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麻壇聖手談股市
-
2 # 水牛哥說理財
股神巴菲特經常在公開場合建議普通投資者,購買指數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指數是一個選股規則,按照某一個規則挑選出一覽子股票,並反應一覽子股票的平均價格。比如,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市值前300的股票,組成一個指數。
指數基金具有長生不老的特點,與國家同進退。比如滬深300指數,它成立於2004年,到現在已有15多年了。相信未來會經歷更多的15年,再比如,香港恆生指數,成立於1964年,至今快56年之久了。
指數基金具有長期上漲的特點,比如成立於1964年的恆生指數基金,最初的指數點數是100點,到今天,2020年11月24號,恆生指數已上漲到26500多點,在55多年裡上漲200多倍,把恆生指數的股息分紅考慮在內,就是上漲了600多倍了,又有多少投資者能做到這樣的收益呢?
長期穩定的收益,在時間的加持下,複利的威力是相當的驚人的,投資要趁早。
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中國經濟的發展舉世矚目,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大關,今年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收官年,未來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科創板的推出,全面註冊制的實施,股票市場越來越成熟,為長牛。慢牛打下堅韌的基礎。
-
3 # 財經基本面
這個怎麼說那,對於相對有效的市場來說,投資指數基金是相對比較好,但是對於中國這種弱有效市場來說,投資能夠在大部分時間跑贏指數的主動型基金比較好。
市場相對有效也就是市場能夠充分反映資訊,美國證劵市場經過上百年的發展,證劵市場整體相對有效,嚴監管、市場投資者機構主導、價值投資理念、各種對沖工具等等。這些都造成在美國證劵市場大部分的基金很難跑贏指數,所以投資指數基金肯定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式。
但是在市場不成熟的A股市場,這種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由於A股監管相對寬鬆、懲罰機制不完善、普通投資者缺乏做空工具等等,造成A股市場很難達到有效。在非有效市場,市場上有主動性管理基金能夠獲取超過市場的收益,這也是造成很多明星基金經理能夠跑贏市場的主要原因。如果在相對有效市場,想要跑贏大盤指數是非常難的事情。
指數型基金是不是最優,要看所處的市場,如果在有效市場,指數基金是最好的投資方式。但如果是在中國這種發展不完善的市場,那麼或許有更好的選擇。
-
4 # 謙秋說
如果要嚴謹的說,那就是大盤指數基金,以及朝陽行業的指數基金,或者說是弱週期行業的只是基金,符合這些特點。弱週期行業大體上具有大消費概念,好比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的行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行業的增量是穩定的。
-
5 # 肥力本力
指數基金具有永生不死,永遠上漲的特點麼。我的答案是:指數基金有漲有跌。
第一點:為啥都喜歡叫人定投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在指數上漲的時候,也就是牛市的時候是非常好的投資產品,基本上很多基金是比不過指數基金的,這也是許多人對不懂行的人說你要是不會選擇基金就選擇指數基金的原因所在。
指數基金其實是個平均數,能抽過來做指數的股票都不差所以指數基金一般表現都還行。如果在牛市裡面你買一個指數基金那麼你就掙到了指數的漲幅,這個對於很多不懂瞎投資的人來說是很穩妥的。
而且指數基金即使有調整啥的也不會一下給你整個負10%,這個就比較安全。
第二點:指數基金有漲有跌
指數基金它也是高風險的投資,是肯定有漲有跌的,比如大盤指數從3000多到5000多的時候,指數基金那肯定是漲得啊,但是你要是5000多到了3000多,它就肯定跌了啊,這個是肯定的,世界上沒有光漲不跌的事情存在,你只能做波段,也就是在它漲得時候你握著,在它跌的時候你就沒有唄,都是這個掙錢的道理唄。
總結:指數基金也有漲有跌,只不過比其他的更直白些,其他的你看不懂買指數基金定投就比較好了。
-
6 # 甲先生侃財經
作為指數投資愛好者,我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前半部分,而後部分是錯的。
先說後半部分永遠上漲的特點:指數基金本質就是股票,只不過是一籃子股票而已,即管它再好,也無法保證永遠上漲,特別是在我們A股,如果都能永遠上漲,我們只要買指數基金就行。打個比方,寬基指數如上證50ETF,300ETF,500ETF,這些股票最終還是要跟隨大盤總趨勢走的,而我們A股多數情況屬於震盪市,甚至是熊市,而單邊牛市行情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長期定投指數基金一般來說都是假命題,當然不乏消費、醫藥ETF這些從長遠來說不錯,但少之又少,多數都是階段行情,然後就開始回落。
指數基金具有永生不死:指數基金編制是有特定指數公司編制,有其一套選取與淘汰的方法,多數情況都是以總市值來進行選取淘汰,而一般都是半年一次調整成分股,有的是一季度調整,故而能保持新陳代謝,永生不死,我們就以上證50ETF:
上證50指數的樣本股按照以下方法選擇:
一、選取上證 180 指數樣本股
二、對樣本空間內的股票按照最近一年總市值、成交金額進行綜合排名,選取排名前 50 位的股票組成樣本,但市場表現異常並經專家委員會認定不宜作為樣本的股票除外.
