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siu
-
2 # _順其自然152843884
是這樣,在當今社會多少年輕人當了房奴車奴,前半生掙首付,後半生還貸款,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安身之處甚至搭上好幾代人,這是社會造成的問題,毫無疑問,努力賺錢就是了
-
3 # 減肥的路上崴了腳
其實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沒有物質基礎的年輕人,即使不買房子,也得拼命,只不過拼命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負擔起房子了,才買了房子,有了房子,人就有了家,安定了身心,挺好的。
-
4 # 世博聯健康管理中心
不贊同,一個人來到世間不是單一為了一套房子,人有比物質更高的使命去完成,一人人來到世上就是殘缺的,我們要努力把殘缺的補起來,讓他圓美,最後達到完美
-
5 # 盛佳苑
我覺得是,因為沒有物質基礎,有基礎的人,人家一出生,睜開眼。啥都有,啥都不缺,要啥有啥,不用為了基礎的房子,拼盡一生為了房子,累的嘰嘰歪歪,跟個拉車的你一樣,每個歇歇空。就為了一個能避風的港灣。拼盡全力,也要去拼,那些父母有退休金,和父母高官的孩紙,人家就沒有這麼身累,心累的。為了房子。和自己較勁,不是嗎。窮人家孩子因為沒有經濟基礎,就得這樣過。不服不行,誰讓你不會出生呢,出生在普通老百姓家裡呢。你不自己創造,沒有人替你創造。所以說白手起家的家庭格外累,這些都經歷過!有個雄厚的家底也很重要,這個沒得選,不是你能決定的!人家過日子,就是一棒一棒的不斷接力,如果在一棒上沒接力好,下一棒,格外累的慌。沒有經歷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有時候在特羨慕那些有錢人家的孩紙,父母攢的家底,幾輩子都花不完。孩子過起來很輕鬆的樣子。這可倒好,白手起家,芝麻大小的東西都是自己添置的。自己再不努力,還不得窮成啥樣,都不得而知。
-
6 # 豆苗丫0
個人觀點:
沒有物質基礎的年輕人確實要比有物質基礎的,要辛苦很多,而是要更加的拼命努力。
在這種現代社會,人人都是很現實的,如果你是女的,其實買不買都可以。而男性的話,就得有這種硬性要求了,基礎條件就是有車有房,還得有點存款,沒有這些,找老婆就會相對困難些,除非你很優秀在單位是個什麼級別的大人物,長得很ok,性格很好。
有房的說法也分兩種,一種自己老家有房,一種市內房。如果老家有房的話,而且也不偏僻的話,在老家蓋起來再裝修也是可以的。
當然啦~房不房的還得看你找的是什麼樣的物件,人這輩子,為了錢奮鬥是不假的,但除了錢還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再勇敢一點,可以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
7 # 老一土人
要正確定位。住在上海,不免要和上海打工的年輕人接觸,他們從事各種行業,如快遞員,裝修工,電器維修工,水管工,保安,等等。從交談中得知他們收入不低,六七千是底數,高的超過萬元,在上海租房過日子有一定積餘,但買房子根本承擔不起。所以他們的定位就是在上海賺錢,回老家的城鎮置業。
總之,各人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作出選擇,正確定位。
-
8 # A天韻833
灰色的論點,連地域都不交代,美國華人街房子?還是莫斯科紅場房子??北京三環以內???差別大了!!!能更負能量點兒麼?你活一輩子就為了死。這樣說沒毛病!你有沒有房子你死了也就是用個小木匣。這樣說也沒錯,這些屁話問贊同不贊同有意義麼???因為早晚都要死,就喊生活沒意義麼?
