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nyDeng
-
2 # 復活的馬克斯
這純粹是胡說八道。也是害曹操比較有名的故事。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要看當時真實的社會現狀,別說糧食少了,就是士兵有野菜吃就不錯了。沒糧食時,也是人相食。劉備在徐州被呂布打敗,無了徐州,巜資治通鑑》記載,劉備的軍隊是吏士相食,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等是靠吃人肉活下來的。
東漢末年的最大的慘狀是人相食,所以曹操在詩中反映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編曹操殺糧官的故事的人,是腦殘了。連易中天也信也這鬼話,講歷史過於隨意了。
-
3 # 黑虎97
立威吧,也不對,人是複雜的,曹借人頭也許是真實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江南一帶千里無人煙,誰來種糧食?據曹操的文章記載,部隊跟本就沒有糧食吃,到了用人蛆做軍糧的地步!吃人肉都不奇怪了,麻木了。糧官把沒糧食吃傳出去了,這還了得!軍心會大亂的,軍隊可能會暴亂會反叛,後果極為嚴重,借坡下驢殺了糧官給數萬將士一個交待,穩住軍心再想別的辦法搞到吃的。糧官冤嗎?也不冤!違反紀律受到了極刑的處罰而已,曹操心狠手辣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殺糧官而善待家屬,此為不得以為之。兵法有言,慈不帶兵是也。死一人而使萬千將士心安,死一人而能使萬千將士心連心同仇敵愾誓死如歸,打勝仗是要有手段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此言不虛!
-
4 # 春哥diao
這個故事沒法點評,
曹操作為首腦人物,強敵環飼之際!
這種危機狀況之下,首腦不能有錯!
既然曹操不能有錯,錯就是糧草官!
曹操甩鍋,糧草官背鍋,貴在溝通!
甩鍋,只能收買基層士兵的人心,
背鍋,高層將領們,心裡面門清!
曹操跟糧草官溝通甩鍋的問題...
目的是安撫哪些高階將領的心情...
出於無奈,才甩鍋,而不是誣陷...
所有將領都會擔心,自己背黑鍋...
溝通,許諾,就是一種協商補償...
所以說,糧草官心甘情願背黑鍋...
比被潑髒水,強硬套上黑鍋效果好!
在戰場,人命濺如狗,糧草官是肥差!
能幹這肥差的,通常都是有關係後臺!
曹操這樣做,當時情況是沒有做錯的!
對糧草官立場來說,就是真的太冤了!
如果我們屬於糧草官這個立場的人..
橫豎都是死,只能選有回報的死法了。
古代時期,用命換取後代富貴比比皆是。
比如死士,就是拿自己命換取後代富貴。
就算現代,也是大有為財富而捨命的人。
比如頂罪,替死這些人,都是為了金錢。
-
5 # 天之重雲
很正常…領導幹部甩鍋的一貫伎倆而已。曹操在漢末軍閥當中是比較善於甩鍋的…沒糧食了,程昱用人肉給他當軍糧,他該吃就吃,只當不知道。軍糧缺斤短兩了,借人頭。丟漢中了,就罵夏侯淵是“白地將軍”。而且善於作秀。“剃髮代首”只是小意思。自己強姦婦女,導致兒子,侄子,大將一塊死。就哭,不哭兒子,侄子,只哭大將。邀買人心手段一流。還有就是畫的一手好大餅…“前面有梅林,大家趕緊衝”。[大笑]
-
6 # 寒江獨釣180960169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並不能解決糧草的問題,但可以解決因缺乏糧草而引起的譁變問題。古人幹大虧了的人以狠著稱,即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有數不清的冤屈,對於曹操的方法的確是好的方法,為了大局犧牲某個人的生命。但到現在講究人權的時代,當然反對這種作法。
-
7 # 淡墨淺白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記載: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曹操征討袁術,軍糧補給不足。曹操問軍需官王垕,如何解決糧食分配問題。王垕建議將發放糧食的大斗換成小鬥,這樣軍糧就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曹操同意了他的建議。
後來被軍隊士兵發現,認為曹操欺騙眾人。曹操為了解決士兵的不滿情緒,對王垕說“借你的頭一用,不然事情不好解決”。曹操將王垕殺了以後,對士兵說:“軍需官王垕用小鬥代替大斗,盜取官糧,現在已經將他殺了”。士兵們果然不再不滿,反而覺得曹操秉公執法。
曹操借軍需官的腦袋平息士兵的怒氣,從後來者的眼裡看確實殘忍奸詐。然而,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沒有鐵石心腸如何在屍山血海之中贏得天下。
覆盤曹操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花最小的代價贏取最大的收穫。若是,士兵們知道糧草軍需不足,必然影響軍心和戰鬥力,戰場之上必然又增添無謂的犧牲。一個歹毒的計謀,既解決了軍糧問題,又凝聚了軍心,可以說一舉兩得。
若能仁慈得天下,誰願鮮血染戰刀!