定期調整:上證50指數的樣本股每半年調整一次,樣本股調整實施時間分別是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指數基金是上班族投資的首選,多數定投都能實現慢慢變富,看好指數上漲就買入對應寬基指數,而如果看好行業,比如最近順週期很火,就可以買入有色、煤炭,鋼鐵ETF,就可以買入此行業前幾十只績優股,甚至是一網打盡,如證券ETF,銀行ETF,就是買入所有證券、銀行有關成分股。在美國,指數基金已然成為散戶的首選,而不遠的將來,也必將在中國流行,最後就是ETF賽道越來越完善,不僅可以投資國內,也可以投資國外,慢慢可以實現投資所有熱門的細分行業。
-
7 # 張開觀世界
回答:並不是真的
很多人推薦指數基金是因為巴菲特的推薦:定投指數基金能打敗大多數的專業投資者。
但這裡面有幾個前提:
1.在一個長期增長的經濟體裡面,巴菲特會推薦因為他在美國,而美國在最近1,200年的經濟一直在增長。如果是其它的國家可就難說了,當然現在的中國跟接近於美國。
2.足夠長的時間,如果你三年之內需要用到錢,這可就未必能賺錢了,比如現在很多的指數基金還沒有回到2015年的高位。再比如日本80年代經濟泡沫之後,他的股市恢復也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雖然長期看漲,但經過了一代人的時間,而普通人是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的。
3.巴菲特說的是美國股市,美國股市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普通人確實很難在裡面賺錢。而現在的A股還是以散戶為主的股市,目前來看主動性基金的收益率比很多的指數基金還是要高的。
結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直接照搬美國的經驗來到現在的中國,有國情的差別,也有發展階段的差別。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指數基金並不具有永生不死,永遠上漲的特點。
-
8 # 悅己Love
這句話應該也是哪位著名的美國投資家或者經濟學者說的話吧?這句話用在美國股市,那時非常正確的,而用於們的大A股,弄不死投資者都不算數的。
2007-2008年牛市滬深300指數接近5900點,而2014-2015年牛市最高點時滬深300指數接近5400點,現在是4900多點。十年的時間都沒有達到過2008年的高點,期間最低甚至1606點,如果買在高點,談何永遠向上?
下圖圖一和圖二是近十年滬深300指數,圖三是近5年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指100指數基金才叫永生不死,永遠向上。
每個理論都有自己的土壤,不要生搬硬套,如果理念錯了,投資的大方向容易出現問題。
再看看Wind 統計出來的資料,在A股,主動型基金各個時段的收益率都高於被動型基金。不要迷信國外名人的言論,切合我們的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指數型基金的收益率在國內不如主動型基金,不可辯駁的是指數型基金的風險低於主動型基金,特別是寬指基金,即使再怎麼下跌,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基金會漲起來,而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選到一個不靠譜的基金經理,人家都在漲,他可能在跌。
-
9 # 量化程哥說投資
指數基金具有永生不死,永遠上漲的特點,是真的嗎?
很顯然這句話是非常錯誤的,嚴重誤導投資者。股市裡面就沒有永遠上漲這回事!
就算最偉大的公司在股市週期裡面它也是要面臨回撥的風險,股市裡面永遠不變的就是是變化!這句話才是真理!