-
9 # 威海風光
年輕人沒有物質基礎,需要自己打拼獲得更好的生活,努力是對的,但是不贊同一輩子為一個房子拼命。
人的一生除了房子,車子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到了暮年的時候,回憶自己的人生,什麼都沒去做,只是為了一個房子在忙了,那他的人生是蒼白的,是沒有色彩的。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這幾十年裡,起早貪黑,辛辛苦苦都在為一個房子拼命,沒有時間去感受日出日落,也無心去看許多美好的事物,這樣的人生也沒什麼意思。
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幸福指數更高,就朝著那個目標去努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不被任何外物所牽絆,心之所向才是最好的生活。
如果每一天都能讓自己過的輕鬆,幸福,不用為了房貸整天都愁眉苦臉的,也是一種好生活。
房子只是我們自己安身的一個條件,不是人生的唯一,把自己人生的價值都綁在房子上,人生所有的意義都是為了一個房子,這樣的人生有點不值得,也太沒意思。
-
10 # 廣銀8910
現實的確如此!一領蘆蓆對流民來說意味著是個家,一襲窩棚,異地謀生的人即可安生。有自己的一座房子是億萬打工族年輕人一生的夢想,因為有了房子,才有個像樣的家,身心才有了可安頓的歸宿之地。為了這個夢想他們正在把未來和現在一起押上,也把父母的積蓄一塊搭上。要感謝自已,終於有了房子,儘管要三十年以後才能名符其實。
-
11 # 藍雨
我贊同,有了最終目標才會堅持不懈奮鬥,有了房才算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了房就會樹立新的目標,在有限的生命裡一一去實現。我認為這就是沒有物質基礎的年輕人應訂製的目標和追求。我們不必去攀比,只憑自己的實力去實現目標。
-
12 # 桂花樹下搗藥人
我記得農村裡小時候分家的事情,兄弟各自成家了,便提出分家,請有威望的親戚或長輩做主持人,請德高望重的長輩做公證人。
那時候都窮,分家也只不過瓢瓢罐罐,幾間瓦房的等等事情。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抓鬮;二是父母依著各兄弟功勞而分家。當然還有其它方式就不一一盡述。
分家結果自然有皆大歡喜的,自然有顧全大局一方忍讓的,也自然有與父母出現不和,與兄弟反目,甚至大打出手的。
我記得我鄰居兄弟有四個,從我讀小學起一直鬧矛盾到我初中畢業還沒結束,就是為了一間瓦房的事情。那時侯法律意識淡薄,報警也不方便,一有矛盾便村裡治保主任來解決處理。動靜鬧大了治保主任也避其鋒芒,畏縮不前。
我見過他們家鬧的最兇的是,老三追打老大媳婦時,不小心滑進溝裡,老大媳婦見有機可乘回頭就朝老三頭部幾刀,很是慘烈……
這一切源於生活的艱辛,最大矛盾也是房子,因為房子是大頭。幾間瓦房,兄弟多了也捉襟見肘。
我舅舅兄弟四個,大舅二舅在家務農,三舅參軍後來讀了軍校一直在部隊工作。小舅舅分家時還沒成家,但選擇了創業把房子讓給了老大老二與外公外婆搬到外面去住了。所以大舅和二舅也算住的寬敞。
但,表弟小時候因點火柴玩,偌大房子燒的一乾二淨。訊息傳到我家時候,母親當即嚎啕大哭,因她知道她兄弟以後生活何其艱難,以後住哪裡呢?
老一輩在老家也是傾其一生造一座房子的,能力不強的一套房子建幾年甚至十幾年,房子建好人也老了。
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咱們中國人心目中房子很重要,老一輩也如此,下一代也應該如此。
時過境遷,日新月異,全國人民生活今非昔比,再也不會因分家出現"兄弟成仇"的事情了。
但,家是很重要的,雖然有很多獨身主義者,但依然也少不了遮擋風雨的地方。對於成立家庭的人而言房子是保障家庭穩定的先決條件之一。對於未成家的小夥子而言,能否抱得美人歸,房子也是重要條件之一。
在某一個城市生活,有了房子就有歸屬感。有了房子在社交場合就會有更多認同感(如做生意,你有房子是不是能爭取更多機會)。包括孩子讀書,有房子可能會找到更好的學校。假如你創業了,你有房子,銀行會給你更高的信譽分,得到更多資金支援。
咱們姑且不論房子可以用來投資。對於普通人而言,假期之餘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鄉人問之,在城市裡居住情況。有房子的大概眉飛色舞了。沒房子的難免黯然神傷,是不是更多談"買房子計劃"。
我更多想說的是"房子"很重要,它雖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作為資產而言會讓你生活更滋潤。對於家庭而言也是支柱。它值得你"傾其一生之力去擁有它"。
還記得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
13 # wxLL
