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午瞎侃

    白登之圍時,漢軍主力已經集結了。

    相當於最裡面是劉邦,外圈是冒頓,然後再外面是漢軍。雙方都是投鼠忌器。

    如果很輕易就能拿下劉邦,冒頓能憑老婆的幾句話就放了劉邦?

    真的完全開打,劉邦估計涼了,冒頓也好不了,還不如拿了錢財離開。

    都不是傻子,一說就說開了。

    當然,如果劉邦真的涼了,漢朝也完蛋不了,還有個呂后呢,事實上劉邦死後也是她專政。最多會有一兩個割據政權沒辦法收拾。

  • 2 # 斧以斯之

    白登之圍解圍是必然的結果。遊牧民族南下本來就是來搶劫的,有了錢為什麼不走人?人的本性是投鼠忌器,更何況圍住的是漢王朝最精銳的百戰餘勇,一定要逼到他們拼命嗎?而且漢朝的主力軍隊馬上就要趕到,賣個面子是最明智的選擇。

    所謂的白登之圍只是劉邦又經歷了一次危險而已,和他在楚漢之爭中的危險經歷來比其實遠遠算不了什麼。

  • 3 # 崛起的Chinese

    冒頓就是為了錢財,不會和劉邦硬拼,劉邦帶的那批都是老兵,真要分生死的話劉邦完了,冒頓估計也涼了,何況外邊還有軍隊冒頓圍了,真要打的話沒準就是中央開花戰術,但是我估計花

  • 4 # 棲梧鷹

    那個年代,雖然在我們記憶中,絕對的核心永遠是“主公”,比如劉邦、劉備、曹操,或者其他,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這個“核心”大部分情況下只是“精神象徵”,真正決定帝國走向的,是掌握著朝堂真正權利計程車族大家,帝國的方方面面,事無鉅細,都在這一群人的手裡,哪怕丞相,都不一定能在關鍵事情上做決定。所以,白登之圍,勝與敗,其實無關緊要,尤其是白登之圍的漢軍,其實是劉邦的嫡系,說不定失敗了還更有利於這些帝國真正的掌舵者更好的控制王朝。至於皇帝?劉邦的兒子多著呢……土木堡之變,整個明朝的精銳傷亡殆盡,但是北京守衛戰不也贏了?明朝繼續存在了兩百多年。

  • 5 # 江湖小曉生

    當漢高帝劉邦滅了項羽,建立了大一統的漢朝時,其實北方的草原民族匈奴,也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完成了大一統。

    冒頓單于也是一個狠角色,他把自己的老爹頭曼單于給宰了以後,自立為單于。緊接著,他先後出兵東胡、月氏、樓煩等部落,完成了匈奴的大一統工作。

    這就是歷史的宿命,讓兩個強大的王朝,同時建立了起來。這個時候匈奴和漢朝之間,已經成為了面對面的對手,自然是要打上一仗的。

    一、白登之圍,的確差點讓劉邦送命。1、戰爭起因。

    冒頓單于是個有很大野心的人,他一統匈奴以後,意識到南方更加適合生活。因此他便開始涉足漢朝的地盤。

    當年秦朝蒙恬帶兵攻佔的匈奴地盤,都被冒頓單于給重新奪走了。匈奴大軍的兵鋒直指漢朝邊境,剛剛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當然不高興。既然不高興了,那就打一架唄!

    當時漢朝內部也有紛爭,劉邦分封諸侯王,把韓王信分封在邊境地區。韓王信這傢伙根本就沒什麼本事,在邊境被冒頓單于打得哭爹喊娘,不得不選擇與匈奴求和。

    求和的訊息被劉邦的之後,劉邦懷疑韓王信有通敵的嫌疑,結果韓王信得知劉邦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後,果斷帶兵背叛了劉邦,投降了匈奴,而且還帶著匈奴人南下打下了漢朝的太原。

    2、被圍白登山。

    劉邦勃然大怒,帶著大軍親征,打算將匈奴人趕出去。漢軍聲勢浩大,首戰告捷,一舉拿下了太原城,趕走了韓王信。此後又再接再厲,在晉陽、呂梁、樓煩等地擊敗了匈奴大軍。

    按照這個趨勢打下去,冒頓單于沒多久就要捲鋪蓋回家放羊了。可是這個時候劉邦麻痺大意了。他覺得匈奴人沒什麼可怕的,自己的漢軍才是勢不可擋的。

    為此劉邦在得知匈奴人只剩下殘兵敗將以後,果斷帶領少量騎兵追擊匈奴人。可是起兵走得太快了,後面大部隊根本就跟不上。

    其實這就是冒頓單于的計謀,他們早就在白登山這裡設下埋伏。劉邦的騎兵到達白登山以後,冒頓單于的40萬大軍,立刻將白登山團團圍住。

    劉邦懵了,原來中了人家的圈套。幾次突圍都沒辦法成功以後,劉邦只好選擇固守。七天七夜之內,匈奴發動了多次進攻,都被劉邦的人馬給擊退了,但是留給漢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劉邦他們沒有攜帶多少糧草,早晚要餓死在這裡。

    3、果真是靠單于的老婆脫險?

