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言哥

    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

    醫療,教育,住房。這三項都是民生基礎。

    試想想,我們今天為什麼壓力這麼大?生活這麼累?普通家庭幾代人努力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再繼續努力為下一代買一套房子。為什麼?因為沒有房子就是不完整的。尤其是男同學,沒有房子連老婆都討不到,家族就無人繼承下去了。

    但是在這個幾代人努力過程中千萬不要有一個人生大病的,否則這幾代人全完蛋。除非生了大病不治療,直接奔向西天!如果在農村還好,如果在城市,死去之後還要花買墓地(去世後的房子)的錢。哎,想想連死都死不起。

    換一條思路,教育很放心,教育資源差距不是很大,花錢也不多。住房不是用來比拼的。生病了花錢也不多。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更多的人可以去實現夢想,可以不為生存奔波?可以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的了治不起的病?是不是死了還要給親人增添負擔?

    不知道這樣描述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

  • 2 # 使用者不知道

    啥事一旦與利益最大化掛上鉤就偏離初心了!要麼老說醫鬧校鬧的。其實這些鬧,大多都是醫校問題。有人說,醫者仁心!是的。大多數是這樣的。可總有幾個不是這樣的。就像有人說,一次的司法不公,頂十次司法公正。人的生命僅有一次,被醫生整一次,任何一個人都是終生不會忘記的。他的親友也會記得的。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理念主導下,醫校患者和家長有疑問、不信任是人的正常思維反應。那麼,這時候就需要醫校做出正常合理解釋。在現實生活中,醫鬧校鬧產生追根溯源就是人家有疑問,還不給合理解釋,導致事態擴大。所以,出現醫鬧校鬧僅打壓責怪鬧者,不去深挖根源,不利於社會和諧和問題解決。

  • 3 # 第四隻眼看世界

    百姓根本不知道有30X醫院,農民基本不住院。一個縣中學就出一兩個大學生而且包分配。大雜院裡住四五家,氣氛很好。

  • 4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那就破產了!或者說,那就沒有老百姓的醫療,教育和住房問題了,請注意,那就沒有“老百姓”的醫療教育和住房問題了。我們以醫療為例吧。當年的醫療是所謂的公費醫療,理論上單位實報實銷。但是,這個的前提首先是你的“吃國糧”,然後你還得有個“單位”才行。而那個時候,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是談不上這兩條的。於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有所謂的(公費)醫療,百分之八十的人——其實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嗯,那就只剩下所謂的“赤腳醫生”了。這是一種巨大的不公平!而且,到了後來,到了1990年左右,公費醫療陷入困境,開始入不敷出。有單位吃國糧的,看病費用也報銷不了了。那個時候,從原來的當月報銷推延到年底統一報銷,再推延到“打白條”,直到成為死賬,這個,我想很多人都還記得吧?不用多說了吧?醫療教育和住房市場化不是誰願意,而是畫餅充飢的泡沫破滅後的必然。中國的改革開放,原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摸一步,醫療教育和住房的什麼理想維持不下去了,要破產了,甚至就是破產了,沒辦法,被逼無奈,然後,才不得不搞得市場化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豐滿的理想被現實打敗了,才有了市場化。今天,市場化也許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但是!但是呢,但是和畫餅充飢的理想相比,還是好多了,至少實在多了。供參考。

  • 5 # 山老頭123456

    如果當年不把醫療、教育、住房這三行業推向市場,社會進步更快,社會風氣更好,貧富差距更小,人們負擔壓力更少,心情更加舒暢,一心一意搞建設,強祖國,富生活。

  • 6 # 老虎在笑29

    換個思維想一想。一個國家想掙錢,這錢從哪裡來?怎麼做可以天天叫你只要活著就必須花錢?還是非花不可得的。

  • 7 # 星光璀燦

    凡事都是事出有因!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今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都更加負重壓力緊迫感,花費了全身心心血,心力精力投入培養引導教育盼望渴望期待…大學畢業了結果沒結果…而獨生子女更是艱難跋涉只爭朝夕自謀生路,跑東跑西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越來越難…不僅工資低還總是跟提成業績銷售等等一系列一連串掛鉤…整個人都不好了焦頭爛額,啥啥都跟不上趟無法對等!不能劃等號!而此時焦慮不安的父母也老了[流淚][捂臉]…如今的教育亂象百出…醫療更是卡住了人不敢得病得不起病的害怕

  • 8 # 佰超

    那就繼續吃大鍋飯唄!

