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普通人瞭解的孔子是儒家創始人,是聖人,感覺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為了有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歷史上孔夫子真實性格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23
回覆列表
  • 1 # 小數點9464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布衣出身,而以諸侯王立傳,並且獲得從帝王到百姓一認同的古聖賢。這些有後世的理想化,功利化的因素。當歷史的迷沙退去,當擺脫各種政治的、意識形態的評價。我們把目光集中到《論語》《詩經》《左傳》《孟子》,我們會發現:孔子的偉大,在今天看來,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也是無人可比,其道德的高度,在今天也不過時!

    《詩經》《左傳》《孟子》,描繪了孔子生前生後幾百年的社會生活狀態,基本可以確認《論語》的可信度。如論語引述的《詩經》《尚書》在其它文獻也常引述,《論語》引用《詩經》句多與現版本不同,但《孟子》中引用的《詩經》幾乎和現在版本一樣,而《詩經》的結構篇章幾乎和《左傳》記錄完全相同,而這個記錄比孔子辦私學要早。

    另外論語的章節與《春秋》事件有清晰的關聯,對管子,齊桓公的評價也近史。

    所以下面的看法來自《論語》的章節,對孔子的性格的描寫大概不會離真實的孔子太遠。

    《學而篇第一》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可以作為性格的總的評價。

    一、待人溫和

    對學生: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是丘也。”

    陌生童子求見: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人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二、善良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三、恭敬

    問人於他鄉,再拜而送之。

    四、節儉

    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孔子若非節儉之人,大概難脫奔波流浪之苦。

    五、謙讓

    子曰:“若聖與賢,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這是孔子作為普通人的性格,很有素養的君子性格。大多數人怕做不到吧!

  • 2 # 藍池一劍

    首先孔夫子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因為他出身貧苦,自幼好學,並重禮節,知識淵博而被稱為聖賢的人。從他的家庭環境和他所處的朝代以及透過他審時度勢的努力,打破當時的官辦教育,開創私人辦學的先列。開辦自己的學府,廣招學生〈弟子〉,整理流傳的古籍,如巜詩經》、巜尚書》等,系統的傳授儒家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儒家文化體系。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更加輝煌。

    他的出身和成長環境決定了他的性格,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高不可攀和不食人間煙火。他身材高大帥氣,對人隨和。他也愛財,上他的學堂是要交費的。他也想出人頭地,想當官為國效力為民服務,以展自己才華,體現個人價值。他也有落魄的時候,但他能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教導他的學生要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總之,真實的孔夫子他是一個真實而有個性的人,不是神。我們應該繼承他創立的儒家文化優秀的精髓,使這以優秀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 3 # 朱八戒CC

    孔夫子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肯定有著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他的真實性格主要表現在仁愛、忠義、禮儀、睿智、誠信、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

    孔子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磨勵出堅強剛毅的性格。他十五而學,博覽經史子集各種典籍,從而學富五車,知識淵博。三十而立,開壇講學,打破官方教育的壟斷,開創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私學的先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這一期間他對歷史上‘堯舜禹及周公等高尚的道德品質,有著崇高的敬佩。那些先賢至聖的光輝典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孔子,以至形成了他那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

    孔子有著仁愛、忠義的精神,愛家人也同樣愛天下所有值得愛護的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愛人,人人都有仁愛之心,才有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有序地發展。所以孔子以天下為己任,終生追求理想的大同社會,以實現他的人生抱負天下為公。

    孔子嚮往周公的禮樂制度,以克己復禮為仁。任何時代都有其嚴格的社會規章制度,人人嚴格遵守,社會才能秩序井然,才有和平盛世。孔子注重開啟民智,提高全民修養素質,尤其是讓每一個弟子儘量都能做到品學兼優,誠信為本。

    孔子性格溫和善良,恭敬他人。為人師表,德高望重。對待學生循循善誘,誨而不倦。無論學生的貧富貴賤,成一如何,都是同樣對待。他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所以安貧樂道,面對任何艱難困苦,都能泰然處之。