    史書裡對這一段的記載比較有趣,說劉邦的謀士陳平發現,冒頓單于很喜歡新娶的妻子,所以就派人給這位單于夫人送了不少財寶,讓她勸冒頓單于退兵。

    結果這件事還真的這麼辦好了。冒頓單于居然聽了媳婦兒的話,把40萬大軍給撤走了。這可真是破天荒的大事情。

    不管怎麼說,劉邦因此而撿回了一條小命。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便籤訂了停戰協議。即使後來匈奴屢次違反條約南下侵略,劉邦也沒有北伐的想法了,不打了,慫了慫了,在家吃香的喝辣的不香嗎?

    二、冒頓單于為何要放了劉邦?

    冒頓單于好歹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這樣的明主怎麼可能輕易就聽從一個女人的建議,從而把自己最大的對手給放走呢?我認為事情遠沒有史料記載中那麼簡單。

    當時劉邦是帶著20萬大軍北伐的,其中劉邦到底帶了多少騎兵追擊匈奴,這是一個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數量不會少,否則擋不住匈奴人7天7夜的攻擊。所以我認為事情有這麼幾個變故,迫使冒頓單于撤軍。

    1、援兵來了。

    當時劉邦追擊匈奴到了白登山,結果在這裡被人家圍困。我認為他們的援軍不會距離太遠,可能沒多久就要趕來了。

    尤其是在得知劉邦被圍困的訊息以後,漢軍更是馬不停蹄地趕來,至少騎兵兵團肯定是走在最前面的。在7天之內趕到白登山,問題不大。

    劉邦也不是傻白甜,從大本營出來,帶著不多的騎兵追擊到白登山,距離大本營肯定不會太遠,太遠了那就是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

    因此我認為,當時劉邦的援軍已經趕到了,而此前匈奴人屢戰屢敗,有些害怕漢軍,所以才會狗急跳牆打算拿下劉邦,結果反而等來了大部隊。不撤退的話,極有可能出現,劉邦和外面的援軍裡應外合的局面,到時候匈奴人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2、匈奴人擅長的是運動戰。

    很顯然圍困白登山,這是一場山地戰。騎兵靈活機動的優勢蕩然無存。如果他們有優勢的話,完全可以守株待兔,設下埋伏等著援軍前來。

    可他們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急切地攻打白登山,為啥?因為冒頓單于明白,這個時候如果跟漢軍交手,他們沒有勝算。

    匈奴軍隊以騎兵為主,主張的是運動戰。現在要跟人家以步兵為主的漢軍來一場山地戰,他們自然是划不來。因此打不下白登山,再加上援軍來了,冒頓單于只好選擇撤軍。

    3、韓王信的部下失去了聯絡。

    韓王信本來和匈奴聯合在一起的,當時他的部下和冒頓單于已經商量好了會師的時間和地點。可到了時間以後,韓王信的人馬並沒有前來。

    這不得不讓冒頓單于心裡憂慮,畢竟人家是漢朝的人,隨時都可以再次回到漢朝。韓王信的部下們會不會已經投靠了漢朝,正在給自己挖坑呢?這是冒頓單于最擔心的事情。

    既然韓王信的人馬有反叛的嫌疑,那麼冒頓單于就不能夠冒險繼續堅守了。早點撤離是最合適的事情,畢竟白登山也打不下來了。

    總結:白登山即使被攻破,大漢朝依舊能夠延續。

    漢朝不是沒有根基的,當時除了劉邦以外,還有太子劉盈負責監國,還有呂后在背後操控著一切,所以大漢朝的整體框架不會垮塌。

    不過白登山被攻破的話,那麼劉邦的小命可能就沒了。到時候冒頓單于拿著開國之君來威脅漢朝,這的確也比較諷刺,所以我認為劉邦會選擇自殺,保全漢朝的顏面。這樣一來,漢匈之戰,將會提前70年開打。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

  • 6 # 旭日東昇初

    白登之圍是漢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直接影響了漢朝初年對匈奴的政策,同時對於後世王朝處理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白登之圍幸好被陳平的計策巧妙的化解,劉邦才得以釋放。假設白登之圍不解的話,漢朝會怎麼樣?