    按照我國的人口數量,沒有充分的經濟底蘊,做這些全民福利,只能回到大鍋飯時代。

    再考慮到我國面對的政治氣候環境,如果繼續搞過去那一套,肯定會被資本主義遠遠甩開,受到新的壓榨也不奇怪。畢竟市場化經濟只有這三十年,而之前四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答案了!

  • 9 # 1401034549

    也不會好到那,極端市場化必然影響醫療,教育和住房。市場經濟方向是對的,但是極端化無限制的市場化,必然是災難。

  • 10 # 紅井人家

    推向市場才能滿足有錢人的需要,但拖累了少錢和沒錢的人。如果多數人都很有錢,只有極少的窮人,那就不成問題了。因此怎樣使大多數人富起來才是問題的所在。

  • 11 # 老辣椒yda

    我覺得現在就不會有如此之大的壓力!因為這三項與國民生活關係特大,這三個方面解決了,那民生就大大前進了,社會矛盾會減少至少八成!

  • 12 # 蘭伯劉品牌說

    從萬事萬物的基本邏輯和規律來看,無論這三大民生工程是不是市場化,依然會有不公、不滿,依然會有問題,不同的問題而已。這個世界、包括宇宙都是正負兩極構成的,都有“矛盾”,也正是這樣的陰陽環抱而存在、而生生不息。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全中國人民都富裕了,會不會有問題?如果全球都一個村了,一切都高度發達了,全世界都公平了,還有沒有問題?我認同一個理:穩穩妥妥的安穩不算安穩,卻往往令人乏味且危險;動態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這世界才豐富多彩多姿,這個社會和世界才可進步,人類才可完美進化。所謂的和諧,其概念和場景一定不是“一潭死水”,至少這不是我想要的!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類發現不了問題,不願解決問題,沒辦法解決問題;更可怕的是人類的“未知”和“無知”……

  • 13 # 無法超越的足跡

    公有制調控,對國家財政方面會產生影響,因為當時改革之前的情況,國家財政來進行掌控和維持,對財政壓力來說的確是比較大的,但是對於其他方面來說,改革之後是把民生方面的東西半市場化,半行政化,也就是說生存靠市場,管理歸行政。

    市場化的東西影響到的是普通大眾的利益,改革之前是因為全方位由國家管理負責,所以普通大眾影響就像現在的朝鮮民生方面,市場化有利於各方面的進步提高,但是會影響到大眾的利益關係,有利就有弊,利就是市場化之後的提高,弊就是大家普通大眾在這裡面很明顯就變得非常的被動了。

    所謂的市場化其實就是開放競爭,透過各方面的競爭來提高和進步,正常來說這的確不錯,但是最後變成了沒有競爭只有合作共贏,這樣就讓大家看到了,他們攜手共贏了,並沒有形成最終的競爭提高的效果,反而變成了全部盯著鍋裡面的肉,相互之間非常的和諧,結果可想而知了。

    最終就是把這些變成做生意,把這些變成他們盈利的方式,預想的大家獲利的情況沒有出現,出現是相互之間的矛盾激化,所以這種不倫不類的半市場化的情況,最終就是大家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反而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東西,這個就是這樣,福利做成生意,原本應該獲利的大眾反而變成競爭,而該競爭的一方卻變成了獲得福利,顛倒了過來。

    當然如果沒有推向市場化,那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大家得到的都差不多,差別不會太大,但是也很難有像現在這樣一些成果,畢竟市場化的確刺激了一些人的積極性啊,這才是有了這樣的效果,市場裡面有什麼呢,能讓他們那麼有積極性,白花花的銀子,但是對於大家來說就形成了一種壓力。

  • 14 # 江南劍風

    這個問題不想展開來講。只是在思考,為什麼普通老百姓把這三件大事當作“三座大山”,而已富起來的人不以為然?

