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鴿子爸
-
2 # 關公精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西遊記》成書於明朝,寫的卻是唐朝的事,它究竟要表達什麼呢?其實,中國的文化已經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到了明朝的時候似乎無路可走了,明朝的文化管制又很嚴,作者就用小說的方式來表達文化變革的意願。
中國的三次文化大變革分別是:第一次是伏羲時代,他找到了天人合一,為人類找到了一條生存與發展的規律之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孟為人類找到了人與人相處的社會規律;魏晉南北朝的亂世,道教的出現,又為人類找到了一條靈魂運動與管理的規律。可是到到了唐朝,我們的文化又遭遇挑戰,佛教在隋唐的興起讓官方看到了積極的意義,當時的佛教思想由於翻譯問題,讓佛教文化在中國產生了歧義,有歧義就有爭論,怎麼辦?就有了一些有大志向的僧侶想去印度看看真正佛教是什麼樣的,玄奘和尚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去西天取經的。
瞭解了背景再來看問題:《西遊記》取經專案到底是誰發起的?如果說從《西遊記》的故事情節來講,是觀音菩薩和唐朝皇帝共同發起的,發起的目的就是讓佛家文化和中國的儒道更好的相融,為唐朝的政權服務。如果從真實的歷史玄奘取經過程來看,是胸懷大志的僧侶靠著願力去踐行的,是一種自覺行為。只是後來玄奘取經成功後,才被官方認可。
-
3 # 華夏說歷史
《西遊記》取經專案到底是誰發起的,我只說歷史的真實啊!因為神話故事的話就無邊無際了,不是我凡人的腦力活動跟的上的了。歷史上無疑就是玄奘發起的,那他為何一定要去天竺求取真經呢!
說到底其實只是為了弄清真相。玄奘公元600年出生,死於664年,本姓陳,河南人,小的時候隨兄長居於洛陽淨土寺,十三歲破格受度為僧,隋末大亂的時候,玄奘隨兄去了成都,當時成都佛教非常興盛,當時成都尤以講述涉大乘論和有部論注,他當時參與了各家的講習活動,他所經歷的求學路線,主要是南方的涉大乘論和北方的十地論的活躍地區,而當時佛教爭論的一體中心是,南北朝末年就開始的心性與佛性的問題,就是這個裡面有南北不同派系的爭論不休,唯實論分為兩個部分,大乘不二之宗又分為南道與北道,關於阿賴耶識的淨然問題,數百年沒有結論,所以玄奘誓死西行,要解決這一疑案,當然他所收到的效果遠遠超過他的初衷,但這個求知是他最初的原因。
-
4 # 不亦樂乎
《西遊記》中取經專案是由如來佛祖發起的。
這經是什麼經呢?
在唐僧師徒取到真經時,佛祖是這樣評價的:
“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們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一切眾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唐僧取的經書是“三教源流”,也就是必雖然取的是佛經,但實際上是有關三教。
再看佛祖為什麼要安排取經。
原文佛祖曾這樣說過: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也就是說大唐所屬的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
說到此,肯定會有人認為書中大唐境內國泰民安,沒什麼妖精,反而唐僧取經途中的西牛賀洲才處處是妖。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南贍部洲確實有妖,但被真武大帝剿滅了。
1,後又披髮跣足,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虯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
2,今日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嶽平寧,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贍部洲並北俱蘆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潛蹤。
反而在真武大帝看來西牛賀洲的妖怪不多,不足為懼。
我諒著那西路上縱有妖邪,也不為大害。
至於我們所看到的西行路上的妖怪則大多是因為“唐僧取經”,三界安排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知道取經不易,好對經書珍惜。
彌勒道:“一則是我不謹,走失人口,二則是你師徒們魔障未完,故此百靈下界,應該受難。
我們再來看大唐的境況,大唐境內的妖怪雖被清洗,但僅存的小妖也是兇殘無比。
唐僧在大唐邊境遇到過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這些妖怪非常很兇殘:
魔王領諾,即呼左右,將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屍。將首級與心肝奉獻二客,將四肢自食,其餘骨肉,分給各妖。只聽得之聲,真似虎啖羊羔。霎時食盡。把一個長老幾乎唬死……
由此可見南贍部洲確實如佛祖所說多殺多爭。
而阻撓唐僧取經的妖怪則是犯了三界眾怒,比如牛魔王和鐵扇公主。
只見那火焰山土地帥領陰兵當面擋住道:“大力王,且住手。唐三藏西天取經,無神不保,無天不佑,三界通知,十方擁護。快將芭蕉扇來扇息火焰,叫他無災無障,早過山去;不然,上天責你罪愆,定遭誅也!”