現實就是這樣,沒房子怎麼安家?租房搬來搬去的不穩定,況且租金也不低,與其把錢給房東,不如先貸後還為自己買房。
-
14 # 朽石
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個人愚見,車子、房子、票子等等物質方面的需求在人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窮其一切進行追求也不是不行的,但不可看的太重,畢競物質需求的上面還有精神需求。在適可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才更有意義。
-
15 # Wedsfr
我剛好就是你說的這種情況,我覺得有些時候不是自己想不想的問題,而是現實逼我們做出某種犧牲,在城市工作多少會因為租房帶來很多困擾,不管多辛苦,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歸屬感,租房就是四處為家,經歷過房東漲價或者房東要賣房被逼得重新找住所,有了自己房子才有幸福感
-
16 # 餘墨塗鴉
如果你是普通人為一套房拼命,正常。
如果你與世無爭,一無所有,正常。
如果你胸有大志,腹有良謀,那另當別論。
-
17 # 常人憂事
我不贊同。物質基礎遠沒有精神追求重要。有精神追求的人,即使沒有房子住,吃不飽,也會在自己的精神追求下樂此不疲。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我的一個同學,初中畢業,他特喜歡攝影,打工掙得錢除了吃飯,全投進攝影中,整天東奔西跑,拍了很多作品。他每次給我看這些照片,都能講出好多感人的故事。我特羨慕他。
他結婚後,跟老婆一直租房生活。可是他痴迷攝影的嗜好一直不變,每月除了留些必要的生活費外,他每年都會和自己的老婆抱著相機天南海北旅遊,攝影。
他說,這一輩子要把世間最美,最好的畫面拍出來,記錄下世間的動人故事,不能枉費來這個世界一趟。
-
18 # 音櫻386
不贊成,這說得買房是件很絕望的事似的,只有沒買房或者剛買房不久的人才會這樣想。08年上家公司同事夫妻每人工資加一起11000多點,房貸5000多,同面積租房不超過2000;我們15年買房,夫妻工資合計3萬,房貸12000多,這個房出租5500,當時買下來有租客;今年另一個同事買房,夫妻工資合計50000,房貸26000,她那房子買之前出租10000。不管啥時候買,工薪階層都是還款的頭幾年,一方工資還貸,一方工資生活,但是幾年後,隨著工資上漲,逐漸就可以實現一個人都能負擔房貸和生活開支,另一個人有餘錢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或者有積蓄了。怎麼就一輩子為套房了?緊張幾年而已,反觀一直租房的,房租一直在漲,逐漸就能抵掉工資的漲幅。遇到中年危機,有房的還不起貸,了不起房子一賣,又有一大筆錢到手,找個物價不高的地方再買套房生活,剩下的錢創業也好,理財開始養老也好,不比沒房的抗通脹嗎?想想最早5000多房貸的同事,當初的壓力,現在還是壓力嗎?買房其實是最省錢的,也是每個人一輩子僅有幾次能貸得出大筆錢的時候,尤其在一線城市買房的,買得上我就沒看後悔過的。
-
19 # 志文武
房子不是一個人的全部,家庭也不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不要被房子和家庭所綁架,在這個婚姻越來越不靠譜的年代,愛情不再那麼純潔和神聖,婚姻也不一定能託付終身,單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沒有人再會歧視和嘲笑你,反倒是處在婚姻裡的人各種壓力和危機感弄得喘不過氣來,上有老下有小,身心俱疲,根本談不上幸福二字,一個人過也未嘗不可,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世界,還有什麼不滿足的,有個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孝敬父母,用平常心看待這個不平常的世界,世間喧鬧皆為利,獨來獨往瀟灑人!
-
20 # 江西老表阿銘
拿著幾兩碎銀供著房,成了幾十年的房奴.感覺人生就被一套房綁架了!為了房貸奔波勞累一輩子! 眼前看到的只是一套房嗎? 那這樣太累了想想就讓生無可戀,透不過氣!
巷子裡的貓很自由但是沒有歸宿!買了房,最起碼不用生活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租房子寄人籬下被房東趕來趕去! 往浪漫來說,我們也不希望和摯愛的婚禮在出租屋舉行!在者說 我們不買,下一代還是會買!壓力還是"傳承"下去了!
回覆列表
不贊同,房子只是一個剛需的硬體。我覺人是在拼健康、拼時間。沒有這兩樣物質的東西再多也是糞土。人若不在了,房子也只是一個物質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