    為什麼經濟發展迅速,而關乎民生的實事負擔怎麼難?

    不說了……

  • 15 # 趙文彬769

    我是從農村到縣城、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經歷者,過去在醫療、教育、住房上的實際情況是:在醫療領域,當時的縣級醫院規模小,醫務人員不多,沒有什麼醫療器械,醫生看病就是聽診器、體溫表、血壓器,看病的人不多,地級以下醫院不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就可以看病,企業、事業、政府單位的人員實行公費醫療,從實報實銷到按比例報銷,收入困難的單位是個人先墊付,有錢時報銷,農民和城市居民大多數都要自費,能到縣級以上醫院看病、住院的都是急病、大病,小病忍一忍,大病拖一拖,實在扛不住了才去醫院;教育:大多數學齡兒童能夠入小學,教室簡陋,經常缺課本,教師有少量的師範生、小學生畢業生,以初中畢業生為主,70%的學生能夠堅持到畢業,有30%的小學畢業生可以考上初中,農村初中教師以初中、高中畢業生為主,能夠堅持到畢業的有60%左右,能夠上高中的佔10左右,能夠堅持到畢業70%左右,初中高中畢業能夠考上中專、中師、大學的總比例在5%左右;住房:一般有福利分房,一般幹部職工不超過50平方米,處級及相當職稱的70平方米,一家三代5-6口人擠在一起,還有一家幾代人擠在無衛生間無廚房的平房。

  • 16 # 3010812531559

    那就沒有這麼大的貧富懸殊,沒有遍地自私自利的人群,也沒有背離人倫的極端案件……逐利讓人殘忍,貧窮讓人冷血,孤獨讓人仇恨,無愛讓人麻木。

  • 17 # 我是天邊一隻小鳥

    如果不改革,國家不會這麼高速發展,但還有很多矛盾得不到解決。望早日實現習主席提出的公平,公正。這樣新的三座大山就能推倒。

  • 18 # 迎客遠方來

    把這三樣推向市場,就把對工農兵學商和小知識分子的保障推向了市場。這從根子上代表誰的利益坑誰的利益應該你懂的。不懂是真傻,關鍵還不讓在這裡說明.白. 話。

  • 19 # 吾行之

    經濟不會如此高速發展,城鄉面貌不會有如此大的變化,人們的效率意識不會如此強烈,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會如此巨大,老百姓生活壓力不會如此山大。效率和公平,壓力山大和幸福指數永遠是無法調和的鐘擺兩極。你不可能一邊享受著繁華熱鬧金壁輝煌,一邊又想著歲月靜好悠閒歲月。

  • 20 # 風如鐵

    好奇怪的問題,跨過鴨綠江去看看朝鮮,就是那個樣子。

    這些不推向市場推向那裡?醫療、教育、住房應該是誰買單?國家嗎,國家那裡來的錢?還不是要老百姓掙到錢再還給國家再由國家給你買單嗎?否則這些東西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有人說原來不就是國家買單嗎?沒有錯啊!你難道跌跤一次就永遠不起來了?知道錯了還不改!國家層面可不會那麼傻,幾十年前錯了,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還不知道改?我國從70年代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4%上升到現在的23%,這正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改革就是改錯!

    不想生氣了,慢慢給你掰扯。

    醫療、教育、住房都是財富,這些財富都是老百姓創造的。這些財富是掌握在老百姓自己手裡好,還是交給幾個可能是貪官汙吏的人手裡好?這個問題不用回答也應該知道答案吧,當然掌握在自己手裡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掌握在自己手裡呢?社會財富用記賬憑證記到每個人頭上,這就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啊。什麼是記賬憑證,就是貨幣也叫錢。

    醫療、教育、住房這些社會財富,當我需要的時候去拿我自己掌握的財富對換,還是我要看著別人的眼色等待,那個更有主動性?只有傻子才會說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安心。不是嗎?

