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紅塵一粟

    前期為了搶佔市場,不惜代價的蒐羅房源,再加上後期裝修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本來是考慮等房子大面積出租之後,資金可以回籠,可以動起來,沒想到碰到疫情,直接導致資金鍊斷裂,付不起房東的租金,以及相關維護費用,就是破產了唄,所以就跑路了唄!

  • 2 # 神shi

    蛋殼的經營模式:

    跟房東長租,統一裝修,按月支付房東房租跟租客長租,透過低價搶市場,租客簽訂的是租金貸,每月還租金貸款,蛋殼從金融公司拿整錢回籠去繼續搶市場

    在順利的情況下,透過提前拿到錢,低價搶市場擠垮別人,然後一家獨大,操控市場。包括上市也是一樣,為了多圈錢。

    但是同時從當前盈利模式看,這必然是跟滴滴快滴一樣前期需要大量燒錢,同時要保證房屋穩定出租來回籠資金。

    疫情的衝擊是一個方面,房屋裝修好之後很多出租情況不理想,必然導致資金回籠出現問題,畢竟每個月還要付房東租金,這樣就出現了疫情期間租客繼續還租金貸,但是蛋殼單方面提出要不付租金給房東的情況。應該也有部分租客退租,這部分不知道是怎麼結算的。

    另一方面是有沒有後臺願意繼續燒錢。如果都看好願意繼續燒錢,應該還能運轉,但是應該沒有人願意繼續注資。

    這樣整個資金鍊就斷了,房東的錢給不上,只好跑路了。

    網際網路模式下的資金戰,本來就不是長久之道,即使是不跑路做下來了,後面也是佔領市場之後減房東租金加租客資金,沒什麼區別。就跟滴滴一樣,現在不也是乘客多付錢司機少拿錢嘛。

  • 3 # 粉香秀才

    主要是因為資本的原因,一開始蛋殼的錢就是各種融資過來的 資本總是需要回報的 要麼回報利益 要麼回報資料 為了資料好看 就不計成本的收房子 這種事情肯定不會持久的 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現在包括自如也面臨這個問題!

  • 4 # 穿插游擊隊

    如果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長租房產業壓根就不可能出現。靠資金池吃飯,和龐氏騙局只有一步之遙:交易有實際利潤,那就是買賣;交易實際是虧損的,秒變龐氏騙局。經濟領域出問題後,罵市場、恨企業的情緒宣洩在我國永遠有大把擁護者,可是找了個萬能背鍋也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蛋殼背後操盤手是否一開始就設局,割完韭菜就跑?

    蛋殼公寓暴雷後,租客跳樓坑慘數萬人,背後資本卻全身而退!三年鉅虧63億,錢花哪了?5分鐘深度解讀新晉鐮刀——蛋殼公寓的割韭套路#蛋殼公寓#租房#中介#韭菜#資本#跑路#暴雷#功夫財經

    影片號

    某殼爆雷後,輿論場熱鬧無比。按照我國輿論場“幫助弱勢群體”的一貫口徑——慷他人之慨、柿子撿軟的捏,房東的正當權益成了很多“正義人士”的目標。甚至一些真真假假的法律人士開始腦洞大開地“秀正義”了。

    有的熱衷證明房客的“居住權”高於房東的所有權,我不得不佩服這路人馬的想象力和勇氣(如果他們真是法律專業人士,這真是勇氣可嘉)。

    還有的拿著租客和蛋殼籤的合同就推斷出蛋殼和房東屬於“全權代理關係”,以論證房子可以繼續住下去,這推理才能名偵探柯南比不了。

    “站在正確的一方”是輿論場表演的常態,儘管房東在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但是在嘴炮正義觀裡他們是可以被犧牲、再被加害一次。至於本來在我國就很脆弱的產權成為“正義的代價”,鍵盤俠和“法律人士”是不管的。

    姿勢秀完、流量管夠後,到底怎麼解決租房難、怎麼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悲劇,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真要深入探討問題涉及諸多敏感時,他們的“正義”向章魚的觸手一樣靈敏、柔軟,及時躲閃。罵市場、噴企業時的顧盼自雄,在更堅硬的東西面前,會變得和發情的母貓一樣溫柔殷切。

    如此聰明精緻的“正義”,無助於社會的進步。

    正本清源,對長租房模式的興起、爆雷應該有正確的解讀,“企業貪婪”“市場失效”的安全套、萬能藥其實是迷魂藥,給個情緒宣洩的出口罷了。但這種情緒宣洩,卻把問題的認知導向了反面。