觀歷史,思今朝!如今的職場之中,誰也不能保證遇到曹操一樣的老闆!職場如何避雷,如何才能避免王垕的慘劇?
王垕的小鬥換大斗本是,軍需官常見的犯罪行為,這是行業潛規則。這樣的潛規則本不應該暴露在老闆面前,王垕卻自作聰明,堂而皇之的作為計謀獻給老闆,這就是給自己挖坑。
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非本職業的人無從知曉!作為職場人士,最忌諱的就是將這樣的潛規則,暴露在老闆面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出現了問題,正常的途徑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把自己往坑裡埋,明哲保身才是持久之道!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儘量為老闆分憂才是最好的選擇!
-
8 # 施巴拉姑
你只說你是否甘願把你頭給他鎮軍就行 我知道絕大多數人是不願意的 別說借頭 扣100的工資都得罵他八輩祖宗
-
9 # 薛白袍
三國演義原著揭示曹操這個秘密。
曹丞相借頭一用可謂一石數鳥的高妙計策啊。
《三國演義》上是這麼說的: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我們現在知道曹操曹丞相的喜好與眾不同,喜歡別人的媳婦,喜歡穿別人穿過的衣服,而且對媳婦帶來的孩子視如己出。
比如杜夫人的兒子秦朗,尹夫人的兒子何宴在後來的曹魏朝廷都擔任高官。
這些孩子雖然是拖油瓶,但是畢竟是和曹丕曹植一塊兒長起來的,曹操給他們的待遇和曹家兄弟一樣,後來曹丕還因此抱怨過。
不過曹操很得意,有一次和手下說:秦宜祿也不能像我這樣寵愛他兒子吧。
待拖油瓶如己出,很佩服曹丞相的胸懷。
但是這些孩子和曹家兄弟子侄一起長大,長大後把曹家的事業當成自己的。
比如秦朗和曹睿的關係就很好,秦朗小名阿蘇,為人低調很受曹睿器重,甚至曹睿去世時想過把阿蘇推成顧命大臣之一,但是由於孫資劉放的阻撓而作罷。
其實曹睿的一次託孤班底是最穩固的,都是曹家夏侯家的親信,第二次託孤加入了司馬懿這個老油條,終於讓基業崩壞。
在第二次託孤中,曹爽的班底裡也有一位曹操的便宜兒子,何宴。
這哥們大大有名,他發明了五石散,深刻影響了後來的魏晉風度。
何宴是何進的孫子,何進是曹操的老領導,何進死後何家變得風雨飄搖,逐漸強大的曹操為了報答老領導當年的知遇之恩,毅然娶了何進的兒媳婦尹氏。
這樣說顯得曹丞相很偉大吧。
其實真實情況是尹夫人長得好看,一個特點是白。
何宴是個參照,何宴素顏走在街上,很多人看了他都說,何郎傅粉了。
尹夫人想來不會差到哪兒去。
如此想來蔡文姬應該是有才不好看,曹操花重金把蔡文姬接回朝廷後,為了報答故友的友情的女兒,很大方的把蔡文姬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所以三國演義中,曹操對王垕說: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大約聽到這話王垕心裡一顫,被賽上嘴押赴刑場,面對漸落的夕陽,王垕想起了很多年前自己才十幾歲,父親和自己說:
東村的姑娘長得醜,有腋臭,脾氣不好,還有點智障,但是放家裡放心。
西村的姑娘長得好看,脾氣溫柔待人和藹,但是太漂亮放家裡容易惹禍,你選哪一個?