    孔子為成就自己的事業,忍辱負重,忍讓他人。十四年的周遊列國,面對他人的嘲笑諷刺甚至辱罵,他都能忍讓三分,從不計較,寬以待人。對待任何事情保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孔子的性格也就是他那優秀的道德品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充滿著滿滿的正能量。成為後世的行為準則,溶入在人們的血液和骨子之中。聖人也有三分錯,孔子的性格當然也有美中不足。但是他思想的光輝將永遠彪炳千秋,光照日月。

  • 4 # 南毛索朗丫卓

    他是位聖人中的聖人,先生中的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主義者。現代社會人什麼都不缺,就缺像孔夫子那樣的聖賢禮數!

  • 5 # 無欲則剛77482541

    這個問題有點奇葩,人類是最狡猾的動物,即便是你與他相處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全面徹底的瞭解他。況且孔子離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單憑隻言片語瞭解他的真實性格,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6 # 文苼尉

    第一,孔夫子為什麼有門徒三千?一方面孔子確實有教無類,也是因材施教,把不同的人培養成不同方向的人才。但是,與孟嘗君食客三千不同,孔子收的是徒弟不是小弟,收小弟需要自己養著,收徒弟是要靠徒弟養活的。孔子收了這麼多門徒,即使不收學費,徒弟們的孝敬也不會少,有了這些徒弟,走到哪裡都不愁吃喝。

    第二,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所謂的周遊列國,也不過是華東地區轉悠一下,後世子孫說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傳播儒家思想,這麼有錯,但他為什麼要到處給人洗腦呢?很顯然,他想在政治上有作為。在魯國,他並沒有得到重用,連續去了幾個國家,國君們雖然對他也是客客氣氣,卻沒有一個留下他重用的,顯然國君們對他的理論還是持有懷疑態度的。董仲舒可以讓漢武帝獨尊儒術,因為董仲舒對孔子思想進行了改良,把忠君愛國那一部分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才發現儒家是統治百姓的好武器。而孔子時代,他的理論還不完善,或者說方向不明確,因此無法被國君採納。

  • 7 # 大槐樹下講故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河南夏邑),商朝貴族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歷史學家,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自西漢以來,被歷代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號“萬世師表”。

    直至今天,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全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是中國的聖人,距離今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仍可以從《論語》中窺視其真實的性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孔子的若干真實性格。

    第一,非常執著。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孔子終生都在推行自己的理想,希望回到西周的“禮樂時代”。儘管,列國諸侯都不贊同他的觀點。但是,他仍孜孜不倦地追求。尤其,在周遊列國時,孔子遇到的揶揄和不屑,都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第二, 胸懷平民。儘管,心中充滿了“尊卑”。但是,孔子仍極力推行“平民教育”,大力提倡“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要知道,在貴族掌管天下的時代,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需要極大勇氣的。據說,孔子一生的弟子超過了3000人。其中,極其優秀的弟子有72人。

    第三,非常謙虛。孔子有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當時,孔子算得上最博學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第四,對國家充滿真摯的愛。周遊列國後,年屆古稀的孔子回到了魯國。儘管,魯國高層並不待見他。然而,在孔子心中,魯國仍是最值得留戀的地方。另外,他又承擔了編纂春秋的任務。六十八歲,放在今天,都早已經退休了。但是,不得志的他仍含辛茹苦地去編纂史書,並開創了中國治史的“春秋筆法”。

    第五, 非常善良。孔子在編篡春秋時,多用春秋筆法“為尊者諱”。其目的,不是為了討好貴族,更多的是為了讓後代子孫多學好,少學壞。第六,性格堅韌。孔子一生都在追逐“仕途”,然而,仕途卻一直與其開玩笑。因此,孔子終生不得志。即便如此,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第七,聰明好學。據說,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多歲時,知識就已非常淵博了。因此,被當時人贊為“博學好禮”。第八,多才多藝。在世人的眼裡,孔子是一個文弱書生。實際上,孔子不僅博學多思,更是勇武有力。據說,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約1.9米),膂力過人。在當時,其駕車、射箭和劍術都是第一流的,這是典型的“寶劍懸書文武志”。

