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簡運書生

    劉備的軍事能力本來就不怎麼樣,不過屢敗屢戰,勇氣可嘉,知人善任,廣施仁義,堪稱明主。

    陳壽批評劉備,實有怒其不爭的意味,但作為臣子又不能公然詆譭舊主,借曹丕之口說出來正合適。曹丕雖然是後輩,但身份與劉備對等,他的評價也具有更高可信度。

  • 2 # 姑山之嵐

    我猜測提問者是指夷陵之戰之時,曹丕對群臣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呼!【包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擒】,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三國志.文帝紀》

    曹丕

    這件事記載在曹丕的傳記中,更多的是烘托曹丕的軍事才能,順便貶低一下諸劉備的軍事才能。陳壽在劉備的傳記中,只記錄了劉備兵敗夷陵,簡略的說了一下過程,並沒有評價。

    很多人說陳壽原來是蜀臣,評價劉備不好就是不忠。我認為陳壽是為良史,他只是忠實記載看到的史料。儘可能不去貶低任何人。不評價劉備敗仗的原因,是勝敗本來就是平常之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過分評價一個人的失敗往往都會摻雜個人思想。陳壽在劉備傳中不評劉備的軍事才能,就是因為劉備的能力實在不好評,也沒必要過多法評。

    劉備

    劉備一輩子敗多勝少,軍事才能不言而喻,天下皆知。陳壽不評,是為劉備留面子,也沒必要折劉備的面子。他對其他人都是這樣的。所以很多人說陳壽有意詆譭諸葛亮,就是因為陳壽負面地評價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他對別人沒那麼苛刻)。

    陳壽

    烘托曹丕的話,是說曹丕英明,是誇讚。陳壽的習慣就是誇多批少,誇讚別人總是沒錯的啊。因為一句誇讚的話,而捎帶著貶低了劉備就說陳壽有什麼小心思,這有些想得過多了。

  • 3 # 逐夢錄影廳

    陳壽這個人歷史有記載,見利忘義,愛財如命,誰給錢就說誰的好,這種人的話基本是不可信的,所以為了給自己的話找一個強有力的後援,各國君主就是首選,曹丕視孫劉為大敵,那麼曹丕就是最好的選擇

  • 4 # 張顧之

    首先我們要看看,那句曹丕的話,是不是“批評”。

    夷陵之戰作為蜀漢的傾國之戰,打得確實不行,但是,在前半段的進度中,劉備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在進軍過程中,劉備不光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也有足夠的斥候進行跟蹤和資訊蒐集,陸遜雖然牛逼,但不可能在整個戰役中一點錯都不犯,所以如果覺得在漢軍進軍的過程中取得的小型勝利都是陸遜的安排,未免有些神話陸遜了。

    劉備的重大失誤,在於連營被火燒。首先劉備自己就曾經火燒博望坡,對於火攻是有足夠認知的,加上經歷過火燒赤壁,恐怕也是很清楚天氣對火攻的影響,那麼為什麼他非得要連營七百里呢?

    答案是,不得不為。

    漢軍軍力相對東吳而言本來就處於劣勢,這次傾國來襲,看起來氣勢洶洶,但考慮到一路上的求穩、求勝,劉備的戰略意圖應該不是“攻滅”東吳,他很清楚,這辦不到。漢軍傾國之力,如果認真打,恐怕也就把荊州拿下,和東吳形成對峙,但北方的曹魏卻有太多機會可以背刺。

    可以說,這時候劉備乾的事情,就是在等東吳服軟認錯,然後兩邊繼續合力打曹丕,或者,等曹丕抓住時機一起幹孫權。

    什麼?曹丕幹劉備?孫劉大戰,是個人都會幫劉備,因為劉備弱啊,把厲害那邊先幹趴下,剩下自己和弱的那邊,傻子才不幹。

    曹丕是傻子嗎?也不是,但他選擇了一條更穩妥的路:坐等劉備忍不住,和東吳正面硬剛。

    於是劉備擺出了七百里連營,基本上屬於一個宣告:紫髯小兒你要麼和我握手言和,要麼就等曹丕爆你菊花吧!

    可惜這時候對面的人已經沒有太多政治考慮了。陸遜不可能順著劉備的思路走,因為這會給自己本來就不太穩當的大都督位置造成不必要的差評;孫權一如既往地猶豫不決,曹丕鐵了心要坐山觀虎鬥……

    陸遜必須出手,才能防止孫權和劉備繼續聯合,至於他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多了就不展開了,和問題沒關係。

    所以,劉備的戰術失誤並不完全是因為他打仗水平不行,而是有更多的政治考慮。

    至於陳壽為什麼這麼寫?第一,可能曹丕真的這麼說了。陳壽是蜀國的官員,但不是官方史官,蜀漢的記錄基本上都參考了魏書和吳書,加上陳壽自己的一些見聞和記錄,才成了三國志,曹丕真的這麼說的可能性也不小,畢竟他不可能說:劉備是在等我背刺孫權,我就不上道。

    第二,曹丕並沒有這麼說,但從表象上看,劉備的連營決策確實不對,足夠傻缺,所以陳壽以曹丕的視角寫了這麼一番話,沒有什麼錯誤,也不是批評,就是一個描述,這個行為就是很奇怪,劉備的水平要是這個樣子早在進益州之前就被剿滅了。

    第三,陳壽借曹丕的話這麼一說,側面烘托了孫權方對戰機的把握精準,但目光短淺。曹丕如果看得見這種機會,要麼就等孫權吃掉劉備再去幹孫權,要麼就等劉備大敗而歸路上截胡。但曹丕一個都沒選,保持了一種詭異的沉默。那麼,曹丕可能是對劉備有蔑視,卻又希望劉備能夠繼續牽制孫權,發出這等言論就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陳壽根據自己的猜測做了這樣的記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過年不回家的人都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