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杆與風

    這些建議只是讓新手瞭解編譯、連結的概念和具體操作過程,沒有這些概念直接面對複雜的IDE操作介面會很懵。如果已經充分了解編譯連結概念,直接用IDE更方便,特別是需要編輯語法提示、除錯程式碼等工作,用命令列讓你分分鐘崩潰。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如果工作環境不允許使用IDE的話,學會這些照樣可以用命令列解決,畢竟解決問題才是目的

  • 2 # 壓力很大同志

    先熟悉編譯器的使用了再上ide比較好。不熟悉編譯器的話,ide的編譯引數都不知道怎麼配。凡是還是先了解原理再說應用才是正途,一來就上ide那就是劍宗光練劍不練氣基礎不穩。

  • 3 # 浪花見岸

    2001年左右就有這個說法了,新手用記事本程式設計。

    當時流行MFC,介面程式碼是用圖形化工具拖動出來的,如果用記事本寫程式,需要了解MFC的原理。

    感覺沒必要,IDE有語法顏色、程式碼完成、程式碼格式化、錯誤提示,這些可能對新手很友好。至於原理,可以單獨瞭解。即使在IDE裡,也可以手寫自動化生成的程式碼。

  • 4 # 枝枝葉葉

    linux 下 先用 command line 和 makefile 或script 是對的,大多數開源專案 也是 這樣組織的,windows 下,不熟悉,不知道

  • 5 # 羅斯福亞丁

    不要對IDE產生依賴,否則離開了就完全沒法工作了。記住,IDE只是工具,有固然很好,沒有也不要手足無措!道理很簡單,就如同你長時間在電腦上閱讀和打字,突然要你拿筆寫信,你一定懵逼,因為好多字你認識卻完全不會寫了,這是不對的!在IDE下搞久了,習慣搞壞了,再想回頭就晚了!

  • 6 # 三哥聊聊創業

    洽洽相反,我建議,新人一定要先用整合開發環境,像idea之類的,這樣就能把時間專注在開發業務上,專注在程式思路上,,試想一下,用編輯器的話,出了bug,當你除錯了小一天,最後發現是某處小了一個標點符號,或字母小寫了,這一天流費了,這樣的錯誤毫無意義,而整合開發環境都可以解決,不犯低階錯誤,,當你敲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對了些所謂大神,你看他們,也不會用編輯器,,試想一下,一個大工程,程式碼上百萬行,幾十個模組,n多外掛和依賴,用編輯器,你在開玩笑嗎,,用編輯器,就好像在說,用大刀打仗一樣,老闆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你用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規定的時間交結果,

  • 7 # 微笑的小板牙

    只是思維固化罷了,除了浪費時間毫無用處,就像人類有了手機通訊錄不用,非要去把幾百個聯絡人記住,有了現代化農業技術非要去拿鋤頭等原始去種地一樣,重要的是思維而不是工具。

  • 8 # TonyDeng

    這種所謂的老程式設計師基本上是微軟黑和Linux信徒。其實對新手來說,恰恰最需要的是快速入門並從程式設計實踐中尋找成功感以支撐其繼續學下去,IDE是最友好的環境,應該先從這裡開始,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有了解更基礎操作的需求和動力、能力,但絕對不是在剛剛學習入門的時候去弄這些。在dos時代,程式設計師發展最快的時候是turbo系列IDE問世的時候。

  • 9 # 象騎士

    程式設計是手藝,手藝人要學會正確使用工具。

    木匠水泥工覺得不用工具,徒手幹活才是真本事。他們懂得利用最新的工具來幫助自己幹活,不信你仔細觀察下做木工的人,哪個手裡沒有和電鑽來擰螺絲。如果一個木工說,不用電鑽而自己徒手來擰螺絲,說明他的木工水平更好,經驗更加豐富,你會不會覺得他很奇怪。