    這個道理簡單到連寵物狗都能想明白,有些人總是想不明。到底怎麼會事?說白了就是想貪便宜,剝削別人,自己的財富少還想享受別人創造的財富,除此以外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

    當然有人會說出一大堆理由,醫藥費被吃中間差價了,教育應該義務教育啦,房價被炒房了。對吧?

    難道那些吃差價的,炒房的就不是老百姓了嗎?誰規定不讓你炒房不讓你吃差價了?只不過他們在幹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在拼命找高工資,拼命乾飯館,拼命買菜去了不是嗎?總有分工不同,不能人人幹一樣的事情不是!

    現在明明全社會都有醫保社保了,還說醫療的問題;明明九年義務教育了還吵吵教育不平等;明明原來三代蝸居斗室現在兒女都有自己的住房自己也住的寬敞了,還比吧比吧說房價高。不是精神分裂就是鹽水注射到腦袋裡了。

    是你買不起米了還是買不起面了?買不起菜了還是買不起油鹽醬醋茶了?抽不起煙了還是喝不起酒了?你下館子以前多了好多倍,你偷著樂怎麼不說?還在這裡抱怨。房價不上漲你知道你生存必須的“米、面、油、鹽、醬、醋、茶”的價格要漲到多少嗎?你知道這意味著有些低收入的家庭會餓肚子嗎?會日子沒法過嗎?

    有人會問必須生活費不算高,為啥偏偏房價飛漲?不能房價也平價嗎?

    你家熬粥不加多水行嗎?刺激經濟就像熬粥,一定要“加水”,這裡的“加水”就是通貨膨脹,說的直白些就是印鈔票印多了,而且多了很多。

    不通貨膨脹不可能讓資本快速流動,資本快速流動才能照顧到每個經濟體。讓經濟充滿活力就要給動力就要把火燒旺。但火旺了粥就糊了,必須多加水,這道理很容易懂。通貨膨脹就是經濟發展要多的水。大家都明白粥裡水與米比較米才是人們養命的根本,最後進入身體還是要讓米營養每個細胞,水就是熬粥時的稀釋劑最後要排走的。

    社會的細胞就是單個人和家庭組成,“米麵油鹽醬醋茶”就是經濟大禍裡的那鍋粥中“米”,房子就是含水的大泡。沒有好房子人可以活的很好,沒有“米麵油鹽醬醋茶”日子會非常難過,所以通漲只能漲房價,不能漲生活必需品。這些多出來的“水”是要透過房子這個渠道排走的。

    要換好房子就要把家裡掙來的大多數錢花在房價上,否則那麼多錢去那裡?總得有空間容納,這個空間就是房子。但請你忘記房價,只是比較一下現在每個家庭住房面積與50、60、70、80年代比較增加了多少?再逼逼房價就是胡說八道。

    再說醫療,我國現在醫療器械裝置以及擁有的醫療空間從改革開放前的萬人均佔有率0.56上升到4.5,幾乎增加了10倍,不是推向市場全社會辦醫療會有如此大的發展嗎?大家看病又有醫保社保,一次住院最低80%報銷,以一萬元為例,個人花費也就1000-2000元,佔平均家庭年收入的0.033%,而我記得小時候賠父母住院一次花費200元是必須的,在80年代這佔到平均家庭年收入10%。你說你花錢多了還是花少了?

    還說教育,大家病後的無非就是教育資源匱乏,但你知道現在的升學率從原來的3%上升到60%,整整多了20倍嗎?不市場辦教育全民辦教育行嗎?有錢人去貴族學校你不要眼紅,總比大家擠在一起好吧。

    當然我們也承認改革開放,很多事情推入市場出現了很多不盡人如意的事情,但方向是對的不能否認。這如同你要結婚總是有層出不窮的事情,但不能說結婚是錯的,那個改革不是一次大調整大動盪?要認清方向緊跟時代不能總是依戀“老婆炕頭熱饅頭”的悠閒生活。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再想回去60、70、80年代的想法只能是一股復辟的逆流而已。讓人笑話。

    醒過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慢性宮頸炎,男朋友想要分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