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陸國家為啥很少君主立憲了呢?有什麼必然性嗎?
5
回覆列表
  • 1 # 海上的日子

    這個世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還是不少的,並不都是島國。

    類似荷蘭、比利時、泰國都保留了王室,從其本質上來講也屬於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所以這種政治體制並非島國獨有。

    君主立憲制的一大優點,就是設立國家和民族的最高禮儀規範,這個點可能比較難以理解,我這裡多說幾句。比如日本和英國,王室的禮儀就是大和民族和不列顛民族的最高禮儀,然後逐漸向下延伸。無論在外交上,還是在國內的慶典儀式上,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流上,大家都遵從這種規範。反觀我們漢民族,若問起我們的最高禮儀規範,恐怕是比較尷尬的。常見的握手、鞠躬都不是漢民族原有的東西,而比較常見的施禮,無論國人還是外人真正理解的又很少,這讓我們自詡的“禮儀之邦”有點名副其實。

    日本天皇

    君主立憲制的另外一大優點,是產生民族認同感,從而使國家安定團結。日本的菊花王朝存在了幾千年時間,大和民族形成了單一化的宗教傳統和信仰模式,這種情況可以減少內部爭端,根本不會有民族分裂的可能。英國民眾在信仰上雖然有新舊教之分,但是這個是一種宗教的兩個派別而已,是可以共存的。而現實中,英國皇室是教會的保護者,教會給予皇室正統性,兩者不會有相互傾軋、你死我活的情況。這一切也都是為了相互間的共存和共贏!

    天皇和女王

    我們國家沒有走上君主立憲制的道路,跟我們國家的當時的國情和歷史情況有關係,其中清王朝是一個少數民族王朝和清王朝中後期的極度腐敗,這兩點造成清王朝得不到國民的大多數認可,即便袁世凱曾承諾保留王室,但是一旦袁世凱倒臺,原來的一切還是無法完整保留的!

  • 2 # 靜夜史

    因為它們是島國。

    在“地理決定論”的大背景下,英國和日本的島國區位也是兩國最終能成功延續君主立憲的根本原因。

    從世界地圖上看,英國和日本有著高度相似的區位,都是距離大陸並不遙遠的島國,這也註定了英國和日本在很多方面高度雷同。這些雷同包括:

    緯度相近;

    面積都不大;

    而島國的首要自然環境,就是四面臨海,這帶來至少三個優勢:

    一是出海方便,港口眾多,便於進行海外掠奪;

    二是相對安全,不易受到外部勢力的侵略。

    雖然歷史上羅馬帝國曾征服英倫三島南部,改變了英倫三島的人種,但這樣的征服事件在歷史上鳳毛麟角,而日本除了13世紀的蒙古入侵,古代歷史上也不曾受到外來勢力的侵襲。

    這樣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使得英國和日本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國際環境,這對於集權的渴求程度遠低於大陸國家。

    以我國為例,從古至今,我國一直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再加上中原王朝國土廣闊的因素,註定了我們只能進行高度集權,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國家機器,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更多資源,對地方叛亂勢力和外部侵略進行迅速和猛烈的打擊。

    而英國和日本本身面積較小,又基本沒有外來勢力威脅,所以它們天生有相比於大陸更“民主”的社會環境,事實上古代的英國和日本內部始終都較為鬆散,英國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同化蘇格蘭。

    而鬆散的狀態也使得各部分之間缺乏征服甚至吃掉對方的能力,所以在以一個整體出現時,他們就只能各自進行妥協,這是君主立憲制的群眾基礎。

    而相對民主的環境,必然也更容易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產生不同於大陸的先進文明,再借助四面出海的便利條件,它們往往能夠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快人一步。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英國引領了殖民擴張以及工業革命後,日本也在亞洲地區先聲奪人,甚至一躍成為列強的一份子。

    當然,雖然日本和英國高度相似,但因為面對的大陸國家不同,所以日本的集權程度一度高於英國,尤其是明治維新後,雖然日本宣稱君主立憲,但天皇依然有著巨大權力,這是受我國影響的結果,長期以來的潛移默化也讓日本有了集權的基因,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在列強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

    而日本之所以回到類似於英國這樣的虛君狀態,根本原因不在於我們的改變,而在於美國對日本的改造。二戰後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將裕仁天皇拉下神壇,從此日本天皇“大權旁落”。

    所以,英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成功絕非偶然。

    參考文獻:

    《地理與世界霸權》詹姆斯·費爾格里夫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海中巖haha

    大陸國家君主立憲制多的很啊,歐洲很多小國都是有國王的,沒有國王的除了俄國是自己打倒了國王外,都是被外國消滅的。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是德國打倒的,以後建立第三共和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是協約國打倒的成了共和國。南斯拉夫王國是納粹德國打倒的後來成立共和國。羅馬尼亞是蘇軍打倒成立共和國。到1912年為止共和制並不是主流,君主立憲制才是國際主流方式,這是袁世凱稱帝的國際基礎,帝制在1912年時還是國際接軌的,共和制只是少數國家的特色,經歷了兩次大戰才消滅了很多帝國,共和制才能為主流。

    英國能保持君主立憲制是因為沒有亡過國,可以保持下去。日本能保持君主立憲制是因為投降時提出的唯一條件就是保留天皇,其餘一切都隨美軍了,美軍為了減少傷亡同意了這個要求。這兩個國家保持君主立憲制和島國沒什麼關係。假如1941年德國能佔領英國估計英國的君主制也就保不住了。

    歐洲大陸多數國家現在還是保留國王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國王還是英女王。能保持國王制度的國家要麼是二戰中的中立國,要麼是加入盟軍雖然亡了國,後來又能被英國軍隊把國王送回來要求本國人同意他繼續當國王的,英國當時也想把南斯拉夫國王送回去,鐵托堅決不同意,自己當了總統,英軍沒能在南斯拉夫上岸,無法武力幫助他復位,象荷蘭國王就是英軍給送回去就行了。

    能不能維持國王,小國主要由外國決定,象英國為了保持法國的國王制度發動了十次反法同盟才把路易十八送回去當國王,英國最早砍了國王的頭,最後還是迫於國際壓力恢復了國王制度,到1815年整個歐洲都恢復了國王了,還組建了神聖同盟,宣佈國王制度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直到1871年法國的拿破崙三世被德國消滅成為共和國,歐洲共和國都是吃不開的。美國因為從來沒有過國王,所以沒有這個問題,是獨立發展沒有國王的,隨著美國國力增強,大家也就認同了沒有國王可能可以過得更好。

    大國向中國、俄羅斯大國這種不能接受國王就由本國來決定,外國決定不了。實際上自主決定成為共和國的也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都是大陸國家,最重要的是非常大,不管強弱可以不受外國影響。

  • 4 # 超然視野

    在現代國家體系中,有很多國家還保留國王頭銜,但這些職位只是作為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徵之外,再也沒有多大的實權(中東及非洲部分國王制的國家除外)。還有一些國家是總理制,有所謂的總統或者國王,但並沒有什麼實權。而具有這種特徵的國家莫過於英國和日本,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國家可以堅持君主立憲制呢?

    自法國大革命開始,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國家,逐漸的開始進行權利變革,在法國大革命以前,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是國王直接統治全國,而在法國大革命以後,很多國家的政治制度開始進行改變。

    其中英國和日本是兩個保留國王或者天皇的最顯著的代表,為什麼呢?英國的王室在英國近現代歷史上,從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逐漸發展成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大洲的日不落帝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代英國的發展過程中,王權與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議會一直處於權利博弈之中,不過最終議會的實力迫使王權做出讓步,形成了現在的君主立憲制度。可以認為英國並非徹底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

    日本比較特殊,日本曾經和大清帝國一樣,處於封關閉守的態勢,但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轟擊下,滋生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導思想,而在日本天皇存在的過去的歷史中,天皇不過是根本就沒有實權的傀儡,但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日本的天皇卻成了整個國家最積極的代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天皇在日本民眾和國家權利結構中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強。

    這兩個國家共同特點是,君主在近現代國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這是為什麼他們還保留君主頭銜的根本原因。在近現代歷史上有一些君主也曾為國家的發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最終未能享受君主立憲制的待遇,而被徹底推翻。比較典型的是德國和俄羅斯。德國和俄羅斯的皇帝垮塌時間比較接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導致國家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而最終被束之高閣。希特勒上臺後,德意志帝國的末代皇帝當時還在世,甚至還想借助希特勒的力量,從新當上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奈何當時的希特勒正是意氣風發,壓根就沒有搭理。而沙俄帝國的皇帝處境就比較悲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沙俄國內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沙皇以及沙皇全家,都被革命者全部處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婆年輕時不給兒媳帶孩子總說吃他們了!他們老了你會怎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