輯智慧。她是把祭祀祈禱文化,直接以人文直白化了。

    是以,《易》言,″天①心、天意、天為離不開以假設的萬物而成其功利;然,萬物的本質則又是意識。人知之而效之則為正心誠意”。即,自然而然;或以民族人文叫做″天人合一"。

    《山海經》是什麼?山海者,地理也!經者,布帛之縱線、縱絲,或織機上的縱線絲也;借指表示人文之長久也。

    《山海經》是一種以數類″人為的心機靈變"為鍥入點,用來以貫穿表達,地理、人文異志②及異象的人文志記,或稱《心志異域有感雜記》體裁的著作。

    那麼,她們倆怎麼牛掰呢?豈不是風、馬、牛嗎!

    ∞∞∞

    ①天:意識的統稱或總稱。

    ②志:本義為意向、意念、心情。

  • 6 # 使命福哥

    唉?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們知道,《易經》和《山海經》在傳統人們的眼光當中比起來,自然是《易經》比較神秘,而《山海經》呢,在古代是一些少兒的啟蒙讀本,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視野和想象力逐漸寬闊起來,人們開始對這兩本書的審視觀念改變了不少,主要表現如下。

    《易經》,一本至今被認為是最為神秘的一本書

    易經並非是一本書,並非我們認知的《周易》,而是綜合《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本書,統稱為《易經》,在一些專家的眼中,《易經》其實是一部有著濃重華夏文明特色的哲學書籍,它涵蓋了人們生活,工作,交際等等各方面的哲學理論,但是在另類學者口中,《易經》是一本涵蓋了自然科學及玄學的奇書,甚至還可以藉助其中的知識,來推演我們的身後事,判斷吉凶。

    《山海經》、初期是古人用來啟蒙兒童智慧的書籍,後來卻成了史前文明的見證。

    我們再看《山海經》,若是曾經大家不瞭解《山海經》的話,這個倒也無可厚非,但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相信大家經常會看到一些有關於《山海經》題材的遊戲宣傳,所以至少也是對《山海經》有所瞭解的。

    不錯,在古代,乃至近現代,《山海經》是經常被用來做少年兒童啟蒙教學的書籍,而在一些讀過這些人的認知當中,《山海經》只不過是一本神話小說,或者說是巫書而已,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及人們認知的擴大,人們開始對《山海經》進行研究和發掘,結合一些諸如蘇美爾文明等等記載,人們逐漸的開始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記載史前文明的編年書籍,乃是記載著上古時期,一些我們未知的文明以及很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至於真假,我們不得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族下葬男女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