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秦說漢
-
2 # 國史春秋
手腕高明亦如竇漪房,影響之大莫過呂雉。
看似不相干的竇漪房同呂雉,其實二人還有過一些交集,她們是同一朝代人,只不過年齡相差懸殊。竇漪房原是趙國清河郡人,漢初被選秀入宮,劉邦顧不上臨幸,於是她便做了呂后(呂雉)的侍女。當時竇漪房二八年華,妙齡少女,而呂后已為年近半百的中年婦人。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呂后精簡後宮,於是將諸如竇漪房一類的年輕漂亮宮女,分批賜給了在各地就藩的劉諸侯王。竇漪房本想回到家鄉趙國,結果反被送到代國,成為代王妃。當時代王正是劉邦四子劉恆。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劉恆繼承皇位,是為漢文帝。
上錯花轎嫁對郎,劉恆即位不久,立長子劉啟為皇太子,冊立竇漪房為皇后。景帝劉啟繼位後,竇漪房榮升皇太后。武帝劉徹繼位後,竇漪房榮升太皇太后。公元前135年,竇老太后去世。縱觀竇漪房的一生,其實她真正掌控權力的時間只有六年,即從漢武帝劉徹即位的公元前141年到她去世的前135年。
而竇漪房老太后之所以能有六年的“夕陽紅”,完全是拜少年劉徹所賜。因為劉徹繼位時才16歲,但他當上皇帝立刻就要同匈奴開戰。老太后擔心孫子連漢朝家底兒給踢光,所以故意限制他的權力。不過,竇老太后並沒有完全駕空漢武帝,而是以自己的威嚴讓劉徹忌憚、屈從,不去折騰。所以,當竇漪房前腳去世,劉徹馬上“回血”,然後生龍活虎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綜上所述,竇漪房對漢朝的影響微乎其微,充其量也就是給漢武帝當了六年“舵手”。而航向早由文帝、景帝確立,也就是著名的“清靜無為的黃老治國思想”,竇漪房只需要看著劉徹貫徹下去即可。另外,竇氏外戚也沒有同劉姓皇族產生激烈的衝突,故此也沒有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顯然同竇漪房故意剋制慾望有很大關係。所以,竇漪房不顯山露水,很從容地遊走皇權中心,最終全身而退,她的境界與手腕都讓人佩服。
反觀呂后,劉邦去世後,兒子劉盈性格柔弱,她成了實際上的“大漢天子”。劉盈在位七年去世,呂后臨朝稱制,並先後擁立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兩位傀儡皇帝。呂雉掌控大漢江山的15年裡,功績不容忽視,總結如下。
一、重視同匈奴關係,維護邊疆安定;二、安撫百姓,減輕賦稅,促進農業發展;三、震懾那幫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幫元老重臣,使他們不敢生覬覦之心;四、壓制劉姓諸侯;五、抬高呂姓族人的地位。
綜上所述,呂后殫精竭慮,為漢朝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最起碼說,如果沒有呂后,那幫元老重臣會不會輔佐非弱即幼的劉邦子嗣還是一個未知數。況且,也正是由於呂后15年的接力,才給劉姓諸侯贏得了一個形成盤根錯節勢力局面的有利時機。所以,當呂后去世後,誅呂功臣們只能轉舵於讓他們忌憚的劉姓宗室。因此,綜合漢朝從劉邦到文帝的過渡,呂雉產生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對漢朝的影響也遠非竇漪房可比。
但呂雉的敗筆在於最終將自己族人置於了劉姓諸侯同元老重臣的對立面,所以當她屍骨未寒,族人就慘遭誅滅。很顯然,呂后本想讓族人掌控權勢,結果卻將他們推上了一條不歸路。所以,呂后雖叱吒風雲後半身,將大漢王朝扶上正軌,榮為古代“三大女主”之首,但她的正治手腕算不上高明。因為她身後的世界是一個“零”。
-
3 # 河東來
呂雉高明不少,因為她與劉邦一樣,都是漢王朝的開國君主之一,道家貴族史官司馬遷是這種觀點,所以在其著作《史記》把呂雉列入了帝王本紀。
而且是旗幟鮮明的將呂雉列為了第一個道家女皇帝。
只不過後代儒家感念道家貴族老師在秦始皇“焚書坑儒”過程中為儒家平民弟子擋刀的恩情,將第一個女皇帝的稱號給了第一個佛家女皇帝武則天,畢竟所謂“牝雞司晨”並不是多好的名聲。
能夠把政敵做成“人彘”,那就不是一般女人
-
4 # 山野老人
呂雉和竇漪房誰的政治手腕高明,對漢代的影響更大?