王垕想也不想的說:我選漂亮的。
此時想起那個年少輕狂的歲月,他追悔莫及,在心裡默默地想著,如果老天再給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我TM還選漂亮的。
《三國志》記載是這樣的:
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曹操這種人都會生活的很好,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那管別人濁浪滔天。
反而是劉備那種人是異數,但是劉備是把曹操當成自己的標的物的,事事和曹操反著來,這也恰恰說明了曹操是成功的。
-
10 # 劉一千五
曹操,奸詐的代名詞,尤其是在《三國演義》裡面,真的是一絕。
曹操處在亂時,他的"亂世之奸雄"的"奸雄"就是不是白來的。總得有幾個典型的案列,才能給人家安這麼個名號。想當然地說"奸詐"當然是令人捧腹的。
一,曹操的奇葩"夢中殺人"是其中一例除了曹操想得出來,還沒有聽說過有人會在夢中殺人在種奇異事件。曹操暗殺過董卓,設身處地地想想,要是董卓來暗殺他或者別的人來暗殺他,他想想都會靈魂出竅。再說曹操乾的那些事情,十個出來,有八個要殺他。曹操的安全係數非常地地。生命危險天天都在。基於如此危難之現實,所以,曹操特別重視身邊的安全保鏢隊伍和伺候人員。所以,他認為應該採取非常措施來警告別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別靠近。曹操就"夢中殺人"一回。
這個局,還是被楊修看破了,也難怪楊修後來會死於非命。
曹操外出行軍時,幾乎是少有不缺糧缺水的。有一次沒有水解渴 他就講楊梅的故事,"望梅止渴",水沒有從外面來,倒是從自己牙齒之間流出來了。使士兵們不渴了,成功地達到了目的。這是曹操的無中生有的聰明。曹操的想象力就是這麼高明。
也難為了他,曹操說他與劉備是當時的梟雄,劉備倒罷了,曹操想來有自信的理由,想象力讓他遇難呈祥,逢凶化吉。
二,曹操袁紹的官渡之戰打得昏天黑地 袁紹有兵有糧,他不慌,曹操不行,兵少糧少,如同老母豬下崽,一天不如一天。正在荒涼之時,許攸來了,問曹操還有幾顆糧食?
曹操說:
有一個月的糧食……
有十天之糧食……
有五天之糧食……
曹操說兄弟,莫再問了,實在是沒有一顆糧食,一把穀草了,沒有了嘛。
曹操知道不奸詐是套不出許攸的辦法來的。
結果是套出來了,曹操燒了袁紹的糧食,事情就反轉了。
三,曹操問劉備,呂布該不該留?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劉備說,丞相,你那麼聰明,不會不知道丁原董卓的故事吧?劉備把皮球踢回去了,劉備沒有說殺呂布 ,更沒有說留住呂布。曹操沒有想到劉備會這樣說,殺不殺呂布,曹操被劉備將了軍。明擺著不殺呂布是不行了,殺了又覺得可惜。這回曹操的奸詐沒有得逞。
後來曹操殺楊修,更是花樣百出。楊修是嘴巴臭,好表現,但是,罪不致死。可是曹操把他殺了。表面上是楊修喊"外賣"要雞骨頭,實際上楊修已經涉及到了曹操的家事,插足曹操的兒子們廢立的大事了。曹操才藉口啃雞翅膀的故事,排除楊修的不識時務。
四,曹操借糧官的人頭,以平眾人之怒,是曹操的鎮壓即將爆發的殘忍手段當兵吃飯,天經地義。曹操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曹操經常打仗都缺乏糧食,這一點不奇怪。在那個時候,大家都靠騙,騙一個算一個,騙一天算一天,他們從來就不講信用講仁義。曹操是上士聞義則笑之的人物。他給呢講仁義道德的時候,他有理由,能激發你為了他的事業雄心萬丈,你跟他講道理的時候,一文不值。現在 軍中沒有糧食了,不是我曹操不給大家吃飽喝足,而是後勤保障部門裡面出現了嚴重的貪腐事情。經過仔細的調查,糧官某某某竟然私自把大家的口糧給貪汙了。所以,我曹操把他殺了,大家回去上班,堅守陣地,糧食馬上就會有的云云……
曹操這麼一忽悠,誰還說糧官不是貪汙腐化分子,他貪汙了軍隊的糧食,與曹丞相有什麼關係?
