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支攴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也許會是一個很美好的世界,但這個世界絕對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先進。
其實這種命題都有點偽,人類不搞軍備競爭,那除非不發展軍備,想不發展軍備,那除非人類不產生爭鬥。
不過,也不需要想那麼深,倒是可以探討下假設情形下的現象。
比如計算機技術,我們今天的計算機就是軍備競爭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為了計算炮彈彈道,以研發更好的武器,支援了幾個大學的研究,促生了最早的電子計算機“ABC”。
ABC在戰爭末期才堪堪開發完畢,但據說其中一部分功能,已經開放給了正在研發核物理的“曼哈頓工程”,幫忙進行了資料演算。
在ABC以後,才有了我們熟知的“艾尼阿克”,當時這臺計算機最主要的目的,是為當時從德國人那撬來的導彈技術做彈道演算。
德國人在二戰時基於火箭技術,發明了V-1、V-2飛彈,這項技術在戰爭末期被美、蘇拿走,馮·布勞恩等頂尖科學家也被瓜分。導彈技術後來除了武器化運用,還變成了運載火箭。
導彈雖好,但是對運算的要求卻相當巨大,人們不得不求助於機器,這又加速了電腦的發展。
人們後來發現,導彈不僅能把核彈扔對方頭頂,還能把人送上太空,甚至送上其它星球,去搶奪更多的底盤。
這又促進了新一波的軍備競賽或者說發展浪潮,人們用計算機輔助的飛船和火箭,登上了月球,發射了通訊衛星,將探測器打出了太陽系。
衛星通訊網路和來自亞軌道、宇宙的武器威脅,進一步促進了相關軍事裝備的發展,結果在防務技術之外,反倒促成了人類的空間站、通訊衛星等事業。
通訊技術在戰後還產生了另一條分支——網際網路。為了實現軍用資料的連線,美國人開發了最初的網際網路,繼而這些網路不斷在計算機之中蔓延,從幾個大學的資料庫開始,變成了今天的英特網。
這些統統都是軍備競賽的結果,如果過去的時間裡少了這些競爭,我們可能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愜意生活。
首先,沒有這個假設,因為目前世界的格局就是軍力角逐的結果。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搞軍備競賽,而是軍備競賽的獲益者根本就不會允許有這個假設。其次,真要有這麼一天,那也是軍備競賽的結果。那時的世界已經滿目瘡痍,就剩下老弱病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