  • 8 # 閒看秋風999

    孔子其實是性情中人。

    人,都具有多面性,孔子也是如此;人們稱孔子為“夫子”的時候往往帶著一絲貶義,彷彿孔子生來就是一個弱不禁風的的書生,只知道讀書不會生活。

    其實不然。孔子非常享受著生活給他的一切。

    說到生活,首先看孔子對於“吃”的要求吧!《論語·鄉黨》一章概括了孔子對飲食習慣的要求,即“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米嘛,舂得越細越好;肉切得越薄越好;飲食要有節制;而且變了味的不吃,顏色不好看的不吃,切割得歪歪扭扭的也不吃;雖說這番言論談的是祭祀,但是最終祭祀的供品還不是活人享受了。

    除了會吃以外,孔子還有對音樂的追求。孔子生活的年代有一種稱為“韶”的音樂,曲調典雅古樸因而得名“雅樂”。雅樂常常用於古代帝王朝賀以及祭祀之用。

    孔子對雅樂《韶》是一往情深;一旦聽不到這種樂曲的演奏,連吃飯都沒有了心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三月不知肉味”。

    衛國國君的妃子南子美若天仙,當時又把持著朝政;孔子有意在衛國謀得一官半職就必須和南子見面;孔子的門生們認為這是儒家的奇恥大辱;

    然而孔子還是力排眾議走了“夫人路線”。南子名花有主,是已婚婦女,不過孔子也是要見一見的;一來是為了政治目的,二來j孔子是男人,知道男女見面會發生什麼。

    歷代史學家努力將孔子塑造成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然而,我寧願相信孔子和你我一樣,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世俗凡人。

  • 9 # 匯侃

    孔夫子的政治理想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當時,正處春秋未期,各國諸侯為爭地盤,霸土地而天下混戰,哀鴻遍野,周天下己呈現出禮崩樂壞的慘象,孔子念念不忘恢復周禮,為此他領著學生周遊列國,四處遊說,結果是四處碰壁,惶惶如喪家之犬。孔子明知天下事不可為,而強為之,在他的有生之年,在理想落空後,又轉而在魯國辦學,他有教無類,廣收門徒,被稱為:弟子三千,賢人七十。透過教學來推動政治思想的實現,但收效甚微,直到孔子去世幾百年後,武漢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排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儒家學說,才在中國大行其道兩千餘年。

    巜論語》中有幾處記載了孔子的形象: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這可看出君子學養的典型性格:他溫和,嚴厲,有威嚴而不兇猛,他既莊重又安祥。他面貌莊重溫和,說話義正辭嚴,一絲不苟。他崇尚仁義禮智信,他為人溫良恭儉讓。他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也是天下讀書人楷模。

  • 10 # 葭明通半瓶歷史

    說說孔子在他十四歲那一年他幹了什麼吧!也許可以在其中發現孔子的性格特點。

    孔子十四歲之前,本來還只是一個窮困的野合孩子,在他十四歲那一年被他一番神操作,幹了一件簡直不要面子的“粗鄙之事”,頃刻間他就成了魯國貴族,變的貴且富了,繼承了好大一筆土地和財產還有一個士大夫的尊貴爵位。

    孔子說過一句話,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

    為什麼“孔子十五歲才有志於學”?

    很簡單,因為十五歲之前的孔子還是一個窮困之人,無力求學,十四歲那一年孔子頃刻間成了貴族後才有財力有條件“有志於學”,最後成了千年文聖。

    孔子又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論語·子罕》

    太宰問子貢說:“你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麼那麼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不以為然,說道:“太宰瞭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多艱難啊!所以會幹一些粗鄙之事,貴族會有這麼多技藝嗎?不會有的。”

    這話有點意思,且看孔子到底在十四歲那年行了什麼粗鄙之事。

    孔子十四歲這一年,他母親顏徵在去世了,人去世就應該入土為安,可是孔子卻把他母親的棺材“淺葬”在了一個叫做“五父之衢”十字路口,跪在那裡天天哭。

    這個“五父之衢”的十字路口就在當時魯國都城曲阜東南附近。

    我們都知道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復周禮”,可是把母親淺葬明顯是不符合喪禮禮儀的,葬在十字路口跪著大哭更是不符合“封建禮儀”。

    如此行徑簡直是不怕人笑話。

    有人問孔子曰:“你這是幹啥啊?丟人不?”

