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荀彧,字文若,他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物。他年輕的時候就被稱為是“王佐之才”。東漢末年,漢室衰弱,權臣雖屢次更換,但皇帝始終是猶如傀儡。

    荀彧計謀過人,在曹操賬下做事,深受曹操的器重和信任。他曾官至侍中,居中處理國政十多年。

    曹操常親自帶兵在外出徵,而荀彧雖很少隨軍出征,但曹操卻把軍國大事都交由荀彧處理,可見曹操對他的信任。

    曹操為什麼信任荀彧,就是因為荀彧對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計劃。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當然,所謂伴君如伴虎,雖然當時曹操並未稱帝為君,但他當時在朝中的地位、權利卻是皇帝所不能比的。所以雖然荀彧對曹操功勞很大,但最終還是被曹操所猜忌。

    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後來為什麼受到曹操的猜忌?他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荀彧之所以後來被曹操猜忌,是因為曹操想封魏公、加九錫。但卻遭到荀彧的反對,這就讓曹操覺得荀彧跟他不是一條心,所以就遭到曹操猜忌。

    反對晉封魏公遭猜

    荀彧一直在曹操那裡效勞,曹操要加封魏公、加九錫,荀彧為什麼反對呢?

    主要原因就是,荀彧有忠心報國之心,內心還是忠心於漢室、而非曹操本人。他雖然在曹操賬下出謀劃策。但他並不是忠於曹操,而且忠於漢朝,畢竟曹操名義上還是漢臣。

    當時漢室衰弱,外有諸侯割據勢力,內有權臣當道,荀彧縱然有報國之心和過人的才智,卻無復興漢室的能力。所以他需要找一位有能力復興漢室的人,結果他就看中了曹操。

    荀彧認為曹操能復興漢室,於是就投到曹操賬下,之後就為曹操出謀劃策,幫助曹操平定北方。不管曹操是忠是奸,當時北方確實是被曹操統一。表面上看,曹操確實復興漢室,讓搖搖欲墜的漢朝有了一絲生機。

    對於漢朝,曹操確實功勞很大,就如他說的“若沒有我,天下不知幾人稱王”。

    荀彧看到漢朝有復興的可能,心裡或許很欣慰吧,可能會覺得自己沒看錯人。

    但是,曹操的功勞大了,他就想晉爵國公,加九錫。這荀彧可不願意了,因為做了國公,之後可能就是王了,再之後,甚至會改朝換代,所以荀彧就反對曹操晉爵國公。

    對比,曹操心裡很氣憤,真是關鍵時刻掉鏈子。平常對自己忠心耿耿、自己也對他信任有加,卻在此關鍵時刻和曹操唱對臺戲,這讓曹操大為惱火。所以就開始猜忌荀彧了。

    那荀彧受到了曹操的猜忌,他的結局如何呢?

    在以前,曹操出征,荀彧通常不隨軍出征的。他是在朝中處理朝政和排程籌劃出征物資。

    但當曹操猜忌荀彧後,有一次荀彧去勞軍,曹操就趁機把荀彧留在軍中。沒過多久,他就憂慮而亡

    當然,這“憂慮而亡”是一種籠統的說法,不過,雖然籠統,卻也說明他死之前是處於憂慮之中的,就是處處不得志,憂鬱成疾而亡。

    不過,據《魏氏春秋》的記載是,曹操後來送給荀彧一盒食物,但荀彧把盒子開啟,裡面卻沒有任何東西。荀彧知道曹操想讓他死,於是就服毒自殺了。

    小說《三國演義》和《魏氏春秋》說的差不多,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想要加害荀彧,所以就趁南征的時候把荀彧留在軍中。荀彧知道曹操要害他,於是就故意以病為由留在了壽春。

    但曹操卻並沒有因此放過荀彧,他給荀彧送一盒食物,但盒子裡卻空無一物。這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荀彧自盡。

    到了這個地步,荀彧只得自行了斷,服毒而亡,享年五十歲,諡號為敬侯。

    荀彧為阻止曹操晉封魏公爵位,丟了性命,不過,到頭來還是沒能阻止的住。後來曹操不僅晉封魏公,再後來又晉位魏王。

  • 2 # 歷史遨遊

    首先張良在歷代君王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曹操稱讚荀彧“吾之子房”,朱元璋稱讚劉伯溫“吾之子房也”。