    中國長租房不是市場機制的產物

    中國的房地產也發展了三十年了,2016年之前租賃市場一直是散租為主。是業界不知道海外發展近百年、很成熟的長租房模式嗎?當然不是,各大房企和研究機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都是很早就開始了,但是遲遲沒有動手。

    原因很簡單,租售比太低,沒有市場條件。

    中國房地產市場從無到有,經歷了一個資產快速升值的階段,房價上漲速度遠遠高於房租上漲速度。比如房價上漲最快的年份2004年至2008年,中國房價增幅高達60%到100%,而租金漲幅僅維持在2%上下。

    ▲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中國房價走勢

    這是因為買房是投資,資產價格上漲速度取決於投資的熱度。而租房是消費,上升到速度天花板取決於租客收入上升的速度。投資可以快速大量吸引資金進場,百川入海、眾人拾柴火焰高。而收入增速顯然沒那麼快,尤其是在中國,國民收入增長是長期滯後的。因此,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租售比低得驚人。

    國際公認較為正常的租售比是1:200到1:300,而我國五十座重點城市長期維持在1:500左右。這意味著房價相當於500個月的房租,租金的年化收益率才2.4%。一線城市和大部分強二線的租售比更低,租金年化收益率低於2%。

    如果是短租,那還可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拋房變現,租金收益就是個錦上添花。要是長租,就靠這個投資回報率水平,連正常的融資成本都覆蓋不了,是明擺著虧本買賣,企業怎麼肯幹呢?

    所以,2015年之前,租賃市場都是散客出租為主,企業僅限於中介機構介入其中。如果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長租房產業壓根就不可能出現。變化發生在2015年以後。一連串的政策引導,快速完成了養蠱食人的操作。

    政策引匯出來的長租房

    2015年購租並舉首次登場,租賃市場的發展開始受到極大關注。但也只是關注,因為賬算不平,企業當然不會動。

    政策扶持的大動作出現在2017年,實質性的政策扶持接二連三。最主要的是資金,低成本資金來了。從中央到地方,資金出籠,有各項直接補助,還有各類專項基金,產業基金、區域開發基金等等,名目不一,結構類似。

    政府出一部分,企業出一部分,金融機構出大部分,講白了就是配槓桿。這就是“產業政策引導”的模式,過去的太陽能、新能源車到長租房,標籤不同,剩下的還是那個老配方、老味道。

    這個模式的理想狀態是,政府投資引導,本來無法完成經濟核算的虧欠買賣就有利可圖了,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實現良性迴圈。故事邏輯是通的——會做PPT的人才在高校、衙門也有的是。

    可是,如果紙面計劃的盈利都能實現,那麼樂視賈老闆也不用“下週回國”了。一分錢一分貨,年入數千萬起的賈老闆做不到,你以為衙門裡十幾萬年薪的科員們就做得到?他們要做得到,不早就出來當商業大亨了?

    在經濟領域裡,高估政府的經營能力是荒謬的。可是,“社會資本”非信不可。“社會資本”無非是企業、金融機構和民間投資,銀行系統是當然的主力。一則銀行最有錢,二則銀行是公立的重鎮,最聽話。

    政策導向清晰,讓銀行降息那就得降息、要你放款就得放款,這就是我們強大金融系統——只要令牌到位,什麼核算機制、風控機制都得讓位。企業,那就更沒得商量了。招之即來呼之即去,政策引導的長處不是能搞好經濟,而是強制力。

    因此,2017年各路人馬紛紛入局長租房。首當其衝的是地產大佬萬科、碧桂園、保利、龍湖……都是大牌。這些地產大佬做重資產模式,買地建房然後長租,屬於“種田流”。這種樸實無華的模式是很難做“花賬”,是賠是賺一目瞭然。

    2018年萬科推出翡翠書院專案,10年180萬元租金的長租房專案,這高大上的程度,大眾驚得下巴頦都掉了。

    可是,萬科算下來不賺錢,賬都攤開了,萬科作為地方國企的精英盡力了。2.4%的融資成本堪稱全行業最低了,專案高階定位到了利潤空間最大化,但最終結果還是虧。萬科都只能如此,其他條件差的長租房專案就不用說了。

    所以,房地產大佬們轟轟烈烈進長租房領域,又低調地出來了。講白了,重資產模式的長租房專案,“社會資本”來了也虧不起。企業、金融系統甚至地方政府都承擔不了這麼大包袱——房地產資產太“重”了,上百億投資正常的。一年只虧個1%也得1個億的小目標灰飛煙滅。