曹操就把自己計劃不周,軍中無糧食的鍋甩給了這個無辜的糧官。
曹操的成績,一般而言 就是這麼耍心機搞出來的。他比劉備孫權的成就大,就是腦子夠用 聰明一點點。
在曹操看來 一顆人頭 化解了一場即將來臨的叛亂,他認為值得。當然就不在乎人家的生命了。
-
11 # 十三哥喂
曹操想管糧官借頭的事件,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找個“背鍋俠”。並且古今中外,這種背鍋俠的方法是屢試不爽,為維護統治者權威以及統治,起到的很大的作用,有時候甚至是有戰略作用。
就那曹操來說,若是沒有借來管糧官的頭,後來的歷史也就沒有曹操什麼事兒了。
所以,我也一直在回答一些題主的問題時總是說:不要總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只用還壞來評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是很幼稚的行為,因為人世間很少有這麼簡單的事,而人的主觀看法在很多時候又會出錯,因此只用好壞來評價有時候就容易出現“雙標”。
曹操的做法,如果按雙標的說法,那他要嘛就是個卑鄙的人,為了一己私利,殺害了一個無辜者;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為了顧全大局,曹操殺死管糧官也是不得已為之啊,而且他也不是善待了管糧官的妻子嗎?
看見沒?一個事件可以有兩種評價,甚至更多種評價。
而這種找背鍋俠的行為,一般要集權的時候才有用,畢竟集權者的話語權很大,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而在一個法制健全,特別是程式法健全的國度,這種找背鍋俠的行為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不是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就能說了算的。
-
12 # Celave
這是《三國演義》中老謀深算的曹操的詭計,方法很卑鄙,但是有奇效。
這是上位者必須要掌握的手段和控制人心的方法,也是愚弄被領導者時百試百靈的技巧。
在《三國演義》中,虛構了一個管糧官王垕。
在小說第十七回,曹操率兵十七萬南征袁術,日費糧食浩大,而袁軍等閉門不,兩軍相拒月餘,糧食將要耗盡。
然後王垕前來向曹操問計,怎麼辦?曹操腦筋動得飛快,讓這個忠心耿耿的管糧官少發一些軍糧,見領導這麼安排,身為屬下的王垕只有照作。
果然,如同王垕預料的最壞情況,曹操的部下因為吃不飽,已經開始不滿,軍營有很多抱怨。為了安撫人心,曹操就借了王垕的人頭,把罪過按在他身上,轉移了矛盾,讓眾人的怒火得到發洩,危機暫時平穩度過。
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也就在這裡,曹操說出了廣為人知的名言,你的妻子和兒子我來幫你養。
仔細檢視事件,過程並不複雜,在當時的情形下,無論曹操下什麼樣的命令,王垕都不能違抗。而在曹操為王垕挖坑時,他沒有意識到這是個陷阱;其實,即使意識到,也沒有辦法躲避,抗命也是殺頭的下場。
而曹操的這句名言,也始終被不同的故事驗證。
在湖南作家肖仁福的小說《心腹》中,主人公的遭遇非常相似。
楊登科為了實現自己的登科轉幹的夢想,極盡鑽營之能事,幾經波折終於夢想成真,由邊緣人至局長司機、局長心腹,再至辦公室主任,正當其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際,卻因自己受賄和替局長頂罪而鋃鐺入獄。出獄後,楊登科發現妻子已投進了自己頂頭上司董志良的懷抱。
很多時候,下屬就是上司手中的棋子和小卒,只能按照指令行動,在必要的時候,還要擋在前面捨身救主,做了棋子就要有被犧牲的覺悟。
除了在軍隊中,在官場上、公司中也是同樣的情況,這條“妙計”完全可以通用。很多時候,上司會故意以錯誤的方向引導屬下,或者對屬下的過失視而不見,在適當的條件下再揭開蓋子,往往會達到出奇無窮的效果。例如,清朝著名的和珅,之前受到無上恩寵,最後成為平民怨的最佳物件,他的下場也是如此。