    張良甚至已經成為謀士的代名詞了,不只是因為他那“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歷來謀士擅謀天下而難謀自身,張良算是實現人生理想,又能功成身退,甚至羽化登仙,堪稱謀士的楷模,無愧謀聖稱號。

    而荀彧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傑出的戰略家,被曹操稱讚為“吾之子房”。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從《三國志》荀彧的傳記可以發現,荀彧看問題往往非常深刻,是曹操前期最重要的謀士之一。

    輔佐曹操攻略呂布、袁紹、劉表,迎奉天子的過程中,荀彧每每進諫,往往會從大勢角度,擇取影響戰爭勝敗的諸多因素中最關鍵的那些部分,對曹操進行勸諫。

    正是由於荀彧智慧的全面和細緻,所以他不僅能提出正確的戰略戰術、給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確政治方針,還能分撥糧草、舉薦賢能,可謂樣樣皆通,樣樣皆精。

    《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都記載著曹操稱荀彧“吾之子房也”,但《資治通鑑》看起來更詳細一些,因為裡邊有著“操與語”這句話。

    (彧)度紹終不能定大業,聞曹操有雄略,乃去紹從操。

    操與語,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以為奮武司馬。——《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

    正是曹操和荀彧聊過之後,發現這個人見識不一般,有著運籌帷幄的謀略,才有張良之贊。

    要說荀彧被曹操猜忌、排斥,可能有點不妥,只能說是政治立場不同吧。

    兩人相處多年,曹操從以前的一位漢朝的拯救者,慢慢的變成要平分天下的梟雄。這些變化,荀彧肯定是看在眼裡的,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加封九錫之後要幹嘛,明眼人都知道,他荀彧更是清楚。

    雖然知道沒有結果,但荀彧還是想試一下:“(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這一下便惹怒了曹操,他的內心是希望荀彧支援自己的,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自此曹操和荀彧之間產生了隔閡。

    而關於荀彧的死,不同史書有著不同的記載。

    《三國志》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引藥而卒,十年五十。”

    不管荀彧是憂鬱而死還是被逼自殺,當他和曹操在政治上分道揚鑣之時,曹操就已經不在需要他。

    而送空器之事,在那個"吃”與“禮”直接掛鉤的時代,這種試探的背後更是一種羞辱。荀彧作為一位政治家,是受不了這種恥辱的。

    曹操加九錫、稱魏公之舉,已經違背了荀彧最初的理想,而指望荀彧背棄自己的理想,再去找曹操表忠心,這是不可能的。

    荀彧這個“清秀通雅”之人,做不了快意恩仇、拍案而起。他能做的只能以死這種無聲的抵抗,來挽回自己尊嚴,堅守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殉道。

    有時候我覺得諸葛亮與荀彧很像,一個像燃燒的蠟燭,一個像撲火的飛蛾。兩人為同一個目標,以不同的方式,成為了漢朝的殉道者。

    而荀彧和曹操的分道揚鑣,只是因為政治抱負的不同罷了,而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 3 # 文苼尉

    如果說曹操“創業”初期最信任的謀臣是誰,那一定是荀彧和郭嘉。

    荀彧年紀較大,是曹操身邊的第一代謀臣,也曾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荀彧自幼才華橫溢,有王佐之才,他走到曹操身邊輔佐,一方面是荀彧自己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曹操躬身求教擺出了尊師的態度。

    荀彧曾經輔佐過袁紹,那時候袁紹風光無限,是所有“在野黨”的大哥大,但荀彧感覺袁紹氣量狹小,而且胸無錦繡,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才。同時曹操也不斷對荀彧釋放善意,最終荀彧投靠曹操。當時曹操高興地不知如何是好,說荀彧是自己的張良!

    但是,荀彧與郭嘉不同。郭嘉年輕氣盛,而且擔任的職務是軍師祭酒,相當於曹操的家臣,他效忠的物件只有曹操沒有第二個人。但是荀彧自認是漢臣,他是大漢王朝的臣子,輔佐曹操是為了讓漢室江山得以延續,當曹操露出崢嶸的時候,荀彧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曹操想當王,而且要加九錫,這就是篡位的節奏。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加九錫的都是正統王朝的逆臣,比如劃分西漢、東漢的王莽就曾加九錫。

    因此,荀彧對曹操的野心表達了極度的不滿,最終也逐漸遠離曹操核心團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件事徹底改變了你的觀念?