    萬科2019年淨利潤也就389億元,單個專案虧個幾億,而且起步準備虧十年,她和銀行都不會幹的。政府補貼呢?財政那麼緊,真不能上億起跳地長期補貼。

    重資產投入當“大房東”的地產大佬這路人馬無功而返,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

    “大房東”們都走了,場子裡就剩下各路輕資產的“二房東”了,蛋殼是其中之一。

    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的大型車禍現場

    其實,大房東自建自持自租都賺不到,“二房東”們靠點租金差能賺到?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嘛。這才有了資金池的花樣玩法,租金貸等一系列故事由此開始。

    靠資金池吃飯,和龐氏騙局只有一步之遙:交易有實際利潤,那就是買賣;交易實際是虧損的,秒變龐氏騙局。但“網際網路思維”的亂入讓風險邊界帶上了玫瑰色。因為可以講一個規模換效益的故事。

    每個網際網路PPT創業者都會告訴投資者,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盈虧平衡,前面虧損無非是獲客成本。至於這個利潤怎麼從規模中來,就看自由發揮了。可以是規模帶來壟斷優勢直接漲價,也可以是主業虧錢獲客、增值服務賺錢。邏輯上都對,但是這個規模化的盈虧線得靠錢燒出來。

    因此,“二房東”得保持資金池的高水位,資金池要維護日常營運補貼虧損,還要支撐起高速擴張。虧多虧少都是次要的,規模才是首位。蛋殼們越虧越擴張的怪圈就是這麼來的。

    要保持資金池的高水位就需要高槓杆,高槓杆意味著高風險,最終高風險引發監管緊惕。2017年開始,扶持政策變臉為嚴監管,“二房東”的房租貸比例一再受限,政府引匯出來的低成本資金也開始切斷。本來就是衝著政策引導背景來的市場投資者也謹慎了……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

    2017年底,政策導向美式權益型房託資產REITs模式,可以稱為重資產模式的2.0版本,輕資產的“二房東”模式風光不再,資金退潮,露出來的都是礁石。

    ▲REITs模式應用在公租房的設計

    2018年開始,長租房企業開始連續爆雷。直到蛋殼出事,已經170多家長租房企業倒產了,蛋殼其實算是堅持得比較久的,久到完成美股上市。她能比很多道友多生存兩年,優勢在於他有更好的北美融資渠道,規模也做得更大了。但是,這只是延緩了赴死的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蛋殼和政策引匯出來的政府扶持資金之間也是關係深厚。6月份蛋殼掌門高靖被警方帶走,有訊息稱源於和某地方政府基金的6億資金有關。

    當初猛踩油門的那隻腳猛踩了剎車,大型車禍現場就是這麼來的。企業確實難辭其咎,可一腳油門一腳剎車也有問題吧?

    租房難應該怎麼破

    不管短租長租,解決租房難問題就行。真那麼難嗎?鼓勵長租房發展,政府確實應該有所作為,但不是開閘放水加油門的打法。

    當下熱乎的REITs模式也要面對租售比太低的市場,收益率2.4%的信託基金有多大吸引力呢?政府能實現的、根本解決之道就是大幅降低土地出讓價格,這肯定不是什麼新思路。

    地貴了房價就貴,反之亦然,這是最基本的常識。為長租房用地大幅降價,這在理論上很簡單。但是,如果能輕易做到的話,早就做了;不要說解決租房難了,就是房價也得應聲而降。

    然而,地方財政緊張,就指著土地財政補充了,地再賣低了,財政缺口怎麼辦?新出爐的地方財政資料是31省市中只有上海有財政盈餘。

    所以,沒有土地價格的大幅讓利,無非還是拉銀行上菜、政府給補貼的老路,能走多遠,要打問號。可是,動了土地財政的蛋糕後,各個地方的財政窟窿又怎麼辦呢?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到底問題的根子在哪裡?

    土地價格難動,就沒辦法了嗎?是不是可以在增加供給上動點腦筋呢?我們的城市不是沒有閒置空間,卻因為行政限制而無法實現功能轉換。未利用的舊廠區、大量空置的寫字樓、招商不足的各類園區,還有因為電商崛起而日益廖落的商場,都可以利用起來。

    只要允許企業對這些空間進行合理的改造,用於長租房並非難事。代價和風險都很小——至少比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的車禍風險小很多。

    唯一要突破的就是各種行政限制。仔細想想有點荒唐,如果人都沒地方住,留這麼多空間等著人家來創業、來辦公、來購物?等得著嗎?糧食不能浪費,寶貴的城市空間也不能啊。人還能被白紙黑字的檔案逼死?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

    經濟領域出問題後,罵市場、恨企業的情緒宣洩在我們這永遠有大把擁護者,可是找了個萬能背鍋也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上述種種,很多鍵盤俠其實不是不知道,但是精緻的他們總想繞路走,撞多少次南牆也不回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職場上做到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