指數基金,只要有股市存在就有指數基金,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物件,透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所以說指數基金可以永生不死是對的,畢竟只要有指數存在就有基金公司圍繞指數來作出基金產品,無論行情如何,都是有基金在執行的,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週期不一樣,有些人願意給基金投個十年八年的,反正他們的錢也沒有用到,有些則是在高位申購或者買入的,進入調整了就懶得贖回了,畢竟贖回就面臨資產縮水,投基金虧損的困境。所以說有些投資者是被動的持有基金,有些是選擇週期不一樣而選擇主動持有基金,指數基金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指數同頻波動的,除非有些機構做了增強,就是在波動中透過換倉或者透過指數期貨對沖等等來提高盈利。
既然指數都不可能一直上漲,那從指數衍生出來的指數基金怎麼可能一直上漲呢,這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可能會發生的是它的波動會稍微比指數小。
現在指數增強基金比較火,有些指數增強基金居然能夠比指數增強20%,也就是說收益要比純指數基金收益年化高出20%,這個是非常不錯的業績,主要是這些基金利用了某些策略來增強。就算未來指數跌個20%,那它也相當於沒跌,但它仍然是處於波動中的,只是波動沒那麼大而已。
雖然指數基金是有波動,但是管理人出色的話確實也是能夠給到投資人不錯的回報,巴菲特就曾經建議投資者購買股票指數型基金然後好好努力工作。
綜上所述,並不存在永遠上漲特點指數基金,而是存在波動量化分析,挖掘牛股,讓利潤奔跑!
量化程哥宣告:所有以上內容為量化程哥編輯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依照此報告觀點進行投資產生的盈虧,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10 # 銀行研究僧
#理財大賽第三季#細究起來,沒有什麼投資品類是永生不死的,更沒有什麼投資品類是永遠上漲的。只是相比較而言,指數基金的壽命要長於大部分的投資品類,價格從長遠來看,也是長期上漲的。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該指數於2005年釋出,15年後的今天,由1000點上漲到了近5000點。這當中也不是平穩上漲的,而是跌跌蕩蕩。比如2008年,2012年,2018年都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在不斷的波動下,才來到了近5000的高峰。
這主要是由於指數基金本身的運作模式來決定的。
一、由基金的運作模式決定基金的基礎邏輯就是將基民的散錢聚集到一起,再由基金經理分散投資到他看好的資產當中去。在這個大邏輯裡,最核心,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將錢投到基金經理看好的資產中”。什麼是基金經理看好的資產,這個只有基金經理知道。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推動時代發展的企業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什麼資產好這個話題,可能每天的答案都不一樣。也就是說,基金的底層資產是經常發生變動的。
理論上來講,基金經理一定會投資到市面上相對較好,收益較高的資產中去,長期來看基金的淨值就應該是不斷上漲的。當然這是刨除基金經理沒有預料到市場風險等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前提下的效果。
這也就造成了基金的淨值是長期向上,而且不斷波動的。
二、由指數基金的運作模式決定指數基金自然帶有基金的性質,在選股方面也是會不斷變化的。相比普通基金來說,它唯一的不同就是要追隨指數。決定指數的成分股是會隨著公司的發展進行變化的。比如上證50指數是每半年就要進行一次調整,那麼在追隨指數的指數基金也要根據成分股的變化而變化。
不同的基金公司會有不同的指數基金,在選擇股票的時候也都是選擇一樣的股票,是不是就沒有差別了呢?也不是的,每個基金經理投資股票的權重、購買的時間點、倉位等等都可能會影響指數基金最後的走勢。評判一個指數基金好壞的標準就是看他們和對應跟蹤的指數在偏離度上的大小,越小越好。
既然指數基金選擇的都是相應指數的優質成分股,那理論上講指數就會一直向上,指數基金也會一直向上的。可是由於基金經理跟蹤水平的高低不同,也會有比不上指數的時候,波動也屬正常。
總結:指數基金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是相對長壽的,它的壽命是和大盤的壽命,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壽命是一致的。與此同時因為它選擇的股票都是相對優質的,能夠左右指數變動的股票,而且有優勝劣汰機制,在業績表現,股價表現上來說都相對不錯。因此指數基金是屬於相對長壽,價值波動向上的投資品。
回覆列表
就指數基金,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在2002年8月份,經同事介紹入市炒股,至今己經有18個年頭了,經歷了股市的起起落落,牛熊轉換幾番輪迴。炒股與基金同步進行。至今股票收益30%左右。而基金(購買的指數基金)則陸續達到70%左右,基金在震盪市中也會下跌,幅度不大,牛市中逐級什高,所以,基金也不是永生不死,永遠上漲。指數基金週期隨大勢而走,牛市漲,熊市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