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家梧桐棲小鳳
-
2 # 使用者夏天的風
別人國家與民族有別人國家的民族與價值觀,我不好妄評。
但是東方明珠有東方民族的價值觀,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體現在堅貞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頑強精神之上!如果中華民族效仿其他民族尤其是西方民族的價值觀,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中華民族了!
至於那種見風使舵出賣自己的靈魂,以利益,而且還把自己粉飾成"犧牲小我為民求全的”並不是沒有而且還不少,如秦檜、劉夢研,吳三桂,洪承疇汪精衛,陳公博等等……永遠的定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恥辱柱之上!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在強敵面前投降未必會保全!對手會更加看不起你不會拿你當人,無論是亞美尼亞人還是猶太人他們當初都屈服了,但是屈服之後卻沒有儲存自己,依然是遭到空前的種族大屠殺。
-
3 # 巴黎孫哥
首先,法國不是投降,是求和。法國向德國宣的戰,打不下去了,請求停戰,籤協議。二戰中的日本和德國是投降。法國宣戰的政府總統和內閣看到戰爭打不下去了,就集體辭職了,抬出來一戰的英雄貝當元帥全權執政。貝當上臺後宣佈,他將犧牲自己的個人聲譽,向德國請求停戰。希特勒德國同意停戰請求,開出停戰條件,法國代表經過談判,接受德國的大部分條件。達成停戰協議。不能簡單的說是法國投降。這是很初級的認知。害死人的。
-
4 # 期待星期三
中國人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中國人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國人說忠臣不事二主。中國人又說良禽擇木而棲。反正咋說咋有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
5 # 忠誠123456789123456
我們不知道當年法國和義大利的實際情況咋回事,不好妄作結論。但是,實際戰爭中,當抵抗已沒有實際意義,只能增加犧牲時,選擇投降的決定,的確應該算是為國為民的行為,難道有疑問嗎?
-
6 # 長江一口
當古羅馬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臺伯河入海處的時候,中國正於春秋戰國時期。
當羅馬成為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的時候,中國正處於秦漢時期。
當羅馬由盛入衰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候,中國正處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後來,西羅馬帝國破滅,一部分西羅馬人逃到東羅馬,此時中國正值南朝劉宋時期。
1453年,中國地區也被外來的蒙古人佔領了。
1453年,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東羅馬也就此結束了,一部分羅馬人逃到了基輔和莫斯科一帶定居去了。
就像中國唐宋時期曾經影響了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部分地區一樣,曾經的古羅馬文明也對西方文明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在公元前後的1000多年裡,曾經連續幾個世紀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
距今700多年前,義大利還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但是,這些過去的事情已經都過去了。
1769年出生在義大利的拿破崙長大後再一次改變了歐洲的格局,給歐洲帶來了新的變化。
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
到1940年的時候,義大利已經佔領了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以及阿爾巴尼亞和衣索比亞,勢力範圍遍及地中海,北非和東非,曾經一度貌似崛起,雖然羅馬城還在,但是古今前後的分量已經是天壤之別。
就像中國經歷了蒙元和滿清一樣,義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城也換了好幾撥民族,早已不是羅馬人了。
後來的義大利人是由古羅馬拉丁民族為主,融合了伊特拉斯坎人,倫巴第人和哥特人而成的,於是就有了能把全世界逗樂的義大利人在戰爭中一舉成為了娛樂民族。
”娛樂民族”說明什麼?這說明一方面義大利人是真心厭戰的;另一方面說明義大利是義大利,二千年前與二千年後,格局完全是兩回事。
-
7 # 園丁四十年
你說的是一戰和二戰,歐洲國家本身小,也同族同根同文化。各國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但根本原因還是當時實力不濟。你說他們愛投降,但他們可是老牌資本帝國主義,十九世紀中法戰爭打敗清朝。義大利帝國十九世紀興起稍晚,但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有法國、義大利吧!一個國家誰也不願投降,只是在現實面前迫不得已!難道說晚清十九世紀也愛投降,割地賠款?只是在強大的近代科技、文化、資本主義變革中,清朝是老先生遇到了幾千年末有過的新問題。國力國運不濟,奈何??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難不如我輩??
-
8 # 130326076
正是因為西方國家有這樣的價值觀,所以,他們的民族文化沒有長期延續下來。中國民族能夠延續5000年不間斷,是我們的民族有著不屈不撓、不畏強權的精神!
-
9 # Wan156005358
好戰未必是利國利民,投降也未必不是利國利民。戰爭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的事情,千百萬人掉腦袋,億萬財富毀滅,山河破碎,百姓生靈塗炭,不能一拍腦袋就逞匹夫之勇,像街頭流氓那樣野蠻鬥狠,讓一個國家玉碎。一個負責任的政權必須以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根本利益為考量,能贏該戰就戰,該和就和,戰敗了投降也是必須的。至於義大利和法國在二戰的投降,首先是懸崖勒馬,為了本國人民的生命財產最少損失,國家利益最大化,是利國利民的偉大決策。與此相反的是又臭又硬的大英帝國,在死亡千萬人為代價,讓整個國家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從超級大國降為二流國家,是將國家和民族利益損失到最大,決策者堪稱國家民族的罪人。
如果能將國家根本民族利益最大保全,妥協投降也是最負責任,最有勇氣,不畏強權的壯舉。
-
10 # 老頑童包不同
不作無謂的犧牲,但有些犧牲是必須的。汪精衛當時也是和法國一樣的想法吧,中國俗語: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偷生,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大丈夫能屈能伸⋯等。所謂的對與錯,都是成王敗寇決定,生命才是人類最基本權利。
-
11 # 吳芸琦
西方國家認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既然政治上目標已經達不到,戰爭也就應該就停止了,投降是停止戰爭最有效的方法。西方國家發動戰爭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國家政治的利益,這跟中國近代所遇到的戰爭不一樣,中國是為了領土主權而戰的,反抗外來侵略而戰的,當然不能投降!投降了國家也就不存在了,人民都成了亡國奴。義大利投降,現在仍然是義大利,法國投降,現在仍然是法國,投降對它們來說,只是失去了當時國家政治利益。
回覆列表
他們就是那麼想的啊!事實上法國、義大利在近代史上就是這麼做的。
打過最好,打不過就慫,勝者王侯敗者寇,就沒有啥寧死不屈的(國家層面),因為翻開地圖你就會明白這兩國國土面積沒有任何縱深可言——說白了就是你打不過連騰挪/轉移/逃路的地兒都沒有!與其讓整個國家民眾都跟著其陪葬嗎還不如投降。反觀這樣國家層面寧死不屈打無可打的——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軍國主義日本都是,結果提問的你看看紀錄片就啥都清楚了啊!
如果你在那個年代,嘿嘿,還真的不好說。所以提問的你要多多學習的啊,這時間段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義務制九年的基礎上完成高考上一本,而不是這樣整天腦子裡想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