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茶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實秋 ,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說到朱自清,我們所有中國孩子應該最有印象的就是寫父親的《背影》了吧,那時候必備的,所以一般孩子都應該印象特別深刻,尤其寫父親那微胖的背影,翻過柵欄去給作者“我”買橘子的那一段描寫,可真的是細緻入微,感人至深,對於這段描寫,少年的我也是一樣的被感動得不行,自然背起來也是高效又深刻的。

    經過了這麼些年的成長曆練,也不再是隻有這篇讓人懷念的,我們懷念的還有那個時候的生活,與如今繁華都市下面的人間煙火氣。

    比如《揚州的夏日》中,描寫的就是揚州的早茶,這樣寫道: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併交給茶館中人。

    還比如他的《荷塘月色》這不是那個組合合唱的那個荷塘月色啊,朱自清《荷塘月色》作於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鬥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後,卻從鬥爭的“十字街頭”,鑽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但是朱自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鬱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這篇散文透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複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 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

    還有一篇很經典的就是《春》了,“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該文創作時間大約在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遊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後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

    我個人真是和你喜歡他的散文的,他還有很多的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雖篇幅短小,構思更見匠心,朗朗上口,情感時而細膩,時而即激昂,或表意,或抒情,或指摘時弊,或感悟覺世,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充滿了詩意。

    可惜因為嚴重的胃穿孔,英年早逝,一代文豪就此隕落,希望大家也能多去讀讀他的散文詩,體會一下五四時期現代散文詩的發展高峰!

  • 2 # 雁來紅17

    說實話,只讀過朱老師的《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都喜歡,《荷塘月色》更入心脾,月光下,一個人的世界,眼隨波動,耳順蟬鳴,面拂荷香,心延暢想。昏暗的路燈,彎彎的小煤屑路,在大師筆下都生髮了柔情。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如果不是親臨其境,如果不是細心觀察,如果沒有文學底蘊,絕不會寫出這樣清新雋永的句子。

  • 3 # 冷月芳菲189

    感謝提問!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我讀的不很多,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給我的印象是一種極安靜細膩的美好,那是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感情體驗。尤其《荷塘月色》和《背影》兩篇是我記憶深刻的。那一輪《荷塘月色》使我看到了孤寂迷惘的苦悶靈魂對自由、寧靜和美好的嚮往,而他文字描寫的功力讓我仿若置身月夜荷塘之畔,欣賞這人間美景。而《背影》一文像一束溫暖的仁愛之光照進心靈最深的角落,讓我看到普天之下最平凡、深沉、真摯、溫暖的父子之愛。特別是父親翻越鐵道給他的孩子買橘子的畫面描寫讓我看的淚眼朦朧。因為每每讀到此,我就會不由自主想到我那早已去世的不善言辭的父親的背影,他也曾冒著大暴雨趟著積水只為給住校在讀的我送一瓶他清洗乾淨並用白砂糖醃好的草莓。而今,那個被雨水淋溼的身影還在心裡,可我已經永遠失去了他。感謝朱自清先生的文字,讓我從字裡行間得到的一種文化的享受,還有靈魂最珍貴的情感回味!朱自清先生,生日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腎虧虛會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