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20三點水
-
2 # 家春秋26
美國的向心力是高高在上的美國物質財富讓美國人有自豪感,讓非美國人有嚮往。但美國財富是真的嗎?它會一直都在嗎?
一個民族的向心力就是它的共同的信仰,以及圍繞信仰而衍生的文化、文明。
而美國不是,儘管美國有信仰,但他們信仰的基督教有排它性,不能善待並融合外來文化文明。所以美國民族的向心力不是信仰,更不是文明。而是人民對金錢追求。
信仰的力量
對金錢的追求就是對物質世界的追求,物慾是無法滿足的,但物是有限的——無限心與有限的地球將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矛盾需要共識來限制人的心——而眾多共識就組成文明。
馬丁路德金至死追求的夢
美國只有短暫200多年的文明,它是歐洲文明的分支,但這個文明的信仰(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都是這個教的分裂產物,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純”)本身存在分裂性,排他性,從印第安人從6000萬人到100多萬人,從南北戰爭到馬丁路德金的槍殺,從黑人跪殺案到特朗普選舉分裂鬧得沸沸揚揚,美國人從來沒有在心靈上達成共識,從信仰中衍生出共同文明。有的只是在所謂“普世價值觀”衍生出來的法律,從排它的基督信仰中滋生出來的民主、自由。這就說明“普世價值觀”與狹隘的“民主、自由”是矛盾的,他們就如馬丁路德金追求的“平等”道路是接通不了白人的“民主、自由”。
當“普世價值觀”與“民主、自由”能 象儒釋道一樣時.......
不得不說,美國創立者對美國製度設計時考慮過多民族存在,讓他能在一個破裂、利己的文明中存在200多年,並且這個文明還在引領世界。但這一切終將終結,人類將共同追求“和諧”的“大同”。
-
3 # 探為觀指
美國的向心力就是經濟增長,持續的經濟增長將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的眾多民族聚集在一起。而美國的經濟增長源自美國運氣好。而美國的運氣好就體現在他們每次經濟增長到極限的時候,總會有一場意外之財可以發,然後就被一場技術革命給續上了,直到現在。
美國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是北美十三州。當時北美十三州只有幾百萬人口,土地資源卻非常豐富。而土地就是財富之母,地廣人稀使得每個人都有近似無限的空間去發展,去創造財富。而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叫做內卷,那個時代的美國是不存在的,因為土地太多,人可以種田、可以畜牧,資源多於人口的有效利用能力,使得社會發展欣欣向榮。
在北美十三州吸引歐洲移民越來越多的時候,美國又開始了土地擴張,也就是向傳統印第安人領地擴張。這時候,新增的移民可以去搶印第安人的土地,可以透過更多的土地資源獲得生活資料和財富,這時候的美國依然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直到19世紀60年代,美國太平洋鐵路貫通,才算是整個北美地區能夠被美國人佔領的土地都基本上佔完了。
這時候美國和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技術革命。電氣化的發展讓美國抓住了這波技術紅利,湧現了一批發明家、企業家。比如愛迪生就是那個年代活躍起來的,締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來被金融沙皇摩根合併了多家非常有實力的電氣公司,成立了後世著名的通用電氣。
由於技術革命的推動,美國社會有了非常龐大的基建需求,創造了巨量的財富,使得整個社會維持了繁榮的發展。這種越來越好的生活和發展前景,就是兩個字:希望。越來越好的生活和所謂美國夢的希望,就是凝聚這個國家最好的因素。到了1894年,美國正式超越英國,成為世界GDP第一的國家,從此引領世界發展長達100多年的時間。
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50年的時間確實使得美國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幾近完成。這個時候,美國社會也算是迎來了可能是第一次內卷的時代。但是美國運氣真的好,1914年歐洲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德奧等列強相互毆打,產生了巨量的戰爭訂單。在1918年戰爭結束時,英法德等國各自欠美國的戰爭貸款從20億美元到40多億美元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又享受了一段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大蕭條來臨,眼看著美國社會就撐不下去了,可是歐洲比美國更加先撐不下去了,就開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又一次大發戰爭財。直到1941年底的珍珠港事件讓美國人徹底參戰,美國都被世界大戰的戰爭訂單,從經濟危機中拉出來。這場大戰對於美國人的積極影響非常明顯:戰後世界上80%以上的黃金都在美國了。
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確實不太順,國內矛盾突出,學生動不動上街活動,既有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也有越南戰爭的消極影響。到了80年代,美國因為和我們建交,同時打壓日本,其實並沒有讓美國經濟和社會矛盾緩解。實際上里根大統領時代的所謂星球大戰計劃,雖然拖垮了蘇聯經濟,也讓美國的軍費開支巨大,財政壓力近乎吃不消了。
結果,1991年蘇聯解體,同時期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美國同時收割蘇聯幾十年創造的財富和日本經濟繁榮時期買下的各種資產,讓美國徹底續了一波命。然後就遇上了網際網路產業革命,從電腦硬體到網際網路經濟,整個克林頓在位時期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完全不像個成熟的發達國家。
講了這麼多,都是美國經濟的運氣表現。而美國的所謂民族,其實是不存在一個統一美利堅民族的。美國人數最多的族裔是德國裔,有好幾千萬之多,著名的擁有德國血統的人士包括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一場奧運拿金牌最多的運動員菲爾普斯等等。還有以黑幫出名的愛爾蘭裔、義大利裔等等民族,更不用說亞裔了。
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的美國,是談不上一個統一民族的。其實美國就像一個合夥公司,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做生意、賺錢、過日子的。不是因為統一的血緣關係、文化背景、歷史淵源而聚在一起的民族。因此,當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社會矛盾就會非常突出,比如疫情期間。所以我們才說,真正將美國各民族人士凝聚在一起的,不是單一民族的向心力,而是經濟發展的美好前景和希望。當這種希望不存在了的時候,就是美國內部全面鬥爭的開始。而這種鬥爭,應該不會有童話故事的那種美好結局。
-
4 # 158559027738機械人生
是什麼得先有向心力才能談向心力,美國有嗎?有的話也只有作為動物的本能的生存的需要。向心力是因為文化是因為積澱,作為美國,他的文化是什麼,怎麼去積澱
-
5 # 銀河兔子
二戰前,美國作為世界一新興國家,以民族的熔爐、文化的多元化著稱,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尋求機遇的人們,它本身也由此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崛起動力。二戰後,在世界烈強中脫穎而出,受益於強者恆強及前述因素慣性使然,加之唯一對手蘇聯解體,使其一強獨大保持至今,其優越的人文環境和超強國力無疑為凝聚人心的不二法寶。
回覆列表
應該說美國人的向心力,美國人對民族沒有意識,看重的是血統。美國之所以能團結對外,最主要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強大,其次是國家機器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