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丅JW聞新
-
2 # 佔軍
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借月思鄉,題現了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至今現代社會仍然別有一凡寓意。
-
3 # 禪緣85230
月掛中秋夜色寒,清光如水影團々詩人雅興尋佳句,孤客添愁不忍觀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玉盤良宵何用燃銀燭,輝煌如晝映畫欄又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璧玉盤淡々梅花香欲染,絲々垂柳露初幹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夢醒西樓人跡絕,清暉猶可隔簾看又皓魄欲掩料應難,影自娟々魂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松花江畔秋聞笛,燕子樓頭夜倚欄欲上靈霄詢玉帝,緣何不使永團圓
-
4 # 雕塑者1983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玩初月
唐代:駱賓王
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舟中望月
南北朝:朱超
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
唯餘故樓月,遠近必隨人。
入風先繞暈,排霧急移輪。
若教長似扇,堪拂豔歌塵。
雨後望月
唐代: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月圓
唐代: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
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5 # 標緻假似道
《五律▪憶嫩江中秋月》趙達明
飄零身自遠,錦鯉與誰通。
草過秋分敗,楓接霜降紅。
孤燈挑殘影,陣雁叫長空。
借問寒宮月,今昔路幾重。
-
6 # 老山楂AHJZ
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把人對大自然的依存、依賴、想像、嚮往以及無奈等等全寄託詞中。它不是此情、此景而單一的情愫,人人讀,人人都能從中感到自己內心的同感共鳴。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它不是簡單的對人的一種祝福,而更多的則是一種對人的本份和天性的期待與嚮往。因為自古以來,我們對人的最高評價是:“與日月同輝,與天地長存”!
萬一“人”不能“長久”也得小心著點,因為地球上處處可見的“月亮”時時都瞅著呢!
-
7 # 瑰谷清風
744年某夜,李白與幾酒友聚餐。
觥籌交錯中,有人說:“今夜好酒好月,咱們共聚一堂,酒已足意未盡,不妨來首詩助樂?”
李白酒興正濃,酒杯在桌上重重一頓:“對啊!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不過,以何為題?”
故人賈淳接道:“就以月為題,問它生於何年,去向何方?夜夜獨行,可曾寂寞?”
“好,我就問問她!”李白起身走向窗前,望向皎潔的月亮,吟道: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我覺得最讓人難以忘懷。
此詩雖然是應別人的要求而作,但詩人以灑脫的個性、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深刻的人生經歷,寫出了月亮的常態與特性。
月亮“宵從海上來,曉向雲間沒”、“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這是月亮的常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月亮的特性。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月亮是永恆的,但也是孤寂的。
月亮如思念,你攀她不得,卻也舍她不了。無論你旅行多遠,她總與你隨行,不管是今人還是古人,遊子還是詩人。
月亮又如當今的網路伺服器,在雲端連著地上的每一個人,好似可以傳遞人間的相思。
這也就是月亮的魅力所在,是古人熱衷於望月懷遠的真正原因。
李白作為一個少年時就辭親遠遊、常年在外的詩人,自是對月有著特殊的感情。
他從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到後來的問月、與月為伴同月共舞……月亮成了謫仙人的“紅粉知己”。
也正因為李白常年與月為伴,熟知月的品性,也就不再為月所困。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別自作多情了,她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絕不會特別眷顧你。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那麼,就讓我吟詩飲酒時,把月光連同思念與孤寂一起喝了吧!
另問:為何懷月者眾,而寫日者少呢?網友們不妨談談這是什麼原因。
回覆列表
答:古人懷月確有許多詩詞讓人難以忘懷,如宋代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為突出。首先,整篇詞浩然大氣。詩人將滿腔熱情傾注詞中,一些詞語成為傳承名句。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旦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其次,情懷豪邁。一首詞,成為千古絕唱,是作者真摯感情的表白,以寫月亮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氣勢宏大,豪情滿懷。如:“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如果你是文學愛好者,聽聽文化大家餘秋雨先生講解的“中國文化”宋代——蘇東坡一課,會更加深刻理解。
三,內容豐富意義深刻。明月是常出現的,而作者專借中秋時節來抒情,則反映了宋代“戰亂四起”,仍然顯示了生態文化的民眾生活,借月喻人世,以已情揮灑社會達到爐火燉金地步,無人比擬,世人齊贊,千古難尋,永世流傳!頌揚“旦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生活。我們現在每每中秋,自然誦頌,倍感親切!
蘇軾是宋代偉大文學家,詩、詞都十分出色,傳承千載,經久不衰!“明月幾時有”更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