所以,曹操對管糧官說:吾欲借汝頭,以平眾怒,這個方法雖然很卑鄙,但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非常管用的方法,特別是對富有心機的領導者來說,幾乎是必備保命手段。遇到這樣的領導,只能眼睛擦亮,遠離是福。
〈完〉
-
13 # 陽光山上
千古非議在書家,以下談談幾點看法。
1、 曹操奸雄手法,躍然紙上。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座右銘的又一履踐而已,舍一糧官而穩定大軍, 軍爭為利,舍小逐大,無可厚非,但從人性而言,囿於唯利,失之殘忍。由此可見戰爭中底層人命是多麼的微賤,世界黑白分,你我皆棋子,往來爭榮辱,誰肯把命惜。讓我們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和平吧,但我們仍然要清醒的認識到,強大的作戰實力才是和平的保障。方今世界局勢波詭雲譎,異族亡我華夏之心不死,如若要那風雲再起,我等願做那曹操軍中悲情的小小糧食官。
2、方法總比問題多 。可以更加人性化的解決這一問題。若是劉備必然針對曹操之奸,或許會潸然淚下:備無能,諸君受苦了云云……。以真情感動鼓舞士氣,共度難關。孫權或會貢獻餘糧與軍士同甘共苦,共濟時艱。
3、必以時勢論英雄。在康熙大帝中描述周培公允許手下將士攻下城池後燒殺擄掠,也是形式所迫,兵少將寡,人困馬乏,士氣低落,非常之計,雖然明知會受到朝臣攻軒,還毅然決然的選擇這條人神共憤之路,勢也。
-
14 # 梁瑞林
曹操借頭管糧官事件 與曹操誤殺呂伯奢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故事,都出自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小說在描繪如此波瀾壯闊的歷史階段時,竟以如此細膩的筆法描述兩件小事情與小人物,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彰顯曹操的奸雄形象。而對於這次提問,已有多人回答,且全未超出歷朝歷代對這兩件事情的評價範疇。
曹操借管糧官王垕之頭平眾怒
曹操誤殺呂伯奢滿門
若單就曹操借頭就事論事,可憐一個王垕,倘若不效力於曹操帳下,攜妻帶子避禍於深山僻壤,倒也可以安度終生,不至於被曹操將頭借去永無歸還之期,臨死還被冤枉扣上一個剋扣軍餉的屎盆子。這件事情站在王垕及其家人角度看,屬塌天之禍;從人文道德的角度看,明明是曹操自己的排程失當,戰前未籌措足夠糧草,才招致將士們怨聲滿營,他卻採取了殺人誣陷嫁禍他人的手法,實在可恥;但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看,曹操的這一舉措避免了軍心大亂,縮短了中國北方地區動亂的時間,促進了三國鼎立局面的早日形成。
對於曹操在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奸雄身份,歷史上眾多評論家、以及前面諸位網友對本問題的回答,本文沒有任何歧義;且不準備僅就這一件事情本身,單純地評價曹操這個人,也不準備就事論事地考察這件事情的真實程度和性質。在這裡只打算向讀者展現出一個,對於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人,可供觀察與評價的多個角度。本文拿來與曹操借頭事件一起討論的,還有玄武門之變和齊桓公拜相管仲的歷史史實(這一點不同於《三國演義》的小說題材)。
唐朝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以及所有的侄子侄女,霸佔了兄嫂與弟媳,繼承了皇位,單就人品而言 也許無法讓人苟同;但卻成就為了一代明主唐太宗。在他的統治下,民富國強,平定了邊境之外的敵對國家,極大地擴充了當時中國的版圖。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的哥哥李建成沒有被殺而繼承了皇位,唐朝的歷史未必會有李世民繼承皇位那樣的太平、富裕與強盛。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哥哥和弟弟,繼承皇位為唐太宗
