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即是進,與就是得。”這句話的意思是:“退後就是前進,給予就是獲得。”
如果遇到了“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寸步難行”的情形時,就一定要“退”。這樣的“退”,就是“進”。因此,這樣的“退”是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來做的。比如那些不涉及重大原則問題、不會對自己的人格造成損害的問題等,需要“退一步”的時候,就要主動地、毫不猶豫地“退一步”,去換取“海闊天空”的前景。懂得這樣做的人,才是睿智的人。
如果遇到了“應當給予、必須給予”的情形時,就一定要“與”。這樣的“與”,就是“得”。因此,這樣的“與”是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來做的。比如給予親人、同學、戰友、同事等以力所能及的幫助,給予困難者、弱勢者、年長者、年幼者等以力所能及的幫助,一定要積極主動、毫不猶豫。懂得這樣做的人,才是善良的人。
當然,如果遇到了“退一步”就會有損於重大原則、就會有損於自己的人格,就一定不能“退一步”,即使“半步”也不能“退”;如果遇到了“不能給予、絕對不能給予”的情形,就一定不要給予。這樣的“與”,絕對不會換來“得”。
聰明的人,當“退”則“退”,當“不退”則“不退”;當“與”則“與”,當“不與”則“不與”。
“退即是進,與就是得。”這句話的意思是:“退後就是前進,給予就是獲得。”
如果這裡的“退”和“與”,是應該要做的、必須要做的,那麼這句俗語就是有道理的。如果遇到了“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寸步難行”的情形時,就一定要“退”。這樣的“退”,就是“進”。因此,這樣的“退”是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來做的。比如那些不涉及重大原則問題、不會對自己的人格造成損害的問題等,需要“退一步”的時候,就要主動地、毫不猶豫地“退一步”,去換取“海闊天空”的前景。懂得這樣做的人,才是睿智的人。
如果遇到了“應當給予、必須給予”的情形時,就一定要“與”。這樣的“與”,就是“得”。因此,這樣的“與”是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來做的。比如給予親人、同學、戰友、同事等以力所能及的幫助,給予困難者、弱勢者、年長者、年幼者等以力所能及的幫助,一定要積極主動、毫不猶豫。懂得這樣做的人,才是善良的人。
當然,如果遇到了“退一步”就會有損於重大原則、就會有損於自己的人格,就一定不能“退一步”,即使“半步”也不能“退”;如果遇到了“不能給予、絕對不能給予”的情形,就一定不要給予。這樣的“與”,絕對不會換來“得”。
聰明的人,當“退”則“退”,當“不退”則“不退”;當“與”則“與”,當“不與”則“不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