    孔子大哭說:“我找不到我父親的墓地啊!沒辦法讓父母合葬。”

    十字路口人來人往,訊息很快傳了出去,很快就傳進了曲阜城裡,傳遍了魯國全國,被孔子家族的人就知道了。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可不是個簡單人物,雖然是宋國人,在魯國混的絕對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博學多才,能文善武,身長九尺有餘,妥妥的巍峨一大丈夫,還是一個擁有陬邑封地計程車大夫,與狄虒彌和秦堇父二人被時人合稱為“魯國三虎將”。

    曾經有一年,魯國跟著春秋霸主晉國攻打逼陽國,逼陽城高溝深,一時間不能攻克,大軍停住了腳步,遷延了很多天。

    打仗嘛!要用計謀。有一天,秦堇父故意拉來了糧草輜重車從城門前慢慢經過,以引誘逼陽人出城奪糧。逼陽君也不傻,心生一計,奪就奪,誰怕誰?強兵出擊,奪了糧也不戀戰,回城就走,魯國軍隊緊跟就追,眼看著魯國軍隊有一半都攻進了逼陽城,就要大功造成之際,逼陽君一聲令下,大石門轟然落下,魯國軍隊就要被一分為二了,城內逼陽軍隊伏兵四起,城內那一半魯國軍隊眼看就要人人身首異處了。

    好叔梁紇,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偏腿,跳落馬下,緊跨三步,竟然用肩膀抗住了城門,大喝一聲,“快撤。”

    魯國士兵看見正慌之際,得此機會,奪命回奔,紛紛跑出城門外,叔梁紇看看自己人撤退已畢,又大喝一聲,一塌腰一閃身,城門終於轟然落地,反而阻住了逼陽軍隊。

    絕對的神力勝過了陰謀詭計。

    還有一年,齊國攻打魯國,大軍陳於邊界圍住了一個叫臧武仲的大夫,叔梁紇在一個黑夜 ,僅僅率了三百甲士突襲齊軍,大砍大殺,救出了臧武仲,最後齊國也撤了兵。

    叔梁紇人生如此成功,卻有一個遺憾,70歲了,和正妻施氏一連生了九個女兒,都沒有一個兒子,娶了個小老婆好容易生了個兒子,卻又是一個患有足疾的孩子,叔梁紇的家業怕是指著他看護不住。

    叔梁紇就又娶了孔子的母親顏徵在為妾,這一年顏徵在只有17歲,第二年就生了孔子,叔梁紇72歲,顏徵在18歲。

    為什麼歷史書說孔子是“野合”而生?

    此“野合”其實不是大家以為中的那種野合。按照周禮,男性生育的年齡應該在16歲至64歲之間,不然就是“野合”,叔梁紇72歲生孔子,不符合“周禮”,所以是“野合”。

    不知道為什麼,也許就是因為這個,顏徵在在叔梁紇家並不受待見,尤其不受叔梁紇正妻施氏待見。

    事情就是這麼諷刺,一生為“恢復周禮”而努力的孔子,他的出生竟然不符合“周禮制度”。

    三年後,叔梁紇病亡, 孔子母子被施氏趕出家門,過了十一年的苦日子,相依為命,十一年間,孔子為了生活甚至要靠去人家喪禮上幹些雜活討生活。

    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不是孔子找不到家族墓地,其實是家族墓地不接受他母親,他不敢去,只好在十字路口哭訴給魯國人看,以向家族施行道德壓力。

    叔梁紇的家族聽說了孔子在十字路口天天哭訴找不到父親的墓地,感到不是個事,這不是丟人敗興嗎?