呂雉和竇漪房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
相對於漢朝,呂雉是那種重量級別的人物。
呂雉家族在朝廷之上舉足輕重。
呂雉的兩個兄長呂澤與呂釋之都是侯爺。
呂澤是周呂侯,呂釋之是建成侯。
呂雉自己被司馬遷讚揚為“佐高祖而定天下”。
呂雉臨朝稱制之後,又陸續冊封了四個呂姓王。
竇漪房進宮之初,什麼也不是,其兩個兄弟還生死未卜。
由此懸殊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兩人不同的處事方法。
呂雉採用的是對抗性的政治手腕;竇漪房採取的是柔道。
一定要比較這兩人的政治手腕誰高明,只能說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竇漪房的政治手腕略高一籌。
下面從三個方面舉例說明。
第一,呂雉與竇漪房都曾經面臨太子被廢的問題。
面對太子被廢問題,呂雉除了有御史大夫周昌、太傅叔孫通等人的支援外,呂雉更多的是脅迫張良為自己出謀獻策,變著法子與劉邦鬥。最後利用張良的計策,請來商山四皓,劉邦才放棄廢除劉盈太子地位的想法。
竇漪房是利用文帝母親薄太后的關係,抑制文帝的衝動。
文帝登基後,有官員提議冊立竇漪房兒子劉啟為太子。文帝以有叔父楚王劉交、兄長齊王劉肥等人在為原因,否定了立劉啟為太子的建議。
最後是因為文帝母親出面,才確定了劉啟的太子地位。
之後,文帝又產生過廢除太子的念頭,謀劃更立最小兒子劉揖為太子,但是卻不敢公開自己的想法,只是背後裡操作,最後又是因為薄太后的干預,只得不了了之。
第二,呂雉與竇漪房曾經都面臨皇后之位受到威脅的問題。
呂后的皇后之位曾經受到戚夫人的威脅,當劉邦駕崩後,呂雉將戚夫人變成了人彘,以此報復戚夫人。
呂雉由此也引起了社會對她的憤恨。
竇漪房的皇后之位曾受到慎夫人的威脅,對此竇漪房不動聲色人,有個溜鬚拍馬的袁盎替竇漪房處理得十分巧妙。
竇漪房的皇后之位,也是薄太后爭來的。
文帝確立了劉啟的太子地位,卻遲遲不封皇后。
薄太后說,竇漪房的兒子被冊封為太子,竇漪房就應該冊封為皇后,這還有什麼猶豫的呢?
薄太后發話,文帝不得不聽。
文帝只好冊封竇漪房為皇后。
第三,呂雉與竇漪房為了鞏固權力都曾經干預過兒子的婚事。
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將自己的親外甥孫女張嫣嫁給劉盈。
劉盈是張嫣的親舅舅。
為了表示對呂后的不滿,劉盈長期留宿後宮,最後憂憤而死。
竇漪房為了鞏固兒子劉啟的執政地位,討好文帝母親薄太后,與薄太后一起促成了一樁婚事。
這樁婚事就是竇漪房的兒子劉啟迎娶了薄太后的遠房外甥孫女薄巧慧。
儘管劉啟也不喜歡薄巧慧,讓薄巧慧終生沒有生育,最後因為薄巧慧沒有兒子,被劉啟廢除皇后。但是並沒有影響劉啟作為皇帝的執政地位。
綜上所述,在一些具體事情上,竇漪房的手腕與呂雉相比,還是略勝一籌。
下面再回答呂雉與竇漪房對漢代影響誰更大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也從三方面舉例說明。
第一,呂后所影響的僅僅是劉邦一朝與自身臨朝稱制的那三十幾年,竇漪房影響的是文帝、景帝、武帝等三代皇帝,甚至更遠。
呂雉在世,確實對漢朝影響很大,特別是呂后臨朝稱制的那十幾年,可以說是一手遮天。
儘管如此,呂雉的影響也只是限於呂后在世的時間裡。
呂后駕崩後,呂氏勢力被功臣派連根拔除,對呂雉之後的影響微乎其微。
竇漪房不同,儘管竇漪房在世的時候,影響不及呂雉,但是,竇漪房在世時間長,影響文帝、景帝、武帝等三代帝王,近一百年的時間,而且,竇漪房去世後,漢朝的皇帝都是竇漪房的子孫,從這個角度看,竇漪房相對於漢朝的影響,要強於呂雉。
第二,呂后對漢朝的影響依靠的是權勢;竇漪房對漢朝的影響依靠的是文化。
呂雉對漢朝的影響,主要是依靠權勢,對功臣大開殺戒,對劉邦子孫大開殺戒,讓整個王朝戰戰兢兢,但是這種依靠權勢的統治,相對於竇漪房對漢朝的影響僅僅是表面影響。
竇漪房對漢朝的影響,主要是文化影響。
竇漪房重視道家學說,在世的時候,依靠自己的權勢推進道家學說治國。
儘管漢武帝權力鞏固之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但是道家作為一種文化,仍然對漢朝有影響。之後的昭宣中興時期,漢昭帝、漢宣帝仍然不忘道家學說對治理國家的作用。
第三,從史學家的角度來看,讚賞呂雉。
司馬遷與班固這兩位傑出的史學家專門為呂雉立傳,讚揚呂雉不出宮門,天下太平。人們勤務耕作,衣食豐足。
從這個角度看,呂雉對漢朝的影響要甚於竇漪房。
比較來看,竇漪房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對漢朝的影響都要比呂雉略勝一籌。
歷史社會之所以推崇呂雉,主要是司馬遷與班固這兩位傑出史學家對呂雉單獨作傳產生的影響!