所以,這唐僧取經發起者雖說是如來佛祖,但推行者實乃儒釋道三教眾神,其目的便是將這“三教源流”的經書向南贍部洲推行,教化當地之人。
-
5 # 愛跳的球
如來佛主發起取經專案
金蟬子前九世的取經純屬個人行為,所以取經人沒徒弟保護,沒有神仙暗中保佑,取經人到了流沙河必死無疑。
孫悟空被五行山鎮壓五百年後的一天,如來佛主在盂蘭盆會上發表演講。他認為大唐所在的南瞻部洲人“貪淫樂禍,多殺多爭”,得把真經傳過去才行。就這樣,取經成了大事,由如來發起,觀音落實具體工作。為了確保取經專案能順利開展,如來投入了很多,除了讓觀音找徒弟,他還安排了很多事,比如:
準備了錦斕袈裟、九環錫杖和緊箍兒等寶貝,用以吸引凡間皇帝和取經人。
特地把牛鬼蛇神等各種妖怪趕往西牛賀洲,讓他們盡情的為難取經人。
妖怪不夠,如來和觀音派手下上陣,還不夠就找各路神仙乃乃至天庭借人。
安排了十八護教伽藍、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等大批神仙暗中保護並做眼線。
-
6 # 卓爾不群黃老邪
取經專案是如來佛祖發起的,因為這個專案的起點,嚴格來說是從靈山開始的。
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中的取經故事,在我國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從東土大唐到西天靈山取經的故事。
簡單點說,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從東土大唐出發,到西天靈山。
複雜點說,就是從西天靈山到東土大唐,再從東土大唐到西天靈山,然後再回到東土大唐,最後又回到西天靈山。
接下來,咱們就簡單地聊聊西天取經專案的全過程。
西天取經的開始,是如來佛祖召開的一次大會。在會上,如來佛祖說自己有三藏真經,可以超度亡魂,勸人為善。
他覺得四大部洲中,只有南瞻部洲的人的沒有覺悟,於是打算到那裡傳教,勸當地人為善,擴大佛教影響力。
他本來想直接將真經送到南瞻部洲,但怕那裡的人不識趣,不信佛門要旨,輕慢他瑜伽正宗妙旨。
於是他決定派一個人,去南瞻部洲的大唐國,找一個信佛之人,歷盡千辛萬苦,到西天靈山求取真經,帶回大唐傳教。
觀音菩薩本領高強,成了如來佛祖的特派員,帶著徒弟惠岸使者,趕往東土大唐傳教,並在途中收了幾個妖怪,給取經人做徒弟。
到了東土大唐後,觀音菩薩先是搞出了一系列事情,讓唐太宗去地府走了一遭,先讓這個國家的皇帝信佛,讓他有取經的想法。
唐太宗為了舉辦水陸大會超度冤魂,便派唐僧陳玄奘去西天靈山取經。
貞觀十三年,唐僧奉命從大唐長安城出發,一路趕往西天靈山取經,期間收服了幾位徒弟,一路過關斬將,歷經磨難,十餘年後到了靈山,求得真經。
隨後如來佛祖降下法旨,由四大金剛護送,帶著唐僧師徒和真經回到大唐,交給唐太宗後,又帶著唐僧師徒趕回靈山,成就正果。
這便是整個西天取經過程,毫無疑問,這個專案的發起者是如來佛祖。
回覆列表
在《西遊記》原著裡,西天取經是一件連三清之太上老君、天庭之玉皇大帝、四帝之太乙救苦天尊都參與的盛舉,這不得不說是大手筆。
那麼,是誰策劃的西天取經呢?
這時候太上老君提到一件事情——化胡為佛。
意思就是說,先有太上老君,後有佛。
在《西遊記》原著,一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又稱一元,分十二會,本劫第三會的時候,如來佛祖在雪山修成丈六金身,被孔雀佛母吞下肚,如來佛祖從孔雀背出來,打算殺掉孔雀,被諸佛攔住,可見在如來佛祖以前,已經有諸佛。
這些諸佛是誰呢?
有人說是燃燈上古佛,但是書中沒有說燃燈古佛是啥時代的人物,不好亂評判,既然是談《西遊記》,自然要按照《西遊記》原著來。
彌勒佛,又稱東來佛祖,號稱極樂場中第一尊。這是指身份地位崇高,與時代沒關係。
不過,《西遊記》裡明確提到兩尊佛,比如來佛祖古老,一尊是曾經出場的接引佛祖,南無寶幢光王佛,也就是用無底船接唐僧師徒過河的那個,按照原著,接引佛祖是鴻蒙初判時代就存在的古佛。
另一尊則沒有出場,僅僅是提到個佛號,在描述觀音的時候有說,過去劫逢無垢佛。
這一尊無垢佛祖,比接引佛祖還要早,接引佛祖只是本劫最早,而無垢佛組竟然是上一劫的存在,屬於史前文明的佛祖,才稱過去佛。
而燃燈上古佛,上古也不過是本劫中較早的時代,屬於現在劫,不屬於過去劫。
所以在《西遊記》中,燃燈古佛、如來佛祖,全都是現在佛,無垢佛祖才是過去佛。
這是否意味著無垢佛祖是唯一的過去佛呢?
當然不是。
按照《西遊記》原意,是太上老君化胡為佛在先,無垢佛祖在後,換而言之,太上老君是比無垢佛祖還古老的存在,這也與其“開天闢地之祖”這個稱號相呼應。
簡要地說,至少菩提祖師、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無垢佛祖、觀音菩薩這幾個老古董,是上一劫文明的遺老。
觀音菩薩與如來佛祖同列五方五老,如來佛祖不可能策劃西天取經,觀音菩薩自然更不可能。
無垢佛祖作為過去佛,還在如來佛祖領導下,更不可能。
神秘的菩提祖師,號稱西方妙相祖菩提,與太上老君化胡成佛遙相呼應,兩者應為一人。
也就是說,佛門最早的過去佛,就是太上老君。
由此可知,按照《西遊記》原意,策劃西天取經的是太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