    有的人認為天下會重新回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的狀態,有的人認為天下不會動亂,上述兩個觀點,我都不贊成。我更認為戰亂很有可能會爆發,但是終究會被漢朝戡亂平定,漢王朝會繼續維護他的統治。

    下面我們有理有據的分析一下當時的客觀形勢:

    假設白登之圍未解,那麼劉邦和當時在一起隨行的主要謀士陳平、婁敬,將領有樊噲、夏侯嬰、周勃等就會被扣押下來。

    當時的高層勢力分為兩大派:一派是朝廷大臣派;另一外就是諸侯王派,當時諸侯王基本上都是異性王,同姓王只有兩個,一個是劉邦的大兒子齊王劉肥,另一個就是劉邦的小弟弟劉交,剩下的就是劉邦封的七大諸侯王。

    這兩派中,朝廷大臣派基本上都是支援劉邦的,基本上沒有謀反的可能。具備謀反實力的就是當時的七大異性諸侯王。

    我們再來看看七大異性諸侯王當時的情況:

    韓信當時已經貶為淮陰侯,被軟禁在都城長安的家中;

    梁王彭越是個老實人,此人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會有;

    淮南王英布是造反的因素之一;

    趙王張耳當時已經去世,其兒子張敖繼位,因為他父親和劉邦是故交,他還是劉邦的女婿,所以說不會反;

    燕王臧荼因為謀反已經被劉邦平定殺掉;

    長沙王吳芮和張良是好朋友,造反的可能性也很小,但也會有;

    韓王信當時已經叛變,而且這次討伐匈奴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韓王信。放在朝廷方面,有兩大棘手問題:

    第一:白登之圍劉邦被困後,朝廷肯定要想方設法救劉邦。假設經過一段時間發現成效不大、救不回來後,我想以蕭何為代表的朝臣派和以呂后為代表的外戚派一定會立太子劉盈為皇帝,但是此時他只有只有十歲,不掌握實權。由於此時是緊急狀態,必將是呂后掌權,重臣輔助,營造團結緊張的氣氛。

    第二:就是對韓信的處理。這是當時最棘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後果嚴重,危害很大。韓信當時正是被降為淮陰侯的第二年,在京城的家中深居簡出。我相信此時呂后一般不會對他下手的。本來智取韓信已經足以引起其他異性諸侯王的猜忌了,此時如果再對韓信下手,一定會引起其他異性諸侯王的強烈反彈,甚至成為他們造反的藉口,此時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儘管朝廷對韓信的處理小心翼翼,但是我相信關外諸侯王,很有可能會造反,有以下幾大理由:

    第一:在劉邦智取韓信之前,韓信有沒有謀反之心?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被囚禁在京城後,韓信此時的心情是:“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他可以說一直在找機會謀反,特別是後來和陳豨的秘密談話中更看得出來。

    第二:當時的皇帝制度剛確立不久,包括異性諸侯王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一個至高無上的職業,每個人都有這個想法,我想他們中的異心分子一定會蠢蠢欲動,趁著這麼好的時機謀反稱帝。

    第三:幾個異性諸侯王的封地,都是位於東部地區,其土地肥沃,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而且有自己的軍隊,具備造反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上述幾點是異性諸侯王的造反因素,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漢朝朝廷面臨的困境:

    第一:在白登之圍中,劉邦帶去了32萬大軍,這32萬大軍可以說是朝廷的精銳之師。由於皇帝和諸將被圍,失去統一指揮,必然會導致軍心渙散,如一盤散沙,其被匈奴精銳部隊圍殲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當時隨行的主要謀士是陳平、婁敬,將領有樊噲、夏侯嬰、周勃等。那麼在朝中沒有出行的主要大臣有蕭何、曹參、張良等,主要將領只剩下灌嬰,此外還有一部分三線將領,可以說主要將領不足。

    從正面反面綜合分析,鑑於當時的危險局勢和朝廷薄弱的軍事實力,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下,很有可能有諸侯王率先出來造反。前面我們分析過,最有可能造反的就是淮南王英布,因為韓信的下場對他刺激一定很大,他肯定會聯合其他人一起謀反,上面我們分析過,有謀反動機梁王彭越算一個,長沙王吳芮謀反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即使三人聯合,無論其綜合實力還是謀慮來說,比起中央政府來說還是略遜一籌的。我相信其戰爭過程正如後來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一樣,英布、彭越和吳芮最終會平定。其理由如下:

    第一:屆時漢朝軍隊的將領很有可能是灌嬰和曹參,灌嬰在西邊統率一支部隊,出兵征討;曹參當時是齊國的相國,他會是東邊部隊的將領,他們二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有能力有實力率領其他三線將領平定戰亂。

