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道雜談
-
2 # 祝德壽
形是直觀的外象主體,意是內在思維難以表達的內涵意境。有形存意意在形中,形為主意為輔不能把抽象的之物主觀去強加別人讓人接受。
-
3 # W王歡
關於奇石中的形與神的哲學思考,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思想家就已提出形和神哲學辯證關係問題。《荀子·天論》中說:“形具而神生”,是說人的軀體是自然界的產物,而人的心理又是由軀體所派生的,人的身形成了,也就有了心理。奇石中的相形石,形是具體的,可以被我們的感知器觀所感知,是具有可見性的,只不過由於我們的見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每一個人對它的認知不同罷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結果山還是那做座山,水還是那條河,形具體了,神也由此派生出來了,對於相同的形,會產生眾多不同的意(神),這是由於感知的人知識結構、世界觀不一樣造成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形好比刀的刀刃一樣,意就是鋒芒一般,離開了刀,鋒芒無處安放,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離開了奇石的形,意就失去了依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一方精品奇石,就應該具有完美的形,幽遠寧靜極積向上的意,給我們感觀上的享受,陶冶情操,引起我們心靈深處的共鳴,激發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樂觀的精神。
自古以來,觀賞石便是文人雅士所鍾愛的藏品。賞石文化承載著人們對上蒼造物之奇巧精妙的敬畏之心,連線了數千年賞石人的魂魄。
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待之如賓友,視之如賢哲”,這是一種豁達清朗的心境。
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熱衷於賞石,更熱衷於挖掘石文化。當前收藏界多浮躁、重名利,而真正賞石人追求的是文化修養,更是胸襟與氣魄。
賞石是一種內斂的自我修煉,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這是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深理念。
我們發現一塊石頭,其實發現的是自己。一雙犀利的慧眼背後,定是汗牛充棟的學識。
我們賞石,不能只停留在石頭本身質地、產地、特點等層面上,更應該用文化內涵來豐富自己的賞玩理念。
往往,我們善於發掘石頭的“形”,卻忘記了尋找石頭的“韻”與“魂”。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文化、藝術見解來看待和發現這天工之美。
觀賞石是大自然的縮影,它所表現出的意象豐富多彩,早已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空間。對於一塊石頭來說,我們也許只是它億萬年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一塊石頭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象徵著什麼?又在表現什麼?這似乎是個無窮無盡的謎。
但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積累智慧與學識,相信就會更加接近觀賞石的本質——其並非是地質成因,而是念念不忘的千古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