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象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蘆山,是一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綿延數千裡。

    根據作者觀山位置來解析:“橫看成嶺”是指東西走向,“側成峰”是指南北走向;“遠近高低”是採用全方位審視,“各不同”是形容千姿百態。

    表面上含義大致如此,那作者要表達的真正內含又是什麼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寓著為人處事都應該像觀蘆山那樣,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從而使結論能客觀真實地存在,避免因單方面下結論,導致主觀認識的片面性。

    能有如此之內含,其作者肯定不簡單。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哪裡?是誰的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蘆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遊記七言絕句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蘇軾《題西林壁》中的一、二句。

    據說,蘇軾被貶經過九江,在任職汝州團練副使期間常遊蘆山,寫了不少關於蘆山的詩篇。

    其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寫蘆山真實面貌的絕句。它透過對山之形態的多姿多樣和觀視角度的不同方位陳述,突出了蘆山的真正面目。

    瞭解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本義及其延伸內含,它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首先,秀山麗水,人們都普通喜愛,並且還樂於爬山涉水,要麼登高望遠、要麼渡海揚帆。所謂:觀天下,皆觀山水也。

    其次,作者蘇軾觀蘆山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某此方面就告訴人們: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或為官員、或為百姓,在看待某個問題的境界時肯定有差異。

    那麼,如何能做到求大同存小異或者更趨於一致呢?這就是作者的目的所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當局迷,旁觀者清”,時時警覺自已才是對的。

    總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雖是對蘆山的景觀描寫,但其內含洞察世事,給人以警示!

  • 2 # 東方京川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廬山縱橫起伏,東西走向峰,不同立場,觀點不同。不同角度,看法不一。

  • 3 # 旅途寫意

    這句詩是蘇軾《題西林壁》中的兩句,單純地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這句詩寫的是廬山不同角度給人不同的視覺表象,但聯絡到這首詩的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會讓人有一種頓悟後的蘊意餘繞的深思!

    是的,這首詩被公認的是一首哲理詩!是蘇軾歷經磨難後對生活頓悟的表現!蘇軾才高八斗,但屢屢被貶,這首詩正是在又一次被貶汝州,路經遊賞廬山時所寫!從這首詩中,我們看不出蘇軾一絲一毫的消沉不平之氣,看出的是一種豁達心胸、睿智見識。

    這首詩,表面是首寫景詩,並且是一首美景詩,在詩人眼中,走一步,看一眼,是一景,而換一角度,同樣的地方卻給人不同的視象,在這裡看還是一座嶺,到那裡看卻是一座陡峭的山峰,變幻萬千只因站的角度不同,由這一實景,詩人頓悟,生活中的任何事何嘗不是這樣,人人看問題都是現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當時的立場,看到的只是一個角度的問題,也就如二維世界中的螞蟻一般只能看到一個面上的兩點,而要想得到廬山的真面目,必須要站在天空俯視廬山。同理,要想看透一件事,一個問題,那就得360°無死角的全面去看。

    這也就告訴我們: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所以,這句詩的真正含義就是:看問題不能只限於“橫看”“側看”,“遠看”“近看”,因為各不同,都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看問題要跳出問題外,跳出自己狹隘的個人角度外,全方位的客觀地看,才能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

  • 4 # 因果不空001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句話的意思是,同樣的風景、同樣的物體,從不同角度看,你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啟發:看待事物,每個人站的位置不同,視角就不同,看到的就不同,結論也不同。

    比如老李老王下棋,老李輸老王贏,同樣看這個棋局,老李的視角看不是好事不開心,從老王的視角看,很好,很開心。

  • 5 # 馬上皇

    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是蘇軾登廬山《題西林壁》絕句中的一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廬山所見的現象而已。其意不在句下,而在句外。如佛家語:相由心生,境隨意轉。

    唐代青原行思禪師說過三重境界:未入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初入禪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悟道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蘇學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是正在悟道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當局者迷。

    莊子雲: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蘇學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是得魚的筌,是得意的言。亦如佛家所說的是見月忽指的指,是登岸棄筏的筏,我們不能死在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的句下。世人看問題往往是隻顧表面現象,如盲人摸象,結果就是:像雲像霧又像風。

    蘇學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就是想告訴世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有大智慧的人,看人看事都不會只看表面,不會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如孔子看人:觀其所以,視其所由,察其所安。還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老子說: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社會上什麼人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