回覆列表
呂雉心狠手辣,處事果斷,特別是為了吃醋將戚夫人做成“人彘”之事,讓人想想都頭皮都發麻。而竇漪房為人處世則含蓄很多,雖然爭寵,但不露聲色,有點順其自然的味道,比較少遭人恨。呂雉在權力鬥爭中的手腕比較直接,說不上高明。
呂后“臨朝稱制”,引發了“呂氏亂政”之朝廷震盪。而竇太后的“無為而治”則推動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相對社稷蒼生來講,竇漪房對漢代的影響要比呂雉要大一些。呂氏與竇氏都表現出對權力的迷戀,但竇漪房相對會溫和一些。
“臨朝稱制”與 “無為而治”呂雉幫劉邦奪取天下是出了力的,特別是後期在清理異姓王的過程中,誅殺潛在的隱患韓信、彭越的事情上,可以說是夫唱婦隨,配合得天衣無縫,迅速地穩定了漢朝的一統江山。劉邦駕崩之後,漢惠帝即位,同時呂雉開也啟了“臨朝稱制”。
竇漪房家世清貧,最初只是漢宮中一名不招待見的宮女,被髮配到代國之後得到了代王劉恆的寵幸,開始了逆襲的人生。因為漢文帝是個大孝子,在薄太后的提名下成為了皇后,兒子劉啟繼位也相當順利,漸漸有了影響力後推動了“無為而治”。
呂雉“臨朝稱制”後,安插不少呂氏宗親進入朝廷核心部門,影響了大部分開國功臣的既得利益,明裡暗裡得罪不少有影響力的人。竇漪房雖然奉信黃老學說之“無為而治”思想,但也只是影響漢景帝去執行,不干涉朝廷運作,所以反對者少。
“呂氏亂政”與“文景之治”呂雉為了集中權力,安排呂祿為上將軍、領導北軍,呂產為相國、掌握南軍,變成太尉周勃空有最高軍職卻進不了兵營,丞相陳平不能過問政事,朝廷大權全部集中在呂氏手裡。呂雉死後,周勃與陳平立即以“呂氏亂政”為由發動了軍事政變。
竇漪房沒有刻意去抓權力,但她的壽命很長。雖然說“文景之治”是漢文帝、漢景帝兩代皇帝精心治理下的成果,但也確實是在她的“無為而治”思想影響下減少戰亂、與民生息,做到了天下大治。國庫充盈、百姓富足,為漢武盛世打下基礎。
“呂氏亂政”的直接後果是呂氏宗族所有人一個不留,全部被殺光了,呂雉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心機,陷入萬劫不復。“文景之治”在竇漪房的影響下,百官有序,老百姓安居樂業。而竇漪房雖然老年雙目失明,卻得到子孫後代與大臣們的尊重。
呂氏與竇氏對權力把握拿捏如果不是呂雉努力爭取,可能她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都有可能被劉邦寵愛的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奪走,因此,早期呂雉為了兒子爭權是可以理解的,也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支援。但晚年大量安插呂氏為王,還奪走功臣的既得利益,有點不明智。
竇漪房也是個貪戀權力者,漢景帝駕崩後,以漢武帝年幼為由把持調兵“虎符”。東甌國有難請求支援時,漢武帝想出兵卻無調兵“虎符”,讓中大夫莊助手持皇帝節杖與詔書調動了會稽郡的軍隊,竇漪房看既成事實了 ,將“虎符”還給武帝。
呂雉雖然在臨死前再三交代呂祿、呂產不要離開軍隊,以軍隊來保障手裡的權力,但這種硬碰硬的權力能持續多久呢?竇漪房相對就變通很多了,拿著象徵權力的“虎符”,一旦發現“虎符”作用不大就立即給回皇帝,就算有矛盾也不激化。
寫在最後呂雉開創了太后“臨朝稱制”的先河,對後世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歷史上對女人干政的評價負面的更多一些。相對竇漪房所倡導“無為而治”的思想,與其帶來的國家穩定、百姓富足,竇漪房的治國理念比呂雉的實際執行力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而呂雉在朝廷安插呂氏宗親與開國權臣公然對抗,最終導致了整個宗族被誅殺,是十分的不明智。所以呂雉雖然玩弄政治的手腕高明,但造成的後果更加嚴重。而竇漪房只是輸出思想,不刻意改變事情的規律,應該比呂雉的強權手腕更加高明。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