    派了人一去瞧。“嗬,這孩子長的高高大大的,沒有九尺有餘他爹一樣高,也有九尺身高了,長胳膊長腿的,很是孔武有力的一副樣子,不正是叔梁紇的翻版嗎?把母親淺葬在十字路口雖然此事不合禮法,但看他小小年紀,一哭一拜,一言一動,待人和接物,卻又是一個小小“禮法專家”,哪有一絲欠妥的樣子?是個人才啊!”

    這些人回去一合計,得了,當年叔梁紇正妻驅逐的是顏徵在,現在她反正不在了,孔子畢竟也是叔梁紇正經骨血,老大孟皮是個不良於行的殘疾人,把叔梁紇的家業交給老二孔子吧!讓他做繼承人對誰都好,對孟皮也好啊!

    然後順理成章,孔子就把父母合葬,自己繼承了叔梁紇的家業和爵位,從此開始了“十五歲有志於學”。

    列位,你們說孔子是一個什麼性格?

    起碼要說孔子的情商很高,絕對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那種迂腐老夫子,遇到大事情也是樂意變通的。

  • 11 # 使用者謝衛先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孔子的真實性格是什麼樣的,我雖然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是從孔子的思想、學說、主張、言行及有些具體問題的態度及人性角度來分析,孔子的重要性格有仁慈、悲憫、溫良、謙遜、誠實、真誠、執著、嚴肅、曠達、敦厚!總之就性格而言孔子是品格高尚、值得別人十分崇敬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我們梳理一下儒家主要思想,五常“仁義禮智信”雖為漢代大儒董仲舒提出,但其核心思想、人性光華與行為表現在孔子的人生中處處都得以閃現!我們估且不論“五常”之論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單就孔子最為強調和推崇的“仁”字而言便足以光耀萬古!我不唯欣賞五常之論(我曾經將它透徹地理解為從商的最高法則)的萬丈光芒,而且特別欣賞它的順序——仁為首!從這裡我們拔開歷史的迷霧,可以看清一個光華奪目的靈魂!“仁”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字眼!可以說它是一個人能具備一切優良品質的根本,更是這些品質完善的內在動力!一個人如果真正的完全達到“仁”的境界,他便是一輪紅日,他將永遠散發出溫暖的光輝,並且有永不枯竭的巨大熱情與動力,做一切重要事情他想到的都是做到極致!他定會有廣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氣度!“仁”更是當代社會所強調誠信的基石,沒有“仁”的誠信一定是空中樓閣,風一吹就倒!孔子為什麼能對“仁”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正是由於他對“仁”有極為深切地感悟!由此不難看出孔子確實非常仁愛!一個人的性格一旦以真正的仁愛做基礎,他的其它方面的優秀品質與良好性格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義也很重要,它是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禮則是指行為合乎準則與規範。智信方面不作贅述。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出,孔子首重於“仁”,其次為“義”。還有溫、良、恭、儉、讓!還有忠孝恕悌等!這些思想都折射出他的性格特點和大愛情懷!

    我們從孔子讚美顏回、教訓子路、痛斥宰餘中,我們很容易知道孔子情感豐富、明是辨非、態度鮮明!我們從孔子一生極為推崇周公之治、之德、之言、之行,我們又可以看出一個悲天憫人的大德聖賢,為社會為人民一直在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們從他廣收門徒、周遊列國中,又能看出他永不停歇的進取之心!而所有這些無不是大愛精神使然!萬世師表,至聖先賢請受我一躬!

  • 12 # 懷有夢想的人

    真實性格鬼知,理論,著作導向都不能與性挌劃等號,世上有說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面人背後鬼等等說法卻說明這個道理,而從他的文化遺產中去勾畫出一具真實性格太牽強,但按玩代的說法,絕對是學霸,奇才,僅此而已,別無其他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雷州和徐聞人有史以來都基本沒有人會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