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很多文章,說是一年級學生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習慣養成。正好近來一年級孩子期中測試剛過,現在學校都不公佈成績了,卻擋不住家長們湊在一起,熱烈的互動孩子們的成績。就想弱弱問一句,成績真的不重要了嗎?成績是學習的檢驗,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聽講,堅持閱讀,等等,這些習慣既然養成,學習沒問題,那應該考試也沒有問題啊,為什麼還會成績不好呢?
回覆列表
-
1 # 都督24
-
2 # 安娜與簡愛
不是不重要,而是有比成績更重要的---學習習慣、作息規律的養成
一年級是小學入門階段,孩子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從玩樂為主轉為學習為主。必須要坐著認真聽完40分鐘的每節課,每天放學後還要完成家庭作業。不能再像學齡前兒童那般自由輕鬆,晚上也不能隨心所欲看動畫片,打遊戲了。
這需要一個階段的適應調整,作為家長要協助監督引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律的作息時間。孩子才會有健康的身體,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自然也就會有好的成績。
-
3 # 雨下的聲音
成績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養成習慣,這將影響他一生。
但我覺得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孩子成績應該不會太差除非智力有問題。
一年級孩子從幼兒園過渡的小學先讓孩子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慢慢來,給孩子足夠的自信總會變得越來越好!
教育的問題一直有
其實現在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有,教育改革也經歷過了幾次,從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到文化DGM的讀書無用論,再到新的高考以至於到現在的,提成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等等,一直沒有一個可以一貫的教育模式,我一直以為是在摸索中前進,這樣也給老師乃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各說各的。
咱們先來說說您提的這個問題,一年級的成績重不重要?在我看來不管什麼時候成績都很重要,為什麼?一個學生的成績真實地反映你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有人說要養成習慣比成績重要,那麼養成習慣成績能不好嗎?如果成績不好那麼習慣能好嗎?
我們不能完全追求成績,但是成績的確是反映你學習的成效,要正確地面對,不好就是不好,要找到問題所在,如果說我們成績不好但是我們在養成學習的習慣,那麼請你三思。
還有那些說快樂教育的,你不是誤人子弟是什麼?學習有快樂的嗎?不吃苦能成為學霸,當然不排除有些智商超級高的,有天生的能力,但是我相信他們也會努力學習的。
現在把學生和家長乃至於老師都不知道怎麼去教育了,先減負,在家長判作業,學生不排名,不許課外輔導等等,是這麼簡單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