    工具放大你的才幹。你的工具越好,你越是能更好的掌握它們的用法,你的生產力就越高。不要依賴於單一的強力工具,比如某一特定的整合開發環境,太依賴其提供的舒適的介面。

    要為工具箱投資,有以下幾種最佳實踐

    - 利用純文字記錄一切,文字是持久化知識的最佳工具

    - 善用shell命令,脫離視覺化介面

    - 善用編輯器

    - 原始碼控制

    - 除錯

    作為程式設計師,要明白工具的使用也是技能的一部分,要學會利用工具完成自己的工作,學會利用工具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至於哪種工具更適合自己,有的人喜歡用vim/emacs/VSCode等編輯器,有的喜歡用IDE,這些不要聽他們的片面之詞,自己去嘗試一下,挑自己喜歡趁手的工具使用。

  • 10 # 程式老溫

    優秀的老程式設計師一定不會這樣說。

    能把程式寫好的一個核心是不斷重構,而重構並不是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對味道極濃的老程式碼來說更是不易。因此需要引入好的工具來支援重構,這個工具就應該是好的IDE吧。重構涉及到持續不斷的重新命名,將複雜結構變為單一職責,消除重複,介面封裝以及演算法最佳化等等,沒有IDE的支援是難以想象的。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吧。以後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本人使用的九步重構法,用來推倒哪一座座的屎山。

    其次,當剛剛開始使用一門語言時,通常無法全面瞭解語法和最佳實踐等諸多方面的細節。有了IDE的支援,在編碼過程中出現的語法錯誤及糟糕實踐會及時得到高亮提醒,這有助於加快並鞏固學習的速度和效率。

    再者,IDE是效率工具,試想當你在查閱原始碼、維護別人的程式碼以及編碼和debug過程中,哪些迂迴曲折的跳轉沒有IDE的支援會是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長短累加起來會決定你的成本高低。

    要實事求是,裝逼沒用,判斷工作結果的唯一標準是你創造了多少價值,好的工具一定是高效創造的好朋友。

    要選擇合適的IDE,不同的IDE偏向於對特定語言支援較好,而對別的語言支援偏差。選擇不合適的IDE不但無法提高編碼效率而且會導致不良的編碼習慣。

    IDE的好處遠遠多於哪些可以忽略的缺點,請大膽使用吧。

  • 11 # 灰棕熊

    我不主張新手需要放下IDE去用命令列,我甚至還幫助新人配置samba和VC目錄來做到“用VC寫Linux程式碼,並且能跳轉到定義至Linux裡的系統標頭檔案”。但我主張:1. 新人需要理解編譯過程,掌握至少 -D, -I, -L, -l 這四個開關。2. 必須能離開IDE來debug,要以“解決部署在客戶生產環境之後的故障”為目標要求自己。

  • 12 # 猿媛說

    人們的固有概念中,用編輯器+編譯器寫程式碼的就是比IDE的厲害,可能吧,但這裡還是需要考慮效率的問題。

    第一個是學習效率,作為一名新手,如果在普通編輯器上碼程式碼,是很迷茫的,在起步階段就熄火了。在強大的IDE支撐下,能夠很快扶著柺杖前進。

    第二個是程式設計效率,不容置疑的,使用IDE一定會比普通編輯器快,而且現在都是使用框架來做工程,單純的使用編輯器是不合適的,使用編輯器更多的是以前函數語言程式設計的工具。

    第三個是溝通效率,你寫程式碼別人要能看明白,要能在各個檔案、類、方法之間切換,IDE無疑是提供了良好、高效的溝通工具,而IDE這一點做得不夠好。

    所以,不要執著於看上去很厲害的編輯器,使用高效的工具把問題解決,更加深刻的理解各個環節的原理,才是王道。

  • 13 # 不禿

    新手在初期學習IDE有一定的成本,那麼可以使用簡單編輯器。但是如果對基礎開發有了一定的積累,那麼高階的IDE是必須學會的。魯迅曾說過,好的程式設計師要會面向IDE程式設計。畢竟程式碼要先給IDE看,IDE看的爽了,才會幫你自動避免很多低階錯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基因讓猴子腦容量擴大,後果科學家為何難以承擔終止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