公元669年時的大唐疆域圖
本文提及的另外一件事情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幼年名叫小白,和其哥哥公子糾,因受繼母迫害,分別在各自的謀士鮑叔牙和管仲陪伴下,逃亡莒國和魯國。在齊國國君齊僖公於內亂中死去後,兩對主僕急忙趕回國內搶權,本來當年臨逃難時抱頭痛哭、依依惜別的難兄難弟糾和小白變成了爭奪王權的敵人。兩軍陣前,部屬人等各為其主,管仲挽弓搭箭,直取小白心窩。幸虧小白的衣帶鉤擋住了箭矢,才免以一死;為迷惑對方,小白咬破舌尖,口吐鮮血,繼而倒下,讓對方誤認為自己已經中箭而亡。後來,在誤導對方的情況下,突出奇兵,戰勝並殺糾,立為齊桓公。怒氣衝衝的齊桓公接著就把管仲投入監牢,準備就刑。後經鮑叔牙勸導,齊桓公放棄前嫌,反而拜管仲為宰相,成就了稱霸諸侯的一代偉業。如果以單純的人格而論,也許看小白、看管仲都會有不少人評頭論足之處;然而從齊桓公領導齊國,由動亂走向富強的角度看,又應當對他們的行為給出正面評價。
管仲箭射小白
齊桓公釋嫌拜相
-
15 # 書香青竹
這就是曹操啊,奸雄本性,正常操作。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 曹操
站在曹操的立場,這是為了大局,穩定軍心。站在運糧官的角度就是,老子聽你的話幹活,還得給你背黑鍋。
不過曹操也說了:
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是沒有錯的,甚至如果運糧官是個愚忠的腦殘粉兒,還會覺得很榮幸,這是當時的道德觀所決定的。
-
16 # 觀古識今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憑藉其超凡的政治智慧、軍事才能,東征西討,統一北方。但在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中曹操大多被塑造成奸雄的形象。這是因為他為兒子曹丕篡奪大漢的江山廓清了道路,曹丕追封他為武帝。表現曹操奸詐的例子很多,其中,借糧官之頭是曹操奸詐的最典型的例子。
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中是這樣記載的,曹操十七萬大軍攻打袁術,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加之諸郡乾旱,而且敵軍閉門不出,這樣相拒月餘,糧食將耗盡,致書向孫策借得十萬斛糧食,但仍不敷支出。管糧倉官王垕稟告曹操說:“兵多糧少,怎麼辦?”曹操說:“用小斛散發糧食,可救一時之急。”王垕說:“激發兵變,該如何是好?”曹操說:“我自有良策。”王垕就用小斛分發糧食。兵士果然怨聲四起,皆言丞相欺眾,於是曹操密召王垕說:“我想借你的頭,以壓眾心。”王垕大驚:“某實無罪。”曹操說:“我知道你無罪,不這樣,難以服眾。”於是推出斬首,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眾怨始解。 從這個故事中可見其心腸歹毒、奸詐殘忍的程度,莫過如此。同時也說明王垕情商低,在軍心大亂,士兵的情緒異常激動的情況下,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承擔責任,即使你沒有錯,而讓上級領導處於危險境地,成為眾矢之的,這也是做下級的大忌。雖說是上級的決策,但問題出現在你主管的職責範圍內,士兵怨恨,軍心不穩,你應該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把全部責任承擔下來,同時,宣告這件事與丞相無關,這是我一個人做的。丞相也許會考慮你對他的一片忠心,救他於危難之中,大為感激,念你是初犯,會赦免死罪,賞五十大板,降級使用,以觀後效。過一段時間,憑著你的這片忠心,為上級排憂解難的精神,說不定上級領導會重新提拔重用你。