    第二:朝廷一定會重兵把守函谷關,這是一道很重要的關隘,只要函谷關不丟,西漢就不會滅亡。

    第三:英布、彭越和吳芮起兵後,有沒有像秦末一樣,會形成很多股起義軍,我想這個可能性很小,秦末百姓紛紛造反,是因為“天下苦秦久矣”,而此時經歷過長期戰亂的天下百姓都希望社會安定,不希望再發生大規模戰爭。這從後來的英布造反中也可以看出來,已經很少有百姓響應了。

    第四:從後來英布的叛亂中可以看到,英布的戰略眼光是很差的,況且可以說英布很有可能是孤軍奮戰,直至失敗。

    第五:中央政府是團結的,當時西漢朝廷一定會形成一股合力。當時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已經形成,他們很希望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同仇敵愾的去平定戰亂。

    我們還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北方的冒頓單于會不會南下參與此時的中原戰亂,我想是不會的,有兩點原因:

    首先:因為劉邦身邊的那些謀臣在匈奴陣營裡,就是牽制匈奴的一股重要力量。

    其次:冒頓單于的戰略眼光還沒有達到侵佔中原、建立政權的地步,他們的初衷也只是掠奪更多的財物。

    綜上所述,根據我的推斷,可能會天下大亂,但是終將會平定,對於劉邦等被俘的漢朝人員,最終也會被漢朝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的策略和壓力下被釋放回來。

  • 7 # 貓爺歷史觀

    我只能說有那種可能,至於可能性大小就有待商榷了。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山西大同地區叛亂,他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於是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其實剛開始進軍還是比較順利的。只是後來乘勝追擊的時候,到了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由於正值寒冬季節,碰上了大雪天氣。說實話,真是有點天公不作美的意思了。

    劉邦當時有點急功近利,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說輕敵冒進,結果中了匈奴的誘兵之計,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被圍困了七天七夜。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賄賂閼氏(冒頓單于妻子)這才最終脫險。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始末。

    如果白登之圍劉邦失敗了未能脫險,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兩漢了。不過這種可能性相對小一些,為什麼呢?因為劉邦雖然是西漢的建立者,但卻是在蕭何等功臣的支援下建立的。所以即便是劉邦戰死,剛建立的漢朝也不大可能瞬間滅亡。因為蕭何等一大批功臣,都是忠於劉邦的。

    如果白登之圍失敗,我想蕭何等應該會為劉邦報仇,並且扶立其嫡長子繼位。畢竟劉邦的正妻呂后也不是一般的婦道人家,劉邦當時也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長子劉肥應該也已成年,嫡長子劉盈已經十歲。在繼承上,劉邦並非後繼無人。

    雖然白登之圍時,漢朝才剛剛建立不足三年,但大批功臣是忠於劉氏的。不過也有個別不忠於劉氏的,像韓信、彭越等,後來因為有謀反跡象被殺的功臣。如果劉邦死於白登之圍,或許這幾位會顛覆漢朝。

    當初韓信之所以死心塌地跟隨劉邦,我覺得完全是實力的問題,並非韓信有多麼忠誠。一旦劉邦死了,我想這位將兵多多益善的元帥可能會謀反。如果這幾位謀反了,那麼漢朝是很有可能滅亡的。

    當然了,這只是根據史料的猜測,畢竟白登之圍劉邦順利逃脫。爾後採取以和為貴,不再單靠武力去解決和匈奴的爭端。為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創造了條件,為西漢政局的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8 #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如果白登之圍失敗了,劉邦等帝國核心被殺了,漢朝這個新成立的組織會不會亡不一定,但是,匈奴肯定不敢:、不會、也做不到全面進攻佔領華夏!

    雙方差距甚大!

    那個時代的華夏軍民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能幹出殺死劉邦這種蠢事的單于,指揮統戰能力也高不到那去!

    再說了,直到宋朝,遊牧民族對中原都是搶劫掠奪為主,沒有佔領統治的想法和能力。

    若新興的漢朝崩潰,必然會混戰一番決出一個新的華夏帝國,沒有匈奴什麼事。

  • 9 # 蕭欽鈞

    只要劉邦死在白登,誰來打陳稀英布?誰會幫呂雉誘殺韓信彭越?只要劉邦死了,光這四個英雄豪傑誰是呂雉能搞定的?只不過殺了劉邦,冒頓得不到好處。不如兩人勾結,劉邦出錢,冒頓出人,一起打草原霸主月氏。這是個長期協議,足夠堅持到兩人都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西方油畫裡面的人物都偏豐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