-
17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如果拋開個人的“仁義道德”,大眾的憤怒與喜好,在當時曹操的做法是極其高明而且正確的。因為在古代因為交通,所以大家不論是運兵還是運糧都極其不容易,而且在東漢末年,戰爭頻繁發生,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迫於無奈才選擇當兵去“混口飯吃”,因此在打仗之中必須保證糧食的充足,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士兵擁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去贏得戰爭的勝利,如果糧食不夠很容易引起軍心渙散,打擊軍隊計程車氣,更有甚者引起士兵譁變,導致軍隊不攻自破,很顯然曹操當時面臨的局面便是這樣。
曹操接到糧官報告說糧食不足,曹操對此也是捉襟見肘,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對其說減少每日的口糧,以此度過這段日子,口糧的減少頓時引起了士兵的不滿,因此民怨沸騰一個處置不當,很容易導致譁變,波及到整個軍營,為了平息大家的憤恨,這件事必須有人來承擔,而曹操作為主帥這樣的責任,顯然是不能承擔的,否則他無法服眾,而糧官顯然是第一責任人,承擔責任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只能將矛盾進行轉嫁,以此解決問題,曹操也心存愧疚與不忍,但是考慮到大局為重,只能這樣做,因為在當時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也是最快的解決之道。
-
18 # 鴻哥iouyh福小鋪
曹操的這個典故算得上是人在職場的一個艱難選擇。
內容大致如此:曹軍缺糧,補充的糧草需要時間運來,盡職的糧草官將情況彙報給曹總知道,曹操授意糧草官用剋扣軍糧的方式發放糧草,過了幾天,引發軍中不滿,曹操便斬殺了軍糧官平息眾怒。
“吾欲借汝頭,以平眾怒。”就是當時曹操對軍糧官說的貼心話。
沒辦法啊,上級的命令執行不執行,如何執行,怎麼執行?
曹操授意軍糧官剋扣軍糧,就好比現代公司領導或者主管要求職員執行違反公司規定、標準的任務,作為職員,面臨這樣的情況,怎麼選擇?
選擇不接受,肯定職業生涯到頭了,選擇接受,隨時就是抱著一顆雷,時刻準備當替罪羊,被借汝頭平眾怒。
說句不客氣的話,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選都是錯的選擇。
曹操能要求軍糧官剋扣軍糧,軍糧官敢說不?
拒絕曹操的要求,立馬性命不保,甚至直接被安上挪用或者貪瀆軍糧等隨便什麼的罪名,然後再換上新的軍糧官來執行這道口頭命令。
在現代也許不需要丟性命,但也會因此而身陷困境,畢竟領導或者主管對不願執行自己的命令,儘管非常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命令的職員肯定會進行相對應的打壓,譬如隔離、調離、下放等手段迫使其喪失前途達到封口的效果。
不拒絕的話,那就是隨時是替罪羊咯,不需要再費筆墨。
回覆列表
這種手法叫權術,臨時救急用,不能作為常態。權術是政治中常見的,但有高低之分,高的讓人無話可說,低的讓人不恥。曹操這個例子,屬於不得已,軍心比個人性命更重要,只要善待其家人,仍不失為一法。其實這話是否真說過,難以定論,因為本可不說,說不說,瞭解內情(糧草確實接濟不上非其人責任)的人都明白是這個用途,只要穩住軍心即可,也不會有人冒著戰敗的危險去拆臺揭穿,所以曹操是否這麼坦白說出來大可不必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